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成袢技术在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良义 陈星宇 +2 位作者 陈中杰 阳清伟 翁磊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 评估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2例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同技术的成功率、成袢技术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 目的 评估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2例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同技术的成功率、成袢技术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除外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者,其余分为:降主动脉组325例(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组79例(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组76例(主动脉瓣成袢技术)。结果 492例入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97.56%。在降主动脉成袢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术和主动脉瓣成袢术中,造影时间分别为30.0(27.0~34.0)min、45.0(40.0~50.0)min和74.5(65.0~86.0)min;曝光时间分别为11.2(10.5~12.0)min、16.5(15.2~8.1)min和24.9(23.9~26.0)min,3种技术的造影时间和曝光时间依次增长(P<0.05)。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约5.42%,各组并发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其中主动脉瓣组并发症13.15%,明显高于降主动脉组3.69%(P=0.003)。结论 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入路 成袢技术 主动脉瓣 降主动脉
下载PDF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取出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丁顺 官虹汐 +4 位作者 罗瑞翔 陈闻翔 王联林 王家荣 韩胜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期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2],但存在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等问题,导致滤器无法取出[3]。因此,许多学者报道了不同的滤器取出方法,其中以导丝成袢(Loop)技术应用最为广泛[4-6]。本研究探讨了改良Loop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中的取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
下载PDF
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技术细节分析
3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8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周密 曲诚家 田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取出滤器)与开放技术组(n=11,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取出滤器失败),腔内组患者按照滤器取出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导丝成袢(Loop)技术1.0组(n=15,采用Loop 1.0技术)与Loop 2.0组(n=19,采用Loop 1.0技术取出滤器失败后改用Loop 2.0成功取出滤器)。分析导丝成袢技术细节特点、技术要点及腔内取出滤器的可行性。结果腔内组患者右髂静脉路径植入比例、滤器形态改变比例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取出次数少于开放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短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滤器最大倾斜角度、回收钩顶端至血管边缘距离均小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p 1.0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3(10,17)min,短于Loop 2.0组患者的23(2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未出现新发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成袢技术可明显提高发生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的锥形滤器腔内回收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未能成功回收者可选择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钩贴壁 导丝成袢技术 滤器回收
下载PDF
微导管成袢技术在颅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聪慧 张杰 +3 位作者 侯征 杨松涛 苏现辉 严臻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颅内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眼动脉瘤2例),动... 目的探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颅内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眼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微导管"α"型成袢超选责任血管或动脉瘤。结果 21例病人采用成袢技术均超选成功,除1例病人出现轻度血管痉挛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可提高超选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 成袢技术 锐角分叉
下载PDF
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
5
作者 季明 李瑞中 《中外医疗》 2016年第5期106-107,共2页
目的 研究分析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87例,通过DSA明确诊断颅内伴有动静脉畸形或静脉瘘,均通过微导丝与微导管塑型成袢技术超选治疗。结... 目的 研究分析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87例,通过DSA明确诊断颅内伴有动静脉畸形或静脉瘘,均通过微导丝与微导管塑型成袢技术超选治疗。结果 18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微导管成袢技术塑型治疗,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其责任动脉保留较为良好。术后即可造影结果中169例患者为稳定,13例为再通,5例为血栓形成。术后7例患者出现轻度血管痉挛,其中2例发生血管事件。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中17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达到5分,余下1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拉斯哥预后评分为3~4分。结论 在治疗锐角血管或动脉瘤中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 成袢技术 颅内动脉瘤 血管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导丝成袢技术在脑动脉取栓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冬辉 宋祥胜 +3 位作者 黄华栋 钱海明 杨倩 徐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9-1101,共3页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而言,时间就是大脑,尤其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卒中,在血管内再通治疗时,除了缩短到院至穿刺的时间,也要缩短穿刺至导丝导管到达血栓部位的时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借鉴了导丝成袢技术在开通下肢动脉闭塞中的经验。...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而言,时间就是大脑,尤其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卒中,在血管内再通治疗时,除了缩短到院至穿刺的时间,也要缩短穿刺至导丝导管到达血栓部位的时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借鉴了导丝成袢技术在开通下肢动脉闭塞中的经验。在脑动脉取栓中,也采用这一方法,发现将导丝塑形成袢后,可显著缩短穿刺至微导管首次造影的时间,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栓部位 动脉取栓 下肢动脉闭塞 微导管 大血管闭塞 围手术期并发症 成袢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