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蔡明 李春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弓根截骨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弓根截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VAS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使用经椎弓根截骨治疗,给予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患者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的胸腰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 椎间盘 截骨切除 陈旧性胸腰段 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胸椎间盘突出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慧中 艾尔肯.阿木冬 +1 位作者 马原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介绍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行胸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组织,并能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病人取侧卧位,作棘突旁2~3 cm的平行切口,纵形切开肌肉层,暴露横突及肋骨,切除1~2节肋骨及横突,沿椎... [目的]介绍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行胸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组织,并能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病人取侧卧位,作棘突旁2~3 cm的平行切口,纵形切开肌肉层,暴露横突及肋骨,切除1~2节肋骨及横突,沿椎弓根向前作骨膜下剥离,牵开脊神经根暴露椎体间隙及椎体后缘,在上一椎体的下缘和下一椎体的上缘作平行截骨切除两端的终板及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然后再切除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或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达到彻底减压为止。最后在椎体间镶入植骨块,给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用此方法治疗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有因手术操作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者。无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为一期愈合。5例作了椎体间钢板内固定。20例仅作椎体间加压植骨内固定。[结论]TDH(thoracic disc herniation)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以往采用后方入路切除TDH,常造成神经损伤并发症或减压不彻底的现象发生。本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TDH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故推荐应用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 侧前方入路 截骨切除
原文传递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前外侧入路截骨切除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慧中 马原 +1 位作者 吕霞 胡永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95-1997,F0003,共4页
[目的]介绍前外侧入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截骨切除术(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手术方法。[方法]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和椎间盘的外侧面。自骨膜下沿椎弓根向前剥离暴露直达前纵韧带... [目的]介绍前外侧入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截骨切除术(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手术方法。[方法]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和椎间盘的外侧面。自骨膜下沿椎弓根向前剥离暴露直达前纵韧带下,连同节段血管一起向前撬开显露椎体、椎间隙、椎体后缘和椎间孔,电烙止血。然后用直骨刀在距离椎体后缘1 cm处纵行截骨切除相当TOPLL的一段椎体后缘骨组织及椎间盘髓核组织。形成一纵形1 cm宽的骨槽,位于TOPLL的前方。然后再从TOPLL的后方与硬脊膜的前方用神经剥离器小心的分开,插入推倒刀,自后向前推倒切除TOPLL,一般可连续切除2~4节。[结果]15例TOPLL患者均作了前外侧入路截骨切除术。1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5年,平均3年。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用头低脚高俯卧位,局部压砂袋,3周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大为改善,1例患者两下肢不全瘫痪术后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随访1年步态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有植骨块移位或不愈合者,未见有内固定松动失效者。未见有术后疼痛症状加重者,一般患者均感术后症状减轻,解除了手术前的痛苦。特别是大小便功能明显恢复。3例病人术后拔除了导尿管,解决尿瀦留的问题。本组中有1例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可能与该例患者病程较长(5年)脊髓神经已产生不可回逆性损害有关。[结论]肋骨横突切除入路行椎体后缘切除术治疗TOPLL的手术方法为最优选的手术方法。这种方法是先作椎体后缘的纵形截骨刨槽,然后自TOPLL与硬脊膜之间分离开一个间隙,插入推倒刀(田氏骨刀内的一种器械),自后向前推倒TOPLL后,再用髓核钳将其切除之。这种方法不存在手术器械压迫硬膜管,造成脊髓损伤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LL 前外侧入路 截骨切除
原文传递
预防性截骨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侧旁半椎体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慧中 艾尔肯.阿木冬 马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介绍先天性侧旁半椎体切除术的适应年龄和手术方法。[方法]经后路暴露双侧的椎板,先松解对侧的关节突外侧和横突,然后再分离暴露多余的半椎体,用薄刃骨刀和尖刀片切除半椎体后,再用弓根螺钉加钢丝闭合截骨间隙。[结果]本组预防性... [目的]介绍先天性侧旁半椎体切除术的适应年龄和手术方法。[方法]经后路暴露双侧的椎板,先松解对侧的关节突外侧和横突,然后再分离暴露多余的半椎体,用薄刃骨刀和尖刀片切除半椎体后,再用弓根螺钉加钢丝闭合截骨间隙。[结果]本组预防性手术治疗先天性侧旁半椎体畸形56例,经远期随访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年龄问题上作者主张早期预防性作多余的半椎体切除,本组病例最早的3岁时作了预防性半椎体切除术。2例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或压缩钢丝断裂,其余病例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侧旁半椎体切除术,越早进行远期效果越好,且手术简单易行、出血少。15岁以上的患儿进行半椎体切除和矫正侧弯时,则应同时作全脊柱截骨术,方能达到矫正脊柱侧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侧旁半椎体 截骨切除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0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47-5653,共7页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脊髓短缩技术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朱宇 陈清汉 +5 位作者 马希峰 来秋山 张明生 任强 张仲宁 邵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期88-88,共1页
我院采用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脊柱后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34岁,中位年龄31.2岁;后凸50°... 我院采用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脊柱后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34岁,中位年龄31.2岁;后凸50°~110°,平均82.5°;先天性脊柱畸形3例,创伤原因脊柱后凸6例,椎体肿瘤术后4例,另为椎体结核术后5例;受累位于胸腰段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3例患者合并下肢麻木无力且大小便功能障碍.Frankel神经功能评定患者脊髓功能为:E级12例,D级4例,C级2例.VAS评分52~87分,平均6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切除矫形术 脊柱后凸畸形 椎弓根钉
