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PDLLA复合材料的体内成骨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福龙 戴红莲 +2 位作者 单学智 方园 李世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8,共7页
目的研究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与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探讨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过程,为其临床应用及设计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骨替换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吸附法制备了HA/PDLLA复合材料,以纯PD... 目的研究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与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探讨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过程,为其临床应用及设计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骨替换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吸附法制备了HA/PDLLA复合材料,以纯PDLLA和空白组进行对照,进行体内植入实验,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四环素标记考察其成骨过程。结果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加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使之可以避免过早的丧失力学强度。第24w时,材料被组织分隔包裹,新生骨组织长入材料,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DL-乳酸 生物降解 成骨过程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定量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祝颂松 李继华 +2 位作者 胡静 王大章 应彬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对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新骨生成进行动态定量组织学观察,探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采用牵张成骨术延长10只山羊双侧下颌骨10mm,于术后第10、15、25、35和45天各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 目的:对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新骨生成进行动态定量组织学观察,探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采用牵张成骨术延长10只山羊双侧下颌骨10mm,于术后第10、15、25、35和45天各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骨组织形态法评价新生骨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法间接测定新骨的生成速率,并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10天组到45天组的平均骨小梁体积分数、平均骨小梁厚度、平均骨小梁数目和新生骨小梁体积密度比均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增(P<0.05),而平均骨小梁分隔距离和新生骨小梁表面积密度则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减(P<0.05)。从15天组到45天组,成骨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破骨细胞活性则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增(P<0.05)。从15天组到45天组,新骨生成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3个数量级的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骨牵张过程中,新生骨小梁由少到多,从幼稚到成熟;新骨生成过程持续活跃;骨吸收改建过程逐渐增强;牵张期新骨生成速率快于固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 下颌 山羊 组织形态计量学 下颌牵张 组织学观察 成骨过程 定量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鹿茸成骨过程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伟 褚文辉 李春义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8期6-11,共6页
鹿茸是一种特殊的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骨质器官。鹿茸的发生起始源于生茸区骨膜,通过膜内成骨、过渡成骨和特殊的软骨内成骨实现鹿茸的整个成骨过程。鹿茸的周期性再生及成骨过程是多种因素及信号通路综合调控下的生物学过程。概述了... 鹿茸是一种特殊的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骨质器官。鹿茸的发生起始源于生茸区骨膜,通过膜内成骨、过渡成骨和特殊的软骨内成骨实现鹿茸的整个成骨过程。鹿茸的周期性再生及成骨过程是多种因素及信号通路综合调控下的生物学过程。概述了鹿茸成骨过程的组织基础以及这一过程中相关激素、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等的调控机制,以期为鹿茸成骨机制研究及提高鹿茸产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成骨过程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过程和组织学评价
4
作者 汤顺清 毛萱 +3 位作者 石海涛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示了这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骨过程 组织学评价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性能评价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带血供肌瓣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转归(英文)
5
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4 位作者 金丹 田雪梅 王珂 陈滨 胡罢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162-164,共3页
背景:局部软组织条件不好的难治性骨缺损修复是临床的重大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对象:重... 背景:局部软组织条件不好的难治性骨缺损修复是临床的重大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对象: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1.5~2.5kg,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0-01/2002-08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10只兔,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将指深屈肌肌瓣去神经后,转位至缺损区,将纤维蛋白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物植入肌瓣中。分别于1,2,4,6,8周麻醉状态下各处死4只兔,进行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及超微结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兔桡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结果及超微结构。