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城区冬季一次灰霾期间PM_1化学成分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超 邹长武 王皓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40-444,共5页
为了研究成都城区冬季典型灰霾天气条件下PM_1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1日至7日发生灰霾天气期间对大气中PM_1进行采样测定,首先考察了灰霾天气期间的PM_1质量浓度变化,然后分析了PM_1化学成分中Al、As、Ca、Fe、K、Mg、Mo... 为了研究成都城区冬季典型灰霾天气条件下PM_1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1日至7日发生灰霾天气期间对大气中PM_1进行采样测定,首先考察了灰霾天气期间的PM_1质量浓度变化,然后分析了PM_1化学成分中Al、As、Ca、Fe、K、Mg、Mo、Se、Zn、Ti、Li等11种无机元素和Cl^-、NO^(3-)、SO_4^(2-)、NH^(4+)、K^+、Ca^(2+)等6种无机离子以及OC、EC等碳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灰霾期间PM_1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09.74μg/m3,是相对非污染天气的1.84倍;Ca、Fe元素平均浓度高,变化趋势大;SO_4^(2-)、NO^(3-)、SO_4^(2-)等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在离子浓度总和中占比高达87.43%,其中NO^(3-)/SO_4^(2-)的值为0.75;OC为TC中的主要成分,OC/EC的平均值为3.5,SOC对OC的贡献率为46%。以上结果说明典型灰霾天气条件下成都城区PM_1中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TC浓度显著增加;建筑扬尘、土壤风沙尘是主要污染源,固定源的贡献大于移动源;灰霾发生期间PM_1中二次气溶胶生成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空气复合污染 灰霾 PM1 化学成分 污染特征 成都城区
下载PDF
成都中心城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础、挑战与路径
2
作者 冯永泰 马梓昕 谢静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成都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是全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成都通过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塑造公园城市新形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产业融合共兴,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相融城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全面提升城乡融合... 成都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是全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成都通过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塑造公园城市新形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产业融合共兴,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相融城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质量,不断筑牢中心城区发挥极核引领作用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成都中心城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市化惯性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矛盾、超大城市辐射效应与虹吸效应的平衡困境、高位推进与持续创新的现实难题等一系列挑战。对此,成都中心城区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强化规划融合联动,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牵引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提高治理融合水平,不断拓展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心城区 城乡融合发展 公园城市 产业融合 治理融合
下载PDF
城市密集建成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特征及优化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3
作者 谭倩倩 毕凌岚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5期96-100,141,共6页
城市密集建成区由于建成面积较高、建设强度较大成为城市中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密集建成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景观连通性和生境质量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基于MCR模型... 城市密集建成区由于建成面积较高、建设强度较大成为城市中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密集建成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景观连通性和生境质量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基于MCR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分析2005—2018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总结演变特征,为该密集建成区的发展提出建议。本研究根据生态源地的辐射范围,结合卫星影像确立“生态痛点”,提出“源地建设三步走战略”。通过生态踏脚石的增建,提升廊道连通性,增强区域生态格局网络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格局网络由36个生态源地、117条生态廊道、8个生态节点组成。源地和廊道的辐射空缺得到缓解,区域整体的格局网络较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密集建成区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爽 王成霞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坡度、坡向、高程、铁路、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六个评价因子建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处理,将其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 以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坡度、坡向、高程、铁路、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六个评价因子建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处理,将其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普通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①适宜区在五城区内分布总体较为均匀;②较适宜区和普通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青羊区和金牛区;③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锦江区和金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GIS 成都市中心五城区
下载PDF
四川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霞 何庆成 +4 位作者 陈亮 李采 房浩 魏昌利 王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膨胀土和可液化砂土;地面沉降是影响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研究,对正确认识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环境条件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质环境 制约因素 成都中心城区
下载PDF
餐饮业网络点评数量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主城区川菜餐馆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遵平 谢泽氡 邓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91,共6页
网络点评数量是餐饮企业“网络人气”的直接反映,它能引导顾客进行消费决策,促进产品销售.为了解餐饮业点评数量影响因素,通过“大众点评”“百度地图”收集成都主城区1929家川菜餐馆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准)泊... 网络点评数量是餐饮企业“网络人气”的直接反映,它能引导顾客进行消费决策,促进产品销售.为了解餐饮业点评数量影响因素,通过“大众点评”“百度地图”收集成都主城区1929家川菜餐馆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准)泊松回归模型进行变量拟合.结果表明:餐馆的人均消费及团购项目数量对其网络点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餐馆的口味、服务和环境的综合评分对其网络点评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市中心乘公交、驾车和骑行到达餐馆的综合可达时间对其网络点评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综合评分影响程度大于综合可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点评数量 川菜餐馆 成都城区 (准)泊松回归模型
下载PDF
