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矢状截骨线 美学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线的设计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俊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为下颌角截骨术设计安全、美观的弧形截骨线。方法将150例(300侧)成人离体下颌骨的下颌管暴露。观测下颌管的走行特点;测量下颌管关键点距下颌缘的距离;观测下颌孔与下牙槽弓的位置关系;依据观测结果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弧形截... 目的为下颌角截骨术设计安全、美观的弧形截骨线。方法将150例(300侧)成人离体下颌骨的下颌管暴露。观测下颌管的走行特点;测量下颌管关键点距下颌缘的距离;观测下颌孔与下牙槽弓的位置关系;依据观测结果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弧形截骨线。结果下颌管关键点A1、B1、C1、D1、E1距下颌缘的距离分别为(14.02±2.23)mm、(21.06±3.90)mm、(14.08±3.68)mm、(13.60±2.80)mm、(14.55±3.34)mm,各点的最大截骨宽度分别为(10.05±4.00)mm、(15.06±2.88)mm、(8.08±3.88)mm、(6.09±3.45)mm、(7.06±3.56)mm;下颌孔与下牙槽弓位于同一平面的概率为96%;截骨线的后端A点不应高于下颌孔平面,3条截骨线的前端C点、D点、E点分别是经下颌支前缘、下颌牙M2位、下颌牙P4位向下所引垂线与下颌缘的交点。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线的设计适应个性化需求,符合解剖学特征和美学要求,具有标志明确、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 弧形截骨线 下颌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线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3
作者 陶俊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为下颌角弧形截骨线提供实用的定位方法。方法:100例(200侧)成人离体下颌骨的下颌管暴露。测量下颌管关键点距下颌缘的距离;观测截骨线关键点与下颌孔、下颌牙的对应关系;依据观测结果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弧形截骨线;在... 目的:为下颌角弧形截骨线提供实用的定位方法。方法:100例(200侧)成人离体下颌骨的下颌管暴露。测量下颌管关键点距下颌缘的距离;观测截骨线关键点与下颌孔、下颌牙的对应关系;依据观测结果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弧形截骨线;在X线片上进行验证。结果:下颌管关键点下颌孔、磨牙后三角和下颌角间连线与下颌管的交点、经磨牙后三角向下颌体所引垂线与下颌管的交点、位于颏孔与经磨牙后三角向下颌体所引垂线之间下颌管的中点、颏孔距下颌缘的距离分别为(14.02±2.23)mm、(21.06±3.90)mm、(14.55±3.34)mm、(13.60±2.8)mm、(14.08±3.68)mm,各点的最大截骨宽度分别为(10.05±4.00)mm、(15.06±2.88)mm、(8.08±3.88)mm、(6.09±3.45)mm、(7.06±3.56)mm;截骨线的后端点与下颌孔、下牙槽弓位于同一平面的几率为96%;3条截骨线的前端点分别与下颌支前缘、下颌第2磨牙、下颌第2前磨牙相对应。结论:该弧形截骨线的定位方法,符合解剖学特征和美学要求,具有标志明确,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截骨线 定位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颌角整形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宋玉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86-86,88,共2页
目的进行下颌角整形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患者40例并分析其,临床状况,建立三维CT测量截骨线与下领骨后缘交点处、下领骨中部交点处以及截骨线与不同磨牙的交点处... 目的进行下颌角整形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患者40例并分析其,临床状况,建立三维CT测量截骨线与下领骨后缘交点处、下领骨中部交点处以及截骨线与不同磨牙的交点处情况,并测量第一出磨牙和第二双牙尖骨质厚度。结果截骨线厚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不同体质均有关系,其中二三磨牙之间骨质最厚,从第三磨牙后缘开始减小,并与升支之后降到最低。结论在下颌角整形截骨手术中,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大大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恢复性,并降低了复发性频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整形 截骨线厚度 三维CT测量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下颌角整形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立新 朱慧茹 周著祖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下颌角整形手术中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及其价值。方法:收集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的3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截骨线与下颌升支后缘交点处,以及截骨线与下颌升支中部... 目的:研究下颌角整形手术中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及其价值。方法:收集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的3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截骨线与下颌升支后缘交点处,以及截骨线与下颌升支中部交点处,截骨线与第三磨牙后缘交点处,截骨线与第二三磨牙之间交点处,截骨线与第一二磨牙之间交点处,第一磨牙与2双尖牙交点处骨质厚度。结果: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均与估值厚度直接相关性,第二三磨牙之间的骨质最厚,从第三磨牙后缘开始向后逐渐减少,升支前缘减到最小。结论:下颌角整形手术中,截骨线厚度的三维CT测量加大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几率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下颌角整形 截骨线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下探讨BSSRO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4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斌 张力 鲍海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观测水平截骨线及劈开效果。结果:只有10.87%的劈开结果理想(符合Hunsuck描述),54.35%的劈开效果较理想,32.61%的穿过了下颌管,4.35%穿过了其它部位。劈开的效果直接受水平截骨位置的影响(P<0.01)。结论:三维CT在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效果方面是有效的工具,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选择舌侧水平截骨线位置提供重要数据,并能降低不良劈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矢状劈开 舌侧水平截骨线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在鼻旁凹陷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春 彭喆 冯国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6-767,共2页
