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耿耿”是指长久专一于某种人或事物——兼与《新华字典》商榷
1
作者 雅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0,共2页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的释义却是有失准确的。在语言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字典》 《段注》 或事物 语义特点 指长 释义准确 《说文段注》 阅微草堂笔记 《说文》 《春秋繁露》
下载PDF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进行启发
2
作者 叶定喜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8年第10期21-21,共1页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想想,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学生大多都能回答:它会侧过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事物 物体 移动规律 运动规律 侧立水 向前走 阅读课本 前摆 生活经验 人和动物
下载PDF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7,共4页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询问功能 或事物 疑问性 表示否定
下载PDF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19,共5页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敏一长期以来,在俄语语法学研究和俄语教学中,语气词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在俄语语法文献中所占篇幅较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得到全面的描写。以往的语法文献只...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敏一长期以来,在俄语语法学研究和俄语教学中,语气词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在俄语语法文献中所占篇幅较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得到全面的描写。以往的语法文献只描写语气词的分类,较少涉及其功能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熟语性 现代俄语 句型 感情色彩 动词不定式 或事物 语法学家 俄语语法 否定意义
下载PDF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尚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8-89,共2页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 意动用法 词的使动用法 宾语 两种用法 “美” 动作行为 或事物 兼语句
下载PDF
“最……之一”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国安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94,114,共5页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之一” “之一”的前项 “并列最……”的人或事物
下载PDF
哈萨克语原因目的格助词
7
作者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现代哈萨克语 格助词 动作行为 名词性词语 因果关系 领属性人称词尾 动名词 关系意义 语法手段 或事物
下载PDF
名词的指称问题研究
8
作者 叶正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往的语法学著作皆以为,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本文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名词不仅指称作为实体的人或事物,而且还指称人或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即现象。
关键词 名词 或事物 指称 过程 现象
下载PDF
人称代词意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志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一般意义,还能够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意义。这些临时性意义的出现,是具体的言语环境参与的结果,我们姑且称之为“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能不同程度地传送语言代码所隐含的补充美学... 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一般意义,还能够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意义。这些临时性意义的出现,是具体的言语环境参与的结果,我们姑且称之为“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能不同程度地传送语言代码所隐含的补充美学信息,具有显著的修辞作用。 据我们考察分析,人称代词的种种“语境意义”,都是在言语活动中依据一定的题旨情境,通过语义的变异转化而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固有的“指称”意义临时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境意义 说话者 对举 语义的变异 言语活动 或事物 美学信息 修辞作用 题旨情境
下载PDF
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彩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词汇 象征意义 英语修辞 名词动化 或事物 修辞手法 英语词汇学 性格特征 动作特征 《英汉翻译教程》
下载PDF
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永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2,共7页
一般语法著作将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分为以下三组: 第一组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第二组 来 去
关键词 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意义 处所宾语 或事物 短语 随动 动作位 说话人 主语 改变位置
下载PDF
存现句的变异运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广艺 魏红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存现句 超常搭配 变异修辞 变异性 形容词 或事物 语用功能 运用情况 拟人手法 言语表达者
下载PDF
人称代词的活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汝建 《汉语学习》 1981年第3期15-19,共5页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的基本作用是替代人或事物,但是,当人称代词活用以后,有时,可以失去特定的人称意义。 1,表示无所指 (1)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渔夫的故事》) (2)……不管柴米账,玩他几天,名称又好听,叫作“养病”。(鲁迅《病后杂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活用 “人家” 修辞效果 特定的人 《现代汉语八百词》 祥林嫂 实指 或事物 金币 杂谈
下载PDF
“·起”和“·上”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静茜 《汉语学习》 1981年第6期11-16,共6页
读成轻声的“·起”和“·上”,附于主要动词后边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动作进程及状态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互换: 1.都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方向上方。 卷起袖口——卷上袖口 挽起裤腿——挽上裤腿 2.都可以表示动... 读成轻声的“·起”和“·上”,附于主要动词后边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动作进程及状态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互换: 1.都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方向上方。 卷起袖口——卷上袖口 挽起裤腿——挽上裤腿 2.都可以表示动作完成。 收起磨刀石——收上磨刀石 揣起保单——揣上保单 3.都能表示事物随动作的形成而出现。 盖起高楼——盖上高楼 修起水库——修上水库 勾起心事——勾上心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动 动作完成 处所宾语 以表示 “上” 始形 保单 或事物 上袖 说话人
下载PDF
试论“最……之一”格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庆华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5-9,共5页
对“最……之一”格式,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格式既有逻辑上的错误,又有语法上的错误。因为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之一”表示一事物是同类当中的一个,所以在一个句子... 对“最……之一”格式,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格式既有逻辑上的错误,又有语法上的错误。因为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之一”表示一事物是同类当中的一个,所以在一个句子里,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既受“最+形容词”的修饰,又加上一个“之一”这是自相矛盾。另一种意见认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不能只拘泥于语法或逻辑公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适应性,这一格式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符合社会习惯,就要给它以合法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事物 长江 句式 山脉 形容词 属性 语言形式 同类的人 杜甫 昆仑山
下载PDF
英语不定冠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寄尧 《外语学刊》 1982年第3期17-24,共8页
不定冠词是从古代英语中数词ān发展而来的。在中古英语时期,它由于数词意义的弱化和重音的丧失,便从用作定语的不重读的数词而成了不定冠词。至今在某些场合仍残存着这种原来的数词意义。
关键词 不定冠词 数词 抽象名词 或事物 惯用结构 中古英语 定语 习语 word 音素
下载PDF
“对”与“双”——现代汉语量词辨析之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先珍 《汉语学习》 1982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与“双”都计量事物的两个部分,与“单”相对。但又有区别。 “对”多指按性别、正反、左右等配合的“双数”的人、动物或事物。例如: ①但是为革命必须活下去的决心,鼓舞着这对患难夫妻。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关键词 “双” 量词 现代汉语 定语 或事物 “一” 形容词 多指 老老 左右对称
下载PDF
也议“最……之一”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建平 《汉语学习》 1982年第5期34-36,共3页
《语文学习》1982年第6期载庄洪江同志的文章《小议“最……之一”》,文中对“最……之一”的句式提出了非议,认为这既有逻辑错误,又有语法错误。对此说法,我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拙见,就教于同行。
关键词 句式 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 合社会 山脉 拙见 小议 或事物 语文学习 气候宜人
下载PDF
用冒号法翻译英语长句两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人平 《中国科技翻译》 1997年第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英语长句 代表团 形合语言 代表组成 或事物 文学作品 译文内容 事物的属性 顺译法 科学数据
下载PDF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18-23,17,共7页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王伟一、引言在英语和汉语中,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写说者都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存在着某种现实的、特殊的联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王伟一、引言在英语和汉语中,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写说者都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存在着某种现实的、特殊的联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这就是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英语和汉语 现代汉语修辞学 或事物 英汉语 毛泽东 《儒林外史》 名词指代 《现代英语词汇学》 英语修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