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的战争语境
1
作者 朱俊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创作的两部少儿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战争语境,其作品创作与池田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有关,折射着他的和平思想,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战争语境 和平思想 情感教育
下载PDF
战争语境与旧体诗革新——大文学视野下的怀安诗社及其创作
2
作者 任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1941年9月成立的怀安诗社是延安时期颇有影响的旧体诗词社团。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为了使怀安诗社的旧体诗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以李木庵、林伯渠等为代表的怀安诗人响应文艺大众化号召,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旧体诗... 1941年9月成立的怀安诗社是延安时期颇有影响的旧体诗词社团。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为了使怀安诗社的旧体诗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以李木庵、林伯渠等为代表的怀安诗人响应文艺大众化号召,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旧体诗进行了革新。但是即便经过了深度革新,怀安诗仍旧未能达到诗社同人们的预期目标。通过辨析文学与现实、新观念与旧形式的复杂联系,考察《解放日报》“怀安诗选”专栏的设立与取消,可以看到怀安诗人们的旧体诗创作不仅呈现着新、旧文学间的冲突与耦合,而且彰显了战争语境对文学书写的突显与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诗社 旧体诗 战争语境 大文学 形式
下载PDF
战争语境与“明日的艺术”——论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湘西书写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小林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4,共10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着眼于湘西的“明日”,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入手,通过将“未来湘西”和“抗战前途”相结合,塑造了作为未来“大战场”的湘西形象。在探索抗战语境下湘西命运和出路的过程中,沈从文以“未来”召唤“...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着眼于湘西的“明日”,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入手,通过将“未来湘西”和“抗战前途”相结合,塑造了作为未来“大战场”的湘西形象。在探索抗战语境下湘西命运和出路的过程中,沈从文以“未来”召唤“未来”,最终贡献出一种以“明日的艺术”来抵抗现实危机的写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书写 战争语境 “明日的艺术”
原文传递
战争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以里尔克、艾略特、奥登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华 周海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0,共5页
1940年代,我国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深受战争文化语境的影响。抗战初期各地出版业遭到破坏,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几近缺失。抗战后期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后方出现了一些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报刊出版业在战乱中逐渐恢... 1940年代,我国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深受战争文化语境的影响。抗战初期各地出版业遭到破坏,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几近缺失。抗战后期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后方出现了一些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报刊出版业在战乱中逐渐恢复,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有所增多,主要是聚集在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周围的九叶派及其前辈诗人,他们把译介的目光投向具有共同文化境遇的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化语境 域外现代派文学 译介
下载PDF
战争主题与身份重构——以林芙美子《浮云》为对象
5
作者 戴玉金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9-94,112,共7页
作为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忘却的女性小说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浮云》以战争语境下的日本返迁者为对象,一方面描述了战争带给日本人的堕落、死亡与异化;一方面描述了男性权力主导下的多样化的女性人物与重层化的女性形... 作为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忘却的女性小说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浮云》以战争语境下的日本返迁者为对象,一方面描述了战争带给日本人的堕落、死亡与异化;一方面描述了男性权力主导下的多样化的女性人物与重层化的女性形象。战后返迁的主题描述加剧了战后日本人的“受害者”意识,女性书写与形象建构则是为战后日本女性的身份认同提供了参照体系,即日本女性应该如何与战争诀别、与过去诀别进行一种新的身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女性文学 林芙美子 《浮云》 战争语境 身份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