目的总结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在鼻旁凹陷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9月,采用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矫治3例面中部发育不良鼻旁凹陷畸形女性患者。年龄18~26岁。均表现为上颌后缩伴明显鼻旁区凹陷及下颌前凸,为Angl... 目的总结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在鼻旁凹陷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9月,采用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矫治3例面中部发育不良鼻旁凹陷畸形女性患者。年龄18~26岁。均表现为上颌后缩伴明显鼻旁区凹陷及下颌前凸,为AngleⅢ类错颌畸形。术前经正畸治疗后,修正SNA平均为73.6°,SNB平均为82.7°。结果术中出血量400~600mL,平均35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块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畸形无复发,面型稳定无变化,咬调整为AngleⅠ类咬。结论采用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矫治鼻旁凹陷畸形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ORT Ⅰ型 改良截骨线 鼻旁凹陷畸形
原文传递
婴幼儿下颌骨牵张成骨截骨线的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亦阳 刘佳玉 +5 位作者 黎凡 高梓君 郝建锁 罗冬元 邬文莉 王洪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下颌骨牵张成骨术中截骨线的选择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08例婴幼儿下颌骨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77例,年龄8d至4岁,平均6个月。其中罗宾...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下颌骨牵张成骨术中截骨线的选择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08例婴幼儿下颌骨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77例,年龄8d至4岁,平均6个月。其中罗宾序列征162例,第一、二鳃弓发育不良37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2例,其他先天性畸形7例。在牵张成骨术中,根据患儿下颌骨畸形特征选择不同的截骨线:(1)对于下颌骨体部过短者,术中采用直线截骨线延长体部。(2)对于下颌骨升支过短者,术中采用折线截骨线延长升支。(3)对于下颌骨体部长轴与升支长轴夹角过大者,采用弧形截骨线改变下颌角角度。结果208例中采用直线截骨38例、折线截骨129例、弧线截骨41例。其中4例直线截骨患者出现乳牙胚损伤,6例直线截骨患者和2例折线截骨患者出现前牙区开,弧线截骨患者未出现牙胚损伤和关系紊乱。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6.2个月。所有患者截骨牵张区域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段坏死或者骨不连。结论应根据婴幼儿下颌骨畸形特征设计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截骨线,可减少牙胚损伤、关系紊乱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 牵张 婴幼儿 下颌 截骨线
原文传递
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学、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强 周强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916-922,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运动学、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行TKA的患者,其中48例采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42例采用传统方法对线截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运动学、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行TKA的患者,其中48例采用运动力学对线截骨,42例采用传统方法对线截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力学对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运动学指标(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骨内髁后移幅度、股骨外髁后移幅度)、生物力学指标(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伸展力矩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下肢力线角度均小于术前,运动力学对线截骨组患者下肢力线、股骨假体力线、胫骨假体力线角度均小于传统方法对线截骨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骨内髁后移幅度、股骨外髁后移幅度、屈曲力矩峰值、伸展力矩峰值、外旋力矩峰值、内旋力矩峰值、膝关节KSS关节性评分、膝关节KSS功能性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力学对线截骨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均高于传统方法对线截骨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实施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可恢复下肢力线,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参数,还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近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力学对线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运动学 生物力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Le Fort Ⅱ型截骨术的直接进路
10
作者 顾晓明 刘彦普 +4 位作者 希扬 段银钟 丁寅 雷德林 封兴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7-9,共3页
关键词 FORT Le Fort 上颌后缩 鼻根 截骨线 泪后嵴 泪管嵴 正畸治疗 内眦韧带 睑内侧韧带 模型外科 筛前动脉 进路
下载PDF
股骨髁上提钩(V)式截骨单钢针固定术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观察
11
作者 张德文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34-137,191,共5页
根据动静结合原理,施行股骨髁上提钧(V)式截骨,单钢针固定术是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原理的。无论从实验验证,还是临床结果,均证明这种手术方法十分有效、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点。
关键词 钢针固定 生物力学实验 内固定 生理载荷 截骨线 生物力学原理 临床观察 动静结合
下载PDF
一种新式股骨髁上截骨术
12
作者 孙本修 郝易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9-100,共2页
1988年4月以来,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股骨髁上截骨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满意。根据截骨线的形状,将其称之为“枪剌形”股骨髁上截骨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关键词 髁上 方法 截骨线 股四头肌瘫痪 膝关节屈曲 皮质劈裂 临床应用 纵形切口 外固定 关节屈曲畸形
下载PDF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摘译) 荆珏华(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59-559,共1页
