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货币“钱纹借用”现象及其文字书法艺术特征初探
1
作者 武海峰 《流行色》 2019年第9期68-69,共2页
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联系是紧密相关的,基本上所有的古文字材料,譬如甲骨文字、青铜器铭文、货币文字、陶文、简牍、帛书等都属于考古材料,因为这些实物都是从遗址或墓葬中挖掘出来的,所以对于考古学和古文字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战国货币 "钱纹借用" 文字书法艺术特征
下载PDF
湖州发现的战国货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健平 沈棣华 《中国钱币》 2004年第2期F002-F002,F004,共2页
关键词 湖州市 战国货币 古钱币 形制
原文传递
从钱刀到圜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标准化与多样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5-76,共12页
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 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大钱,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扩大,价值体系陷入危机。历经梁布、“比”布、三孔布、三晋两周圜钱、齐国“賹化”圜钱的探索,青铜铸币含铜量稳中有升,逐步以新的重量单位——寽、两、铢等,标明币值,探索重建新的价值体系。而秦国“半两”圜钱的设计,更返朴归真,直接以新的重量单位为铭。“重如其文”,体现了青铜铸币再次走向标准化的基本方向。先秦时期青铜铸币,通过铭铸货币单位,把交换价值与青铜金属体融为一体,经过了一个标准化走向多样化、再次转向标准化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 铸币标准化 铸币多样性
下载PDF
河北灵寿东城南村出土战国窖藏货币整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凤 张慧 《文物春秋》 2000年第4期73-84,共12页
关键词 河北 战国窖藏货币 整理研究 货币制度
全文增补中
《诗经》“抱布贸丝”之“布”考辨
5
作者 胡海琼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诗经》"抱布贸丝"之"布"为何物,历来有争议。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货币历史的粗略考查,结合出土文物、上古文献的语言研究以及古人怀里放钱的习俗等方面考虑,我们认为"金属铸币说"更有道理。
关键词 春秋战国经济及货币 出土上古钱币 上古文献的语言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