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扁圆吻鲴人工繁殖技术
1
作者 黄远南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3期125-126,共2页
扁圆吻鲴是福建连城县水产养殖中的传统鱼种之一,该文结合笔者多年在连城县吉明鱼苗养殖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扁圆吻鲴的人工繁殖环境需求,阐述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鱼苗培育等各阶段的技术要点,给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扁圆吻鲴 人工繁殖 繁育环境 亲鱼 鱼苗
下载PDF
扁圆吻鲴形态特征及生化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元元 林炳明 +4 位作者 王卫民 Kianann Tan 张小东 宋晓然 魏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77-80,114,共5页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乳酸脱氢酶3个层面评估扁圆吻鲴种质资源状况,为丰富鲴亚科鱼类的遗传特性资料,种质评估、种质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60尾扁圆吻鲴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植物血...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乳酸脱氢酶3个层面评估扁圆吻鲴种质资源状况,为丰富鲴亚科鱼类的遗传特性资料,种质评估、种质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60尾扁圆吻鲴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同工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扁圆吻鲴的细胞遗传特性及生化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扁圆吻鲴体长形,侧扁,腹部圆,肛门前方无腹棱。头小,吻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有很发达的角质缘。鳃耙短且扁薄,排列很紧密。鳞小,体背部深黑色,腹部银白。背、尾鳍灰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偶鳍基部黄色。鳔分二室,且后室较前室大,前室钝圆,后室末端稍尖且呈锥状;扁圆吻鲴的可数性状依次为背鳍鳍式(D.Ⅲ,6~8)、臀鳍鳍式(A.Ⅱ,6~9)、侧线鳞数(76~89)、鳃耙数(94~103);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18m+18sm+8st+4t,臂数(NF)为84;其不同采样点的样本眼睛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均有5条同工酶谱带,由Ldh-A、Ldh-B两个基因编码。[结论]该研究中扁圆吻鲴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鲴亚科鱼类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体细胞染色体数、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均与其他鲴亚科鱼类的特征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形态特征 核型 染色体 同工酶
下载PDF
扁圆吻鲴下咽齿的个体发生及替换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单乡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9,共8页
扁圆吻鲴下咽齿的个体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齿期、过渡齿期和成齿期。初齿期符合鲤科鱼类的一般规律 :过渡齿期相当延长 ,产生全部齿位 ,6或 7枚齿 ,齿的发生存在两种类型 :成齿与幼齿的替换规律完全不同 ,发育进入成齿阶段后 ,主行... 扁圆吻鲴下咽齿的个体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齿期、过渡齿期和成齿期。初齿期符合鲤科鱼类的一般规律 :过渡齿期相当延长 ,产生全部齿位 ,6或 7枚齿 ,齿的发生存在两种类型 :成齿与幼齿的替换规律完全不同 ,发育进入成齿阶段后 ,主行齿由奇数齿位与偶数齿位交错替换转变为相间二枚齿进行替换 ,替换公式为 1— 4,2— 5,3— 6或 1— 4— 7,2— 5,3— 6(主行齿 6枚或 7枚 ) ,全部替换一次分三列替换波完成。可将扁圆吻鲴下咽齿的发育模式视为新的类型。副行齿在过渡齿期出现 ,与主行齿的发展模式不同 ,替换形式始终为相邻齿位交错进行。本文还探讨了咽骨的发育及其对下咽齿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下咽齿 个体发生 替换规律 鱼类 鲤科
下载PDF
福建连城扁圆吻鲴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炳明 黄远南 +3 位作者 李吉明 张小东 揭水龙 黄显鉴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7期131-133,共3页
课题组于2018年4—7月,采用问卷调查和委托探捕方式,在连城3大水系展开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扁圆吻鲴普遍存在于各水域,河段中一般占捕捞总产量的10%,偶见95%;养殖水库中一般占野杂鱼产量的20%~25%,偶见60%~70%;成鱼个体一般150~250g,偶... 课题组于2018年4—7月,采用问卷调查和委托探捕方式,在连城3大水系展开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扁圆吻鲴普遍存在于各水域,河段中一般占捕捞总产量的10%,偶见95%;养殖水库中一般占野杂鱼产量的20%~25%,偶见60%~70%;成鱼个体一般150~250g,偶见800~1000g个体;产卵场一般位于河段的漫水坝下方或在干、支流交汇处,水库中一般位于有水源流入的浅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水域 资源调查
