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磷酸三钙人工骨填充空腔对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成骨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安东 李峥 +1 位作者 王元银 王艳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填充治疗对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成骨速度的影响。方法共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46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颌骨囊肿刮... 目的探讨运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填充治疗对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成骨速度的影响。方法共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46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颌骨囊肿刮治术彻底刮除囊肿,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物明胶海绵填塞空腔,观察组采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填塞空腔,围手术期其他处理均相同。结合术后1-6个月曲面断层片(OPG)复查随访,观察两组成骨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均Ⅰ期愈合,无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随访1、3、6个月提示,成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7.097、4.570,P<0.05)。随访期内未见排斥反应或复发病例。结论β-磷酸三钙人工骨是填充修复骨囊肿空腔性缺损的理想材料,术后愈合和成骨速度满意,安全性好,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空腔性缺损 β-磷酸三钙人工 成骨速度 随访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可促进骨修复 被引量:5
2
作者 殷诺 薛锋 +6 位作者 肖海军 丁亮 袁君杰 潘明芒 喻都 鞠金勇 朱龙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78-2683,共6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的血小板颗粒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将其作为促进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进行组织工程骨修复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促进兔肱骨近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兔...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的血小板颗粒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将其作为促进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进行组织工程骨修复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促进兔肱骨近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兔比目鱼肌组织中的骨骼肌干细胞。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自然愈合组、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复合材料组,每组7只,均制备肱骨近端骨缺损模型,后3组造模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同种异体骨骼肌干细胞、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术后进行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起复合材料组影像学上成骨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成骨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均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 <0.05);②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组织学评分最高,骨骼肌干细胞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组织学评分无明显差异,自然愈合组组织学评分最低;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骼肌干细胞都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而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骼肌干细胞 近端缺损 诱导 修复 折愈合 成骨速度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颗粒在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尹颂豪 姚兆友 +1 位作者 梁淑玲 王栋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颗粒在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颗粒在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羟基磷灰石颗粒填充空腔,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成骨速度、复发几率以及排斥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骨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成骨速度快,观察组患者的复发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几率(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羟基磷灰石颗粒在下颌骨囊肿空腔性缺损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预后好,在单一血管供血的下颌骨仍然可以成骨,其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囊肿 羟基磷灰石 成骨速度 复发
下载PDF
The osteogenetic rate in alveolar bone remodeling induced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4
作者 王爽 丰培勋 +1 位作者 郭雄 周洪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3期182-18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osteogenetic rate of alveolar bone on the tension side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throug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ental ligament quantificationally.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 Objective: To observe osteogenetic rate of alveolar bone on the tension side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throug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ental ligament quantificationally.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in 6 dogs. The left side of jaws of each one was set as test or control side, and the other side was control or test side. On the control side, the first premorlar was moved by traditional method on the test side. A self-made distraction device was used on the test side. The newly formed alveolar bone on the tension side of moved tooth was labeled by serial tetracycline fluorochrome. Sections were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pictured. Newly formed bone was measured by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newly formed bon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Newly formed bone in rapid tooth movement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ental ligament was more than that in traditional method. Conclusion: The distraction through periodental ligament could induce more rapid bone formation and excite higher osteogenetic activity than tradition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formati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periodental ligament fluorescence labe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