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时期古史系统简论
1
作者 李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战国时期的古史系统,①可以分别从诸侯国和诸子两个方面进行考查,两者既有交集,也有差别。根据笔者的考察,周人的古史系统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到虞夏商周四代,再到炎黄古史系统的发展,此后诸侯与诸子竞相发展古史系统,但最终黄帝一元古史... 战国时期的古史系统,①可以分别从诸侯国和诸子两个方面进行考查,两者既有交集,也有差别。根据笔者的考察,周人的古史系统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到虞夏商周四代,再到炎黄古史系统的发展,此后诸侯与诸子竞相发展古史系统,但最终黄帝一元古史系统成为主流。②黄帝的传说来源久远,西周时期的《逸周书·尝麦》就已有了关于黄帝的记载。③但是出土文献中黄帝的出现相对较晚。田氏代齐之后,齐威王因齐在著名的陈侯因敦中提到了“高祖黄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史重建 古史系统 疑古派 三皇五帝 中国上古史 剑及履及 传统文献
下载PDF
泾渭秦墓出土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绘彩工艺分析
2
作者 冯圆媛 王欣亚 +4 位作者 曹龙 杨武站 张尚欣 王展 凌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赤铁矿、高岭土及炭黑,绘彩工具为毛刷等软质工具,这批彩绘陶器绘彩工艺较为粗糙,推测为民间作坊所制。但较纯高岭土作为白色颜料的发现,反映了秦人对颜料的认知和使用有一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秦墓 战国时期 彩绘陶器 绘彩工艺
下载PDF
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3
作者 王颖竹 刘勇 +3 位作者 马泓蛟 崔剑锋 陈坤龙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出铅钡釉陶和铅钡釉砂都不是铅钡玻璃的先驱,三者在战国早期的出现更像是铅钡这种全新助熔剂在不同材质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硅酸盐 战国时期 分布范围 起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在针织成型服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依彤 顾远渊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9期65-72,共8页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结构元素和色彩元素进行提取,结合当代审美时尚和针织工艺,从图案风格转化、图案构成创新、图案色彩运用、图案质感表达、图案布局应用等几个维度展开,进行针织成型服装的设计创新探索。研究将战国时期错金银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与针织成型服装有机融合,是对非遗文化遗产时尚转译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错金银器 图案 针织成型服装
下载PDF
战国时期——秦、燕、楚和巴泽雷克:历史的脚注
5
作者 吴洁(译) 祁晓庆(校)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南西伯利亚的三个巴泽雷克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中国的古代文物,其历史年代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其出土实物的辨析,与其时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文物相类似。这与秦国不断西扩,与其时的中国北方并西北游牧民族建立联系,使其物产不断西进,在中... 南西伯利亚的三个巴泽雷克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中国的古代文物,其历史年代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其出土实物的辨析,与其时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文物相类似。这与秦国不断西扩,与其时的中国北方并西北游牧民族建立联系,使其物产不断西进,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间,往返交流,建立起常态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机遇关系密切。另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在这一历史时段内,开启了希腊化时代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中亚征伐战争,迫使月氏等诸多游牧部落向东迁徙的直接后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泽雷克 中国古代文物 战国时期 秦国 文化物流
下载PDF
战国时期古玺印风探究
6
作者 肖可馨 《艺海》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古玺印章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章,带着早期人类的朴素天真,也最能呈现出古人的天然拙趣。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分立,使文化空前大繁荣,文字出现了具有地域特征的不同体系。在不同体系文字的影响下,古玺的印风也被激发出了新的... 古玺印章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章,带着早期人类的朴素天真,也最能呈现出古人的天然拙趣。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分立,使文化空前大繁荣,文字出现了具有地域特征的不同体系。在不同体系文字的影响下,古玺的印风也被激发出了新的活力,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别具韵味的战国古玺。各国古玺印风都有着其代表作和独特风貌,对后世篆刻学习和印学研究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按战国文字五系说分类对战国时期的古玺印风进行探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玺 文字系统
下载PDF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54
7
作者 朱诚 钟宜顺 +2 位作者 郑朝贵 马春梅 李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 ̄500m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71% ̄95%的遗址分布于0 ̄200m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 ̄500m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71% ̄95%的遗址分布于0 ̄200m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各时代人类都需要选择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1 ̄2级阶地为生存地点。而全新世以来受区域构造抬升影响,河流下切会形成新河谷,且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侧旁侵蚀与堆积也导致大量新阶地在低海拔区增多。因此,人类为适应河流阶地位置变化的迁徙,导致该省中东部低地区遗址逐渐增多。二是该区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还受气候条件影响。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从河流地貌发育角度看,该时期遗址分布在较高位置与此时期河流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势区有关。城背溪文化时期原有的旧石器遗址分布区此时的遗址分布寥寥无几,相反,在西南部宜昌附近的长江沿岸却明显增多,并成为该时期一个重要的分布区。