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中“吾”“我”功能异同考
1
作者 张雨涛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史记》中的“吾”“我”在句法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吾”在有些语境中出现了对称的用法,不但能和其他成分对举,而且前后语义相反,与“我”的分布呈现一致。相异之点表现为:“吾”经常和感官类、心理类... 《史记》中的“吾”“我”在句法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吾”在有些语境中出现了对称的用法,不但能和其他成分对举,而且前后语义相反,与“我”的分布呈现一致。相异之点表现为:“吾”经常和感官类、心理类动词搭配,“我”则没有这类用法;“我”可以在“我+名词”格式中加强指称,“吾”却不能。二者的相异分布应当和“吾”“我”各自的指称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功能异同
下载PDF
固化“你我”的称代功能及其固化表征
2
作者 陈景元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文章讨论固化"你我"的称代功能及其固化表征,顺便论及相关的"你我他"的使用情况。"你我"原是联合短语,本来意义是"你"和"我"的加合,指两个人。固化后"你我"语义泛化,定指... 文章讨论固化"你我"的称代功能及其固化表征,顺便论及相关的"你我他"的使用情况。"你我"原是联合短语,本来意义是"你"和"我"的加合,指两个人。固化后"你我"语义泛化,定指性大为降低,泛指大家,不再指两个人。文章还对"你我"固化予以认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我” 固化 称代 认知解释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吾、我”之别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伟 邹秋珍 +1 位作者 杨林青 高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至西汉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NP+我”与“我+NP”的语用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圣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9-152,共4页
现代汉语的特殊自称"NP+我"(A式)以及"我+NP"(B式)的语用功能有很大的差别:A式是亲近式,可以由彼及己地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一种亲切关心的语气;B式是疏远式,可以凸现说话人自身的某个特征,借以表达不满或... 现代汉语的特殊自称"NP+我"(A式)以及"我+NP"(B式)的语用功能有很大的差别:A式是亲近式,可以由彼及己地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一种亲切关心的语气;B式是疏远式,可以凸现说话人自身的某个特征,借以表达不满或者意外的语气。这种差别与NP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价值有关。二者都是专门用来明确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我 我+NP 自称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国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话语标记“你看我”的功能、特点及动因--兼论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的跨层演变
6
作者 李卫光 姚双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33-139,共7页
现代汉语中,“你看我”可充当话语标记,具有移情验证、反预期投射和话语自否等语用功能,并在识别形式、重音焦点以及会话位置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从形成动因来看,“你看我”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是交际双方从关注命题到关注言者“我”... 现代汉语中,“你看我”可充当话语标记,具有移情验证、反预期投射和话语自否等语用功能,并在识别形式、重音焦点以及会话位置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从形成动因来看,“你看我”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是交际双方从关注命题到关注言者“我”跨层次重新分析的结果,演变过程中受到互动中的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以及语境浸染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了跨层演变而来的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的共性特点,指出受指称残留与角色兼具两个因素的影响,这类话语标记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不可删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看我” 话语标记 人称代词 跨层演变
下载PDF
古汉语自称代词“我”“余”“予”“朕”简析
7
作者 翟中秀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2-93,112,共3页
在古代汉语中,典型人称代词包括自称代词、对称代词和他称代词三类,其中自称代词是最为复杂的。"我""余""予""朕"是古代汉语中几个常见的自称代词,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意义、指称对象和语... 在古代汉语中,典型人称代词包括自称代词、对称代词和他称代词三类,其中自称代词是最为复杂的。"我""余""予""朕"是古代汉语中几个常见的自称代词,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意义、指称对象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称代词 我” “余” “予” “朕” 区别
下载PDF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
8
作者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庄子》、《左传》等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先秦汉语“吾”“我”异同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惠超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 在对《论语》《左传》等六部经典中“我”作主语的例子、“吾”作主语时貌似对称的例子和“吾”“我”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的例子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吾”“我”的不同在于自称和对称的差别,这种不同属于语法意义中称述意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 异同
下载PDF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ross-culturally adapted Thai version of the Self-Care Self-Efficacy Scale version 3.0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illnesses
10
作者 Chennet Phonphet Jom Suwanno +2 位作者 Chonchanok Bunsuk Wanna Kumanjan Ladda Thiamw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4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hai version of the Self-Care Self-Efficacy Scale version 3.0(SCSES-v3.0)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illnesses.Although originally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a Wester... Objective:To assess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hai version of the Self-Care Self-Efficacy Scale version 3.0(SCSES-v3.0)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illnesses.Although originally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a Western context,its applicability in Asian populations,including Thailand,remains inadequately explored.Methods:Psychometric tests were guided by COSMIN principles.This include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 into Thai based on the ISPOR framework.Nine nursing experts evaluated the content validity.