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晗宇 张海祖 +4 位作者 莫涛 程斌 陈乃东 王云鹏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0,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中正构烷烃以中、低碳数为主,烷基苯相对含量较高,全油稳定C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26‰之间。姥植比(Pr/Ph)、甲基环己烷指数(I_(MCH))、甲基菲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主要来自湖相腐殖型、沉积于偏氧化环境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其中,克深1-2段轻质油热成熟度普遍高于大北段,主要来自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早油晚气”2期烃类充注;大北段轻质油热成熟度偏低,主要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和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凝析油 成藏过程 克拉苏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佘田桥组页岩气成藏过程与保存条件
2
作者 苗凤彬 罗胜元 +3 位作者 张保民 巩磊 张国涛 陈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9-292,共4页
湘中地区是四川盆地外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带(李智等,2019),为下古生界变质岩系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以上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准地台型坳陷。涟源凹陷为其内北部的一个次级构... 湘中地区是四川盆地外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带(李智等,2019),为下古生界变质岩系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以上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准地台型坳陷。涟源凹陷为其内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大致呈北西西向展布,经历了以挤压逆冲改造为主的多期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佘田桥组 页岩气 成藏过程 保存条件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地壳波动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评金之钧等的论文《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0-551,共2页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波动作为地球不同圈层结构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涵盖了沉积盆地演化及其资源成藏过程。围绕沉积盆地的波动性,金之钧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于2024年1月在《地学前缘》发表了...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波动作为地球不同圈层结构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涵盖了沉积盆地演化及其资源成藏过程。围绕沉积盆地的波动性,金之钧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于2024年1月在《地学前缘》发表了题为《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的综述文章(DOI:10.13745/j.esf.sf.2024.1.30)。该文系统地概述了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内涵,全面梳理了相关研究内容;深入剖析了盆地波动过程对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充分揭示了其在石油地质领域的重要科学价值;前瞻性地指明了盆地波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圈层相互作用与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球系统科学 波动过程分析 油气形成 石油地质 成藏过程 圈层结构 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
4
作者 崔俊 周莉 +3 位作者 施奇 安小絮 毛建英 王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39,共8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描述、分析化验、储层特征分析、构造分析等研究。研究认为: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为一套半深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混积特征;...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描述、分析化验、储层特征分析、构造分析等研究。研究认为: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为一套半深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混积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为广泛发育的晶间孔,以及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及角砾间孔;油气的持续充注、盐岩盖层的封盖以及储层致密导致该套储层广泛含油,晚喜山构造运动使该套地层“由凹变隆”,并形成了复杂裂缝系统,同时导致油气重新调整和汇聚,形成了现今油藏的“广覆分布、局部甜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油藏分布 碳酸盐岩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盐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下刚果盆地为例
5
作者 刘静静 邬长武 +3 位作者 郭荣涛 高蔚原 汲生珍 李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盐构造对油气藏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很多富油气盆地都发育丰富的盐构造。本论文以南大西洋东海岸下刚果盆地为研究对象,从含油气盆地分析的角度,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旨在明确盐岩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过... 盐构造对油气藏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很多富油气盆地都发育丰富的盐构造。本论文以南大西洋东海岸下刚果盆地为研究对象,从含油气盆地分析的角度,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旨在明确盐岩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盐岩构造变形对盐相关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识别出下刚果盆地发育盐滚、盐底辟、盐蓬/盐盖、厚层盐岩4种主要盐岩构造样式,明确了各类盐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其上覆地层构造特征。最后,在分析盐构造变形对源、储、圈闭等静态成藏要素,以及圈闭演化过程、油气运移、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下刚果盆地油气动态成藏模式,以期指导该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盐构造 成藏过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肖肖 隋风贵 +1 位作者 王学军 李宇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6-3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丰深斜11、丰深1和丰深斜101等井在沙四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产出了大量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段下亚段 油气来源 成藏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智 林会喜 +3 位作者 李双建 王濡岳 袁玉松 李英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1-791,共11页
