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4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砂器》看战后日本人的伦理选择
1
作者 冯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松本清张的著名长篇推理小说《砂器》名噪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还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因此有关《砂器》的研究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影视版作品是不同于原著的,二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很大的差异。笔者此次研究是从文学伦理批评学的视角对《砂器... 松本清张的著名长篇推理小说《砂器》名噪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还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因此有关《砂器》的研究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影视版作品是不同于原著的,二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很大的差异。笔者此次研究是从文学伦理批评学的视角对《砂器》原著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力求深度剖析战后日本人的伦理选择和导致这种选择的社会伦理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器》 战后日本人 伦理选择 伦理导向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口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启藩 《南方人口》 1988年第3期54-58,共5页
一战后日本人口的演变首先表现为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如表1所示,这个变化发端于1947年~1949年婴儿高峰期之后;1950年即已下降到3%以下,1955年进一步跌落到2%以下,并且直至1975年始终稳定在1.7~1.9之间,七十年代后半期以来,下降势头越... 一战后日本人口的演变首先表现为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如表1所示,这个变化发端于1947年~1949年婴儿高峰期之后;1950年即已下降到3%以下,1955年进一步跌落到2%以下,并且直至1975年始终稳定在1.7~1.9之间,七十年代后半期以来,下降势头越发明显,目前已在1.1%上下浮动。在此附带说一句,1966年的出生率之所以异常低下(仅达1.37%)其原因在于这年刚好碰上六十年一度的“丙午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出生率 死亡率 七十年 日本人 人口比重 再生产率 老年人口 日本妇女 平均寿命
下载PDF
浅析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原因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启藩 《人口学刊》 1988年第4期3-6,共4页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如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均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茅。据日本官方统计数字,在1947~1986年的40年内,日本人口出生率从34.3‰猛降到11.4‰,妇女终生生育率由4.54人锐减为1.60人。目前,日本巳象许多欧美发...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如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均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茅。据日本官方统计数字,在1947~1986年的40年内,日本人口出生率从34.3‰猛降到11.4‰,妇女终生生育率由4.54人锐减为1.60人。目前,日本巳象许多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疾步迈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吊钟型”人口结构的高龄化社会。然而,日本人口发展史告诉我们,日本也曾是一个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的多产系民族。在1870~1950年的80年间,年均出生率高达34.4‰。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方针下,大力推行奖励生育政策,严禁堕胎、溺婴。后来,随着军国主义的极度膨胀,为了生产更多的战争炮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人口出生率 战后日本 节制生育 日本政府 保护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人 高龄化社会 明治维新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口、劳动力和就业
4
作者 王新奎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5期56-59,共4页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即总人口的增长;第二,作为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第三,作为现实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就业人口的增长。 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即总人口的增长;第二,作为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第三,作为现实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就业人口的增长。 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总人口的增长 战后日本人口增长有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大量海外人员遣返和战后的“婴儿热”,再加上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使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46~1955年,人口出生率一直在20‰以上,而死亡率却从1946年的19‰下降到8‰。因此,在这十年中,自然增加人口数达1,259万人,再加上社会性增加人口502万人,共计1,7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6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就业率 战后日本 生产者 海外人员 长数 人口增长 为现实 学人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原因
5
作者 元浩 《人口学刊》 1983年第3期62-63,共2页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总趋势战前日本是个人口出生率很高的国家。它当时每年人口的出生率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上。战后初期,由于日本当时曾出过一现个“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都超过33‰,比战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还高。例如194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为34‰,已接近战前出生率最高点(1920年为36.3‰)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作用 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 人口出生率 高速发展 劳动力 人口压力 高水平 低水平 恢复时期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口的发展及其对工业现代化的影响
6
作者 洪英芳 《人口与经济》 1982年第6期41-44,共4页
