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蝎尾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王小宾 廖景平 邹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490-15492,共3页
[目的]对扇形蝎尾蕉进行花部维管束解剖学研究。[方法]取一个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朵,经FAA固定,铁矾-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制片,每朵花从花梗顶部至雄蕊群与花柱基部的一段作连续横切,切片厚度10μm;进行系统观察,共观察了5朵... [目的]对扇形蝎尾蕉进行花部维管束解剖学研究。[方法]取一个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朵,经FAA固定,铁矾-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制片,每朵花从花梗顶部至雄蕊群与花柱基部的一段作连续横切,切片厚度10μm;进行系统观察,共观察了5朵花。利用ZeissAxioplan-2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扇形蝎尾蕉花梗的维管束密集地排列于中央区,接近室下区大部分维管束向外移动并排列为2环,而仅少数小的维管束向上延伸进入隔膜蜜腺。环状排列的2环维管束进入子房壁,并产生分支至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在子房室下区,子房壁外方的维管束已可清楚的确认出心皮背束、隔膜束及胎座维管束。心皮背束在延长部下部即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的分支与胎座维管束一起进入花柱;近轴面2枚外方的分支在缢痕处分裂为2~3束,并进入近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远轴面1枚外方分支进入退化雄蕊成为退化雄蕊的中脉。隔膜束在子房室区位于隔膜外端,延伸至延长部顶端时分裂为2~3束,最后进入3枚内轮雄蕊。[结论]揭示了蝎尾蕉科退化雄蕊的维管束来源,为进一步确证蝎尾蕉科及姜目系统发育学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蝎尾蕉 花部维管束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