以地震、钻井、岩心和包裹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通过对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分析、均一温度及盐度测定、埋藏—热演化史模拟和气藏演化过程分析等,明确雷口坡组油气充注时... 以地震、钻井、岩心和包裹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通过对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分析、均一温度及盐度测定、埋藏—热演化史模拟和气藏演化过程分析等,明确雷口坡组油气充注时间和期次,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川西探区雷口坡组包裹体成群/成带发育于孔洞矿物充填期后,丰度较低(GOI为1%±),均为灰色—深灰色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90℃~200℃,温度峰值在120℃~150℃;盐度分布在0~24%,具体可细分为0~4%、6%~18%和20%~24%共3个区间。川西探区雷口坡组天然气主成藏期有3期,分别为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早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油气成藏过程为晚三叠世,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生成原油沿印支运动形成的断裂进入雷四段储层形成古油藏;早-中侏罗世,两套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叠加古油藏裂解生气形成气藏,斜坡区马鞍塘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雷四段储层形成古油藏;新近纪以来,油气藏最终调整定型形成现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特征 均一温度 盐度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雷口坡组 川西探区
下载PDF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过程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晓亮 陈燕萍 +4 位作者 彭思桥 王尉 李堃宇 王伟 苏桂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80-90,共11页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恢复结果,明确栖霞组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栖霞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成藏条件较好,具体表现为: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发育,纵向上呈薄层多期叠置的特征;②天然气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供烃为主,伴有部分中二叠统烃源岩,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研究区南部有一定的贡献,为油气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③东西向走滑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输导提供有利通道,建立源储联系,利于富集成藏;④高磨地区栖霞组气藏现今表现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油藏→燕山期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较大的调整改造,表现为原位富集,高效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高磨地区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过程 中二叠世 栖霞组 油气充注期次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奥陶系原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学雨 李玉海 +5 位作者 楼达 王文庆 王铸坤 孙沛沛 郑直 远光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72,共17页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奥陶系储层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该斜坡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该地区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录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薄...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奥陶系储层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该斜坡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该地区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录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生烃史模拟,以孔西斜坡区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开展了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特征、成藏过程及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其中多期次半充填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加里东运动导致华北地区大规模抬升,奥陶系长期差异性剥蚀形成岩溶储层,早、中三叠世三叠世孔西斜坡区广覆式生烃,油气向下进入奥陶系的岩溶储层,古油藏形成;早中侏罗世晚期孔西斜坡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西高东低的逆冲带,古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调整,原油被水洗、氧化等破坏;古近纪早期孔西地区普遍接受沉积,至始新世地势发生反转,逆冲带深埋,深洼区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油气通过逆断层及裂缝进入奥陶系储层;逆冲带奥陶系油气藏顶部和侧部地层以泥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封堵条件,使油气聚集成藏,盖层及侧向封堵层不利的斜坡区高部位和凸起区,油气难以保存,形成了低部位产油产气、高部位产水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集空间 成藏过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忠涛 王卓超 +3 位作者 陈聪 吴哲 陈淑慧 翟普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2,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极为特殊的油气地质条件,近几年,在中深层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伏始新统恩平组见到了规模且连续分布的气层,并具有超压特征,其研究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和勘探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受样品等...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极为特殊的油气地质条件,近几年,在中深层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伏始新统恩平组见到了规模且连续分布的气层,并具有超压特征,其研究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和勘探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受样品等资料少的限制,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非常薄弱。通过白云凹陷深层超压的研究,认为其成因为生烃增压传导所致,说明白云凹陷具有极强的生烃能力,同时由于超压封闭原因,大部分油气应被封存在超压箱内。在此基础上,对B-2低渗超压气藏进行解剖,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动态研究方法,在明确天然气成因、成熟度及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天然气充注期与储层孔隙、压力演化的关系,解析该低渗气藏成藏过程。