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2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耿耿”是指长久专一于某种人或事物——兼与《新华字典》商榷
1
作者
雅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0,共2页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的释义却是有失准确的。在语言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字典》
《段注》
或事物
语义特点
指长
释义准确
《说文段注》
阅微草堂笔记
《说文》
《春秋繁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进行启发
2
作者
叶定喜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8年第10期21-21,共1页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想想,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学生大多都能回答:它会侧过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事物
物体
移动规律
运动规律
侧立水
向前走
阅读课本
前摆
生活经验
人和动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
被引量:
8
3
作者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7,共4页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询问功能
或事物
疑问性
表示否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19,共5页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敏一长期以来,在俄语语法学研究和俄语教学中,语气词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在俄语语法文献中所占篇幅较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得到全面的描写。以往的语法文献只...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敏一长期以来,在俄语语法学研究和俄语教学中,语气词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在俄语语法文献中所占篇幅较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得到全面的描写。以往的语法文献只描写语气词的分类,较少涉及其功能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熟语性
现代俄语
句型
感情色彩
动词不定式
或事物
语法学家
俄语语法
否定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尚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8-89,共2页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
意动用法
词的使动用法
宾语
两种用法
“美”
动作行为
或事物
兼语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之一”新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国安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94,114,共5页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之一”
“之一”的前项
“并列最……”的人
或事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哈萨克语原因目的格助词
7
作者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现代哈萨克语
格助词
动作行为
名词性词语
因果关系
领属性人称词尾
动名词
关系意义
语法手段
或事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词的指称问题研究
8
作者
叶正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往的语法学著作皆以为,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本文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名词不仅指称作为实体的人或事物,而且还指称人或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即现象。
关键词
名词
人
或事物
指称
过程
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称代词意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被引量:
4
9
作者
沈志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一般意义,还能够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意义。这些临时性意义的出现,是具体的言语环境参与的结果,我们姑且称之为“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能不同程度地传送语言代码所隐含的补充美学...
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一般意义,还能够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意义。这些临时性意义的出现,是具体的言语环境参与的结果,我们姑且称之为“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能不同程度地传送语言代码所隐含的补充美学信息,具有显著的修辞作用。 据我们考察分析,人称代词的种种“语境意义”,都是在言语活动中依据一定的题旨情境,通过语义的变异转化而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固有的“指称”意义临时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境意义
说话者
对举
语义的变异
言语活动
或事物
美学信息
修辞作用
题旨情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14
10
作者
袁彩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词汇
象征意义
英语修辞
名词动化
或事物
修辞手法
英语词汇学
性格特征
动作特征
《英汉翻译教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被引量:
6
11
作者
周永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2,共7页
一般语法著作将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分为以下三组: 第一组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第二组 来 去
关键词
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意义
处所宾语
或事物
短语
随动
动作位
说话人
主语
改变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现句的变异运用
被引量:
9
12
作者
冯广艺
魏红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存现句
超常搭配
变异修辞
变异性
形容词
或事物
语用功能
运用情况
拟人手法
言语表达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称代词的活用
被引量:
6
13
作者
孙汝建
《汉语学习》
1981年第3期15-19,共5页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的基本作用是替代人或事物,但是,当人称代词活用以后,有时,可以失去特定的人称意义。 1,表示无所指 (1)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渔夫的故事》) (2)……不管柴米账,玩他几天,名称又好听,叫作“养病”。(鲁迅《病后杂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活用
“人家”
修辞效果
特定的人
《现代汉语八百词》
祥林嫂
实指
或事物
金币
杂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起”和“·上”
被引量:
5
14
作者
徐静茜
《汉语学习》
1981年第6期11-16,共6页
读成轻声的“·起”和“·上”,附于主要动词后边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动作进程及状态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互换: 1.都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方向上方。 卷起袖口——卷上袖口 挽起裤腿——挽上裤腿 2.都可以表示动...
读成轻声的“·起”和“·上”,附于主要动词后边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动作进程及状态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互换: 1.都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方向上方。 卷起袖口——卷上袖口 挽起裤腿——挽上裤腿 2.都可以表示动作完成。 收起磨刀石——收上磨刀石 揣起保单——揣上保单 3.都能表示事物随动作的形成而出现。 盖起高楼——盖上高楼 修起水库——修上水库 勾起心事——勾上心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动
动作完成
处所宾语
以表示
“上”
始形
保单
或事物
上袖
说话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最……之一”格式
被引量:
3
15
作者
范庆华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5-9,共5页
对“最……之一”格式,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格式既有逻辑上的错误,又有语法上的错误。因为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之一”表示一事物是同类当中的一个,所以在一个句子...
