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李安的《色·戒》谈戒色
1
作者 夏曼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26,共2页
当前影视评论界对李安《色·戒》的热烈推崇隐性助长了情欲戏的蔓延之风,将《色·戒》划分为爱情文艺片的不正确定位产生对普通观众的误导,从李安改编小说《色·戒》出发对影片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反映了爱情片要适当戒... 当前影视评论界对李安《色·戒》的热烈推崇隐性助长了情欲戏的蔓延之风,将《色·戒》划分为爱情文艺片的不正确定位产生对普通观众的误导,从李安改编小说《色·戒》出发对影片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反映了爱情片要适当戒色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李安 情欲戏 戒色
下载PDF
塑造共识、知识生产与道德重塑——以“戒色吧”为青年亚文化研究案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竞祺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42-48,共7页
百度戒色吧是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完备的虚拟社群。它将自己界定为一个完全"公益性"的组织,矢志于帮助吧友戒除不良性行为,调理好虚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修养,认为这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是"不做屌丝做男神&q... 百度戒色吧是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完备的虚拟社群。它将自己界定为一个完全"公益性"的组织,矢志于帮助吧友戒除不良性行为,调理好虚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修养,认为这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是"不做屌丝做男神"的第一步。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讨论网络媒介之于戒色社群诞生的意义以及成员借用网络进行的戒色知识建构行动——这种建构采取了一种"知识盗猎"的方式谋取自身正当性,并呈现出对正统健康知识的质疑与抵抗。在阐释环节,提出可将戒色视为一种亚文化,其实质是一套对青少年困恼的归因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想象性解决,核心是青年把握命运、重建主体性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青年亚文化 互联网 戒色
下载PDF
孔子的“戒色”说透视
3
作者 路懿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春秋时期女性外在容貌特征的审美意识日益觉醒,并成为男性追求女性时所极为看重的条件之一。在此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孔子坚持"男女有别"的礼制规范,能正视男性在青春期对女性容貌所产生的爱慕之情,提出了"少之时,血气未定... 春秋时期女性外在容貌特征的审美意识日益觉醒,并成为男性追求女性时所极为看重的条件之一。在此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孔子坚持"男女有别"的礼制规范,能正视男性在青春期对女性容貌所产生的爱慕之情,提出了"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的"戒色"说。以此为视角,试图透视孔子对待"色"之态度,并以此来观孔子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色 女性观
下载PDF
《左传》“戒色”“从礼”之妇女观
4
作者 陈海银 王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97-100,共4页
《左传》作为一部誉有"先秦叙事散文之最"的文学名著,其中不乏一些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左传》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无不本着"劝惩"的目的,或通过记述众多贪色、乱伦、淫乱者之恶行的严重危害与恶劣后... 《左传》作为一部誉有"先秦叙事散文之最"的文学名著,其中不乏一些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左传》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无不本着"劝惩"的目的,或通过记述众多贪色、乱伦、淫乱者之恶行的严重危害与恶劣后果,或对妇女相关礼法的直接阐释和具体事例的宣扬,以警示后人"戒色""从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女性形象 戒色 从礼
下载PDF
中国文化、文学中的“色戒意识”与张爱玲的逆向书写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桂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禁欲主义"经由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双重阐释积淀为一种"色戒意识"并渗透于传统文学叙事中。这种古老的"禁欲主义"的幽灵虽经"五四"现代启蒙思想的强光照射,却并未消失,而是...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禁欲主义"经由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双重阐释积淀为一种"色戒意识"并渗透于传统文学叙事中。这种古老的"禁欲主义"的幽灵虽经"五四"现代启蒙思想的强光照射,却并未消失,而是依旧隐现于新文学的创作中。到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笔下,这种传统的"色与戒"的两难更变相为"情爱与革命"的冲突并一直影响到50—70年代的文学叙事。张爱玲的《色.戒》是一个异数,她是以一种"逆向书写"为以往父系意识形态下的"色戒"重新释义。这种"阴性叙事"解构了宏大的革命乌托邦和英雄话语,显示出了别样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张爱玲 逆向书写
下载PDF
欲望:介体的妥协与抵抗——《色戒》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38,共5页
任何小说作品的人物都怀有欲望。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欲望历来都由叙述人演绎,对金钱,对权利,对家庭,对爱情,对一切自身所不具有的觊觎,同时也对已有的无餍占据。她的后期小说《色戒》继续这一主题,是对欲望的一种还原,在还原过程中挖掘... 任何小说作品的人物都怀有欲望。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欲望历来都由叙述人演绎,对金钱,对权利,对家庭,对爱情,对一切自身所不具有的觊觎,同时也对已有的无餍占据。她的后期小说《色戒》继续这一主题,是对欲望的一种还原,在还原过程中挖掘它的生成。本文的研究也是从此出发,投向人的意识深层世界,张爱玲的小说是如何构建人的欲望,以及人的欲望真的是本能的产物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给《色戒》以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介体
下载PDF
“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色·戒》十年后的拉康主义重访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冠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9,共14页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从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角度出发,在十年后重访李安的《色·戒》,旨在指出李安用力至深并为之付出极大代价的那三段性场景,恰恰是该作品的"破坏性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李安 张爱玲 拉康 女性性态
下载PDF
《色·戒》小说和电影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坚守与突*破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晶 石潇纯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李安 · 文本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以性别视角细读《色,戒》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思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从性别视角细读《色,戒》,小说叙述了民族抗日题材中的性别悲剧,在情节发展中写了女人与男人中的"这一个",隐含着作家关于民族与性别问题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性别视角 张爱玲 女性身体意义
下载PDF
革命中的女性角色——《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色·戒》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理慧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期134-136,共3页
丁玲和张爱玲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被双重利用双重伤害的生存困境,对在革命中贞贞的国家至上与王佳芝的爱情至上的不同展示中凸现了两人不同的写作立场,从而演绎出了两个不同的文本。
关键词 革命 女性角 我在霞村的时候 ·
下载PDF
《色·戒》:设谜与解谜——从张爱玲小说《色·戒》到李安电影《色·戒》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晓践 李平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色.戒》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耗时整整25年,其间,经过数次修改。但小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而李安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却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小说设下了太多的谜团,是张爱玲从女性视角的曲折演绎,而电... 《色.戒》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耗时整整25年,其间,经过数次修改。但小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而李安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却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小说设下了太多的谜团,是张爱玲从女性视角的曲折演绎,而电影是李安从男性视角对小说的再次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女性视角 男性视角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影视改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慧 贾知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8-59,共2页