研究认为,珠海组下段-恩平组大型三角洲沉积“甜点”储层分布区与具备“原油早期充注-储层低渗化-超压-天然气晚期充注”型成藏过程的叠合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白云凹陷中深层勘探指明了一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深水区 超压低渗气藏 生烃增压 成藏过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动态成藏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玉玲 龙祖烈 +2 位作者 张向涛 温华华 马晓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影响,最终恢复了油气动态成藏过程,也预测了潜在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恩平17洼原油主要来自始新统文昌组三段、四段及五段烃源岩,断距在100~130 m的断层可以向恩平组输导油气,断距大于130 m的断层有利于油气穿过恩平组向中、浅层垂向输导。恩平17洼油气经历了早期近源、中期南向、晚期南-北双向3个阶段的运聚过程,由于洼陷带晚期断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较弱,使得恩平组成为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枢纽。10.00 Ma之前,油气主要在T_(7)~0古构造面之下近源运聚;10.00~5.33 Ma,油气主要沿恩平组输导层向南部构造带运聚;5.33 Ma之后,油气开始在洼陷带T_(7)~0古构造面之下向北运移调整,整体油气运移趋势进入南-北双向运聚阶段。沿NW向构造脊发育的古近系构造圈闭及北部古隆起周缘恩平组构造-岩性或地层-岩性圈闭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古构造面形态 输导体系 成藏过程 恩平17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
12
作者 马宁 熊万林 +4 位作者 龙祖烈 朱俊章 温华华 杨兴业 汪晓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第二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第三类为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油气藏中原油主要为浅湖-半深湖相及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烃类气均为原油伴生气,CO_(2)属于幔源型无机成因气。EP20-A井原油的充注时期为12~10.7 Ma,CO_(2)充注时期为5.6~1.7 Ma。EP20-C井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及两期CO_(2)充注,第一期原油充注时期为14~6 Ma,为主要充注期,第二期原油充注时期为4~0 Ma,第一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11~10 Ma,第二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5~1.5 Ma。根据CO_(2)充注强度的相对大小,分别形成了EP20-C井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EP20-A井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EP20-B井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_(2)油气藏 流体类型 油气成因 成藏过程 阳江东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13
作者 张佳琦 赵靖舟 +1 位作者 李军 杨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14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展了岩相学显微观察、测温测盐和古压力恢复,并结合地层埋藏史—热史厘定了大宁—吉县区块盒8段天然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烃类包裹体类型有CH_(4)+CO_(2)包裹体、CH_(4)包裹体及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前两类烃类包裹体对应的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90~160℃,具有双峰分布特征,第3类包裹体形成时期温度较高,成岩作用阶段已达到晚期,几乎不发育与其伴生的盐水包裹体,通过计算得出含碳质沥青反射率介于2.79%~3.32%,处于高成熟阶段,为原油裂解形成。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存在三期充注成藏过程:第Ⅰ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为90~12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75~155 Ma,古压力系数达到1.43,对应于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第Ⅱ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区间为130~16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45~110 Ma,为主成藏期,充注完成时古压力系数达1.57,对应于早白垩世;第Ш期为裂解期,烃类包裹体为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形成时的地层温度高于200℃,其成因为原油在早白垩世末裂解形成,古压力系数增加到2.0,距今11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盒8段 流体包裹体 压力演化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来源及其成藏过程 被引量:35
14
作者 赵孟军 王招明 +4 位作者 宋岩 张水昌 肖中尧 王清华 秦胜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自中侏罗统杨叶组的湖相烃源岩,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值为1.5%~1.8%阶段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上新世早期形成油藏,在上新世晚期受到破坏形成地表油苗或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来源 成藏过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流体动力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60
15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1 位作者 金爱民 魏新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是一个在向西低角度倾斜背景下形成的深盆气田。在深盆气田的形成过程中 ,部分天然气伴随离心流漏失。天然气往储层上翘一侧有侧漏是深盆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鄂尔多斯盆地 ,由于储层十分致密 ,地下水的流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是一个在向西低角度倾斜背景下形成的深盆气田。在深盆气田的形成过程中 ,部分天然气伴随离心流漏失。天然气往储层上翘一侧有侧漏是深盆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鄂尔多斯盆地 ,由于储层十分致密 ,地下水的流动补给十分缓慢 ,随着天然气的不断漏失 ,逐渐形成低压。另外 ,天然气的运移速度十分缓慢也有利于深盆气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深盆气藏 流体动力学 成藏过程分析 天然气
下载PDF
蓬莱9-1构造花岗岩古潜山大型油气田的成藏过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国盛 陈飞 +5 位作者 周兴怀 王昕 李建平 王国芝 王霄 范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目前国内针对燕山运动期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潜山油气如何成藏且成藏规模之大的研究非常匮乏。该文主要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指纹化石对比及油气盆地模拟等方法,对渤海海域蓬莱9-1构造花岗岩潜山的储层特征、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进行... 目前国内针对燕山运动期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潜山油气如何成藏且成藏规模之大的研究非常匮乏。该文主要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指纹化石对比及油气盆地模拟等方法,对渤海海域蓬莱9-1构造花岗岩潜山的储层特征、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剖析,恢复了渤海蓬莱9-1构造花岗岩古潜山大型油气田的成藏过程,并建立成藏模式。根据花岗岩风化壳的风化程度,自上而下分为:砂-砾质风化带、裂缝带与基岩带,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隙与微裂缝,风化壳储层发育厚度几十米,甚至达200多米。古潜山油源来自渤东南洼沙三段、沙一段或东营组烃源岩。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风化壳的高部位,新近系馆陶组是潜山油藏有利的封堵层。古潜山油藏具有"下生上储顶盖的新生古储式组合"和"高压驱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油气仓储式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9-1构造 燕山运动期 花岗岩古潜山 成藏过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气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效率 被引量:19