对“最……之一”格式,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格式既有逻辑上的错误,又有语法上的错误。因为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之一”表示一事物是同类当中的一个,所以在一个句子里,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既受“最+形容词”的修饰,又加上一个“之一”这是自相矛盾。另一种意见认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不能只拘泥于语法或逻辑公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适应性,这一格式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符合社会习惯,就要给它以合法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事物
长江
句式
山脉
形容词
属性
语言形式
同类的人
杜甫
昆仑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语不定冠词
被引量:
3
16
作者
朱寄尧
《外语学刊》
1982年第3期17-24,共8页
不定冠词是从古代英语中数词ān发展而来的。在中古英语时期,它由于数词意义的弱化和重音的丧失,便从用作定语的不重读的数词而成了不定冠词。至今在某些场合仍残存着这种原来的数词意义。
关键词
不定冠词
数词
抽象名词
或事物
惯用结构
中古英语
定语
习语
word
音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与“双”——现代汉语量词辨析之一
被引量:
2
17
作者
郭先珍
《汉语学习》
1982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与“双”都计量事物的两个部分,与“单”相对。但又有区别。 “对”多指按性别、正反、左右等配合的“双数”的人、动物或事物。例如: ①但是为革命必须活下去的决心,鼓舞着这对患难夫妻。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关键词
“双”
量词
现代汉语
定语
或事物
“一”
形容词
多指
老老
左右对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议“最……之一”
被引量:
2
18
作者
吴建平
《汉语学习》
1982年第5期34-36,共3页
《语文学习》1982年第6期载庄洪江同志的文章《小议“最……之一”》,文中对“最……之一”的句式提出了非议,认为这既有逻辑错误,又有语法错误。对此说法,我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拙见,就教于同行。
关键词
句式
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
合社会
山脉
拙见
小议
或事物
语文学习
气候宜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冒号法翻译英语长句两例
被引量:
3
19
作者
殷人平
《中国科技翻译》
1997年第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英语长句
代表团
形合语言
代表组成
或事物
文学作品
译文内容
事物
的属性
顺译法
科学数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18-23,17,共7页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王伟一、引言在英语和汉语中,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写说者都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存在着某种现实的、特殊的联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王伟一、引言在英语和汉语中,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写说者都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存在着某种现实的、特殊的联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这就是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英语和汉语
现代汉语修辞学
或事物
英汉语
毛泽东
《儒林外史》
名词指代
《现代英语词汇学》
英语修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耿耿”是指长久专一于某种人或事物——兼与《新华字典》商榷
1
作者
雅颂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0,共2页
文摘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的释义却是有失准确的。在语言用例...
关键词
《新华字典》
《段注》
或事物
语义特点
指长
释义准确
《说文段注》
阅微草堂笔记
《说文》
《春秋繁露》
分类号
H163 [语言文字—汉语]
H1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进行启发
2
作者
叶定喜
机构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中心小学
出处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8年第10期21-21,共1页
文摘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想想,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学生大多都能回答:它会侧过身子。
关键词
或事物
物体
移动规律
运动规律
侧立水
向前走
阅读课本
前摆
生活经验
人和动物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
被引量:
8
3
作者
吴福祥
机构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7,共4页
文摘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关键词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询问功能
或事物
疑问性
表示否定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敏
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19,共5页
文摘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大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敏一长期以来,在俄语语法学研究和俄语教学中,语气词始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在俄语语法文献中所占篇幅较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得到全面的描写。以往的语法文献只描写语气词的分类,较少涉及其功能特...
关键词
语气词
熟语性
现代俄语
句型
感情色彩
动词不定式
或事物
语法学家
俄语语法
否定意义
分类号
H353 [语言文字—俄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尚贵
机构
雁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8-89,共2页
文摘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
意动用法
词的使动用法
宾语
两种用法
“美”
动作行为
或事物
兼语句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之一”新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国安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94,114,共5页
文摘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关键词
“最……之一”
“之一”的前项
“并列最……”的人
或事物
Keywords
the pattern "one of the most"
the word located in front of "one of"
persons or things that "paralleling the most"
分类号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哈萨克语原因目的格助词
7
作者
张定京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突厥语言文化系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现代哈萨克语
格助词
动作行为
名词性词语
因果关系
领属性人称词尾
动名词
关系意义
语法手段
或事物
分类号
H236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词的指称问题研究
8
作者
叶正渤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5,共4页
文摘
以往的语法学著作皆以为,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本文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名词不仅指称作为实体的人或事物,而且还指称人或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即现象。
关键词
名词
人
或事物
指称
过程
现象
Keywords
noun
persons or things
reference process
phenomenon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称代词意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被引量:
4
9
作者
沈志刚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7,共3页
文摘
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除了具有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一般意义,还能够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意义。这些临时性意义的出现,是具体的言语环境参与的结果,我们姑且称之为“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能不同程度地传送语言代码所隐含的补充美学信息,具有显著的修辞作用。 据我们考察分析,人称代词的种种“语境意义”,都是在言语活动中依据一定的题旨情境,通过语义的变异转化而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固有的“指称”意义临时移用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境意义
