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18钛合金热氧化对硬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钱灿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7,共3页
选用TA18钛合金为研究材料,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相同时间(210min)、不同温度(500~850℃)的热氧化处理;进行相同温度(700℃)、不同时间(60~600min)的热氧化处理,考察热氧化时间对TA18合金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800℃是T... 选用TA18钛合金为研究材料,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相同时间(210min)、不同温度(500~850℃)的热氧化处理;进行相同温度(700℃)、不同时间(60~600min)的热氧化处理,考察热氧化时间对TA18合金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800℃是TA18热氧化的分界线,低于此温度,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此温度,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氧化参数对截面硬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氧化 表面硬度 截面硬度
下载PDF
四种海工材料对射流空化作用的响应对比与分析
2
作者 康灿 刘海霞 +2 位作者 陈杰 闫世峰 毛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3,共7页
为对比4种海洋工程材料的抗空蚀性能,采用基于ASTM G134—2023的射流空蚀试验系统,以清水为循环介质,并保持其温度恒定,对A1070,NW2200,CAC402,SUS316L这4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观测试样表面形貌,分析晶界取向,... 为对比4种海洋工程材料的抗空蚀性能,采用基于ASTM G134—2023的射流空蚀试验系统,以清水为循环介质,并保持其温度恒定,对A1070,NW2200,CAC402,SUS316L这4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观测试样表面形貌,分析晶界取向,并对截面硬度进行测量与分析。通过A1070试样确定最大空蚀强度对应的空化数为0.014,相应的空蚀腔进口压力为20 MPa,最佳靶距为16.0 mm。结果表明,与靶距为16.0 mm时相比,靶距为19.0 mm时,A1070试样的累积质量损失减少约14%(空化水射流作用时间为5 min);对于SUS316L,NW2200,CAC402试样,其分别经过约320,110,70 min时长的空化水射流作用后,进入空蚀稳定期,对应的累积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14,0.30,0.45 mg/min;电子背散射衍射结果显示,射流空化在引起空蚀的同时,会导致被冲击表面附近出现小角度晶界,该处同时出现较大应力;试样表面附近的硬度值随空化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材料的去除使硬化效应向试样内部传播。研究可为海工装备构件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水射流 海工材料 质量损失 表面形貌 晶界取向 截面硬度
下载PDF
GB/T 1499.2-2018中关于维氏硬度判定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辛北平 王伟旬 曹靖涛 《南方金属》 CAS 2020年第2期26-28,共3页
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T 1499.2-2018于2018年11月1号正式实施,做了较大的改动,其中增加了宏观金相、截面维氏硬度、微观组织检验方法。截面维氏硬度指钢筋横截面边缘测试点与中心测试点的硬度差值(HV-HV0)不大于40时判为合格。存在异... 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T 1499.2-2018于2018年11月1号正式实施,做了较大的改动,其中增加了宏观金相、截面维氏硬度、微观组织检验方法。截面维氏硬度指钢筋横截面边缘测试点与中心测试点的硬度差值(HV-HV0)不大于40时判为合格。存在异议时以微观组织作为仲裁依据。文章通过维氏硬度测试得出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钢筋横截面基圆上存在回火马氏体时,边缘与中心的硬度差值仍有可能小于40,所以不能作为判定是否为热轧带肋钢筋的唯一依据,应要结合宏观金相及微观组织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肋钢筋 截面维氏硬度 硬度差值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下40Cr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元芳 胡建军 +2 位作者 许洪斌 鲜杨 金铁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60-62,共3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40Cr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分析了处理后的金属组织、表面硬度、截面硬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加速电压下摩擦系数的变化受材料照射前表面粗糙度状况、照射后熔坑的形貌和分布密度的影响,此外...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40Cr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分析了处理后的金属组织、表面硬度、截面硬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加速电压下摩擦系数的变化受材料照射前表面粗糙度状况、照射后熔坑的形貌和分布密度的影响,此外,电子束照射引起的材料表面组织的变化也会使摩擦系数发生改变,随电压的增大材料的耐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40Cr 截面硬度 摩擦系数 耐磨性
下载PDF
45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 曾庆生 +1 位作者 杨毅 吴柳飞 《机械工程师》 2016年第2期52-53,共2页