成都主城区川菜餐饮业距离衰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遵平 谢泽氡 姜洲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探究成都川菜餐饮业距离衰减效应,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成都市区主营川菜的2 108家餐馆的相关数据。以市中心为起点,绘制公交、骑行以及驾车到达餐馆的实际距离与餐馆数量、网络点评数量、消费水平的关系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餐馆... 为探究成都川菜餐饮业距离衰减效应,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成都市区主营川菜的2 108家餐馆的相关数据。以市中心为起点,绘制公交、骑行以及驾车到达餐馆的实际距离与餐馆数量、网络点评数量、消费水平的关系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餐馆的数量在驾车和骑行约5km处,公交约9km处达到峰值,之后出现距离衰减效应。(2)餐馆的平均点评数量在三种交通距离10km以内呈平稳下降,之后呈波动下降,表现出一定的距离衰减效应;(3)餐馆的人均消费中位数在三种交通距离17km~19km以内,基本在40~50元间波动,之后则出现大幅波动,表明消费水平不存在时空距离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衰减效应 餐饮业 川菜餐馆 成都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停车位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其超 吕锦玲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我国居民购买私家车的热情高涨使得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出现大幅的增长。在成都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已经超过70%的家庭拥有私家车,一个家庭拥有2台车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些...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我国居民购买私家车的热情高涨使得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出现大幅的增长。在成都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已经超过70%的家庭拥有私家车,一个家庭拥有2台车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些家庭拥有3台以上的车辆。但是作为新崛起的大城市,成都的道路交通和车辆停放设施的发展速度却没法跟上汽车数量的发展,许多老旧的道路、小区的配套设施改革困难较大,造成了成都主城区不仅交通拥堵而且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基于成都市主城区停车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新建、改造和发展共享停车的方式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中心城区 公共停车位 共享停车位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从地质特征分析成都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9
作者 陈杨 刘树根 +5 位作者 倪师军 曹俊兴 邓斌 钟勇 孙玮 李智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1026,共16页
汶川M_S 8.0大地震发生后,关于成都市主城区安全性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本文从成都市及周边的基本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入手,讨论成都市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刚性稳定的岩石圈结构决定了成都平原不会发生破... 汶川M_S 8.0大地震发生后,关于成都市主城区安全性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本文从成都市及周边的基本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入手,讨论成都市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刚性稳定的岩石圈结构决定了成都平原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大地震;成都平原沉积盖层厚度大、质量佳、分布适宜决定了龙门山发生的地震不会对成都主城区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面对天然地震,成都市主城区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成都市主城区 龙门山 地质构造 沉积特征 安全性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经济人口承载力预测——基于灰色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堃 《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第18期41-44,共4页
科学的预测人口承载力对成都市主城区社会和谐发展,经济良好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灰色模型GM(1,1),从经济人口承载力角度出发,分别对全国、成都市主城区未来人口数量及GDP进行科学预测,严格论证并测算出成都市主城区未来经济... 科学的预测人口承载力对成都市主城区社会和谐发展,经济良好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灰色模型GM(1,1),从经济人口承载力角度出发,分别对全国、成都市主城区未来人口数量及GDP进行科学预测,严格论证并测算出成都市主城区未来经济人口承载力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市主城区集聚人口不足,经济人口承载力充裕,未来人口将会加速聚集。因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未来成都市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增长极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口承载力 成都市主城区 灰色模型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鲁仕维 黄亚平 赵中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运用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和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位置签到数据,借助GIS技术建立城市街区空间形态测度体系,引入空间回归模型,揭示成都市主城区658个街区的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城市街区空间设计和优化,... 运用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和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位置签到数据,借助GIS技术建立城市街区空间形态测度体系,引入空间回归模型,揭示成都市主城区658个街区的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城市街区空间设计和优化,指导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实践。结果表明:街区空间形态与空间活力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和社会经济属性因素可以较大程度地解释街区活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中,功能多样性对街区活力的营造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强,而建筑密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容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街区活力 位置签到数据 空间回归分析 成都市主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住宅产品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悦颜 卢明华 吴妍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随着住宅产品趋于多样化,协调好各类住宅比例关系可促进住宅市场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2007-2016年成都市主城区住宅产品结构变化,计算了2009-2015年各类住宅产品需求与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与改善性需求相比,刚性住房需求更... 随着住宅产品趋于多样化,协调好各类住宅比例关系可促进住宅市场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2007-2016年成都市主城区住宅产品结构变化,计算了2009-2015年各类住宅产品需求与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与改善性需求相比,刚性住房需求更容易受供给、利率、人口增长和价格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住宅面积增大,影响程度逐步减小;与刚性需求相比,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容易受经济因素和居住水平的影响。最后,对政府、开发商、消费者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产品结构 住宅需求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成都市主城区
下载PDF
2000-2018年成都市中心城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涛 侯兰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1-76,共6页
