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217,共6页
明代李贽和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深入到现实主义小说在奇特的虚构中"像情像事"、"逼真传神"的特点,真幻相即的艺术真实问题最早被提出来。谢肇淛、袁于令和李日华通过对《西游记》、《广谐史》的分析,指出即便展...
明代李贽和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深入到现实主义小说在奇特的虚构中"像情像事"、"逼真传神"的特点,真幻相即的艺术真实问题最早被提出来。谢肇淛、袁于令和李日华通过对《西游记》、《广谐史》的分析,指出即便展示奇异想象的魔幻小说也是虚实相生、包含着生活真理的。冯梦龙、凌濛初通过《三言》、《二拍》的编撰,揭示反映市井生活的世情小说更是"事赝而理亦真"、"实与赝各参半"。清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将艺术真实论深入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认为创作发生是"因文生事",艺术构思是"凭空造谎",人物塑造是根据"情理"为角色"摹神";情节设计是"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事之所无,理之必有",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情像事”
“逼真传神”
“虚实相生”
“实赝参半”“事之
所无
理之必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
5
2
作者
雷冬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和已发生转指的V词汇化成动宾式的复合动词,后者"所"脱落之后,"有/无"和介词由于韵律的作用发生重新分析导致词汇化,同时介词从修饰动词的状语转变为"有/无"的宾语。"所"脱落的动因是:"有/无"具有要求其后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强制功能,而"所"同样具有转指功能,二者连用不符合经济原则。语法冗余手段的形成是促使"所"脱落的重要原因。"所"脱落后,其转指功能还作为隐性语迹作用于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因此,"有/无+Prep/V"类词的形成,其实就是"有/无"和"所"字基于韵律的要求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Prep
V”
“所”
脱落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转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警察退场:《老无所依》的批判视角
3
作者
张冬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0,共1页
《老所无依》塑造了“两面性”受害人、没有受到惩罚的杀手、选择退休的警察三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独特的关系,尤其是警察面对现实无奈地选择退休这一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
《老所无依》塑造了“两面性”受害人、没有受到惩罚的杀手、选择退休的警察三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独特的关系,尤其是警察面对现实无奈地选择退休这一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老所无依》独特的批判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
所无
依》
警察退场
批判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lt,很Cult
4
作者
嘉唐
《西部广播电视》
2008年第4期182-183,共2页
Cult Movie不在乎。它在乎的是对自我表达权利的充分运用和对常规的摒弃颠覆;在乎的是狂热的追随者的巅峰感受,以及和它并肩对主流文化的抗争。Cult Movie不在乎,因此它只长期存活于追随者近乎疯狂的膜拜之中。
关键词
主流文化
电影
科恩
《老
所无
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所X”式与“无所X”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7
5
作者
王灿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16,383,共13页
现代汉语的"有所X"式、"无所X"式由古代汉语的"有所V"式、"无所V"式发展而来。早期的"有所V"式中的"有所"是个跨层邻近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趋向词汇化,正演变成一...
现代汉语的"有所X"式、"无所X"式由古代汉语的"有所V"式、"无所V"式发展而来。早期的"有所V"式中的"有所"是个跨层邻近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趋向词汇化,正演变成一个对肯定表达进行弱化处理的专用词语。从句法上看,"有所"后接成分突破了动词的限制,可以接形容词,甚或名词。"无所V"式中的"无所"在动词的选择方面也有放宽。"无所"有限的接名词的用法可能是"有所"类推的结果,其理据不同于"有所"的同类用法。文章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从历时角度对"有所V"式和"无所V"式的发展脉络及演变理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有所V"式和"无所V"式发展演变的不同有其内在的语言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所
无所
构式
句法演变
词汇化
弱化肯定
原文传递
行书学习的读、摹、临
6
作者
陈秀卿
《书法》
2008年第2期82-84,共3页
书法范本包括两大类:碑与帖强调碑学的是因为宋代以来随着刻版印刷的发达,抄写卷子逐渐减少。当时'刻版字'易得,纸寿不过千年,而书法名迹成为古董,就是唐人钩本也极难见到'汇帖'至明清时已被翻刻得一塌糊涂,包世臣、康...
