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离正轨的历史叙事——对或然历史小说的文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9-70,共12页
或然历史小说是指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异于既定历史的一种小说类别。相关作品以艺术虚构的形式设想和演绎历史进程从原先轨迹拐道之后的场景,来呈现另外不同的故事版本,从而唤起读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该文类借助某一历史分叉点来勾... 或然历史小说是指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异于既定历史的一种小说类别。相关作品以艺术虚构的形式设想和演绎历史进程从原先轨迹拐道之后的场景,来呈现另外不同的故事版本,从而唤起读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该文类借助某一历史分叉点来勾勒异样的历史轨迹,由此致力于发掘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关联性与延续性。作者对历史分叉点的选择,往往暴露出其本人的历史观念及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因而应当成为研究重点。或然历史小说常被看成是科幻小说的分支,并与历史奇幻、乌托邦、反乌托邦、推测小说、类型小说等范畴有不同程度的交叠之处,呈现出这些文类的部分特征,同时其自身又可以衍生出若干个更小的类型分支。在其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或然历史小说从难以归类的边缘文学类别到包罗万象的主流创作方式——相关作品具有反省历史、重构认知、实践审美的功能,并逐渐形成以重大战争和民族命运为代表的若干母题,以及时间穿越、时间分叉、平行宇宙、蒸汽朋克、双重历史翻转等情节模式。或然历史小说绝非作者一时兴起的随意编造,亦非为了抓人眼球而做的凭空杜撰,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它揭示了作者在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思考,对其进行研究和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文类研究 反事实历史 历史分叉点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或然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念与叙事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82,共8页
或然历史小说中的背景世界是从"既定历史"的世界中分叉而来的,意在设想"假如历史不是这样则会怎样"的场景。这一特殊文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始终保持对历史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力图透过历史折射当下,以反映人们对... 或然历史小说中的背景世界是从"既定历史"的世界中分叉而来的,意在设想"假如历史不是这样则会怎样"的场景。这一特殊文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始终保持对历史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力图透过历史折射当下,以反映人们对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索。或然历史小说颠覆了"历史真实性"的概念,打破了传统历史的线性结构,强调个体行为和偶然事件的作用。就创作方式而言,这类小说带有强烈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包括互文性、元小说性、空间性等),但又不是对已知历史的简单否定,而是通过不同历史间的相互对照,丰富读者观察的维度,从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推动人类对当下世界的改造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历史真实性 后现代 互文 小说
原文传递
从《11/22/63》看穿越类或然历史小说的叙事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锋 张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斯蒂芬·金的或然历史小说《11/22/63》记述了主人公穿越到过去,试图阻止肯尼迪总统被刺的故事,同时展现了这一行为对后续历史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或然历史小说,尤其是穿越题材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异于传统小说的特征——其叙事人的预... 斯蒂芬·金的或然历史小说《11/22/63》记述了主人公穿越到过去,试图阻止肯尼迪总统被刺的故事,同时展现了这一行为对后续历史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或然历史小说,尤其是穿越题材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异于传统小说的特征——其叙事人的预知、对线性时间的破坏、平行世界的空间感,以及在叙事视角与时空结构上的其他特征,使我们有必要对其采取特殊的解读模式。本文尝试对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涉及其中的叙事视角、叙事人介入、叙事时间与空间等话题,进而探讨蕴含于其中的历史情怀,以及作者对待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的立场和态度,以期全面把握穿越类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与意识形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11/22/63》 或然历史小说 时间穿越 肯尼迪遇刺
原文传递
论英美或然历史小说中的犹太民族命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0,160,共8页
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另样假设,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常见命题,也是或然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本文通过对英美或然历史小说中相关题材的代表作品进行梳理,总结出3种主要的或然历史表现模式,即假想的犹太复国或卫国战争、异于真实历史... 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另样假设,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常见命题,也是或然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本文通过对英美或然历史小说中相关题材的代表作品进行梳理,总结出3种主要的或然历史表现模式,即假想的犹太复国或卫国战争、异于真实历史的反犹主义和巴勒斯坦之外的犹太国度。文章分别对这3种模式的表现方式进行例示与解读,试图从中找到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动因、政治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本人的创作心理,旨在更好地把握英美或然历史文学和犹太族裔文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反事实历史 犹太复国主义 反犹主义 犹太大屠杀