结果:2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桡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结果: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②兔桡骨缺损区肌瓣组织学检查结果: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并有凋亡小体出现。③兔桡骨缺损区肌瓣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萎缩的骨骼肌纤维内大量显色阳性的细胞核或核碎片。④兔桡骨缺损区肌瓣超微结构:骨骼肌肌丝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细胞核出现染色质边集、固缩、碎裂,呈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带血供肌瓣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肌纤维逐渐发生萎缩、凋亡,最终被骨组织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外科皮瓣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细胞凋亡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缺损修复 骼肌萎缩 带血供肌瓣 肌瓣修复 成骨过程
下载PDF
多孔β-TCP生物陶瓷成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芳 闫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91-2393,2396,共4页
主要对多孔β-TCP生物陶瓷在体内对新骨生成的诱导性进行研究.首先,人为造成兔股骨髁部骨腔洞,建立骨缺损模型,将自制β-TCP多孔陶瓷植入,然后逐月取一系列处死、取材,并综合运用扫描电镜观察(SEM)、电子探针X显微分析(EPMA)、甲苯胺蓝... 主要对多孔β-TCP生物陶瓷在体内对新骨生成的诱导性进行研究.首先,人为造成兔股骨髁部骨腔洞,建立骨缺损模型,将自制β-TCP多孔陶瓷植入,然后逐月取一系列处死、取材,并综合运用扫描电镜观察(SEM)、电子探针X显微分析(EPMA)、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TBS)和四环素双标记法(tetracycline double labeling,TDL)等测试手段,对材料植入区进行研究,试图探明β-TCP多孔陶瓷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β-TCP生物陶瓷 修复缺损 成骨过程
下载PDF
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占江 闫景龙 +3 位作者 付海亮 邹天彪 周学军 张志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 结果  (1)颗粒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较快 ,至术后 2 8d时完全被新生骨替代。块状骨成骨能力弱 ,以骨吸收为主。 (2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颗粒骨异位成骨能力强于块状骨 ,bF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颗粒异位 成骨过程 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傅德皓 杨述华 +3 位作者 邵增务 李鲲 宁旭 袁永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形态发生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成骨过程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protein 生长因子 诱导 研究发现 修复过程
原文传递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童安莉 陈璐璐 丁桂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细胞 基质 分泌蛋白 机制研究 成骨过程 正常 重建 吸收 细胞
下载PDF
bFGF在牵引成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富民 南欣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牵引 BFGF 碱性纤维生长因子 成骨过程 颅颌面外科 超微结构 分子机制 细胞因子
下载PDF
mt01对人牙周膜细胞中成骨细胞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张松涛 赵西珍 高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8期1430-1432,共3页
临床上很多牙病治疗需要借助牙齿的再生功能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口腔正畸,通过外力将牙齿移动位置后原有的牙齿发生了位移,其原有的牙骨受到破坏,需要在新位置上的牙周膜细胞重新生成牙骨,通过这种破骨-成骨过程达到实现骨改建的目的... 临床上很多牙病治疗需要借助牙齿的再生功能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口腔正畸,通过外力将牙齿移动位置后原有的牙齿发生了位移,其原有的牙骨受到破坏,需要在新位置上的牙周膜细胞重新生成牙骨,通过这种破骨-成骨过程达到实现骨改建的目的([1,2])。在此过程中,牙周膜细胞中成骨分化是实现牙槽骨改建最重要的步骤([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mt01 分化 相关因子 口腔正畸 改建 牙病 牙槽 成骨过程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凯宇 栾宏佳 +2 位作者 徐公平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340-6342,i00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移植到同只白兔的股四头肌肌穴中。分别在颗粒骨制备的同时即(0d天组),和肌穴内移植术后,和31021d取材,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颗粒骨制备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存留下来。②3d时一些位于微小颗粒骨边缘骨陷窝中的细胞存活。③10d时微小颗粒中骨陷窝中的骨细胞仍存活,并发生转化。④21d时形成编织骨。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直径(50~100μm)异位移植后,具有直接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能够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 异位移植 实验研究 异位 诱导 移植术 成骨过程 制备过程 活性 直接
下载PDF
生物陶瓷骨内植入后与组织间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红莲 李世普 闫玉华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4,共7页
将β-TCP陶瓷植入大白兔的股骨内并定期注射四环素,分别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骨的形成和成骨过程,研究了β-TCP植入体内后与组织间的界面作用以及磷酸钙生物陶瓷的成骨作用。结果表明,在类骨质表面有大量... 将β-TCP陶瓷植入大白兔的股骨内并定期注射四环素,分别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骨的形成和成骨过程,研究了β-TCP植入体内后与组织间的界面作用以及磷酸钙生物陶瓷的成骨作用。结果表明,在类骨质表面有大量的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增生和浸入。植入β-TCP陶瓷两个月后,类骨质通过钙化转变为编织骨。植入三个月后,出现由骨桥连接的“骨岛”,β-TCP陶瓷降解,并被新骨分散。植入六个月后,新的骨髓腔形成,编织骨变成板层骨。八个月后,在哈弗氏骨板上出现材料颗粒,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因此,无生命的钙磷材料在体内可以参与有生命的组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CP生物陶瓷 界面 作用 生物降解 内植入 成骨过程 磷酸钙
下载PDF