利用激光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粉末Ni60A+35WC-Ni(WC质量分数35%)的熔覆层和Ni60A+50WC-Co(WC质量分数50%)的熔覆层。观察研究了不同WC含量对熔覆层的宏观外貌、显微组织及横截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对... 利用激光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粉末Ni60A+35WC-Ni(WC质量分数35%)的熔覆层和Ni60A+50WC-Co(WC质量分数50%)的熔覆层。观察研究了不同WC含量对熔覆层的宏观外貌、显微组织及横截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对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都有很大提升,能够极大改善基材表面性能。随着WC含量由35%提高到50%,熔覆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明显提升的同时,其宏观质量却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镍基WC合金 显微组织 截面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钢的U曲线数学模型
6
作者 金满 江中浩 +1 位作者 连建设 王哲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9-1024,共6页
建立了描述淬火钢圆形截面硬度分布曲线——U曲线的解析函数表达式.首先求得端淬试样冷至700℃时的冷却速率计算公式.根据端淬曲线、冷却速率和圆截面半径关系实验曲线图及等效冷速原理,用曲线拟合法获得了硬度与试样半径和截面上所... 建立了描述淬火钢圆形截面硬度分布曲线——U曲线的解析函数表达式.首先求得端淬试样冷至700℃时的冷却速率计算公式.根据端淬曲线、冷却速率和圆截面半径关系实验曲线图及等效冷速原理,用曲线拟合法获得了硬度与试样半径和截面上所处位置半径之间关系式.截面硬度分布函数含有从端淬实验曲线获得的淬透性系数、最高硬度和最低硬度值,使得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且保证了淬透性系数与试样形状无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测试值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钢 U曲线 数学模型 截面硬度 端淬曲线
下载PDF
45钢接长杆热处理问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尚增 王芬 张红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针对45钢接长杆热处理后硬度不足问题,通过进行截面硬度、金相检测试验,从硬度变化趋势,显微金相组织结构、热处理组织变化原理等方面分析其硬度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 硬度不足 硬度变化趋势 截面硬度 热处理组织
下载PDF
2Cr12NiMo1W1V镦头螺栓热处理工艺研究
8
作者 张海 武彦荣 张超 《大型铸锻件》 2021年第1期23-24,30,共3页
通过对不锈钢2Cr12NiMo1W1V材料的镦头螺栓进行多次性能热处理试验,确定了2Cr12NiMo1W1V材料的镦头螺栓性能热处理工艺参数,其锻造区、热影响区和型材区的金相组织、晶粒度及力学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 2Cr12NiMo1W1V镦头螺栓 性能热处理 截面硬度
下载PDF
锻件毛坯等温正火工艺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铁 李志华 陈赛元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阐述了等温正火的设备、工艺、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为锻件等温正火的工艺调整、金相检验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等温正火 截面硬度均匀性
下载PDF
热轧带肋钢筋的金相检验与判定
10
作者 李丹丹 吴珍 汝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本文按照新国标 GB/T 1499.2-2018热轧带肋钢筋中金相的检测方法,探讨了从制样到检测的过程,分析了热轧和非热轧钢筋的宏观金相、微观组织及4种出现异常的组织,结合截面维氏硬度的方法加以判定。在日常检验检测中,硬度差值存在一定的误... 本文按照新国标 GB/T 1499.2-2018热轧带肋钢筋中金相的检测方法,探讨了从制样到检测的过程,分析了热轧和非热轧钢筋的宏观金相、微观组织及4种出现异常的组织,结合截面维氏硬度的方法加以判定。在日常检验检测中,硬度差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作为判定依据,截面维氏硬度检测只能作为参考。当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以微观组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肋钢筋 宏观金相 微观组织 截面维氏硬度
下载PDF
二冷电磁搅拌对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涛 关勇 +3 位作者 王川 范明达 李廷刚 甄新刚 《连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了研究使用二冷辊式电磁搅拌与不搅拌对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250 mm厚度连铸坯及20 mm厚度钢板进行了宏微观组织和夹杂物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有电搅与无电搅对铸坯内部质量区别明显,中心偏析分别为1.0、3.0级,中间... 为了研究使用二冷辊式电磁搅拌与不搅拌对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250 mm厚度连铸坯及20 mm厚度钢板进行了宏微观组织和夹杂物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有电搅与无电搅对铸坯内部质量区别明显,中心偏析分别为1.0、3.0级,中间裂纹为0、0.5级,但经大压缩比轧制后钢板内部均无分层及裂纹。由牛津AZTEC对颗粒物扫描发现,有电搅钢洁净度较好,但无电搅钢夹杂物尺寸更均匀。此外,电搅钢在厚1/4处1~5μm小尺寸夹杂物数量较多,使平均等效直径低于无电搅0.32μm;而心部20~35μm大尺寸夹杂物占比多,使平均等效直径高于无电搅0.49μm。钢板厚度方向冲击功变化与夹杂物分布趋势基本吻合,并随尺寸愈细小,表现韧性越优。无电搅钢截面硬度均匀性较好,且心部硬度更高,经截面XRD定量分析,无电搅和有电搅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1%、3.4%,无电搅马氏体相更多。本文电搅与无电搅钢硬度极差分别为15 HV、25 HV,远低于标准上限要求,对D=4a冷弯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冷电磁搅拌 耐磨钢 非金属夹杂物 冲击功 截面硬度 XR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