下载PDF
连城扁圆吻鲴群体主要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炳明 《渔业研究》 2020年第6期629-634,共6页
为详细了解连城扁圆吻鲴地理种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按照GB/T 18654.3—2008的规定,对连城县3个水域的扁圆吻鲴进行了形态特征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扁圆吻鲴的生物学及其养殖》《福建鱼类志》《中国鲤科鱼类志》作比较。形... 为详细了解连城扁圆吻鲴地理种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按照GB/T 18654.3—2008的规定,对连城县3个水域的扁圆吻鲴进行了形态特征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扁圆吻鲴的生物学及其养殖》《福建鱼类志》《中国鲤科鱼类志》作比较。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连城扁圆吻鲴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体长形,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小,眼较大,吻部明显突出。下颌齿2行,口下位,横裂,下颌有很发达的角质缘。鳃耙短且扁薄,排列紧密,鳃耙数90~113。鳞小,侧线鳞71~86。背鳍硬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有2条不分支鳍条。尾鳍深叉形,尾柄较长。体背部深黑色,腹部银白,鳃盖前后缘各有1条桔黄色斑纹,体侧有10多条黑斑条纹。背、尾鳍灰黑色,尾鳍边缘黑色。偶鳍基部桔红或桔黄色,鳍条桔黄色,边缘灰白色。臀鳍淡黄色,鳍条黄白色。2)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与文献记载的存在一定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⑴臀鳍不分支鳍条数为2,而文献记载为3;⑵各鳍条颜色较暗淡,其中,尾鳍从红变黑灰或黄灰,偶鳍从红变黄或桔黄,臀鳍从黄变黄白;⑶侧线鳞数超出68~74、67~72的记载范围;⑷鳃耙数超出94~103、94~97的记载范围。分析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⑴种群的地理位置差异;⑵水质环境变化;⑶遗传多样性变异;⑷样本鱼规格差异;⑸食物多寡;⑹文献作者对颜色的描述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形态特征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扁圆吻鲴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炳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2期234-238,共5页
为探索扁圆吻鲴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2018—2020年,项目组在室内开展26次人工繁殖试验,其中,生产试验13次,出膜鱼苗6964.3万尾,平均产卵率82.7%,受精率82.7%,孵化率83%。对照催产试验13次,平均产卵率39.1%,受精率63.0%。对照孵化试验9次... 为探索扁圆吻鲴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2018—2020年,项目组在室内开展26次人工繁殖试验,其中,生产试验13次,出膜鱼苗6964.3万尾,平均产卵率82.7%,受精率82.7%,孵化率83%。对照催产试验13次,平均产卵率39.1%,受精率63.0%。对照孵化试验9次,出膜鱼苗94.2万尾,平均孵化率39.2%。取得较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市 扁圆吻鲴 人工繁殖
下载PDF
扁圆吻鲴增殖放流技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东 《渔业研究》 2022年第4期380-386,共7页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对调节和稳定水体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扁圆吻鲴野生资源的衰退及其生态净水功能,福建省龙岩市大力开展扁圆吻鲴增殖放流工作,以恢复其在各主要水域的种群数量,实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201...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对调节和稳定水体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扁圆吻鲴野生资源的衰退及其生态净水功能,福建省龙岩市大力开展扁圆吻鲴增殖放流工作,以恢复其在各主要水域的种群数量,实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2018—2021年度扁圆吻鲴增殖放流数据,从增殖放流品种选择的合理性、苗种批量繁育技术体系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环节等角度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扁圆吻鲴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溪河 增殖放流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连城扁圆吻鲴与其他鲴类的形态特征区别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炳明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了解连城扁圆吻鲴与密鲴亚科其他9个种类的形态区别,以连城河流的野生扁圆吻鲴作检材,用GB/T 18654.3-2008方法进行形态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资料比较。