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孤独共存——论青山七惠小说集《风》的孤独主题
1
作者 许爱珠 张紫涵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风》是当代日本新锐作家青山七惠的近作,这部小说集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城市女性的孤独状态,对孤独有着独特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缕析小说中的孤独人生现象,再进一步挖掘孤独主题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 《风》是当代日本新锐作家青山七惠的近作,这部小说集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城市女性的孤独状态,对孤独有着独特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缕析小说中的孤独人生现象,再进一步挖掘孤独主题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青山七惠笔下的女性人物,从接纳孤独到与孤独共舞中重获力量,作者从中肯定了孤独对于女性自我成长的意义,这可视为对当代日本社会存在的疏离感的后现代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主题 后现代 自我成长
下载PDF
探析电影对“孤独”主题的表达与营造——以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影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晶 白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上映于1988年的影片《天堂电影院》、1998年的影片《海上钢琴师》和2000年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均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这三部作品常常被人称为"回忆三部曲"。三部电影创作技法纯熟,表达了深刻... 上映于1988年的影片《天堂电影院》、1998年的影片《海上钢琴师》和2000年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均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这三部作品常常被人称为"回忆三部曲"。三部电影创作技法纯熟,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回忆三部曲"利用电影独特表现手法对"孤独"这一主题进行了完美诠释,从三部电影对"故乡"意象特定内涵的解读、叙事手法的运用、对"成长主题"的诠释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可见导演托纳多雷对"孤独"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绝妙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主题 “回忆三部曲” “故乡”意象 成长主题
下载PDF
成长意义的追问与怀旧情怀的表达——《大鱼海棠》与《千与千寻》之比较分析
3
作者 李小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6-49,共4页
《千与千寻》和《大鱼海棠》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两部电影在主题呈现、叙事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成长内涵的揭示、成长意义的追问等方面分析影片的主题;从影片的画面、动画场景的设计等方面探究两部影片的... 《千与千寻》和《大鱼海棠》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两部电影在主题呈现、叙事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成长内涵的揭示、成长意义的追问等方面分析影片的主题;从影片的画面、动画场景的设计等方面探究两部影片的美学风格。两部影片的意义在于在成长主题的表现中追问生命悲剧的本相,在怀旧情怀的表达中寻找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意义 怀旧情怀 主题 美学风格
下载PDF
如光在影如喜在哀--《百日告别》中的成长主题影像书写
4
作者 郄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69,共4页
台湾新生代导演林书宇在其执导的电影《百日告别》中,以"失去—寻找—告别"的情节线索探讨个人成长主题,将"孤独美学"融入画面构图,用手持拍摄的行动感烘托细节,同时利用光线明暗变换来推动情节发展。理智而内省的... 台湾新生代导演林书宇在其执导的电影《百日告别》中,以"失去—寻找—告别"的情节线索探讨个人成长主题,将"孤独美学"融入画面构图,用手持拍摄的行动感烘托细节,同时利用光线明暗变换来推动情节发展。理智而内省的创作态度、舒缓沉郁的节奏闪烁着独特的哲学思辨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丰富的隐喻镜头更增加了温柔与希望的暖意。这种全新的切入角度,拓展了成长主题影像书写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导演林书宇 成长主题“孤独”美学
原文传递
从《达达》看电影的青年文化性表达
5
作者 陈凌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8-40,46,共4页
电影《达达》通过一个少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特殊的生命体验。在主人公达达的世界里,生命的孤独与归依的需要成为推动个体成长的主要动因。导演试图用一个在逻辑上并不缜密的故事强调生命存在的特定状态。在简单的呈现背... 电影《达达》通过一个少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特殊的生命体验。在主人公达达的世界里,生命的孤独与归依的需要成为推动个体成长的主要动因。导演试图用一个在逻辑上并不缜密的故事强调生命存在的特定状态。在简单的呈现背后,存在的是冷静、客观且深刻的社会思考,对于女性的成长、两性关系以及青春等主题的探讨,而这一切都围绕着青年人的生活进行。电影主题阐释的意义在于能够给予观者一个相对自由的语境去感受和体验关于青春的荒诞与真诚、勇敢与退缩。在主题阐释的过程中,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激进、标新立异、崇尚感性体验、对现实持批判态度以及理想主义的、边缘化的青年文化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达》 青年文化性 女性 成长主题 孤独 归依
下载PDF
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6
作者 卢红收 王君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8年第1期43-43,共1页
为使留守儿童不再孤独,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周口市川汇区人口计生协与区教体局、学校共同牵手,以"亲情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弥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主题教育活动 计生协 周口市 孤独 学校 文明礼仪 载体 亲情 成长
下载PDF
穿越心灵的“芦苇荡”——杜小康成长的心灵突围
7
作者 曹华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26期21-23,共3页
杜小康生活在油麻地最殷实的红门里,可生活的变故却将他带入了一个残酷的计划里——芦苇荡放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便在于从意脉角度观照他的两次心灵突围,感悟他在体验孤独之旅、经历大自然的洗礼之后,穿越心灵的芦苇荡,用... 杜小康生活在油麻地最殷实的红门里,可生活的变故却将他带入了一个残酷的计划里——芦苇荡放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便在于从意脉角度观照他的两次心灵突围,感悟他在体验孤独之旅、经历大自然的洗礼之后,穿越心灵的芦苇荡,用其稚嫩肩膀勇担家庭重担的精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之旅》 杜小康 心灵突围 成长 美学价值
下载PDF
《金阁寺》本事、结构及意义阐释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文举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59,共8页
《金阁寺》并非单纯的虚构 ,实有其原型本事。这部成长小说 ,表达了作者的美学观 ,特别是作者受希腊思想尤其是日本禅文化影响之下的成长观、人生观。本文通过文本细读 ,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这条主线与两条副线———父亲启引下... 《金阁寺》并非单纯的虚构 ,实有其原型本事。这部成长小说 ,表达了作者的美学观 ,特别是作者受希腊思想尤其是日本禅文化影响之下的成长观、人生观。本文通过文本细读 ,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这条主线与两条副线———父亲启引下的由金阁所象征着的精神生活领域和由老师、母亲、鹤川、柏木、鞠子等所构成的现世生活场景。认为主线揭示了主题 :现世生活之于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副线则探索了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间的关系。同时 ,对作者提供的解救之道———“烧毁金阁”———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本事 小说 美学 成长 人生观 主题 结构线索
原文传递
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9
作者 英槿 《流行歌曲》 2012年第8期10-10,共1页
流行音乐的特性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由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特别是它本身所含有的自娱自乐的性质,它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 流行音乐的特性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由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特别是它本身所含有的自娱自乐的性质,它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独特的美学特色。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时期形成的乐队,从乐器到编制很少有突破性。而流行音乐通过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不仅使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新科技成果 美学特色 文化生活 时尚性 感情体验 交流内容 身心愉悦 审美距离 学生审美 成长主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