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骨不全Ⅰ型家系的基因检测和COL1A2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荣 郭源平 +1 位作者 潘敬新 郭奕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发现一新的杂合错义突变(p.G316C),该突变来自其父,而其母正常,其他表型正常的6位亲属也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uid chromatography)筛检,发现患儿与其父均有异常双峰,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为正常单峰;通过ASA(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筛检,患儿与其父均有391 bp的特异扩增带,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未见特异扩增带;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所在甘氨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SIFT和Poly Phen-2软件预测结果显示,新突变造成的结果是"有害的"和"很可能有害"。上述结果均说明COL1A2基因c.946G>T/p.G316C新突变是导致OI-Ⅰ型的致病性突变,是引起患儿发病的真正内因。患儿父母若再次孕育,可在孕早期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或孕前期进行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予以防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ⅰ型 C0L1A2基因 新突变 致病性鉴定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疗效探讨
2
作者 王娟 赵玉霞 +3 位作者 茹雅维 汪子涵 付婷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0-834,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将oimAD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通过观察ALP染色、检测ALP活性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几种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二甲双胍对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股骨的骨骼微观结构,观察二甲双胍在oim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二甲双胍处理oimADSCs后,ALP染色显著加深、ALP活性显著提高,骨钙素(Bglap)、Ⅰ型胶原(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以及骨形成蛋白2(BMP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icro-CT分析发现oim模型小鼠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股骨骨小梁的骨体积/总体积增加,股骨骨小梁数目增多、厚度增加。结论二甲双胍能够促进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改善oim的骨骼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 间质干细胞 二甲双胍 骨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成骨不全Ⅰ型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电子克隆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哲 金环 +1 位作者 谢健 张志敏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 揭示成骨不全Ⅰ型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一个EST片段作为种子,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作为目标参考序列,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两个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两种蛋白亚基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 目的 揭示成骨不全Ⅰ型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一个EST片段作为种子,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作为目标参考序列,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两个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两种蛋白亚基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亚基虽然共同构成人Ⅰ型胶原蛋白,但两者之间相对分子量大小、等电点差别及氨基酸组成等差别较大;两者的相同点均包含信号肽序列,都带正电荷,都属于亲水性蛋白.结论 通过电子克隆得到的序列与实际序列之间存在误差,只能作为先期分析预测的参考,但是这种技术手段为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致病机理的探索研究及疾病防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ⅰ型 电子克隆 COL1A1基因 COL1A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1例婴儿成骨不全Ⅰ型合并早发幼儿癫痫性脑病26型病例的分析
4
作者 刘艳 陈庚 +2 位作者 吴娉娉 王又平 王国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2期246-249,共4页
1例以"哭闹1天,左下肢肿胀3小时"为主诉的3个月女性婴儿,出生后共发生3次骨折及1次抽搐,经体格检查、血化验、影像学等系列检查,最终经基因检测确诊"成骨不全Ⅰ型及早发幼儿癫痫性脑病26型"。基因检测患儿COL1A1基... 1例以"哭闹1天,左下肢肿胀3小时"为主诉的3个月女性婴儿,出生后共发生3次骨折及1次抽搐,经体格检查、血化验、影像学等系列检查,最终经基因检测确诊"成骨不全Ⅰ型及早发幼儿癫痫性脑病26型"。基因检测患儿COL1A1基因外显子区域杂合突变点c.3842G>Tchr17-48263841-c-ap.Gly1281Val,及KCNB1基因突变点(c.1351A>G chr20-47990746-t-cp.Lys451Glu)所致早发幼儿癫痫性脑病26型,其中KCNB1突变位点在CNKI、PubMed、HGMDPro数据库中未见报道。COL1A1基因突变位点来自父亲,KCNB1基因突变点来自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KCNB1 成骨不全ⅰ型 早发幼儿癫痫性脑病26
原文传递
30例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旭艳 任秀智 +2 位作者 陈玉霞 刘西芬 房凤岭 《天津护理》 2015年第4期354-355,共2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以骨脆弱和骨畸形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其发病率大约是1/25 000到1/10 000[1]。大约50%的成骨不全患者均为Ⅰ型,...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以骨脆弱和骨畸形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其发病率大约是1/25 000到1/10 000[1]。大约50%的成骨不全患者均为Ⅰ型,成骨不全患儿一旦发生下肢骨折,往往会造成下肢严重畸形。目前应用可延长髓内钉髓内固定已被证明是最有效治疗方法,稳固术后康复效果,还需要患儿进行康复锻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 折术后 康复护理
下载PDF
PDCA循环引导的Ⅰ型成骨不全患者康复随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昭梅 刘旭艳 +1 位作者 陈玉霞 张克超 《天津护理》 2017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引导的Ⅰ型成骨不全患者康复随访效果。方法:选择Ⅰ型成骨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患者满意率、WeeFIM评分评估...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引导的Ⅰ型成骨不全患者康复随访效果。方法:选择Ⅰ型成骨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患者满意率、WeeFIM评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患者满意率及WeeFIM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式随访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互动模式,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骨不 康复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