目前对于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MOWHTO)的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知之甚少。作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根据矢状位截骨线倾斜角度不同分为两组,向前倾斜的作为A组(58例),向后倾斜的作为P组(22例)。结果发现,在三... 目前对于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MOWHTO)的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知之甚少。作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根据矢状位截骨线倾斜角度不同分为两组,向前倾斜的作为A组(58例),向后倾斜的作为P组(22例)。结果发现,在三维重建模型中,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A组增加,P组减少,两组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故作者认为,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受到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影响,MOWHTO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矢状位截骨线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 矢状位 平台后倾角 回顾性研究 截骨线 倾斜角度 三维重建模型 高位
下载PDF
跟骨截骨联合肌腱悬吊术
14
作者 刘正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切口行跟骨截骨术。截骨线由跟腱附着点近旁斜向跟骨后部前下方,截断后把后端移向后上方。最初有几例小于5岁的患儿,行跟骨骨膜下截骨偶可见损伤松质骨,使截骨处不稳。后对比年龄组采用骨膜外截骨,对大儿童和成人采用... 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切口行跟骨截骨术。截骨线由跟腱附着点近旁斜向跟骨后部前下方,截断后把后端移向后上方。最初有几例小于5岁的患儿,行跟骨骨膜下截骨偶可见损伤松质骨,使截骨处不稳。后对比年龄组采用骨膜外截骨,对大儿童和成人采用骨膜下截骨。不论那种方式截骨,都要切断蹠筋膜和附着在跟骨上的肌组织。利用小腿两条肌力最有力的肌腱构成吊带,开始常用腓骨长肌和胫后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肌腱 长肌 悬吊术 附着点 关节融合 截骨线 短肌 外固定 足畸形 足外翻
下载PDF
股骨髁上截骨手术方法的改进
15
作者 邢金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28-228,共1页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常规股骨髁上截骨术式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14~39岁,平均21.5岁。术前膝屈曲畸形5~55°,平均28.5°,其中合并膝外翻51例,膝内翻5例。术前功能:跛行18...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常规股骨髁上截骨术式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14~39岁,平均21.5岁。术前膝屈曲畸形5~55°,平均28.5°,其中合并膝外翻51例,膝内翻5例。术前功能:跛行18例,压股68例,单拐和柱棍45例,双拐17例,蹲行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膝外翻 膝屈曲畸形 愈合时间 关节面 股内侧 膝关节畸形 截骨线
下载PDF
胫骨上端双斜面截骨延长治疗下肢短缩(38例总结)
16
作者 邢金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6期446-448,共3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4~28岁,平均19.4岁。术前下肢短缩3.0~6.9cm,平均4.7cm,其中36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一例为脑瘫单下肢短缩5cm。1例为先天性成人髋脱位短缩3cm。 1.2 治疗结果:38例均采用本术式。
关键词 本术式 圆针 愈合时间 近端 足部畸形 截骨线 临床愈合时间 关节面 不连接
下载PDF
带血运髂骨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46例疗效观察
17
作者 贾全章 姜洪和 +4 位作者 王长纯 张承敏 高吉昌 王东卯 高辉 《沈阳部队医药》 2000年第6期544-545,共2页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仍是骨科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带血运髂骨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6例(54髋),经1~13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54髋,男32例,女14例。年龄2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仍是骨科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带血运髂骨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6例(54髋),经1~13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54髋,男32例,女14例。年龄21~56岁。其中激素性20例,外伤性10例,酒精性6例,特发性10例。按Ficat分期法,Ⅰ期8髋,Ⅱ期26髋,Ⅲ期20髋。54髋均采用带血运髂骨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 头缺血性坏死 移植术 截骨线 成人
下载PDF
人工智能+3D打印导板辅助的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18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6 位作者 孟维娜 明朝畅 冯家威 黄野 张振鹏 龙路曼 普看博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更接近正常膝关节自然功能等优点^([1-4])。但是,UKA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更接近正常膝关节自然功能等优点^([1-4])。但是,UKA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骨的多个数据参数,比如截骨的位置、深度和截骨线的方向等。精确控制好上述参数才能真正做到假体置入位置精确和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单髁置换 假体置入 固定平台 人工智能 截骨线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韬 高琪乐 +3 位作者 张耕铭 张宏其 袁小港 郭超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应力骨折的16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行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侧部至前侧,于上下节段各置入2~3对...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应力骨折的16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行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侧部至前侧,于上下节段各置入2~3对椎弓钉。切除相应的椎板关节突,清理骨折间隙,在上下对椎体行“V”形截骨,截骨间隙植骨。安放双侧棒,调整钉-棒系统,闭合截骨间隙。[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显著下降,经康复治疗4个月后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随访时胸椎后凸角、整体后凸角、固定节段角度、局部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距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骨折端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能彻底清除骨折断端坏死组织,明显缓解疼痛,并矫正畸形,利于骨折愈合,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应力 后凸畸形 线闭合 后路
原文传递
下颌角肥大口内外入路截骨矫治6例
20
作者 刘开东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外入路矫治 设计 截骨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