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创伤与身份重构:解读商卡莉·钱德兰的《肉桂花园的茶时间》
1
作者 徐照梦 梁中贤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肉桂花园的茶时间》是斯里兰卡裔澳大利亚作家商卡莉·钱德兰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作品聚焦斯里兰卡内战题材,向读者展现战争带给无辜民众的创伤。本文主要从战争幸存者、战争创伤的间接承受者和战后身份重构三个维度分析作品中战... 《肉桂花园的茶时间》是斯里兰卡裔澳大利亚作家商卡莉·钱德兰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作品聚焦斯里兰卡内战题材,向读者展现战争带给无辜民众的创伤。本文主要从战争幸存者、战争创伤的间接承受者和战后身份重构三个维度分析作品中战争幸存者和战争创伤的间接承受者见证和传递的创伤,揭示他们经历进而修复创伤的过程,从而引导读者审视战争造成的创伤,思考如何疗愈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花园的茶时间》 商卡莉·钱德兰 战争创伤 身份重构
下载PDF
战争创伤与集体记忆--论1954年粤语影片《空谷兰》的改编
2
作者 张玉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小说《空谷兰》先后七次被搬上银幕,在我国电影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但颇受大众欢迎的粤语片《空谷兰》却已然被遗忘,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一直被学界忽略。该影片通过一系列改编将日本侵华战争前景化,再现了战争给战时中国香港移民带来... 小说《空谷兰》先后七次被搬上银幕,在我国电影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但颇受大众欢迎的粤语片《空谷兰》却已然被遗忘,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一直被学界忽略。该影片通过一系列改编将日本侵华战争前景化,再现了战争给战时中国香港移民带来的巨大创伤,控诉了日军的侵略暴行。与此同时,折射出普通民众在战争爆发后逃离与寻亲的真实经历,唤醒了战时中国人民痛苦的集体记忆、家仇国恨,并进一步控诉了日军的侵略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片 《空谷兰》 改编 战争创伤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天皇的礼物》中“慰安妇”战争创伤的多维阐释
3
作者 牟佳 Chen Yanping Jing Ying 《东疆学刊》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文学界开始从人类整体出发呼唤和平、反思战争,并对战争中出现的屠杀、性暴力等创伤记忆进行研究。《天皇的礼物》作为伤痛记忆的文学文本,就呈现了“慰安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被卷入战争并成为男性战争...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文学界开始从人类整体出发呼唤和平、反思战争,并对战争中出现的屠杀、性暴力等创伤记忆进行研究。《天皇的礼物》作为伤痛记忆的文学文本,就呈现了“慰安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被卷入战争并成为男性战争牺牲品的历史。文本背后,作家泰瑞莎·朴也从战争催生出的压迫制度、战争导致的人性扭曲、战争引发的生离死别等三个方面,对“慰安妇”的战争创伤进行多维度的文学阐释,以期将“慰安妇”的创伤记忆转化为人类历史共同的经验教训,进而警醒世人对战争和性暴力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皇的礼物》 “慰安妇” 战争创伤
下载PDF
日本现代女作家的战争创伤体验与反战书写
4
作者 彭旭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在艺术地再现战争创伤记忆的同时,亦使之更加丰富立体、拥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日本,不论二战期间还是战败后,一些有良知的女作家借由女性身份和独到的女性视角,通过个性化的叙事还原战时记忆,展现战...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在艺术地再现战争创伤记忆的同时,亦使之更加丰富立体、拥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日本,不论二战期间还是战败后,一些有良知的女作家借由女性身份和独到的女性视角,通过个性化的叙事还原战时记忆,展现战争给女性带来的困境,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意识。以女性作家为研究视角,通过厘清其如何将个体的创伤经历建构为公共空间的集体的文化创伤记忆,可以揭示日本女性群像的战争创伤体验与自我重建,以及这些作家对战争的反思与控诉、对人类生存状况与命运的担忧。她们的战争创伤书写不只是简单地复写历史,抒发个体的感伤和悲痛,也在女性与战争的话语空间中不断追问战争的根源、创痛与训诫,引导日本民众反思那段疯狂的集体记忆,以唤醒人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有些女作家的创作仍存在突显受害立场、博取同情之嫌,必须予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女作家 战争创伤 反战书写
下载PDF
战争创伤、历史教育与民族复兴——论拉维斯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历史教育 被引量:8
5
