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内在肌的血供与肌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楼新法 梅劲 +1 位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研究手内在肌的血供为肌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解剖并观测手内各动脉的起始部位,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2)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解剖取下各... 目的:研究手内在肌的血供为肌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解剖并观测手内各动脉的起始部位,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2)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解剖取下各手内在肌,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对X线影像进行分析处理,观测营养动脉在肌内的分布、分型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结果:18块手内在肌共有(58.0±5.9)支动脉供血,平均(3.0±1.0)支,平均外径及其供血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0.8±0.2)mm,(2.2±0.4)cm,(1.0±0.2)cm。结论:(1)手内在肌的血运丰富,其起、止点处的血管网亦丰富,具备切取肌瓣或肌骨(膜)瓣的解剖学基础。(2)其中有9块肌肉的主供血动脉之管径较粗大且恒定,易于解剖与取瓣,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解剖学 血管造影术 手内在肌
下载PDF
断掌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宁富 杨绍安 +1 位作者 钟菁 张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探讨断掌、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1985 年1997 年进行断掌、腕再植48 例49 只手,发生程度不等的拇收肌挛缩9 例和手内在肌挛缩6 例,其中2 例拇内收肌轻度挛缩采用保守治疗,7 ... 目的 探讨断掌、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1985 年1997 年进行断掌、腕再植48 例49 只手,发生程度不等的拇收肌挛缩9 例和手内在肌挛缩6 例,其中2 例拇内收肌轻度挛缩采用保守治疗,7 例拇内收肌中度以上挛缩和6 例手内在肌挛缩均采用手术治疗。对15 例肌挛缩的发生机制、治疗结果、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 拇内收肌挛缩术后功能恢复良4 例,中5 例;手内在肌阳性挛缩术后功能恢复良3 例,中1 例;手内在肌条束状硬结挛缩术后功能恢复中1 例,差1 例。随访110 年,无1例复发。断掌、腕再植手术后,拇收肌和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再植体缺血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再植术后拇收肌挛缩和手内在肌挛缩诊断一旦成立,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结论 断掌、腕再植术后拇收肌挛缩和手内在肌挛缩重在预防。对再植体缺血时间已达12 小时以上的断掌、腕再植,应及时行手内在肌筋膜间区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缩 断掌腕再植术 手内在肌 防治
下载PDF
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月花 曾莉 罗文洁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12期26-28,共3页
目的:每组探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外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伤后均在6~8 h内完成清创、骨折内固定术和肌腱吻合术,其中试验组进行手内在肌功能训练... 目的:每组探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外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伤后均在6~8 h内完成清创、骨折内固定术和肌腱吻合术,其中试验组进行手内在肌功能训练及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个月后采.用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和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purdue pegboard test,PPT)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期的MMDT和PPT结果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手外伤术后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可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手内在肌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手内在肌功能重建及其与疗效有关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高孟 顾玉东 +2 位作者 陈德松 严计赓 成效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作者随访了1966~1988年间收治的手内在肌功能重建病人25例,证实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方法正确、不同手术方法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霞建的时间不宜过早,至少应限制在2年以上,大部分病人不需功能重建,可以逐渐恢... 作者随访了1966~1988年间收治的手内在肌功能重建病人25例,证实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方法正确、不同手术方法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霞建的时间不宜过早,至少应限制在2年以上,大部分病人不需功能重建,可以逐渐恢复。文内讨论了影响疗效的因素,提出了改善握力和捏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内在肌功能 功能重建 疗效
下载PDF
尺、正中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斌 《医学文选》 2002年第5期727-729,共3页
关键词 正中神经损伤 手内在肌功能恢复 治疗 尺神经损伤
下载PDF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探析
6
作者 包明星 张吉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脊髓灰质炎或脑瘫... 目的 探讨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脊髓灰质炎或脑瘫后遗症3例中,总有效率为66.7%;切割伤致多发神经、肌腱损伤6例,总有效率为0;压砸伤、烧伤、机器伤等复合伤2例中,总有效率为50%.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麻风病人手内在肌的局部缺血性挛缩
7
作者 赵西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手指内在肌挛缩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同时近端指关节伸直而远端指关节屈曲。开始时这种鹅颈畸形并不明显,以后则逐渐显著。检查方法是伸直掌指关节试着屈曲近端指关节,结果屈不成,但若弯起掌指关节则近端指关节屈曲很容易。这个试验是Fin... 手指内在肌挛缩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同时近端指关节伸直而远端指关节屈曲。开始时这种鹅颈畸形并不明显,以后则逐渐显著。检查方法是伸直掌指关节试着屈曲近端指关节,结果屈不成,但若弯起掌指关节则近端指关节屈曲很容易。这个试验是Finochietto(1920)提出的。这种畸形可涉及示、中、环三指,见于麻风者其原因不在前臂肌肉而在手的内在肌,多发生于ENL反应或复发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挛缩 手内在肌 麻风病人 掌指关节 关节屈曲 鹅颈畸形 近端 挛缩 反应停 指纤维鞘
下载PDF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于亚东 马涛 +3 位作者 田方涛 孙庆禄 曹冉 崔海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肘关节以近的单纯尺神经高位损伤的7例志愿者患者,在常规修复尺神经的同时,采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第4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肘关节以近的单纯尺神经高位损伤的7例志愿者患者,在常规修复尺神经的同时,采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第4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最长达5.5年。术后观察手内在肌的外形、肌力、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小指指端感觉恢复时间约18个月;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患手感觉有效恢复,为(5.13±0.73)mm但明显较健手[(4.14±0.25)mm]差。术后7个月左右,患手尺神经相关运动开始恢复,最先恢复的是小指内收、外展功能;其次是环、中、示指;最后是拇收肌。术后1.5年,手内在肌肌力为Ⅱ-Ⅳ级不等,夹纸试验(-),Froment 征(-)。6例无明显爪形手畸形,3例有不同程度的拇内收肌萎缩。结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可一定程度减缓手内在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手内在肌 正中神经 指浅屈 手内在肌 萎缩