书法范本包括两大类:碑与帖强调碑学的是因为宋代以来随着刻版印刷的发达,抄写卷子逐渐减少。当时'刻版字'易得,纸寿不过千年,而书法名迹成为古董,就是唐人钩本也极难见到'汇帖'至明清时已被翻刻得一塌糊涂,包世臣、康有为等人不得不尊碑,尊其'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应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包世臣
刻版印刷
碑学
所无有
原文传递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7
作者
叶圣陶
《少年文摘》
2013年第7期4-5,共2页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举例来说,容易明白。
关键词
习惯养成
行
所无
事
事要
墨索里尼
子里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21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10)
文摘
明代李贽和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深入到现实主义小说在奇特的虚构中"像情像事"、"逼真传神"的特点,真幻相即的艺术真实问题最早被提出来。谢肇淛、袁于令和李日华通过对《西游记》、《广谐史》的分析,指出即便展示奇异想象的魔幻小说也是虚实相生、包含着生活真理的。冯梦龙、凌濛初通过《三言》、《二拍》的编撰,揭示反映市井生活的世情小说更是"事赝而理亦真"、"实与赝各参半"。清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将艺术真实论深入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认为创作发生是"因文生事",艺术构思是"凭空造谎",人物塑造是根据"情理"为角色"摹神";情节设计是"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事之所无,理之必有",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
“像情像事”
“逼真传神”
“虚实相生”
“实赝参半”“事之
所无
理之必有”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
5
2
作者
雷冬平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汉语双音虚词构式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09YJC74006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和已发生转指的V词汇化成动宾式的复合动词,后者"所"脱落之后,"有/无"和介词由于韵律的作用发生重新分析导致词汇化,同时介词从修饰动词的状语转变为"有/无"的宾语。"所"脱落的动因是:"有/无"具有要求其后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强制功能,而"所"同样具有转指功能,二者连用不符合经济原则。语法冗余手段的形成是促使"所"脱落的重要原因。"所"脱落后,其转指功能还作为隐性语迹作用于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因此,"有/无+Prep/V"类词的形成,其实就是"有/无"和"所"字基于韵律的要求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有
无+Prep
V”
“所”
脱落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转指
Keywords
"you (有)/wu (无) + Prep/V"
"suo" (所)
dropping
lexicalization
reanalys-is transferred
referenc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警察退场:《老无所依》的批判视角
3
作者
张冬玲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0,共1页
文摘
《老所无依》塑造了“两面性”受害人、没有受到惩罚的杀手、选择退休的警察三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独特的关系,尤其是警察面对现实无奈地选择退休这一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老所无依》独特的批判视角。
关键词
《老
所无
依》
警察退场
批判视角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lt,很Cult
4
作者
嘉唐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08年第4期182-183,共2页
文摘
Cult Movie不在乎。它在乎的是对自我表达权利的充分运用和对常规的摒弃颠覆;在乎的是狂热的追随者的巅峰感受,以及和它并肩对主流文化的抗争。Cult Movie不在乎,因此它只长期存活于追随者近乎疯狂的膜拜之中。
关键词
主流文化
电影
科恩
《老
所无
依》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所X”式与“无所X”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7
5
作者
王灿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16,383,共13页
文摘
现代汉语的"有所X"式、"无所X"式由古代汉语的"有所V"式、"无所V"式发展而来。早期的"有所V"式中的"有所"是个跨层邻近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趋向词汇化,正演变成一个对肯定表达进行弱化处理的专用词语。从句法上看,"有所"后接成分突破了动词的限制,可以接形容词,甚或名词。"无所V"式中的"无所"在动词的选择方面也有放宽。"无所"有限的接名词的用法可能是"有所"类推的结果,其理据不同于"有所"的同类用法。文章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从历时角度对"有所V"式和"无所V"式的发展脉络及演变理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有所V"式和"无所V"式发展演变的不同有其内在的语言动因。
关键词
有所
无所
构式
句法演变
词汇化
弱化肯定
Keywords
yousuo(有所)
wusuo(无所)
construction
syntactic change
lexicalization
weakening mood of affirm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行书学习的读、摹、临
6
作者
陈秀卿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8年第2期82-84,共3页
文摘
书法范本包括两大类:碑与帖强调碑学的是因为宋代以来随着刻版印刷的发达,抄写卷子逐渐减少。当时'刻版字'易得,纸寿不过千年,而书法名迹成为古董,就是唐人钩本也极难见到'汇帖'至明清时已被翻刻得一塌糊涂,包世臣、康有为等人不得不尊碑,尊其'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应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
关键词
书法
包世臣
刻版印刷
碑学
所无有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7
作者
叶圣陶
出处
《少年文摘》
2013年第7期4-5,共2页
文摘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举例来说,容易明白。
关键词
习惯养成
行
所无
事
事要
墨索里尼
子里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祁志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雷冬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警察退场:《老无所依》的批判视角
张冬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ult,很Cult
嘉唐
《西部广播电视》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有所X”式与“无所X”式及相关问题
王灿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6
行书学习的读、摹、临
陈秀卿
《书法》
2008
0
原文传递
7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叶圣陶
《少年文摘》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