战后三十七年来,日本人口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并且经历了人口激增、增长率锐降、稳定低增长和出生率再度下降四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尽管后来出生率一再下降,但其人口的总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同期欧美主要国家,而且人口素质提高的速度和人... 战后三十七年来,日本人口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并且经历了人口激增、增长率锐降、稳定低增长和出生率再度下降四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尽管后来出生率一再下降,但其人口的总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同期欧美主要国家,而且人口素质提高的速度和人口构成的变化,也比战前快得多。这样,一方面在日本形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人口压力”。 战后日本人口的发展,同当时的经济恢复和工业现代化,曾发生尖锐的矛盾。但是,日本很快就摆脱了当时形成的“人口压力”。后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使人口同工业现代化的矛盾得到了缓和。六十年代以后,不仅没有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反而得天独厚地利用了这个空前雄厚的廉价人力资源发展了当时日益现代化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现代化 战后日本 劳动力人口 熟练劳动力 人口增长率 人口压力 日本人 出生率 生产年龄人口 人口构成
下载PDF
试析影响战后日本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转变的历史原因
7
作者 阎海琴 《西北人口》 1988年第1期50-56,共7页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957年的8‰。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人口便由高出生、高死亡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再生产类型 日本人 战后日本 低出生率 死亡率 日本政府 日本 人口激增 日本经济 十九世纪
下载PDF
时代精神与汉学血脉--高桥和巳在日本战后文化思想中的坐标
8
作者 孙若圣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4,共9页
高桥和巳在日本战后文化思想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力,他一方面继承了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统,一方面通过“观念性的社会派”文学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收获了大批青年读者。这批读者中有许多人因喜爱高桥而选择入读日本各大学的中国学相关... 高桥和巳在日本战后文化思想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力,他一方面继承了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统,一方面通过“观念性的社会派”文学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收获了大批青年读者。这批读者中有许多人因喜爱高桥而选择入读日本各大学的中国学相关专业,他们日后成了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60年代中期,高桥遵从业师吉川幸次郎的邀请回到母校京都大学,旋即陷入了大学体制和青年学生的倾轧之中。高桥文本观照现实的创作态度和少年诗人的孤独气质成了一种时代精神,1971年高桥病逝,他的死成为日本左翼思潮褪去的隐喻。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人因高桥所具有的品行、学养和时代精神而怀念高桥,这代表了他们对日本战后历史进程的反思,也构成了我们了解日本战后文化思想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桥和巳 中国文学 日本战后思想
下载PDF
战后日本文学的三重向度: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
9
作者 韩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后日本文学中的重构,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解读,塑造和影响了国家的集体记忆。文章聚焦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了战后日本文学在描绘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如何深刻反映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状态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民族主义 国家记忆 川端康成
下载PDF
二元对立与多重视角: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考察
10
作者 徐志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5期221-221,共1页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因每个人的战争体验、知识结构、职业性质、生活阅历等不同而差异较大,确实也存在保守派、右翼分子与进步派在战争责任认识上的二元对立现象,但简单的二元对立难以说清战后日本人战争责任认识的复杂性。
关键词 生活阅历 战后日本 知识结构 保守派 多重视角 二元对立 责任认识 战争
原文传递
“星堇派”论争与日本战后文学思想的形成
11
作者 莫琼莎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星堇派”论争是关于日本战后文学思想的重要探讨,它揭示了日本战后文学两大方向的异同:以加藤周一等人为核心的文学古典主义团体倡导扎根日本传统文学文化,从人道主义和合理主义出发进行文学创作;以荒正人、本多秋五等人为核心的左派... “星堇派”论争是关于日本战后文学思想的重要探讨,它揭示了日本战后文学两大方向的异同:以加藤周一等人为核心的文学古典主义团体倡导扎根日本传统文学文化,从人道主义和合理主义出发进行文学创作;以荒正人、本多秋五等人为核心的左派政治激进主义团体则延续日本近代写实主义传统,倡导以内省式的创作理念剖析战争经历和战后现象。两者都是基于反思战争的立场,但在战争认知、文学传统再认识和作家经历的文学再现方面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星堇派” 战争认知 加藤周一 《近代文学》
下载PDF
战后日本思想启蒙的原点——占领初期日本知识界的天皇制思想比较研究
12
作者 牟伦海 《外国问题研究》 2023年第1期36-47,共12页
天皇信仰是近代日本右倾保守势力的精神支柱,其在战后的延续是民主体制下日本依然持续右倾化的思想根源。②相比近代,战后天皇信仰从近代国家神道体制下作为臣民强制性义务的“国家信仰”转变为了象征天皇制下国民个体自发认同的“个人... 天皇信仰是近代日本右倾保守势力的精神支柱,其在战后的延续是民主体制下日本依然持续右倾化的思想根源。②相比近代,战后天皇信仰从近代国家神道体制下作为臣民强制性义务的“国家信仰”转变为了象征天皇制下国民个体自发认同的“个人宗教”。③天皇信仰在战后的延续折射出了占领改革的历史不彻底性,即占领改革并没有实现与制度变革配套的思想意识变革。丸山真男将这种“制度”与“意识”的失衡称之为“机械地割裂意识变革与制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体制 丸山真男 思想启蒙 制度变革 象征天皇制 不彻底性 战后日本 保守势力
下载PDF
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饶从满 宋海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时间 生活指导 战后日本 直接方法 社会科 学习指导要领 修身科 报告书 道德教育方法
下载PDF
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变迁:从利用主义到构建主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瑞 李建军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6,共6页