说话者
对举
语义的变异
言语活动
或事物
美学信息
修辞作用
题旨情境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14
10
作者
袁彩虹
机构
洛阳师专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词汇
象征意义
英语修辞
名词动化
或事物
修辞手法
英语词汇学
性格特征
动作特征
《英汉翻译教程》
分类号
H31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被引量:
6
11
作者
周永惠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2,共7页
文摘
一般语法著作将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分为以下三组: 第一组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第二组 来 去
关键词
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意义
处所宾语
或事物
短语
随动
动作位
说话人
主语
改变位置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现句的变异运用
被引量:
9
12
作者
冯广艺
魏红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存现句
超常搭配
变异修辞
变异性
形容词
或事物
语用功能
运用情况
拟人手法
言语表达者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称代词的活用
被引量:
6
13
作者
孙汝建
出处
《汉语学习》
1981年第3期15-19,共5页
文摘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的基本作用是替代人或事物,但是,当人称代词活用以后,有时,可以失去特定的人称意义。 1,表示无所指 (1)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渔夫的故事》) (2)……不管柴米账,玩他几天,名称又好听,叫作“养病”。(鲁迅《病后杂谈》)
关键词
人称代词活用
“人家”
修辞效果
特定的人
《现代汉语八百词》
祥林嫂
实指
或事物
金币
杂谈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起”和“·上”
被引量:
5
14
作者
徐静茜
出处
《汉语学习》
1981年第6期11-16,共6页
文摘
读成轻声的“·起”和“·上”,附于主要动词后边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动作进程及状态变化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互换: 1.都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方向上方。 卷起袖口——卷上袖口 挽起裤腿——挽上裤腿 2.都可以表示动作完成。 收起磨刀石——收上磨刀石 揣起保单——揣上保单 3.都能表示事物随动作的形成而出现。 盖起高楼——盖上高楼 修起水库——修上水库 勾起心事——勾上心事
关键词
随动
动作完成
处所宾语
以表示
“上”
始形
保单
或事物
上袖
说话人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最……之一”格式
被引量:
3
15
作者
范庆华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5-9,共5页
文摘
对“最……之一”格式,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格式既有逻辑上的错误,又有语法上的错误。因为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之一”表示一事物是同类当中的一个,所以在一个句子里,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既受“最+形容词”的修饰,又加上一个“之一”这是自相矛盾。另一种意见认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不能只拘泥于语法或逻辑公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适应性,这一格式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符合社会习惯,就要给它以合法的地位。
关键词
或事物
长江
句式
山脉
形容词
属性
语言形式
同类的人
杜甫
昆仑山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语不定冠词
被引量:
3
16
作者
朱寄尧
出处
《外语学刊》
1982年第3期17-24,共8页
文摘
不定冠词是从古代英语中数词ān发展而来的。在中古英语时期,它由于数词意义的弱化和重音的丧失,便从用作定语的不重读的数词而成了不定冠词。至今在某些场合仍残存着这种原来的数词意义。
关键词
不定冠词
数词
抽象名词
或事物
惯用结构
中古英语
定语
习语
word
音素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与“双”——现代汉语量词辨析之一
被引量:
2
17
作者
郭先珍
出处
《汉语学习》
1982年第4期43-45,共3页
文摘
“对”与“双”都计量事物的两个部分,与“单”相对。但又有区别。 “对”多指按性别、正反、左右等配合的“双数”的人、动物或事物。例如: ①但是为革命必须活下去的决心,鼓舞着这对患难夫妻。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关键词
“双”
量词
现代汉语
定语
或事物
“一”
形容词
多指
老老
左右对称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议“最……之一”
被引量:
2
18
作者
吴建平
出处
《汉语学习》
1982年第5期34-36,共3页
文摘
《语文学习》1982年第6期载庄洪江同志的文章《小议“最……之一”》,文中对“最……之一”的句式提出了非议,认为这既有逻辑错误,又有语法错误。对此说法,我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拙见,就教于同行。
关键词
句式
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
合社会
山脉
拙见
小议
或事物
语文学习
气候宜人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冒号法翻译英语长句两例
被引量:
3
19
作者
殷人平
机构
东南大学外语系
出处
《中国科技翻译》
1997年第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英语长句
代表团
形合语言
代表组成
或事物
文学作品
译文内容
事物
的属性
顺译法
科学数据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伟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18-23,17,共7页
文摘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王伟一、引言在英语和汉语中,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写说者都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存在着某种现实的、特殊的联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这就是我们...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英语和汉语
现代汉语修辞学
或事物
英汉语
毛泽东
《儒林外史》
名词指代
《现代英语词汇学》
英语修辞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耿耿”是指长久专一于某种人或事物——兼与《新华字典》商榷
雅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进行启发
叶定喜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功能特点
刘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杨尚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最……之一”新论
曹国安
《惠州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哈萨克语原因目的格助词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名词的指称问题研究
叶正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称代词意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沈志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袁彩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周永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存现句的变异运用
冯广艺
魏红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人称代词的活用
孙汝建
《汉语学习》
198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起”和“·上”
徐静茜
《汉语学习》
198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最……之一”格式
范庆华
《汉语学习》
198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英语不定冠词
朱寄尧
《外语学刊》
198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对”与“双”——现代汉语量词辨析之一
郭先珍
《汉语学习》
198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也议“最……之一”
吴建平
《汉语学习》
198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用冒号法翻译英语长句两例
殷人平
《中国科技翻译》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王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