结果:①与圆吻鲴区别:尾柄明显较短,眼较小。②湖北圆吻鲴:吻端不突出,鳃... 为了解连城扁圆吻鲴与密鲴亚科其他9个种类的形态区别,以连城河流的野生扁圆吻鲴作检材,用GB/T 18654.3-2008方法进行形态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资料比较。结果:①与圆吻鲴区别:尾柄明显较短,眼较小。②湖北圆吻鲴:吻端不突出,鳃耙44~48,侧线58~60,体侧无黑斑条纹,鳃盖无桔黄色斑纹。③与银鲴、黄尾密鲴、四川密鲴、方氏密鲴、云南密鲴区别:吻端不突出,下咽齿3行、鳃靶数少于53。④与细鳞斜颌鲴区别:吻端不突出,下咽齿3行,鳃靶数少于50、有明显腹棱,体侧无黑斑条纹。⑤与逆鱼区别:吻端不突出,下咽齿1行,鳃靶数大于120,有明显腹棱,体侧无黑斑条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形态特征 种间区别
下载PDF
利用扁圆吻鲴消解生猪排泄物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林炳明 卢友龙 李吉明 《畜牧业环境》 2020年第21期6-7,共2页
扁圆吻鲴属中等价值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以有机质和藻类为主食,能适应富营养化水质,吃食强度大,已被列入国家增殖放流品种,净化水域环境效果明显。生猪排泄物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微量的铜、汞,经干湿分离后,可通过沉淀吸附等办法消解... 扁圆吻鲴属中等价值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以有机质和藻类为主食,能适应富营养化水质,吃食强度大,已被列入国家增殖放流品种,净化水域环境效果明显。生猪排泄物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微量的铜、汞,经干湿分离后,可通过沉淀吸附等办法消解液体中的铜、汞,通过植物吸收办法消解液体中的磷,通过扁圆吻鲴直接吃食有机质,滤食以氮、磷为营养的浮游藻类等方法消解液体中的氮、磷。注意检测鱼类及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并采取对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生猪 排泄物 消解
下载PDF
基于Cyt b基因的扁圆吻鲴遗传多样性及其在鲴亚科系统发育地位探讨
10
作者 张智 李吉明 +2 位作者 张小东 林炳明 陈建明 《生物资源》 CAS 2022年第5期452-460,共9页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是一种局域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台湾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尚无其群体遗传学相关研究,此外扁圆吻鲴在鲴亚科(Xenocyprinae)鱼类中的分类地位也有争议。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对采自福建连城附...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是一种局域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台湾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尚无其群体遗传学相关研究,此外扁圆吻鲴在鲴亚科(Xenocyprinae)鱼类中的分类地位也有争议。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对采自福建连城附近水域的三个扁圆吻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扁圆吻鲴的三个群体共检测到15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554)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142),三个群体中池塘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最高,分别为0.600和0.00224;各群体间未检测到显著的遗传分化,且遗传距离均极低(小于0.002);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也未检测到明显的群体扩张或瓶颈效应等。此外,分别基于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对鲴亚科已报道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似鲴属(Xenocyprioides)位于系统发育树基部;鲴属(Xenocypris)和圆吻鲴属(Distoechodon)并未各自形成单系,而是不同属的各物种互为并系;在圆吻鲴属内部,扁圆吻鲴和圆吻鲴无法通过Cyt b基因进行区分,因此未来仍需更多的分子标记以支持鲴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了解扁圆吻鲴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结构,为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鲴亚科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圆吻鲴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亚科 系统发育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