作者 顾杭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第三共和国伊始 ,法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巩固共和制度与重振民族自豪感是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以拉维斯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即以拉维斯的教育活动和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 ,考察史学与史学教育在愈合战争创... 第三共和国伊始 ,法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巩固共和制度与重振民族自豪感是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以拉维斯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即以拉维斯的教育活动和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 ,考察史学与史学教育在愈合战争创伤、复兴民族自豪感和宣扬爱国主义中的重要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维斯 法国 第三共和国 历史教育 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 战争创伤 历史教师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远山淡影》中的战争创伤书写与代际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亚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140,共6页
《远山淡影》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故事以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寡居英籍日裔女性悦子的回忆为主要内容,叙述在英国现实生活和日本战后回忆间交织穿插推进,将长崎的战争记忆假托在佐知子身上,通过大量散落在对话中的信息逐渐剥离... 《远山淡影》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故事以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寡居英籍日裔女性悦子的回忆为主要内容,叙述在英国现实生活和日本战后回忆间交织穿插推进,将长崎的战争记忆假托在佐知子身上,通过大量散落在对话中的信息逐渐剥离出故事的"真相",集中展示了战后日本民众的心理创伤和疗愈困境。石黑一雄以独特的双重身份和残缺记忆叙述为写作策略,从三代人代际差异的角度探寻不同创伤类型及受创原因,分析文化创伤、家庭创伤及心理创伤的内涵与症结,再现主流战争历史记叙和个体创伤记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受创者内心深处的恐惧、痛苦和震动情绪对被创者余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该作品以跨文化视角对日本的文化与战争责任进行了反思,并以微观视角下的个人心理反思世界视野内"战争与和平"的宏大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远山淡影》 战争创伤 代际差异
下载PDF
论《人性的污秽》的战争创伤书写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书影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6-79,共4页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经典之作。退伍老兵莱斯特·法利被塑造为一名遭受战争创伤的受害者形象。罗斯通过闪回、自由直接引语等后现代叙事方式重现悲剧人物历经战争和死亡的场景,揭示战争创伤...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经典之作。退伍老兵莱斯特·法利被塑造为一名遭受战争创伤的受害者形象。罗斯通过闪回、自由直接引语等后现代叙事方式重现悲剧人物历经战争和死亡的场景,揭示战争创伤与死亡记忆对个体心理反应机制的毁灭性破坏,使其逐步失去了精神信仰、身份认同、家庭婚姻以及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陷入了悲剧性的宿命深渊。罗斯以创伤书写的方式迫使读者解构作品,认知创伤的本质、创伤产生的机理、创伤带来的危害,拷问战争的实质,反思新世纪背景下创伤者如何重建自我,迎接新生活,从而使作品从表面文本走向潜文本,实现作品的多维构建,发挥文学的警戒、教育及启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人性的污秽》 战争创伤
下载PDF
摄影伦理透视下的战争创伤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思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4-46,共3页
由美国作家本·方登的获奖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内涵颇丰的影片。它从多个摄影向度融合美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和美国社会现状呈现战争创伤。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 由美国作家本·方登的获奖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内涵颇丰的影片。它从多个摄影向度融合美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和美国社会现状呈现战争创伤。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摄影伦理为理论指导,依循美国国家意志的权力干预、美国社会的消费意识以及电影如何展演士兵创伤这三条透视链,可以深刻领会这部感受性与沉思性并举的作品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摄影伦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战争创伤
下载PDF
论《另一个世界》里战争创伤的代际传递
9
作者 刘胡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6-160,共5页
英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帕特·巴克(Pat Barke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其小说中致力于各类精神创伤的叙写。在其后期作品《另一个世界》里,巴克描写了战争创伤患者加迪通过代际传递把梦魇般的创伤记忆从自己身上"移植"到... 英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帕特·巴克(Pat Barke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其小说中致力于各类精神创伤的叙写。在其后期作品《另一个世界》里,巴克描写了战争创伤患者加迪通过代际传递把梦魇般的创伤记忆从自己身上"移植"到孙子尼克身上。透过战争创伤传递的抒写,巴克揭示了战争给英国民众带来的难以言说的心灵创伤,并暗示了创伤可以通过代际传递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创伤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创伤 代际传递 集体创伤记忆