大九湖孢粉谱的特征表明,城背溪文化期遗址数只有23处主要与当时处于全新世湿热期降水量较大以及洪水较多有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Ⅳ的中上部,这一阶段总体上气候适宜,是有利于农业文明发展的全新世暖湿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各时代遗址数递增显著,但屈家岭文化时期,原先分布在长江三峡地区的34处大溪文化遗址有32处消失,而在襄樊—荆门—孝感一线以北的较高地势区却猛然增长了近90处,此种变化主要与当时水域范围扩大有关。楚文化时期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V,处于全新世温干气候阶段,但当时的温湿条件仍有利于农业耕种,故该时期遗址数骤增至593处。湖北东南部海拔0 ̄50m的湖群区因地势低洼,洪涝严重,所以成为历代遗址分布最少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旧石器至战国时期 考古遗址 河流地貌 孢粉记录 环境演变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喜艳 邵慧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战国时期的关市与山泽之赋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德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战国时期,关于工商业者的税收主要有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本文利用各类古文字资料,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具体内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纳税方式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关市之赋 山泽之赋 实物税 占租
下载PDF
器物图案的线条叙述——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主题叙述”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立 张玉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1,共9页
由"主体线条"以整一性的存在和规律性的出现为特征的"主题叙述"的确立,是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在构图上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qu... 由"主体线条"以整一性的存在和规律性的出现为特征的"主题叙述"的确立,是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在构图上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主题叙述";其二为"主体线条"被强调和突出的"主题叙述"。而后者再呈现出由多个"主体线条"相互衔接的连续的"主题叙述"。上述"主题叙述"形式至迟在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器物图案构图中就已经出现,并在战国中、晚获得成熟和发展,进而成为体现着某种"叙事风格"的图案构图艺术表现形式。图案构图意义上的图像叙事艺术表现能力,是与人类叙事意义上的艺术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并成为人类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而带来广义的叙事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述认识能够为战国时期楚国叙事艺术异于域外叙事艺术的异乎寻常的艺术表现,追溯到叙事意义上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国 器物图案 主题叙述
下载PDF
试论战国时期人质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战国时期的人质与春秋时期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出现了以人质交换贤士的现象;产生了拘押人质的大型场所——质宫;在平民的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质人现象;开始向少数民族出质;国与国之间出质的主要对象是诸侯的公子等。这些变化说明... 战国时期的人质与春秋时期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出现了以人质交换贤士的现象;产生了拘押人质的大型场所——质宫;在平民的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质人现象;开始向少数民族出质;国与国之间出质的主要对象是诸侯的公子等。这些变化说明了战国人质已成为列国、少数民族以及社会各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及解决经济领域的矛盾冲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少数民族 人质 战国 卿大夫 《史记·秦本纪》 战国纵横家书》 平民百姓 《秦律》
下载PDF
战国时期林牧副渔业发展述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亚光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07,共6页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re had been a leaping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and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sideline and fish farming had been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The forestry production included felling 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re had been a leaping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and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sideline and fish farming had been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The forestry production included felling the forest properly,as well as planting trees and growing economic trees.The animal husbandry mainly referred to large-scale farming of domestic animals of six sorts.The sideline of ordinary peasant families was chiefly textil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And fishing and artificial fish-breeding were the main embodiment of fish farming at that time.By recalling related historical data,this article delivers a discourse on the general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sideline and fish farming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渔业发展 林木采伐 草木 木业
下载PDF
战国时期魏都迁梁年代考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建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2-30,共9页
