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左翼与官方: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共同体的理论平台与对话协商
1
作者 邵瑜莲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9-97,共9页
抗战时期电影共同体的三种力量——民间、左翼与官方之间,并不是壁垒森严、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体现着一种流动的主体性。《现代电影》《抗战电影》和《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三个重要刊物,虽然色彩各异,但并非各自为战的单声部,而是... 抗战时期电影共同体的三种力量——民间、左翼与官方之间,并不是壁垒森严、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体现着一种流动的主体性。《现代电影》《抗战电影》和《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三个重要刊物,虽然色彩各异,但并非各自为战的单声部,而是不同力量相互通约的平台与对话的场域:《现代电影》和《抗战电影》在差异性的坚持中表现出一种同质性,而《中国电影》在表面的团结中则潜隐着矛盾的因素。在战时中国,电影理论的交流与交锋,电影人的聚合与分散,是主体流动的结果,也是主体流动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战电影 战时共同体 《现代电影》 《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
下载PDF
“悖谬”表象之下的战争隐语——论《潘多拉之匣》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8-69,158,共13页
太宰治的《潘多拉之匣》突破了同时段文学创作的既定范式,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塑造了一个因肺病置身于战争生态之外且被送入名为"健康道场"疗养院的少年形象。本文借助叙述学理论,从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无时性叙... 太宰治的《潘多拉之匣》突破了同时段文学创作的既定范式,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塑造了一个因肺病置身于战争生态之外且被送入名为"健康道场"疗养院的少年形象。本文借助叙述学理论,从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无时性叙述等叙事元素切入,分析文本中出现的种种"悖谬"描写之下的严肃主题,以及与"悖谬"密不可分的肺病隐喻,深入探讨实际作者如何借用一个看似游离于战争之外的"局外"叙述者之口,表达自己的战争认识及其战后的社会适应,进而审视战时共同体于天皇制之下想要挣脱却又无法挣脱的战争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多拉之匣》 悖谬 疾病隐喻 战时共同体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