重组人BMP-2骨诱导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胜利 戴尅戎 +3 位作者 汤亭亭 毛远青 李慧武 林在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rhBMP-2胶原海...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3、7、14、21d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均证实,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第7d,在软骨大量形成期,NGF阳性染色达到高峰,在成纤维细胞、软骨前体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术后14、21d,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有所回落。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首次证实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表达,提示NGF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并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MP-2 中神经生长因子 诱导 神经生长因子(NGF)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 成骨过程 胶原海绵 免疫组化检测 诱导能力 肥大软细胞 ICR小鼠 组织学检测 纤维细胞 对照组 异位诱导 异位 阳性染色
下载PDF
在骨显像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希梅 热碧娅.买买提 《新疆医学》 2008年第12期34-35,共2页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功能性显像,是病人在静脉注入f^99mTc标记的膦酸盐后随血流循环到达骨骼组织参与骨骼的新陈代谢,当骨骼局部血流量增加,代谢更新旺盛成骨活跃和新骨形成时,可较正常骨骼聚集更多的^99mTc标记的膦酸盐,在影像上...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功能性显像,是病人在静脉注入f^99mTc标记的膦酸盐后随血流循环到达骨骼组织参与骨骼的新陈代谢,当骨骼局部血流量增加,代谢更新旺盛成骨活跃和新骨形成时,可较正常骨骼聚集更多的^99mTc标记的膦酸盐,在影像上呈现异常的放射性增高区(热区),反之,则表现为异常的放射性减低区(冷区),因此,当局部骨骼有病损时如炎症、肿瘤、骨折等引起局部血流量和/或骨盐代谢及成骨过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TC标记 骼组织 新陈代谢 成骨过程 血流量增加 放射性减低 局部血流量
下载PDF
微波加温治疗肋骨骨折23例体会
16
作者 郭颖 张贺山 李志强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1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促进折愈合 临床愈合时间 折临床愈合 折端 折时间 极性分子 组织修复 成骨过程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膜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鄂玮 马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1-443,共3页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是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屏障膜,将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阻挡在缺损区外,确保成骨过程无干扰,最终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关键词 引导再生膜 应用 纤维细胞 缺损 成骨过程 软组织 屏障膜 修复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胜虎 颜崇淮 沈晓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4,F0003,共3页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骼病变 磷代谢紊乱 营养性疾病 成骨过程 环境因素 致病原因 营养因素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骆泉丰 王兴 +3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 梁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过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局部环境因素作用下是否可以转化为成骨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幼兔肺组织、关节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向来源部位不同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中加入骨形成蛋白2(BMP-2)、转...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过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局部环境因素作用下是否可以转化为成骨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幼兔肺组织、关节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向来源部位不同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中加入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MP-2和TGF-β1混合液、血小板裂解液,通过组织化学和细胞免疫学方法观察和鉴定细胞。通过膜张力观察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张力的作用下细胞的变化。结果来源于关节周围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BMP-2或BMP-2与TGF-β1协同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成骨细胞。其他部位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和机械张力的作用下未观察到细胞的转化。结论牵引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是多向来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纤维细胞样细胞 实验研究 细胞转化 BMP-2 周围结缔组织 成骨过程 蛋白 免疫学方法 环境因素 体外培养 组织化学 协同作用 关节周围 机械张力 细胞因子 肺组织 混合液 裂解液
原文传递
8则老药功效新发现
20
作者 常怡勇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3期40-41,共2页
1.他汀类药物有预防骨折的作用研究人员对1375名年龄在50岁以上妇女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骨折发生率以及骨密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调血脂药物阿伐他汀,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且可以增加骨密... 1.他汀类药物有预防骨折的作用研究人员对1375名年龄在50岁以上妇女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骨折发生率以及骨密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调血脂药物阿伐他汀,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且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能使颈部骨密度增加3%,脊柱和全身其他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也有轻微增加;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结果还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刺激成骨过程.因此认为,除了骨密度增加,还应该有其他原因使他汀类药物有预防骨折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折发生率 功效 调血脂药物 密度 研究人员 阿伐他汀 成骨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