《色·戒》是张爱玲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经过近30年的改编于1978年发表。2007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由此把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推上了顶峰。本文通过对电影《色... 《色·戒》是张爱玲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经过近30年的改编于1978年发表。2007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由此把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推上了顶峰。本文通过对电影《色·戒》影像化的人物塑造、细节化的场景和情节、男性化的独特视角、个性化的故事叙述的分析,凸显了此片在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张爱玲作品影视传播注重大众审美心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 电影 改编
下载PDF
国族情怀 身体政治 私己爱欲——解析李安电影《色·戒》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伯存 《枣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1-36,共6页
影片《色·戒》以抗日救国的宏大叙事开场,以时代洪流为背景和底色,以身体政治学为焦点,由性到情的生发,叙述了不可能环境中之可能的一场旷世奇恋,表现了复杂、模糊、幽深、微妙的人性人情。李安以特有的细腻、绵密、从容将这场&qu... 影片《色·戒》以抗日救国的宏大叙事开场,以时代洪流为背景和底色,以身体政治学为焦点,由性到情的生发,叙述了不可能环境中之可能的一场旷世奇恋,表现了复杂、模糊、幽深、微妙的人性人情。李安以特有的细腻、绵密、从容将这场"荒腔走板"岁月里的奇情叙述得无奈而凄美、委婉而悸动,将个体生命在感性(色)与理性(戒)、天性冲动与社会规范间的纠缠与冲突中的挣扎与沉沦演绎得酣畅淋漓。这是历史大叙事覆盖、笼罩下的小叙事,是关于个体生命、情感的私语,影片在历史的背面反写历史,解构了几十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僵化的、类型化的叙事模式和英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电影研究
下载PDF
《色·戒》中易先生的人性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4,共1页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并不是单一方面,而是多重甚至是矛盾的。影片《色戒》中的梁朝伟所饰演的易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审视影片种种细节,会更好地解析这个人物。
关键词 人性 · 本我
下载PDF
挣扎于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的漩流——重评电影《色·戒》之王佳芝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秀蓉 杨华丽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7期28-29,共2页
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色·戒》讲述了看重个人生命感觉的王佳芝在被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所动员、规范之后,在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之间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她突围而出,让始终占据优势的自由伦理在关键时刻再次战胜人民伦理的故... 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色·戒》讲述了看重个人生命感觉的王佳芝在被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所动员、规范之后,在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之间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她突围而出,让始终占据优势的自由伦理在关键时刻再次战胜人民伦理的故事。王佳芝的最终选择,在客观上实现了对人民伦理的颠覆,对道德专制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王佳芝 自由伦理 人民伦理
下载PDF
谈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著的改编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27,共2页
李安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自问世以来备受文艺界争议。除了题材和色情镜头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虽然电影和小说一样,都有着抗日的背景,都是除奸的题材,但李安和张爱玲的出发... 李安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自问世以来备受文艺界争议。除了题材和色情镜头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虽然电影和小说一样,都有着抗日的背景,都是除奸的题材,但李安和张爱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却完全不同。张爱玲的《色,戒》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而李安表现的则是普遍的人性,他在电影中平添了几分温情,这体现了李安作为一个至情至性导演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张爱玲 李安 改编
下载PDF
《色·戒》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藜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色.戒》的女性叙事,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多重祭献。因为政治和救亡,她(王佳芝)祭献了身体,又因为爱情,她祭献了生命。这种祭献是有历史渊源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男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女人则是情...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色.戒》的女性叙事,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多重祭献。因为政治和救亡,她(王佳芝)祭献了身体,又因为爱情,她祭献了生命。这种祭献是有历史渊源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男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女人则是情感的,当情感与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在一个男权的社会里,女性能做的只能是多重的祭献她的身体、她的爱情、她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女性 祭献 身体政治学
下载PDF
《色·戒》和《第四十一个》里的“孤岛之爱”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涛 郑绍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戒》提供两个相类似的范本,两场异质环境里的异质爱情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证明用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去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态度的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十一个》 · “孤岛之爱”
下载PDF
李安《色·戒》:一种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青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李安的《色·戒》是一次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其中体现了李安对原作一种的解读。他挖掘出并在电影中澄清了张爱玲留在小说里的影子;通过还原被小说虚化的历史政治背景,勾画出中国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轨迹,重新审视王佳芝的悲剧命运... 李安的《色·戒》是一次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其中体现了李安对原作一种的解读。他挖掘出并在电影中澄清了张爱玲留在小说里的影子;通过还原被小说虚化的历史政治背景,勾画出中国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轨迹,重新审视王佳芝的悲剧命运;李安一改张爱玲原作冷酷的基调,对原做中极受嘲讽的悲情作出充满温情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电影改编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电影改编:另类的符际翻译——以《色·戒》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妙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是从翻译研究角度,结合翻译文化学派的翻译思维和雅可布森翻译理论,探讨文学及影像之间的改编关系。希望透过不同以往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张爱玲小说与电影影像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符际翻译 改写 ·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