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between July and November 2022.This study included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from 16 primary care centers in Thailand.We tested the structural validit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and concurrent validity in relation to the Self-Care of Chronic Illness Inventory version 4.c(SC-CII-v4.c).We tested the scale’s reliability with McDonald’s u,Cronbach’s a,and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Results:The Thai SCSES-v3.0 demonstrated excellent content validity(k¼1.00).Thefinal analysis included a total of 385 participants.The EFA with thefirst split-half subsample(n¼193)extracted a twofactor structure.One reflected SCSES for maintenance and monitoring behaviors and another captured SCSES for management behaviors(item 6e10).CFA with the second split-half subsample(n¼192)and the overall sample(n¼385)supported the scale’s two-factor model with high factor loadings.Each dimension and the overall SCSES-v3.0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scale and the overall SC-CII-v4.c.McDonald’s u and Cronbach’s a(both ranged 0.91e0.94)and ICC(ranged 0.95e0.96),indicated excellent internal reliabilit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identification of a valid and reliable two-factor model for the Thai SCSES-v3.0 renders it a valuable tool for clinicians and investigators,facilitating the assessment of self-efficacy in self-care across diverse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illness PSYCHOMETRIC SELF-CARE Self-confidence Self-efficacy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and preliminary effects of an online compass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nursing students: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1
作者 Zhi Yang Mimi Mun Yee Tse +4 位作者 Huiting Huang Haiyun Fang Joanne Wai Yee Chung Doris Yin Kei Chong Thomas Kwok Shing W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4年第4期421-428,I0001,共9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n online compass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nursing students and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 its effects on mindfulness,self-compassion,and stress reduction.Methods...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n online compass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nursing students and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 its effects on mindfulness,self-compassion,and stress reduction.Methods:This study employ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Second-year students from a nursing college in Guangzhou,China,were recruited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in August 2023.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rticipated in an 8-week online compassion training program via the WeChat platform,comprising three stages:mindfulness(weeks 1e2),self-compassion(weeks 3e5),and compassion for others(weeks 6 e8).Each stage included four activities:psychoeducation,mindfulness practice,weekly diary,and emotional support.Program feasibility was assessed through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rates,program engagement,and participant acceptability.Program effectiveness was measured with 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Self-Compassion Scale-Short Form,and Perceived Stress Scale.Results:A total of 28 students completed the study(13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1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cruitment rate was 36.46%,with a high retention rate of 93.3%.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high engagement:69.2%accessed learning materials every 1e2 days,93.3%practiced mindfulness at least weekly,with an average of 4.69 diary entries submitted per person and 23.30 WeChat interactions with instructors.Regarding acceptability,all participant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gram,with 92.4%finding it“very helpful”or“extremely helpful.”In terms of intervention effects,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indfulness levels from pre-intervention(51.54±10.93)to postintervention(62.46±13.58)(P<0.05),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Although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ost-intervention self-compassion and perceived stress levels,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positive trends:selfcompassion levels increased(35.85±8.60 vs.40.85±5.54),and perceived stress levels slightly decreased(44.77±8.65 vs.42.00±5.77).Conclusions:This pilot stud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n online compass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nursing students and suggested its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in enhancing mindfulness,self-compassion,and stress reduction.Despite limitations such as small sample size and lack of long-term follow-up,preliminary evidence indicates promising prospects for integrating such training into nursing education.Further research is warranted to confirm thesefindings and assess the sustained impact of this approach on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ATHY MINDFULNESS Nursing students SELF-COMPASSION Training