17
作者 谢增业 李剑 +2 位作者 单秀琴 张林 高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罗家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田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储量规模超过500×108 m3,居第3位的大型气田.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为75.29%~84.95%,乙烷含量0.07%~0.11%,硫化氢含量7.13%~10.49%,为高含硫化氢的过成熟干气.罗家寨气田气源主要为... 罗家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田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储量规模超过500×108 m3,居第3位的大型气田.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为75.29%~84.95%,乙烷含量0.07%~0.11%,硫化氢含量7.13%~10.49%,为高含硫化氢的过成熟干气.罗家寨气田气源主要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富集在中下三叠统区域性膏盐岩盖层之下、受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中,属于下生上储顶盖的它源近常压的垂向运移成藏系统,成藏条件优越.储层中普遍存在的沥青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成气的中间产物,并且沥青含量与储层孔隙度及天然气产能呈正相关.气藏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的鲕粒岩聚油气、液态烃类深埋裂解以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成、流体进行局部调整、构造控气的成藏过程,烃类充注期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高效的输导体系、优质的储集空间以及良好的封堵条件,确保了罗家寨气田较高的聚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聚集效率 天然气藏 沥青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成藏体系和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2 位作者 柳少波 杨海波 刘得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以中—小型的中浅层晚期次生气藏为主。研究表明,以区域盖层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为界可划分为下部近源原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和上部远源次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前者一般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后者则具有正常的压... 准噶尔盆地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以中—小型的中浅层晚期次生气藏为主。研究表明,以区域盖层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为界可划分为下部近源原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和上部远源次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前者一般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后者则具有正常的压力系统。通过对盆地东部地区、腹部地区、西北缘地区、莫索湾凸起天然气成藏过程的解剖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上部次生天然气是在下部原生天然气的改造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部天然气成藏体系的原生大—中型天然气藏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南缘冲断带的上部成藏体系既有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原生天然气聚集,又伴随有次生天然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岩 储盖组合 成藏体系 成藏过程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75
19
作者 柳广弟 李剑 +4 位作者 李景明 朱筱敏 王震亮 王雅星 谢增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指天然气从源岩排出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用气藏成藏保存阶段单位圈闭面积内的充注速率与散失速率的差值,即天然气净聚集速率定量表征。根据净聚集速率的高低,可将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 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指天然气从源岩排出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用气藏成藏保存阶段单位圈闭面积内的充注速率与散失速率的差值,即天然气净聚集速率定量表征。根据净聚集速率的高低,可将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个级别。根据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和大量气田的统计,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主要受气藏成藏期源储剩余压力差、输导体系的类型和输导效率、盖层的厚度和排替压力3方面因素的控制。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条件下,中、高效成藏过程的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天然气成藏期的源储剩余压力差大于25MPa,具有汇聚型输导体系,气藏盖层厚度大于40m和排替压力大于15MPa。利用上述指标可以对盆地范围内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和预测高效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过程 运移和聚集 成藏动力 输导体系 盖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被引量:42
20
作者 刘树根 秦川 +5 位作者 孙玮 王国芝 徐国盛 袁海锋 张长俊 张志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气源"、储气中心是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烃源灶)。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的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油气能否成藏和保存下来的关键取决于烃源是否丰富和保存条件是否较佳,即具有源盖联合控烃控藏的特征。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形成后其空间位置即无变动性;而其余三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而变动性较易和较大。因此,"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威远-资阳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成藏过程是典型的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短距离(30km)移位的耦合关系;川东南丁山-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及破坏过程是典型的缺乏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过程 震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