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4
1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由术前的9.43±3.16提高至13.80±2.07(t=4.063,P=0.037),Odom评级优19例、良49例、可7例、差1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例完全复位、35例部分复位;其中26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例获3个月以上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8.90±1.22提高至14.72±1.57(t=4.914,P=0.015),Odom评级优18例、良30例、可2例、差0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例术后清醒拔管12h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例术后第6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级;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Goel技术(非MeSH词)
下载PDF
Ⅰ期术中复位经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家刚 陈海锋 +1 位作者 马潞 黄思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人路I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I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复位内固定并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
3
作者 胡鹏 陈赞 +3 位作者 吴浩 王坤 孙永华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8-423,共6页
研究背景 ChiariⅠ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Ⅰ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 研究背景 ChiariⅠ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Ⅰ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1年9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MRI影像学数据评价颈脊髓功能和脊髓空洞改善程度。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1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31.86±11.36)岁。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3.07±1.59,术后增加至15.57±1.0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46,P=0.000);术前脊髓空洞大小平均为(7.05±1.98)mm,术后缩小至(2.21±1.9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271,P=0.000)。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结论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椎脱位及颅底凹陷的ChiariⅠ型畸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小脊髓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脱位 寰枢关节 扁颅底 脊髓空洞症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口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
4
作者 朱伟杰 袁绍纪 +2 位作者 卢培刚 张荣伟 王同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下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以经口腔复位内固定钛板作为前方固定,... 目的探讨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下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以经口腔复位内固定钛板作为前方固定,自体颗粒骨植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进行手术前后颈脊髓神经功能评价,MRI及X线判断术后寰枢间距及延髓颈髓角改善程度。结果 3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30min(110、130和150min);平均出血量为150ml(100、200和150ml)。术后CT检查显示,3例患者内固定钛板及12枚椎弓根钛钉固定理想、无松动迹象,颅底凹陷及寰枢关节脱位得到不同程度纠正;颈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5.00%、40.00%和56.25%,平均改善率为57.08%,平均JOA评分改善率评级为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显微镜辅助下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内固定术(非MeSH词)
下载PDF
颅颈结合部畸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报告一例颅颈结合部畸形。方法回顾性报告一例颅颈部结合畸形,并复习文献,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41岁男性病例,因走路不稳,左下肢无力及疼痛,视物模糊,眩晕,呕吐及头痛7年入院,CT检查除脑室扩大外无异常,初诊为“脑白质萎缩... 目的报告一例颅颈结合部畸形。方法回顾性报告一例颅颈部结合畸形,并复习文献,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41岁男性病例,因走路不稳,左下肢无力及疼痛,视物模糊,眩晕,呕吐及头痛7年入院,CT检查除脑室扩大外无异常,初诊为“脑白质萎缩性病变”。4年后症状加重再次入院,经MRI及眼震电图检查等,确诊为Arnold-Chiari畸形,颈髓空洞症和骶椎椎管内囊肿,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1年随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本病主要症状为椎体束征,平衡障碍,共济失调,视物模糊。进行MRI检查、眼震电图检查等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底 磁共振成像 眼震电图
下载PDF
3D打印骨小梁融合器辅助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敏 赵耀 +5 位作者 王玉强 刘屹林 王利民 吴学建 刘宏建 张书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骨小梁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4~62岁... 目的探讨3D打印骨小梁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4~62岁,平均45.6岁;患者均接受了后路寰枢椎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侧块关节间植入3D打印融合器。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寰齿前间距(ADI)、颈髓角(CMA)、齿状突尖距钱氏线距离(DOCL),并观察侧块关节的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6.5 min(85~190 min),透视次数平均9.4次(6~21次),出血量平均82.3 mL(50~210 mL)。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梗死等并发症,未出现内置物断裂、移位、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获18~42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JOA评分、ADI、CMA、DOCL由术前的(8.33±0.98)分、(8.66±1.64)mm、119.63°±4.15°和(9.66±2.15)mm分别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4.17±1.03)分、(2.63±0.59)mm、153.76°±7.88°和(2.0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3D打印骨小梁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能够实现满意的复位,维持关节间隙的撑开高度,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底 寰枢关节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坤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为颅颈交界区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采用经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经前路手术及单纯经后路手术。虽然尚有单纯经后路减压手术,但不推荐临床应用。各种术式比较...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为颅颈交界区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采用经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经前路手术及单纯经后路手术。虽然尚有单纯经后路减压手术,但不推荐临床应用。各种术式比较,其并发症不尽相同,目前仅建议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开展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寰枢关节 扁颅底 先天畸形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