下载PDF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
12
作者 史文磊 刘莹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24,共24页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已有学者提及,本文的论证更加系统全面。2)句子如已另有焦点或话题,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吾”不用“我”;这一点几乎无人论及,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以上调查证明,至少在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这段时间鲁国等地域的通用语中,“吾”和“我”在句法分布上是存在严整区别的。本文对解释.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为什么纷繁多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所得结论不但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吾、我”之别,还可以为追溯“吾”及其异文形式的来源提供很好的角度,同时也能为深入认识上古汉语其他人称代词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之别 焦点 话题
原文传递
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动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维刚 张晓东 +1 位作者 宋继华 孙丹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3,共16页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成增产区、减产区和波动区,采用改进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三个产区的大豆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收割、产研结合、农药投入、小型拖拉机的投入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单产的显著因素;机械化耕作是提升所有区域种植面积的显著因素,玉米种植面积、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灌溉条件、科研资金与人员投入、产研结合、机械化收割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种植面积显著因素。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大豆单产 大豆种植面积
下载PDF
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从“辩解义”到“预设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用源 王旭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会话模型的演变推断出话语标记“不是我说”的形成动因是主观化及交互主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不是我说 预设义 主观化 交互主观化
下载PDF
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5
作者 张晓红 《物流科技》 2023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描述了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展现状,并从其基础设施建... 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描述了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展现状,并从其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主体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从而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产品 冷链物流 “最先一公里”
下载PDF
也谈“认为”和“以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光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认为"和"以为"都可以用来陈述观点,"以为"比"认为"多的是说话人的否定态度。"我认为"语法位置灵活,甚至可以删除,"我以为"则没有这些特点。"我认为"有特定的... "认为"和"以为"都可以用来陈述观点,"以为"比"认为"多的是说话人的否定态度。"我认为"语法位置灵活,甚至可以删除,"我以为"则没有这些特点。"我认为"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在特定的话语条件下不可删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为” “以为” 我” 话语条件
下载PDF
连接语“我是说”的篇章功能考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乐乐 李向农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4,95,共8页
因交际特点不同,"我是说"的使用存在着完整式与非完整式两种类型。作为连接语,"我是说"的篇章衔接功能体现在通过后续语对前导语进行的"补救",其补救功能包括"补充—解释""更正—说明&qu... 因交际特点不同,"我是说"的使用存在着完整式与非完整式两种类型。作为连接语,"我是说"的篇章衔接功能体现在通过后续语对前导语进行的"补救",其补救功能包括"补充—解释""更正—说明"与"重复—强调"三种具体方式。连接语"我是说"的形成是其词汇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语 我是说 篇章功能
下载PDF
“我的妈呀/我的天哪”的选择倾向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寅 储泽祥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15,95,共10页
本文讨论"我的妈呀"和"我的天哪"这两种感叹语。说话人表达情感的差异和感叹对象的不同在这两种感叹语的选择倾向上起着制约作用。文章还从说话人的心理角度对这些选择倾向进行了分析解释。
关键词 “我的妈呀” “我的天哪” 情感表达 感叹对象 心理因素
下载PDF
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9
19
作者 曹秀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0,共13页
话语标记"我/你V"在现代汉语中成系列地并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讨论以个案研究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化问题上。本文在考察"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共时层面功能对立和对立中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 话语标记"我/你V"在现代汉语中成系列地并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讨论以个案研究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化问题上。本文在考察"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共时层面功能对立和对立中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构式语法化的角度探讨汉语"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制约机制,提出主谓结构是话语标记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一定跨语言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我/你V 构式语法化 隐显置换 去范畴化 再语法化
下载PDF
春秋时代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2,共7页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余"、"朕"、"台"、"我"这些第一人称代词不具有方言性。"卬"是"吾"的源头,"吾"是"印"的变体,它们是西方周族人的方言词,"卬"始终未能进入共同语,"吾"在春秋时代开始进入共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