战国时期魏都由安邑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 ) ,是魏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也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关键之点。关于魏都迁梁的年代有魏惠王六年、九年、二十九年和三十一年四说 ,其中以古本《竹书纪年》中的魏惠王六年说和司马迁《史记·... 战国时期魏都由安邑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 ) ,是魏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也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关键之点。关于魏都迁梁的年代有魏惠王六年、九年、二十九年和三十一年四说 ,其中以古本《竹书纪年》中的魏惠王六年说和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中的三十一年说相对有据。然就此两种说法比较而言 :司马迁的说法应有所本 ,而《竹书纪年》的记载不能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魏都 大梁 迁都 历史考证
下载PDF
战国时期燕国在辽东地区的货币经济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子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5-69,共5页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促进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首刀 战国时期 辽东地区 明刀 货币经济 布币 燕下都遗址 冶铁 货币形式 昭王
下载PDF
战国时期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测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101,共7页
利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数据,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经济计量模型,考察战国时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试图解释并检验郡县数量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变量、资本变量、疆域面积变量对经济... 利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数据,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经济计量模型,考察战国时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试图解释并检验郡县数量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变量、资本变量、疆域面积变量对经济总量具有正相关的作用,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在控制上述变量后,郡县数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以郡县为表现的城的经济聚集效应并不显著,城的经济功能尚未得以充分实现。战国时期,诸侯国家的战争策略从外生推动的角度促进了城市数量的扩张,但同时也破坏了经济总量增长的链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经济增长 郡县 聚集效应
下载PDF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健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战国时期 铁农具 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 史前时期 青铜时代 西周时期 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 质料 制作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久和 张祥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战国时期,燕国将军秦开曾为“质”于东胡,熟悉了东胡军政情况,返回燕国后率军北却东胡千余里。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改革,极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向北扩地千里。秦国与匈奴在今鄂尔多斯地区展开激烈的军事争夺,匈奴成为诸国“合纵”应对... 战国时期,燕国将军秦开曾为“质”于东胡,熟悉了东胡军政情况,返回燕国后率军北却东胡千余里。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改革,极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向北扩地千里。秦国与匈奴在今鄂尔多斯地区展开激烈的军事争夺,匈奴成为诸国“合纵”应对秦国势力的一支,对当时中原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华夏族为主的燕、赵、秦三国与诸北方游牧民族在内蒙古地区多维度、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使各民族在依存与碰撞中逐渐交融,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新篇章,亦为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各民族进一步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内蒙古 民族 关系
下载PDF
战国时期荒政的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亚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战国时期荒政有了飞跃发展,集中体现在防灾能力的大大提高,表明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战国时期 荒政 防灾 救灾
下载PDF
战国时期的价值观和士林文化心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桐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61-65,共5页
历史在进入战国时代后,社会的动乱纷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中华民族并未失去它的灵魂,自传说中黄帝以来民族一统的政治理想已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之中。结束多元分裂政治,重新实现民族一统局面,是战国时期动乱的社会表象之下的一股... 历史在进入战国时代后,社会的动乱纷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中华民族并未失去它的灵魂,自传说中黄帝以来民族一统的政治理想已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之中。结束多元分裂政治,重新实现民族一统局面,是战国时期动乱的社会表象之下的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价值观念 孟子 民族心理 中华民族 战国时代 政治理想 诸侯 中国封建社会 现实政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形态的变革 被引量:1
20
作者 冷鹏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1-86,共6页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特别是铁器牛耕的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激烈变化,中国古代社会逐渐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形态亦随之产生重大变革。本文试图追寻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的历程。
关键词 商品经济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