下载PDF
从战争创伤到仪式治疗--中国体育机构的国家化现象
10
作者 路云亭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2,共7页
中国的国家体育总局是基于体育仪式的心理治疗功能而存在的,具有明显的制度化的创造性。中国主流宗教缺位、国家仪式建设不稳定、国家的偶像制度暂时缺失,使得国家体育总局即便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也依旧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补救功能。... 中国的国家体育总局是基于体育仪式的心理治疗功能而存在的,具有明显的制度化的创造性。中国主流宗教缺位、国家仪式建设不稳定、国家的偶像制度暂时缺失,使得国家体育总局即便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也依旧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补救功能。全民性的创伤记忆需要刚性化的仪式治疗,而举国化的战争思维意味着中国人对英雄类偶像仍有需求,中国人在进入现代社会时也需要仪式化的引导,这些决定了国家体育总局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体育总局 战争创伤 仪式治疗 象征征服 国民精神 信仰重构
下载PDF
对《战争垃圾》中战争创伤的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娇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战争垃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因为哈金独具慧眼的选材角度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以回忆录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部朝鲜战争战俘的创伤史。以创伤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主人公所经历、...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战争垃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因为哈金独具慧眼的选材角度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以回忆录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部朝鲜战争战俘的创伤史。以创伤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主人公所经历、所见证的创伤以及创伤愈合过程,最终揭露出这场战争的虚伪、荒谬以及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创伤 创伤治疗 创伤叙事
下载PDF
论《五号屠场》中不可治愈的战争创伤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嘉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通过展现主人公毕利的时空旅行,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谬。故事中人们的麻木与淡然并不是对战争的真正遗忘,而是一种逃避战争的心理。基于创伤研究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战争创伤的表现、创伤治疗的过程...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通过展现主人公毕利的时空旅行,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谬。故事中人们的麻木与淡然并不是对战争的真正遗忘,而是一种逃避战争的心理。基于创伤研究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战争创伤的表现、创伤治疗的过程以及治疗的结果,得出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将是一场永恒的记忆,一种不可治愈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内古特 逃避 战争创伤 时空旅行 不愈
下载PDF
战争创伤与个人记忆——福克纳航空短篇小说中的飞行员形象分析
13
作者 张敬于 姜礼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福克纳对航空书写情有独钟,一些作品不仅有大量的对航空飞行的描写,而且塑造了诸多典型的飞行员形象。本文主要基于福克纳四个短篇小说,考察其中的飞行员形象。福克纳笔下的飞行员往往身陷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困境,充满着浓厚的悲... 福克纳对航空书写情有独钟,一些作品不仅有大量的对航空飞行的描写,而且塑造了诸多典型的飞行员形象。本文主要基于福克纳四个短篇小说,考察其中的飞行员形象。福克纳笔下的飞行员往往身陷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困境,充满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源于作家自身经历中的个体创伤和一战造成的集体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飞行员 战争创伤 个人记忆
下载PDF
经历·言说·回归——托尼·莫里森《家》的战争创伤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作琼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7-101,共5页
家和创伤是莫里森小说的永恒主题。在《家》中,美国黑人从南方迁徙到北方工业城市,在寻找身份建构过程中遭遇排斥、隔离和创伤。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的成长过程经历了罹患创伤、言说创伤和回归正轨。南方黑人社区为身处绝境的兄妹俩提... 家和创伤是莫里森小说的永恒主题。在《家》中,美国黑人从南方迁徙到北方工业城市,在寻找身份建构过程中遭遇排斥、隔离和创伤。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的成长过程经历了罹患创伤、言说创伤和回归正轨。南方黑人社区为身处绝境的兄妹俩提供了庇护、引导和治疗。黑人社区力量在治愈黑人创伤、保存民族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战争创伤 黑人社区 托尼·莫里森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唯愿你在此》之战争创伤叙事研究
