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评戴震--关于戴震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省思 被引量:2
1
作者 陶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57-71,共15页
戴震思想的研究,长期停留于汉学与宋学、经学与理学以至于“欲”与“理”的方法之争和概念之辩以及唯物与唯心、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路线斗争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遮蔽了戴震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思想发展历史以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 戴震思想的研究,长期停留于汉学与宋学、经学与理学以至于“欲”与“理”的方法之争和概念之辩以及唯物与唯心、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路线斗争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遮蔽了戴震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思想发展历史以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也就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和完整地评论和判定戴震思想的真实价值和历史贡献。从宋明理学以及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其内在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种传承关系所导致的原有思想理论的深层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变动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反省和反思戴震思想的地位和意义,重新评判戴震思想的真实价值和历史贡献。得到的结论是:首先,从宋明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戴震是新安理学的终结者;其次,从儒家思想理论自身继承和发展的历史实际看,戴震是儒家思想理论自身继承和发展的哲理化进程的终结者;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戴震是通过关于“理欲之辨”的理论批判所实现的对于“理学思辨模式”的片面的和偏激的思想实质及其反社会和敌视人的社会功能批判的实践批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思想 新安理学 哲理化进程 理欲之辨 理学思辨模式
下载PDF
戴震思想“分期说”评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龙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5-91,共7页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qu...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分期说"的主要缺陷是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的不当。唯有摆脱"分期说",依照"通经以明道"这一贯穿戴震一生的学问路径,我们才能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思想 分期说 分裂 弥合 通经以明道
下载PDF
《戴震全书》指瑕一则——兼论戴震思想心态
3
作者 徐道彬 王凤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3期83-85,共3页
经作者考证,《戴震全书》误收录了一首米芾诗作,故为之指瑕纠谬,这样的做法也是继承和发扬戴震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戴震素来景仰高节之士,喜以古人诗句抒写心志,今人从中也可窥见戴震的治学思想和处世心态。
关键词 戴震全书》 戴震 治学思想 戴震思想
下载PDF
戴震“有为之言”探微——兼论经学注释传统中的士人意识
4
作者 钟毅 《国学(汉斯)》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在中国两千年的经学注释传统中,不断出现的新作品不能简单视作五经或十三经体系的注脚。从汉代以来,经学家就常在经学注释中寄托他们对于社会与政治的关怀,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的诠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诠释者个人... 在中国两千年的经学注释传统中,不断出现的新作品不能简单视作五经或十三经体系的注脚。从汉代以来,经学家就常在经学注释中寄托他们对于社会与政治的关怀,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的诠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诠释者个人的历史性,也就是诠释者、被诠释的经典与历史环境三者互动的结果。将这一理念与戴震的经学考据结合,笔者发现他所提出“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新义理,其制度细节设计正是在他对古代典章制度的考据中来完成的。换言之,戴震从字词、典章制度的考据入手,所追求的圣人之道,所能求到的未必是经典中的圣人本义,更可能是在完成他个人思想的细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为之言 经学诠释 戴震思想 制度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