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铁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3 位作者 郑超雄 陈建立 冯桂淳 Zhu Lishan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武鸣马头镇安等秧战国铁锸为生铁制品;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长铁剑为炒钢制品,汉代炒钢制品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铁釜为生铁制品,短铁剑为块炼铁制品。武鸣战国铁锸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至迟于战国时期传播到广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战国汉代 铁器 壮族 冶金考古
下载PDF
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日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护墓主在阴间不受侵扰。两广地区腰坑习俗兴盛原因是由于战国中晚朝岭南越人部落社会的兴盛 ,衰落原因是由于秦汉以后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传播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 战国汉代 腰坑习俗
下载PDF
馆藏战国汉代铜镜研究
3
作者 李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8-62,共5页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汉代铜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对馆藏的战国、汉代铜镜进行了分类,对铜镜图案布局及其含义进行了解读,对其中的有铭铜镜进行了分析,认为战国铜镜的图案布局以及纹饰方面对汉代铜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汉...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汉代铜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对馆藏的战国、汉代铜镜进行了分类,对铜镜图案布局及其含义进行了解读,对其中的有铭铜镜进行了分析,认为战国铜镜的图案布局以及纹饰方面对汉代铜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汉代铜镜也有自己的特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的道家思想以及融合了道家、法家思想的新儒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汉代铜镜的纹饰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汉代 铜镜
下载PDF
略论战国至汉代医学中的科技应用成效——以楚地出土资料为主要对象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海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198,共7页
中医并非生来就是经验医学和哲学医学。战国至汉代,日益进步的科技在医学事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砭石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良,陶器在药物炮制加工中的应用,酿酒、醋技术在制剂和治疗中的应用,季候、气候知识在医... 中医并非生来就是经验医学和哲学医学。战国至汉代,日益进步的科技在医学事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砭石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良,陶器在药物炮制加工中的应用,酿酒、醋技术在制剂和治疗中的应用,季候、气候知识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金属工具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书写工具在医学搜集整理中的应用等,这其中甚至有科学试验的成分。科技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汉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并取得多方面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战国汉代 科技 医学 楚地
下载PDF
山东潍坊前凉台村北战国时期房址
5
作者 孙兵(文/图) 吕凯(文/图) 布明虎(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10期76-80,共5页
前凉台村北遗址位于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前凉台村北渠河、潍河之间,地势较为平坦。为配合济青高速中线建设,2021年8-1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主要发现战国至汉代和清代两个时期的遗迹。
关键词 战国时期 考古发掘 战国汉代 房址 文物考古 山东潍坊 遗址
下载PDF
中国出土战国至汉代玻璃的功能探讨
6
作者 董俊卿 王宜飞 李青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44,共21页
本文围绕中国境内出土的典型战国至汉代玻璃器,归纳了其主要功能:装饰、礼器、葬、乐器、生活与娱乐用具,其中以装饰用途为主,该研究对挖掘阐释和传播中国玻璃文物蕴含的人文、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玻璃 战国汉代 功能 价值
原文传递
伊湾博局占与博局纹铜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5期90-91,共2页
战汉墓中流行的博局纹铜镜,其兴起与当时盛行博局占卜和博局游戏相关。博局铜镜可分为博局蟠璃纹镜、博局草叶纹镜、博局四神镜、博局禽兽纹镜、变形博局纹镜等几类。博局纹饰与当时人们的宇宙模型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战国汉代墓葬 博局占 博局纹铜镜
下载PDF
沱河下游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
8
作者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梁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河下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周代文化遗存 战国-汉代文化遗存
下载PDF
安徽淮北相城战国至汉代大型排水设施发掘简报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忠文 解华顶 +6 位作者 杨建华 王磊 王玲玲 胡均 张辉 姜海洲 尹明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2,F0002,I0001,F0003,共12页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相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市 相城 战国汉代 大型排水设施
原文传递
广元民进献言 千余文物得救
10
作者 李奇林 张青 《四川统一战线》 1999年第1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宝珠寺水电站 文物 战国汉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元市 淹没区 亟待抢救 摩崖题刻 青川县 古栈道
下载PDF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会田 武晓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7,97-102,共31页
2007年发掘的49座墓葬中,可以断定22座墓属于战国时期、8座墓属于汉代。战国墓的墓葬形制有"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水晶、玛瑙器、石器、骨器等。汉代墓有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和长... 2007年发掘的49座墓葬中,可以断定22座墓属于战国时期、8座墓属于汉代。战国墓的墓葬形制有"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水晶、玛瑙器、石器、骨器等。汉代墓有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种,随葬品有铜器、石器、骨器、铁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淄博市临淄区 国家村墓地 战国汉代
原文传递
湖南江永铜山岭古代矿冶遗址初步考察
12
作者 李震 黄全胜 刘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140,共7页
