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颧骨陈旧性骨折截骨复位术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叶信海 冯胜之 +1 位作者 穆雄铮 王毅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陈旧性 截骨复位 治疗
下载PDF
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治疗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彬 王冰 +5 位作者 吕国华 戴瑜亮 李亚伟 李磊 彭科 张宇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7-693,共7页
目的:评估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治疗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治疗的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4.4±5.2岁(9... 目的:评估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治疗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治疗的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4.4±5.2岁(9~21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4±6.5kg/m2,随访时间73.7±11.3个月(60~96个月),术前滑脱Meyerding分度Ⅲ度13例,Ⅳ度5例,Ⅴ度3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的滑移率、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骶后凸角(lumbaosacral angle,LSA)及腰痛视觉模拟评分(lumbar visual analogue scale,lumbar-VAS)、腿痛视觉模拟评分(leg visual analogue scale,leg-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采用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改善率,改善率≥50%者评定为优良。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22,SRS-22),评估各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疼痛、自我形象、活动度、精神、治疗满意度评分。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青少年重度腰椎滑脱经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末次随访JOA评分总优良率为80.95%,融合率95.23%,滑脱复位率(71.22±6.7)%,内固定断裂并假关节形成1例,予翻修手术。滑脱复位术后6个月较术前PT(24.7°±7.6°vs 34.3°±10.7°)、SS(48.2°±6.7°vs 38.4°±16.4°)、LL(-42.3°±9.4°vs-63.4°±12.4°)、LSA(-7.3°±5.4°vs18.3°±6.4°)、TK(18.6°±12.7°vs 9.4°±22.6°)、SVA(1.4±2.7cm vs 3.1±2.7cm)均显著改善(P<0.05),PI(73.2°±10.8°vs 73.6°±11.3°)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终末随访较术后6个月PI(81.6°±13.7°vs 73.2°±10.8°)、PT(28.3°±8.6°vs 24.7°±7.6°)、SS(52.2°±13.3°vs 48.2°±6.7°)、LL(-56.4°±15.3°vs-42.3°±9.4°)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7.1°±5.8°vs-7.3°±5.4°)、TK(15.4°±12.4°vs 18.6°±12.7°)、SVA(1.2±3.1cm vs 1.4±2.7cm)较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腰痛VAS(1.8±1.4分vs 6.8±2.1分)、腿痛VAS(1.5±1.1分vs 5.4±1.3分)、JOA评分(22.5±5.7分vs 8.5±3.4分)、ODI[(15.2±5.5)%vs(42.6±7.5)%]、SRS-22疼痛(4.2±0.8分vs 2.8±0.8分)、自我形象(4.6±0.5分vs 3.1±0.6分)、活动度(4.3±0.6分vs 3.4±0.6分)、精神(4.2±0.6分vs 3.3±0.7分)、总评分(4.3±0.5分vs 3.2±0.4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时,腰痛VAS(3.6±1.2分vs 1.8±1.4分)、SRS-22疼痛评分(3.7±0.6分vs 4.2±0.8分)较术后6个月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青少年L5重度滑脱患者行后路S1截骨复位融合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矢状面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重度腰椎滑脱 S1截骨复位融合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后路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军 马忠超 孙丕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56-1156,共1页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 固定治疗 截骨复位 后路 腰背部疼痛 神经功能障碍 陈旧性 固定术治疗
原文传递
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真 许仁国 +1 位作者 王春生 刘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治疗...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患者疼痛和畸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截骨复位内固定 脊柱胸腰段 陈旧性
原文传递
经肩峰截骨入路治疗EyresⅣ、V型喙突骨折的护理
5
作者 谢雅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2期61-62,共2页
总结18例采用肩峰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EyresⅣ、V型喙突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 总结18例采用肩峰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EyresⅣ、V型喙突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入路切开复位 喙突 护理
下载PDF
桡骨头与桡骨颈成角移位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维富 顾洁夫 金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索桡骨头与桡骨颈成角移位骨折的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方法:自1986~1998年间,对成角移位>35°的桡骨头与桡骨颈骨折施行手术切开截骨复位,自体骨楔形骨块嵌入植骨固定术治疗15例。结果:1... 目的:探索桡骨头与桡骨颈成角移位骨折的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方法:自1986~1998年间,对成角移位>35°的桡骨头与桡骨颈骨折施行手术切开截骨复位,自体骨楔形骨块嵌入植骨固定术治疗15例。结果:13例获6个月~10年随访,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截骨复位效果优于传统的撬拨复位。植骨固定可靠、植骨量少,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复位 固定 头颈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刘国强 王建华 +8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涂强 易红蕾 付索超 张双 黄显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寰枢侧块关节及寰齿关节的畸形程度分为三种类型:A型(23例,侧块关节轻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B型(20例,侧块关节中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C型(18例,侧块关节重度畸形或伴寰齿关节畸形)。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A型或B型患者先行全麻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增加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C型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截骨改造、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transoral osteotomy,releasing,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plate,TORP)。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记录并比较各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颈椎CT及MRI,观察并测量寰枢椎脱位复位指标,计算寰枢椎脱位的整体复位率;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T检查评价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共实施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A型20例,B型2例),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并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A型3例,B型18例),实施TORP术18例(均C型)。61例患者术后1周的CT及MRI显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型JOA评分由术前9.8±2.7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9±2.8分(P<0.05);B型JOA评分由术前9.5±2.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7±3.1分(P<0.05);C型JOA评分由术前9.1±2.9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3±2.5分(P<0.05)。A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为5.8±2.5mm、0.8±0.4mm,齿状突顶点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dens to Chamberlain line,VDI)为5.7±3.6mm、1.0±0.8mm,脑干延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为138.4°±12.4°、156.5°±13.3°,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为131.6°±11.5°、149.5°±14.4°;B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6.9±3.8mm、1.1±0.9mm,VDI为5.9±4.3mm、1.1±1.0mm,CMA为135.1°±15.2°、157.3°±13.2°,CAA为128.4°±13.5°、152.5°±13.4°;C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7.2±3.9mm、1.2±1.5mm,VDI为8.8±5.1mm、1.5±1.8mm,CMA为132.7°±10.9°、158.2°±15.3°,CAA为124.5°±17.8°、153.8°±11.2°;各分型术后ADI、VDI、CMA和CAA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型整体复位率84.30%,B型整体复位率82.68%,C型整体复位率81.53%,各组之间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B型患者因骨融合不佳,发生螺钉松动,后实施经口咽前路翻修手术外,其余60例患者均在术后10~12个月得到了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关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方法,可为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提出精准、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CT影像分型 手术策略 经口咽改造、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截骨矫形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忠 张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患者多为困难气道,体位特殊术式复杂,同时术中须行截骨复位和"唤醒试验",长时间俯卧位存在术后视力损害风险,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2009-2010年该类手术的临床资料及麻醉管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麻醉管理 矫形术 后路 矫形手术 困难气道 唤醒试验 截骨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