15
作者 吴秋生 《今古文创》 2022年第8期19-21,共3页
通过分析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唯愿你在此》中的创伤叙事,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对人身心及人际关系造成的巨大伤害,进而试图从中探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反战情绪,呼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 《唯愿你在此》 战争创伤 叙事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中近藤的战争创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活着的士兵》通过对侵华日军南京进攻作战的真实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士兵所受的战争创伤,揭示了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对人性的巨大戕害。"近藤"这一人物深受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因过度警觉而犯下虐杀中国... 《活着的士兵》通过对侵华日军南京进攻作战的真实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士兵所受的战争创伤,揭示了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对人性的巨大戕害。"近藤"这一人物深受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因过度警觉而犯下虐杀中国百姓的暴行,事后为缓解焦虑创痛,虽竭力回避对自身暴行的思考,但仍无法摆脱创伤反复闯入性重现的困扰,最终导致他人性严重扭曲,精神几近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的士兵》 近藤 战争创伤
下载PDF
从《重生》看战争创伤与沉默
17
作者 周思敏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3期16-18,共3页
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出色的战争题材小说《重生》围绕英国军官与心理军医之间的谈话治疗,揭露了战争创伤。本文从沉默的不同类别入手,针对具体的沉默现象,分析创伤后压力症患者承受的肉体、精神创伤... 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出色的战争题材小说《重生》围绕英国军官与心理军医之间的谈话治疗,揭露了战争创伤。本文从沉默的不同类别入手,针对具体的沉默现象,分析创伤后压力症患者承受的肉体、精神创伤与治疗过程中沉默不语的密切关系,深度解读沉默这一非口头的交流方式背后蕴藏的沉默方的用意及沉默丰富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巴克 《重生》 战争创伤 沉默 创伤后压力症
下载PDF
电影《朗读者》的战争创伤书写
18
作者 潘玲 《戏剧之家》 2021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有种敬畏源于内心的恐惧,对战争的敬畏便源于此,描写战后心理创伤的影视作品虽无宏大的战争场面,却能从个体心理感受方面给人以恐惧,由此产生敬畏。战争创伤的折磨在战后的表现更为明显,人们呈现的心理和行为完全是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们... 有种敬畏源于内心的恐惧,对战争的敬畏便源于此,描写战后心理创伤的影视作品虽无宏大的战争场面,却能从个体心理感受方面给人以恐惧,由此产生敬畏。战争创伤的折磨在战后的表现更为明显,人们呈现的心理和行为完全是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们所不能体验的。电影《朗读者》的拍摄手法、叙事角度、叙述技巧都在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上下功夫,第一人称“我”与第三视角的旁观者合二为一,时空交错与隐秘叙述传达出进步的历史观和辩证的战争反思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创伤 隐秘叙述 辩证反思
下载PDF
10年,伊拉克战争创伤难平
19
《共产党员》 2013年第4期54-54,共1页
10 年前,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旨在颠覆萨达姆政权的战争。10 年过去了,伊拉克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和一些美国家庭的创伤始终难以愈合。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战争创伤 联合国安理会 美国家庭 萨达姆政权 人民
下载PDF
论《活着的士兵》的创伤书写——以一等兵平尾的战争创伤为例
20
作者 靳成 周敏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活着的士兵》是描写日本侵华战争的经典之作,在创伤书写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创伤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受创者既包括中国军民,亦包括日军官兵。以小说主人公一等兵平尾为例,以创伤心理学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了他种种不可理喻行为背后... 《活着的士兵》是描写日本侵华战争的经典之作,在创伤书写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创伤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受创者既包括中国军民,亦包括日军官兵。以小说主人公一等兵平尾为例,以创伤心理学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了他种种不可理喻行为背后的精神病理,指出平尾是战争创伤的典型受害者。平尾的创伤经历揭示了战争尤其是非正义战争对于卷入其中者的戕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的士兵》 平尾 战争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