原文传递
或然历史中的现实宿命:《地下航线》的种族主题分析
5
作者 张坤 李锋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温特斯的或然历史小说《地下航线》通过更改林肯遇刺的时间点,将美国历史置于一个新的轨道上。小说透过黑人特工维克多的经历,审视了美国种族制度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本源,种族歧视及其延伸出的种族自憎,以及“种族... 美国当代小说家温特斯的或然历史小说《地下航线》通过更改林肯遇刺的时间点,将美国历史置于一个新的轨道上。小说透过黑人特工维克多的经历,审视了美国种族制度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本源,种族歧视及其延伸出的种族自憎,以及“种族平等”的虚伪本质。此外,温特斯通过对未废除奴隶制的或然历史和表面种族平等的现实历史进行比较,展现其相似性背后的社会根基,揭示种族平等的不可能。本文结合种族社会建构、白人特权观念、自卑情结和种族现实主义观点,重审文学世界中的种族状况,指出不断强化的人性和斗志才是种族运动的“战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本·温特斯 《地下航线》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中西双重哲学视角下《高堡奇人》小说人物的罪与赎
6
作者 单谊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6,共8页
作为一部典型的或然历史小说,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在主题阐述和叙事框架等方面采用了若干非典型的手段与方法。其表层内容是异于真实历史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深层主题则是人性与救赎。这部小说中的罪恶与救赎主题既不同于西方... 作为一部典型的或然历史小说,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在主题阐述和叙事框架等方面采用了若干非典型的手段与方法。其表层内容是异于真实历史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深层主题则是人性与救赎。这部小说中的罪恶与救赎主题既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罪恶与救赎主题,也不同于现当代英美小说中已经现代化的相关主题。《高堡奇人》中的罪恶与救赎关系实质上以《易经》为外在掩饰与情节预设,基于中国哲学视角对西方罪恶与救赎主题的一种异化与发展,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在探究各种矛盾对立体(如善与恶、生与死、罪恶与救赎等)的本质关系时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堡奇人》 《易经》 或然历史小说 罪恶与救赎
下载PDF
从《差分机》看蒸汽朋克的写作特点与历史观念
7
作者 李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蒸汽朋克以19世纪的英美为时代背景,假想某些重大科技(尤其是与蒸汽相关的技术)提前问世并主导社会生活、改变历史走向的或然场景。作为这一文类的奠基之作,小说《差分机》以计算机技术提早一个世纪问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为背景,描... 蒸汽朋克以19世纪的英美为时代背景,假想某些重大科技(尤其是与蒸汽相关的技术)提前问世并主导社会生活、改变历史走向的或然场景。作为这一文类的奠基之作,小说《差分机》以计算机技术提早一个世纪问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为背景,描写了几个主人公卷入一套神秘的打孔卡片的故事,作品体现出作者对人类历史的丰富想象和深入思考。本文从历史真实性、碎片化叙述、对现实的指涉、历史发展规律四个角度入手,对《差分机》进行系统解读,相关内容包括蒸汽朋克中的真假虚实、混杂而矛盾的历史碎片、后福特主义的社会寓言、历史的偶然性与随机性,旨在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把握蒸汽朋克的写作特点与历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布鲁斯·斯特林 《差分机》 蒸汽朋克 或然历史小说
下载PDF
《米与盐的年代》中的中国形象与共同体想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8,共9页
或然历史小说《米与盐的年代》通过设想“中国发现新大陆”,重构了从14世纪到21世纪末的全球史,将“中国”设定为既先进又野蛮的世界霸主形象。小说中,“中国”成为超越国界并综合多种文明和思潮的中心,也是作者重构历史、反思当下与展... 或然历史小说《米与盐的年代》通过设想“中国发现新大陆”,重构了从14世纪到21世纪末的全球史,将“中国”设定为既先进又野蛮的世界霸主形象。小说中,“中国”成为超越国界并综合多种文明和思潮的中心,也是作者重构历史、反思当下与展望未来的载体。小说折射出来的中国形象是以近代西方霸权国家为原型塑造出来的一个文化他者,是西方冷战思维下“中国威胁论”的产物,也反映了西方学者在当下复杂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想象。本文揭示出西方冷战思维下,所谓“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根源,并对此从历史、文化等层面进行了剖析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与盐的年代》 或然历史小说 共同体 中国形象
下载PDF
《犹太警察工会》中的空间政治与弥赛亚主义
9
作者 李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15,157,共12页
迈克尔·夏邦的《犹太警察工会》是一部或然历史小说和侦探小说,其背景是一个假想的历史空间,即二战期间美国在阿拉斯加的锡特卡建立的一处欧洲犹太难民聚居点。故事详细记述了主人公通过对一起神秘谋杀案的调查而最终发现的政治阴... 迈克尔·夏邦的《犹太警察工会》是一部或然历史小说和侦探小说,其背景是一个假想的历史空间,即二战期间美国在阿拉斯加的锡特卡建立的一处欧洲犹太难民聚居点。故事详细记述了主人公通过对一起神秘谋杀案的调查而最终发现的政治阴谋。这部小说实际是一部"空间故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边界跨越与疆域控制,从中能够看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正统犹太人与世俗犹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当代以色列国的缩影。本文专注小说中的空间因素(特别是阿拉斯加犹太人聚居点的孤岛意象和岛上的开戒界域),探索它们在犹太身份的形成与交涉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深藏其中的意识形态信息,包括作者对现实中的以色列国的讽喻性暗指以及对犹太复国主义和弥赛亚主义所持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夏邦 或然历史小说 犹太身份 犹太复国主义 弥赛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