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与气象因子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小宁 李广香 +3 位作者 李旭林 韦强 张世联 黄绍建 《广西植保》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从中国天气网下载的武宣天气资料与武宣县40个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监测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31℃是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适宜温度,27℃~31℃是最适温度;草地贪夜蛾活动相对湿度为6...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从中国天气网下载的武宣天气资料与武宣县40个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监测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31℃是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适宜温度,27℃~31℃是最适温度;草地贪夜蛾活动相对湿度为65%~85%,最适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东南风风向利于草地贪夜蛾迁飞入侵,其成虫在雨日前3 d和雨日后3 d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成虫活动 气候
下载PDF
天牛成虫小眼密度与活动时间及趋光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嵇保中 宫小玉 刘曙雯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17,共3页
对35种天牛小眼密度的显微计测及林下灯诱验证表明:夜间活动、有较强趋光性的天牛种类小眼密度值为7.86—240.75/(mm)~2;昼夜均活动,具弱趋光性的种类,其小眼密度值为312.38—585.00/(mm)~2;白天活动,趋光性极弱的种类,小眼密度值为703... 对35种天牛小眼密度的显微计测及林下灯诱验证表明:夜间活动、有较强趋光性的天牛种类小眼密度值为7.86—240.75/(mm)~2;昼夜均活动,具弱趋光性的种类,其小眼密度值为312.38—585.00/(mm)~2;白天活动,趋光性极弱的种类,小眼密度值为703.13—2687.63/(mm)~2。随着小眼密度的增高,成虫活动时间呈明显的夜出性,昼夜活动,日出性序列对黑光灯的趋性则迅速下降。小眼密度可以作为划别天牛成虫活动时间及趋光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小眼密度 成虫活动 趋光行为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钙调蛋白基因的功能预测及其在华支睾吸虫成虫活动和囊蚴脱囊中的作用探讨
3
作者 周娟娟 杨俊梅 余新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4-1130,共7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华支睾吸虫钙调蛋白(CsCaM)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其对华支睾吸虫成虫活动能力和囊蚴脱囊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华支睾吸虫钙调蛋白基因及其对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华支睾吸虫钙调蛋白(CsCaM)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其对华支睾吸虫成虫活动能力和囊蚴脱囊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华支睾吸虫钙调蛋白基因及其对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预测,并通过对其他CaM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该基因的进化规律。用CaM抑制剂三氟拉嗪(TFP)与华支睾吸虫成虫、囊蚴分别孵育,观察成虫活动能力以及囊蚴脱囊情况。结果CsCaM基因编码区在第93-543 bp,编码1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等电点为4.14,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6.8×103。拓扑结构分析该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InterProScan预测CsCaM含2个超家族,4个EF手性结构域(1个超家族含有2个EF结构域),分别位于aa21-aa33,aa57-aa69,aa94-aa106和aa130-aa142。CsCaM与其他物种CaM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TFP与华支睾吸虫成虫和囊蚴共孵育后,实验组成虫活动能力和囊蚴脱囊率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CsCaM具有钙离子信号蛋白的特性,参与华支睾吸虫成虫活动和囊蚴脱囊,是华支睾吸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钙调蛋白 生物信息学 成虫活动 囊蚴脱囊
原文传递
吉林省石湖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102,共5页
于2001年至2003年间对吉林省石湖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首次报导了蝶类8科86属134种;其中凤蝶科4属7种;绢蝶科1属2种;粉蝶科7属12种;眼蝶科12属18种;蛱蝶科27属53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20属22种;弄蝶科14属18种。对保护区蝶... 于2001年至2003年间对吉林省石湖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首次报导了蝶类8科86属134种;其中凤蝶科4属7种;绢蝶科1属2种;粉蝶科7属12种;眼蝶科12属18种;蛱蝶科27属53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20属22种;弄蝶科14属18种。对保护区蝶类的区系进行了分析,其中东洋种3科5属5种,占3.73%;古北种7科54属74种,占55.22%;东洋古北共有种7科30属49种,占36.57%;广布种3科4属6种,占4.48%。蝶类的垂直分布现象明显,100%的蝶类分布在红松针阔混交林带中,27.61%分布在针叶林带中,11.93%分布在岳桦林带中。成虫活动的时间主要在6~8月,其中7月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区系 垂直分布 成虫活动时间 石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死木皮下的南京隐翅虫(鞘翅目:隐翅虫科) 被引量:5
5
作者 曹丹丹 魏建荣 +4 位作者 王伟超 王丽平 赵正萍 刘曙雯 嵇保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隐翅虫 形态特征 食性 成虫昼夜活动节律 森林昆虫
下载PDF
Potential Reproductive Activity of Callosobruchus subinnotatus Pic. (Coleoptera: Bruchinae), Bambara Groundnut (Vigna subterranea Verd.) Depredator
6
作者 Seth Wolali Nyamador] Abla Dela Mondedji +2 位作者 Guillaume Koffivi Ketoh Komina Amevoin Isabelle Adole Glith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6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Callosobruchus subinnotatus Pic. (Coleoptera: Bruchinae)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predator of Bambara groundnut seeds (Vigna subterranea Verd.) in West Africa. In view of an efficient control of its populations, s... Callosobruchus subinnotatus Pic. (Coleoptera: Bruchinae)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predator of Bambara groundnut seeds (Vigna subterranea Verd.) in West Africa. In view of an efficient control of its populations, some of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C. subinnotatus were determin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30 ± 2℃; 72 ± 2% HR; 12h: 12h L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mean lifespan of females (11.36±1.85 days)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males (15.14 ±2.4 days). The female lays 80.83% eggs within the first 6 days after her emergence with a mean fecundity of 121.34 ±27.62 eggs. The means egg fertility, survival and adult emergence rates are respectively 96.19±1.45%, 97.72 ± 1.08% and 94.01± 2.14%. The sex ratio is in favor of males with a mean of 0.845 ± 0.08. The monitoring of adult emergence in connection with their reproductive status showed that the offspring of C. subinnotatus consists of two physiotypes, a reproductive type that appears during the first 8 days of emergence with a short development time (28.35± 3.36 days) and a non reproductive type that appears from the 9th day of emergence with a longer development time (37.92 ± 3.92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osobruchus subinnotatus Vigna subterranea biological parameters physiotyp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