随着全球区域化,特别是东亚区域化的快速发展,日本贸易政策新动向值得关注。本文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为基础,通过历史逻辑演进的分析,提出了日本贸易政策正在经历由"利用主义"向"构建主义"转变的观点。日本贸... 随着全球区域化,特别是东亚区域化的快速发展,日本贸易政策新动向值得关注。本文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为基础,通过历史逻辑演进的分析,提出了日本贸易政策正在经历由"利用主义"向"构建主义"转变的观点。日本贸易政策的这种转变必将左右日本政府在未来制定贸易政策的新思维,这对于我们制定相应的东亚区域化政策和应对日本有关政策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政策 战后日本 构建主义 利用 全球区域化 国际政治经济学 变迁 逻辑演进
下载PDF
战后日本城乡一体化治理的演进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孔祥利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96,共3页
城乡一体化治理旨在纠正体制和政策的不当偏向,破除城乡分治二元结构,在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战后日本经历了由城乡二元对立到一体化治理的成功转型。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健全的地方自... 城乡一体化治理旨在纠正体制和政策的不当偏向,破除城乡分治二元结构,在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战后日本经历了由城乡二元对立到一体化治理的成功转型。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健全的地方自治制度、发达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完备的支农强农和惠农政策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构成此种治理模式转型的基本动力。分析战后日本城乡一体化治理的演进历程及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现今城乡治理模式变迁、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城乡一体化治理 演进历程 启示
下载PDF
竹内好的鲁迅论及其民族主体性重建问题——从竹内芳郎对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批评说起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京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86,共18页
近年来,起步于战后时期的日本鲁迅研究的著述陆续以比较集中完整的形态被介绍到中国来。如伊藤虎丸、木山英雄、竹内好、丸山升的论文集等等。本文从日本战后思想史的角度,透过法国哲学研究者竹内芳郎与鲁迅研究专业领域的学者之间有关... 近年来,起步于战后时期的日本鲁迅研究的著述陆续以比较集中完整的形态被介绍到中国来。如伊藤虎丸、木山英雄、竹内好、丸山升的论文集等等。本文从日本战后思想史的角度,透过法国哲学研究者竹内芳郎与鲁迅研究专业领域的学者之间有关鲁迅“政治与文学”的论争,考察了竹内好、丸山升的鲁迅论其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征。以期为中国读者提供深入阅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战后日本 竹内好 民族主体性 重建问题 评说 中国读者 方法论特征 专业领域 法国哲学
下载PDF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彤儒 王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6-130,共5页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家庭教育须将礼仪、孝亲教育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挫折教育;家庭教育须重视孩子自立、自信品格的培养;政府必须给与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借鉴日本PTA经验,积...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家庭教育须将礼仪、孝亲教育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挫折教育;家庭教育须重视孩子自立、自信品格的培养;政府必须给与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借鉴日本PTA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家庭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论战后日本劳资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国华 张青枝 《科技和产业》 2011年第4期62-67,共6页
日本战后初期因为资源短缺和长期通货膨胀导致劳资关系冲突不断。在这一冲突过程中,劳资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终身雇佣制惯例。劳资关系退隐,劳使关系凸显。但随着日本经济走向开放,终身雇佣制抬高用工成本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在... 日本战后初期因为资源短缺和长期通货膨胀导致劳资关系冲突不断。在这一冲突过程中,劳资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终身雇佣制惯例。劳资关系退隐,劳使关系凸显。但随着日本经济走向开放,终身雇佣制抬高用工成本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趋于解体,劳动力要素趋向市场化,新型的劳资关系正在重构过程中。战后日本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表明,合作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终身雇佣制扭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并且将劳资关系演变成劳使关系削弱了资方的投资动力,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劳资关系 劳使关系
下载PDF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迹 苏贵光 《日本研究》 2005年第2期22-26,共5页
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变迁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动力。日本为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实施了非常有效的产业政策,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在主导产业成长中的作用均不可忽视。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战后日本 产业结构演进 带动作用 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 产业成长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下载PDF
战后日本成为“海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月 胡德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160,共7页
成为"海洋国家",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确立的主流政治思想和主要政策实践。二战后,日本"海洋国家"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经贸方面,按照"吉田路线"实现了经济复兴。冷战结束后,日本的"海洋国家"理... 成为"海洋国家",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确立的主流政治思想和主要政策实践。二战后,日本"海洋国家"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经贸方面,按照"吉田路线"实现了经济复兴。冷战结束后,日本的"海洋国家"理论开始更多向外交、安全领域外溢,并作为国家身份和政治话语内化至国家战略实践当中。作为"海洋国家",日本将坚持维护自由贸易,秉承务实主义,保持对华接触。而安倍政府推动的"新海洋国家"又将以日本的"全面正常化"为目标,企图与美国一道构建排他性的海洋圈和制衡中国的关系网,对此需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海洋国家 新海洋立国理论 环太平洋构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