下载PDF
月骨切除头状骨截骨腕关节融合治疗进展期金伯克氏病
7
作者 赵廷宝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1年第7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切除头状腕关节融 治疗 金伯克氏病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建良 许勇 +1 位作者 万蕾 姚光校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测Smith-Petersen截骨(SPO)、经椎弓根截骨(PSO)和全椎体切除截骨(VCR)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对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 目的:观测Smith-Petersen截骨(SPO)、经椎弓根截骨(PSO)和全椎体切除截骨(VCR)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对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截骨矫形术,患者均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个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针灸等。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6~83岁,平均73.4岁;病程8~60个月,平均34.6个月。8例患者共8个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01个;T111个;T123个;L12个,L21个。8例患者均表现为单节段椎体陈旧性骨折楔形变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腰段局部后凸和疼痛症状均呈渐进性发展,表现为中枢性矢状位失衡。术式选择上采用SPO截骨3例,PSO截骨3例,VCR截骨2例。通过影像学测量分析矫形效果,包括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ized kyphosis,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骶骨水平角(sacral tilt angle,ST)及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的5~8分(平均6.5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分(平均1.88分),评分明显改善。ODI评分由术前的36~78分(平均60.25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10~32分(平均20.38分),功能评分明显进步。随访期间X线检查可见部分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稍微降低,植骨均骨性愈合,未见明显矫正度数丢失和内固定松动失败,胸腰段后凸畸形明显改善。T10-L2 Cobb角平均值由术前的25.3°矫正至2.8°,矫正率89.3%。LK由术前的平均43.4°改善为术后的7.1°,平均矫正率为86.2%。TK由术前的平均49.9°改善为术后的30.6°。LL由术前的平均43.6°减小为术后的30.8°。ST由术前的平均24.0°改善为术后的32.1°。SVA由术前平均6.23 cm减小为术后的2.40 cm。结论: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选用SPO、PSO或VCR矫治均可取得良好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Petersen 经椎弓根 全椎体切除 质疏松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脊柱畸形两种后路截骨矫形术的并发症分析
9
作者 林雪红 阿曼·再提哈力 +2 位作者 顾晶亮 刘鑫 楚戈 《新疆医学》 2016年第10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脊柱外科自2004年至2011年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共233例,平均年龄33.5岁,分析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完整切除椎体矫形术及蛋壳去松质截骨术术后并发症原因。结果术...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脊柱外科自2004年至2011年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共233例,平均年龄33.5岁,分析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完整切除椎体矫形术及蛋壳去松质截骨术术后并发症原因。结果术后患者局部后凸畸形从51.4°矫正到2.7°,胸椎侧凸畸形从63.9°矫正到24.5°(矫形率62.6%),腰椎侧凸畸形从50.1°矫正到17.1°(矫形率67.6%)。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3%,后路经椎弓根完整切除椎体矫形术和蛋壳去松质截骨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和年轻患者相比,年龄超过3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多(P<0.05)。术中失血量超过3,000 ml,手术时间超过200分钟,术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P<0.05),术中大于5个节段的融合会增加并发症并且术后易发生神经功能障碍(P<0.05)。许多患者术前就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术前结核性后凸畸形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容易发生神经功能障碍(P<0.05)。矫正大于40°的后凸畸形可能会增加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1例因心衰死亡,15例因内固定问题和进行性矫正丢失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手术术后总并发症为40.3%。年龄、术中失血量、术前后凸畸形严重程度和融合节段的长短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完整切除 蛋壳技术 并发症分析
下载PDF
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曲小辰 陈仲强 +6 位作者 曾岩 郭昭庆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姜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7±14.1岁(11~63岁),其中年龄≥35岁18例,〈35岁15例;术前平均后凸角98.9°±18.2°(70.0°~130.0°),其中≥100°者17例,〈100°者16例;后凸顶点位于上中胸椎(T10及以上)19例,胸腰段及腰椎(T11及以下)14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B级各1例,C级5例,D级12例,E级14例。ODI术前平均19.5±9.4分。根据年龄、后凸顶点位置、后凸角度、术前Frankel分级、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组。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后凸Cobb角,对合并侧凸的患者测量侧凸Cobb角。对手术前和随访时的患者进行脊柱矢状位平衡测量、实际身高测量、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评分、VAS评分和手术PSI满意指数的评定。总结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98.9°±18.2°,术后平均为30.9°±11.3°,矫正率为69.1%,末次随访时平均为34.8°±15.1°,矫正率为65.3%。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身高测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Oswestry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均改善,手术总体满意率为87.9%。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术后短期并发症2例、术后中远期并发症4例。所有并发症均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发生并发症者的总体后凸矫正率与未发生并发症者相当,但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明显不如无并发症者。结论: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需要尽量防止严重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 全椎节切除 双轴旋转 后凸矫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