铜山岭遗址位于湖南江永县铜山岭农场办公大楼斜对面50米处,遗存面积约为2000 m^(2)。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其定为战国至汉代的矿冶遗址。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采集冶金遗物。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 铜山岭遗址位于湖南江永县铜山岭农场办公大楼斜对面50米处,遗存面积约为2000 m^(2)。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其定为战国至汉代的矿冶遗址。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采集冶金遗物。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等对遗址所得7个炉渣样品的基体成分和金属颗粒进行检测分析。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使用烧结—还原熔炼法,冶炼产品为粗铅。炉渣均为还原渣,具有适当的熔点及较好的流动性,渣中铅含量较为稳定,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到达一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战国汉代 炼铅遗址 科学分析
下载PDF
湖州中心城区发现一批战国晚期至汉代铁器
13
作者 金媛媛 《东方博物》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2008年,湖州中心城区出土一批战国晚期至汉代铁器,有竖銎镢、铁凿、空首斧、横銎斧、铁镰、铁犁铧、铁铲、铁锸、三齿镢、铁钳、砍刀等11类,共49件。这批铁器类型多样,在楚地和中原地区都可以找到同类器,是研究湖州地区战国晚期至汉代... 2008年,湖州中心城区出土一批战国晚期至汉代铁器,有竖銎镢、铁凿、空首斧、横銎斧、铁镰、铁犁铧、铁铲、铁锸、三齿镢、铁钳、砍刀等11类,共49件。这批铁器类型多样,在楚地和中原地区都可以找到同类器,是研究湖州地区战国晚期至汉代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器 战国晚期至汉代 湖州
原文传递
金箔上的图案
14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10期44-45,共2页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除了用树叶来制作作品外,其他一些薄片材料,例如金箔(bó)、银箔、皮革、绢帛(bó)也都被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它们的出现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其中,尤其以战国至汉代的金箔镂(lòu)刻最为典型。
关键词 战国汉代 金箔 装饰品 制作
下载PDF
再论关于两广地区米字纹陶类型遗存和广州汉墓的年代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静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9,共12页
通过对两广地区争议较多的米字纹陶遗址和墓葬的考察,发现两广地区米字纹陶的主要流行年代为战国,汉代早期只有零星的发现。按照《广州汉墓》的型式划分标准,对南越王墓出土陶器的型式进行重新划分,发现其年代仍应该与广州汉代早期墓第... 通过对两广地区争议较多的米字纹陶遗址和墓葬的考察,发现两广地区米字纹陶的主要流行年代为战国,汉代早期只有零星的发现。按照《广州汉墓》的型式划分标准,对南越王墓出土陶器的型式进行重新划分,发现其年代仍应该与广州汉代早期墓第二段时间相当,进而得出《广州汉墓》报告对广州西汉早期墓的分段应该还是比较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字纹陶 广州汉墓 南越王墓 战国汉代
原文传递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国科 蒋超年 +1 位作者 王辉 杨月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4,2,共12页
2014年,对马鬃山玉矿遗址开展调查与发掘工作。在寒窑子草场和径保尔草场两个地点发现矿坑、斜井、石料堆积、防御遗存、灰坑、灰沟、房址等。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片、石器和玉料等。此次发掘为了解古代采矿规模和聚落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甘肃 肃北县 马鬃山玉矿遗址 战国汉代
原文传递
山东莱州市朱郎埠墓群发掘报告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仙庭 闫勇 +4 位作者 王金定 林光旭 张英军 林国玺 王桂芳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64,I0009-I0011,F0003,共30页
朱郎埠墓群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大原镇东朱杲村东北约1.5千米处。1999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大莱龙铁路建设,烟台市博物馆对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发现战国、汉代墓葬35座,墓葬形制各异。随葬品主要是陶器,还有少量的铜镜、铜剑、铜印... 朱郎埠墓群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大原镇东朱杲村东北约1.5千米处。1999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大莱龙铁路建设,烟台市博物馆对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发现战国、汉代墓葬35座,墓葬形制各异。随葬品主要是陶器,还有少量的铜镜、铜剑、铜印章等。为研究胶东半岛这一时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朱郎埠墓群 战国-汉代 发掘报告
原文传递
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2004年、2006年发掘简报
18
作者 付仲杨 彭子源 +2 位作者 王一凡 梁中合 陈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4,共17页
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 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包墓地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汉代聚落布局、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 琵琶洲山包墓地 战国晚期至汉代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国权 +6 位作者 李凤翔 王青 高雪洁(执笔/拍摄) 吕海路 刘舰 陈孔利(绘) 边荣伟(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73,F0002,共29页
2019年发掘的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主要为战国和汉代遗存。战国时期遗迹有浇铸坑、灰坑、水井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大量陶范等与冶铸有关遗物。汉代遗迹有灰坑、水井,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铸铜遗存属战国早期,其发... 2019年发掘的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主要为战国和汉代遗存。战国时期遗迹有浇铸坑、灰坑、水井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大量陶范等与冶铸有关遗物。汉代遗迹有灰坑、水井,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铸铜遗存属战国早期,其发掘为研究邾国兵器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都城布局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邹城市 邾国故城 铸铜遗存 浇铸坑 战国早期及汉代
原文传递
反思北京雕漆之困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南 《北京观察》 2022年第7期72-75,共4页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了“漆”这种物质材料。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漆器——朱漆木碗。早期漆器多是墨朱两色,《韩非子·十过》中载:“舜作食具,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书其...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了“漆”这种物质材料。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漆器——朱漆木碗。早期漆器多是墨朱两色,《韩非子·十过》中载:“舜作食具,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书其内。”发展到战国至汉代,漆器已经成为重要的日用品,汉代漆器更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遗址 战国汉代 汉代漆器 浙江余姚 河姆渡 韩非子 工艺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