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都蒲江飞虎村出土错金银带钩保护修复
1
作者
刘晓彬
蒋璐蔓
+2 位作者
周潇
李佩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2,共8页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蒲江
船棺葬
错金银
带钩
保护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的几个问题——六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17年第3期48-53,共6页
近期,蒲江战国船棺墓发现了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引起热烈讨论,出现若干误读。"西控成都,沃野千里"不是出自《战国策》,而是《明实录》;1985年雅安发现"成都矛"已经"将成都历史的年代上限向前推...
近期,蒲江战国船棺墓发现了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引起热烈讨论,出现若干误读。"西控成都,沃野千里"不是出自《战国策》,而是《明实录》;1985年雅安发现"成都矛"已经"将成都历史的年代上限向前推了200年",蒲江"成都矛"只能是对雅安"成都矛"的研究结论进行印证;最早在文献上记载专指古蜀区域内的都市"成都"的,不是《战国策》《蜀王本纪》,而是《史记》;蒲江"成都矛"与"巴蜀图语"印章同时出土,说明在秦统一古蜀后的战国晚期,以秦文字命名的"成都"不仅出现了,而且已经得到原古蜀地及秦地居民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江
“
成都
矛”
西控
成都
秦统一古蜀
“
成都
”得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蒲江飞虎村出土错金银带钩保护修复
1
作者
刘晓彬
蒋璐蔓
周潇
李佩
肖嶙
机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2,共8页
文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
成都蒲江
船棺葬
错金银
带钩
保护修复
Keywords
Pujiang County of Chengdu
Ship coffin burial
Gold and silver inlay
Belt hook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的几个问题——六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殿元
机构
阿坝师范学院
出处
《文史杂志》
2017年第3期48-53,共6页
文摘
近期,蒲江战国船棺墓发现了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引起热烈讨论,出现若干误读。"西控成都,沃野千里"不是出自《战国策》,而是《明实录》;1985年雅安发现"成都矛"已经"将成都历史的年代上限向前推了200年",蒲江"成都矛"只能是对雅安"成都矛"的研究结论进行印证;最早在文献上记载专指古蜀区域内的都市"成都"的,不是《战国策》《蜀王本纪》,而是《史记》;蒲江"成都矛"与"巴蜀图语"印章同时出土,说明在秦统一古蜀后的战国晚期,以秦文字命名的"成都"不仅出现了,而且已经得到原古蜀地及秦地居民的认可。
关键词
蒲江
“
成都
矛”
西控
成都
秦统一古蜀
“
成都
”得名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5.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都蒲江飞虎村出土错金银带钩保护修复
刘晓彬
蒋璐蔓
周潇
李佩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的几个问题——六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