基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00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法以及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探究中心城区“三生”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生产空间面积减少48620.25 hm^2,生活空间面积... 基于成都市中心城区2000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法以及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探究中心城区“三生”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生产空间面积减少48620.25 hm^2,生活空间面积增加44595.54 hm^2;(2)2000-2018年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转移面积最大,转移面积55556.01 hm^2,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转移面积为5341.68 hm^2;(3)研究区2000-2008年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转移主要位于金牛区、成华区以及锦江区外围区域,而2008-2018年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转移大多发生在新都区、温江区以及双流区;(4)研究区生产空间标准差椭圆长轴长度缩短、短轴长度增加,生态空间标准差椭圆长轴为东南-西北走向且长轴逐渐向西部旋转,短轴长度增加,说明生态空间格局向北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格局 时空演化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格局演变与道路网络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倩娜 魏琪力 +1 位作者 谢于松 罗言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5,共6页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5种道路类型分别按照100、500、1000、2000m的宽度建立缓冲区,分析出不同道路类型在不同缓冲区下绿地斑块级别、面积和破碎化指数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绿色空间破碎化与道路网络耦合的图谱关系。1)土地利用变化以绿色空间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1995—2005年绿地斑块破碎呈穿孔状,2005—2015年进一步向东北和西南向破碎。2)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斑块级别呈低级别斑块数量增加、整体面积占比小、高级别斑块数量增加、面积下降明显的特点,同时绿地斑块面积有减小趋势,高速公路对斑块面积的影响最大。各道路类型均呈缓冲区宽度越大对斑块影响越弱的规律。3)1995—2015年,不同道路类型的破碎化强弱不同,总体上景观结构进一步多样化,斑块破碎化现象明显加剧,斑块形状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不同道路类型两侧的绿地斑块形状复杂程度趋于相同。4)1995—2005年,斑块图谱类型以零散为主,还包括中空、切割、分散类型;2005—2015年,斑块图谱类型进一步演化,零散型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能为道路网络规划和生态空间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道路网络 斑块破碎化 耦合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城区彩色航空影像及其应用
15
作者 万明军 《四川测绘》 2001年第3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成都城区彩色航空影像 测绘 国土管理 城市规划
下载PDF
采用综合的方法构建城市防涝体系——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16
作者 陆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314-316,共3页
城市防涝体系不仅是管道和河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综合问题。本文在引人模拟仿真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在总规和控规阶段引入洪涝风险评估,应用洪水风险评估找出城市内涝风险点(区),推广和利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等综... 城市防涝体系不仅是管道和河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综合问题。本文在引人模拟仿真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在总规和控规阶段引入洪涝风险评估,应用洪水风险评估找出城市内涝风险点(区),推广和利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等综合方法,这些方法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涝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方法 城市防涝体系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成都市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 被引量:21
17
作者 蒋蓉 邱建 邓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176,共7页
为判断地震避难场所紧急避难能力是否满足居民灾后紧急避难阶段的需求,提出基于L-A模型的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紧急避难场所容纳能力、居民空间分布状况、紧急疏散路径因素,采用空间网络分析方法确定避难场所服务范... 为判断地震避难场所紧急避难能力是否满足居民灾后紧急避难阶段的需求,提出基于L-A模型的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紧急避难场所容纳能力、居民空间分布状况、紧急疏散路径因素,采用空间网络分析方法确定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将区域未能接纳人数及地震避难场所利用率作为避难场所评估分析的重要因素,并综合运用GIS技术实现评估分析的可视化。最后以成都市现有避难场所布局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后紧急避难阶段成都中心城区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未能安全避难且紧急避难场所资源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避难场所 应急能力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 成都中心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不同经济收入居民对中医药的看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毅 《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第10期48-49,共2页
分层随机调查的1193名成都市城区不同经济收入的20岁及以上年龄居民,人均月收入在301~700元者占36.5%,人均年支出医疗费用在100~499元者占41.8%;而中医药支出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例低于25.0%的居民占50.9%经济收入低和经济收入高的居... 分层随机调查的1193名成都市城区不同经济收入的20岁及以上年龄居民,人均月收入在301~700元者占36.5%,人均年支出医疗费用在100~499元者占41.8%;而中医药支出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例低于25.0%的居民占50.9%经济收入低和经济收入高的居民均喜欢利用中医药服务,说明城区居民对中医药认同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城区 经济收入 中医药使用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岩土体结构划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兆鑫 范敏 +2 位作者 雷传扬 王波 马国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建立了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三维地质建模需要的岩土体结构分层方案。通过典型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示范应用,岩土体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该岩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研究成果对海量地质资料的标准化建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及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和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结构 三维地质模型 工程地质问题 成都中心城区
下载PDF
成都市城区居民对雾霾天气知识行为及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星月 刘春香 +3 位作者 杨敏 欧阳康 邓永平 吴汉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雾霾天气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和雾霾天气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居民对雾霾的关注度较高为88.2%,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对雾霾的关注程度差异有...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雾霾天气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和雾霾天气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居民对雾霾的关注度较高为88.2%,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对雾霾的关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男性对雾霾的关注度最高为89.7%,不同职业中,企业员工对雾霾的关注度最高为92.8%。对雾霾发生原因的知晓率为52.1%、对健康影响的知晓率为46.4%;93.2%的人对自己和身边人健康感到担忧,雾霾天气明显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结论成都市居民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较高,但对雾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雾霾天气对居民行为及态度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城区居民 雾霾天气 知识 行为 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