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强 肖欢 +6 位作者 田佳庆 方伟华 彭鹏 肖方骏 何伟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9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1)将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收集的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囊...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1)将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收集的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囊性变组织中的细胞组分。将另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成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囊性变中血管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囊性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2)分别按照每天20 mg·kg^(-1)、40 mg·kg^(-1)、80 mg·kg^(-1)体质量以浓度1 mg·mL^(-1)、2 mg·mL^(-1)、4 mg·mL^(-1)的活血通络胶囊溶液和20 mL·kg^(-1)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获取低、中、高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3)取生长良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空白血清组和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细胞常规培养,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分别采用低、中、高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干预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测定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4)将HUVECs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活血通络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地塞米松组细胞采用地塞米松干预,活血通络组细胞采用地塞米松和中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干预至细胞长满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5)HUVECs分组与干预方法同(4),干预7 d后进行成血管实验,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1)SONFH囊性变组织中细胞组分分析结果。SONFH囊性变组织中存在内皮细胞及具有血管生成功能的内皮细胞亚群。(2)SONFH囊性变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SONFH囊性变组织中存在椭圆形的血管腔,血管内膜稍增厚、弹力纤维增生分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ONFH囊性变组织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且可见明显的管形。(3)HUVECs相对增殖率测定结果。各组HUVECs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5±0.83)%,(18.70±6.10)%,(24.9±15.10)%,F=7.541,P=0.001];低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与空白血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中剂量含药血清组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均高于空白血清组(P=0.046,P=0.006),中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与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4)HUVECs迁移率测算结果。地塞米松组HUVECs迁移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6%),活血通络组HUVECs迁移率(24%)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10%)。(5)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测算结果。每个放大40倍视野下,各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20±7.96)个,(83.40±14.02)个,(122.40±14.59)个,F=2.980,P=0.001];地塞米松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少于对照组和活血通络组(P=0.006,P=0.001),对照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与活血通络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结论:活血通络胶囊可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促进SONFH囊性变的成血管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囊性变 血管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活血通络 成血管修复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军 宋国成 +3 位作者 王建宁 张军 高继东 殷岳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 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 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 cm者63例(28%,63/226),创面>5 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 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相比,创面愈合的天数平均缩短(25±3)天(P<0.05),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7%(7/108),复发率为8%(8/108),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14% (16/118),复发率为27%(32/118)。结论在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或足部创面的愈合的过程中,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 创面修复 血管再通 经皮腔内血管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