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3 位作者 王绪龙 吴时国 张立刚 聂政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 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盆地超压发育,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将地层压力在垂向上划分为2个常压系统和3个超压系统。该盆地垂向通道众多,构造活动期流体上下连通性好,整体可划为一个复杂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然而,断裂活动具幕式特征,相对盆地演化史,大部分时期处于静止封闭状态。因此,进一步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①二叠系自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②三叠系他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③侏罗系混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④白垩系—侏罗系混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⑤古近系—白垩系混源超压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⑥新近系他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成藏条件、成藏动力和成藏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盖组合 地层压力系统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油气运移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被引量:28
2
作者 谭丽娟 田世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6-18,共3页
详细分析南堡凹陷油气运聚特征 ,划分出下第三系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区油气初次运移的排烃门限较深 ,处于成油门限之下的第一个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值骤减的深度即为本区油气大量初次运移的主排烃门限。对于二次运移 ,油源和正向构造... 详细分析南堡凹陷油气运聚特征 ,划分出下第三系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区油气初次运移的排烃门限较深 ,处于成油门限之下的第一个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值骤减的深度即为本区油气大量初次运移的主排烃门限。对于二次运移 ,油源和正向构造带展布控制了油气侧向运移的区域指向 ;断裂活动和生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和纵向分布 ;供油断层的活动性与烃源层主排烃期的配合 ,是控制油气在各正向构造带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和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该区纵向上可划分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高压原生封闭—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常压半封闭—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它源常压次生开放型成藏动力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气运移特征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3
3
作者 岳伏生 郭彦如 +1 位作者 马龙 李天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的是沉积盆地中流体运动的一个客观存在...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的是沉积盆地中流体运动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天然系统,是通过对成藏最基本条件和连通体系的深入研究,搞清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进而认识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成藏动力学系统目前在地层压力、流体动力学机制、类型划分、系统叠置的地球化学效应及成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各动力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异常地层压力形成和消散的机制研究以及定量化模拟研究等方面仍将是今后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系统 地层压力 动力学机制 成藏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克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25-3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上部和下部分别以静水压力和差异压实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为主,据动力学特征、油源发育状况、封闭条件等因素,可将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四类:(1)它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2)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上部和下部分别以静水压力和差异压实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为主,据动力学特征、油源发育状况、封闭条件等因素,可将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四类:(1)它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2)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3)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4)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并指出镇原—泾川地区应加强自源超压和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勘探,而宜君—旬邑地区则以它源超压、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主要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系统分析 成藏动力学系统 南部 动力学特征 流体压力 差异压实 静水压力 油气运移 发育状况 封闭条件 系统划分 油气勘探 旬邑地区 超压 常压 油源
下载PDF
孤南洼陷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波 田世澄 《复式油气田》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弧南洼陷的构造演化特点、沉积剖面发育特征、油源条件以及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将弧南洼陷划分为底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 以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弧南洼陷的构造演化特点、沉积剖面发育特征、油源条件以及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将弧南洼陷划分为底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常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高压-高压他源-混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顶部常压他源-混源半封闭-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系统 类型 构造演化 沉积剖面 烃源岩
下载PDF
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褚庆忠 李耀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年第2期51-56,共6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当前石油地质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文献资料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当前石油地质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文献资料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指出了成藏动力学系统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这可以为广大石油工作者提供参考,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动力系统 含油气层系 类型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孙虎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中成藏研究
7
作者 褚庆忠 李秋云 张树林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 ,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 ,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 ,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 ,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 ,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 ,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划分出孙虎地区的 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 ;根据该地区油气运移的特征总结出了 3种成藏模式 ,即垂向成藏模式、侧向成藏模式和复合成藏模式 ;探讨了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虎地区 成藏动力学系统 油气运移 联络体系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振强 高平 +2 位作者 何建国 王欲晓 李燕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8,共4页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 ,将东濮凹陷划分为 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 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 ,将东濮凹陷划分为 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 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 ,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闭系统 ,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 ,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东濮凹陷 构造沉积背景 联络体系 成藏模式 地层压力系统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评价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景富 吴冲龙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4期240-247,共8页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型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型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模(适用于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和系统的适用性(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的概念,思路,技术关键以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突破点的核心模型(三维岩体模拟,三维构造模拟,三维运聚模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成藏动力学系统 模拟 评价方法 三维岩体 三维构造 三维运聚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10
作者 付建元 孙义梅 王瑞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和方法 ,根据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沉积、构造及异常压力等特征 ,重点剖析了泥岩层的欠压实特点 ,将其划分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下部高压它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上部常压它源半...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和方法 ,根据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沉积、构造及异常压力等特征 ,重点剖析了泥岩层的欠压实特点 ,将其划分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下部高压它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上部常压它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同时分析了本区以泥灰岩裂缝、砂岩、不整合面以及断层等组成的流体输导体系 ,并初步探讨了该区有利的油气成藏模式 ,即陡坡带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南洼陷 成藏动力学系统 欠压实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与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泓 崔永君 +3 位作者 陶明信 彭格林 晋香兰 李贵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19-26,共8页
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 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藏和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淮南煤层气成藏模型具有盆心聚气特征,但是,热成因气不是它的主要气源.在盆地隆升、煤系剥露蚀顶、热成因气大量散失之后,只有得到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有效补充,才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这种混合型煤层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次生生物气 热成因气 成藏动力学系统 演化 淮南煤田 次生生物成因 煤层气藏 热成因 混合型
原文传递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象春 薛泽磊 +1 位作者 刘玉瑞 张金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了成藏流体充注时间;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总结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从成藏条件出发,探讨了油气成藏主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成藏动力学系统 输导体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建磊 李野 吴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47-552,566,共7页
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和对成藏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运聚史等的描述,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输导体系、地层压力场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认为平面上异常高压区出现在博兴洼陷中心区,纵向上分布层位为... 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和对成藏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运聚史等的描述,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输导体系、地层压力场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认为平面上异常高压区出现在博兴洼陷中心区,纵向上分布层位为砂三中、下亚段和砂四上亚段,异常压力的分布受暗色泥岩分布和生烃作用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砂体输导层、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博兴地区输导系统特别发育,由断层、砂体输导层以及不整合面组成,基本控制了全区的油气分布:高青断层、石村断层、博兴断层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纵向运移,砂体输导层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在局部地区是油气的重要横向运移通道.最后根据地层压力、烃源岩条件和封闭特征将研究区在纵向上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自源封闭型、他源半封闭型和他源开放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系统 地层压力 输导体系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