原文传递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琪 沈成 +5 位作者 朱瑾 薛云皓 张友乐 胡溱 侯春梅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rm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 目的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rm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转移术 随访研究 手内在肌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断臂、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防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成琪 潘昭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196-200,共5页
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术后常常发生手内在肌挛缩,对手部的功能恢复带来了严重障碍。如何防治手内在肌挛缩,是目前解决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难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讨论... 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术后常常发生手内在肌挛缩,对手部的功能恢复带来了严重障碍。如何防治手内在肌挛缩,是目前解决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难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讨论。 一、再植方面 1.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断肢再植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个成活的肢体,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其相应的功能,对上肢尤为重要。因此,上肢断肢再植术有较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应对离断肢体的伤情、再植后可能恢复的功能等作一综合评价,以决定是否适合实施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臂 断腕 断肢再植术 手内在肌挛缩 防治
原文传递
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鹏 阿不来提.阿不拉 +1 位作者 程二林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 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5年5月,采用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的方法治疗22例(23侧)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55岁。病因:... 目的 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5年5月,采用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的方法治疗22例(23侧)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55岁。病因:肘外翻12例,尺神经半脱位4例,骨性关节炎6例。病程10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根据Akahori分型,4型14例,5型9例。术后观察患者环、小指麻木感,手内在肌肌萎缩及拇指内收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爪形畸形改善情况;采用捏力计测量拇指指腹与示指侧方捏力;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术后手功能。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1 d 10侧环、小指麻木感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12侧麻木感完全消失,11侧至术后1年2个月仍有轻度麻木感。末次随访时,1侧手内在肌肌萎缩有部分恢复(+++),22侧仍无改善;17侧爪形畸形有明显改善,6侧无改变;拇指指腹与示指侧方捏力为(5.07±1.11)kg,较术前的(2.91±0.63)kg显著改善(t=—12.340,P=0.032)。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优11侧,良8侧,可3侧,差1侧,优良率82.6%。结论 尺神经松解前置联合手内在肌重建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手内在肌 尺神经松解 重建
原文传递
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原因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程国良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缉委员会之约,让我写“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探讨”专论。现就断肢、断腕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意见不很成熟,望同道们指正。 一、断肢温缺血时间过长 断肢再植温缺血时间限为... 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缉委员会之约,让我写“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探讨”专论。现就断肢、断腕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意见不很成熟,望同道们指正。 一、断肢温缺血时间过长 断肢再植温缺血时间限为肢体离断后6~8小时内,最迟要在10小时内重建血液循环。因为在常温条件下,肢体离断后,三磷酸腺苷、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糖原等急骤下降,乳酸迅速增高,组织出现分解。肢体离体4小时后肌糖原残余少量,组织尚未出现严重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 断腕 断肢再植术 手内在肌挛缩
原文传递
侧腱束延长术治疗手内在肌挛缩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
13
作者 宋修军 潘达德 +3 位作者 吴鸿昌 曲永明 孙立高 于洪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04-606,共3页
通过6具尸手解剖研究,设计了侧腱束延长术治疗轻、中度手内在肌挛缩。手术方法:阶梯形切断侧腱束,保持掌指关节伸直位屈曲指间关节,同时切断被绷紧的腱帽斜纤维直至指间关节屈至正常,拉紧侧腱束重叠缝合。1991年以来,9例2... 通过6具尸手解剖研究,设计了侧腱束延长术治疗轻、中度手内在肌挛缩。手术方法:阶梯形切断侧腱束,保持掌指关节伸直位屈曲指间关节,同时切断被绷紧的腱帽斜纤维直至指间关节屈至正常,拉紧侧腱束重叠缝合。1991年以来,9例29指行本手术,随访1~4年,9例手内在肌阳性畸形均消失,23指屈伸完全正常,6指欠屈10°~30°。手内在肌肌腱可分为止于近节指骨基底侧方的短腱及包括侧腱束、腱帽斜纤维和横纤维的长腱。内在肌挛缩的功能障碍即指间关节屈曲受限及掌指关节伸直受限,是长腱过紧所致,与短腱无关。因此,延长长腱就能解除内在肌阳性症状,且不妨碍内在肌残存功能的发挥。该手术创伤小,对正常结构影响小,效果可靠,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腱束延长术 手内在肌 挛缩
原文传递
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盛冬 冉春风 +2 位作者 张子清 高圣海 韩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目的 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 目的 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腱修复术 手内在肌训练 康复
原文传递
合谷穴安乃近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燕 甄明生 韦加宁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A01期60-60,共1页
合谷穴安乃近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张燕,甄明生,韦加宁本文报道一组19例集中发病的手内在肌挛缩,手部畸形病例,均为合谷穴注射安乃近所致。合谷穴药物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造成手部畸形的病例,60年代初起即有陆续报道,但近10... 合谷穴安乃近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张燕,甄明生,韦加宁本文报道一组19例集中发病的手内在肌挛缩,手部畸形病例,均为合谷穴注射安乃近所致。合谷穴药物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造成手部畸形的病例,60年代初起即有陆续报道,但近10年来则鲜有。尤其以本组病例为集中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畸形 手内在肌挛缩 合谷穴 安乃 注射
原文传递
手内在肌肌瓣的解剖基础和骨间背侧肌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宋祖会 宋铁山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弄清供应手内在肌的血管,区分手内在肌的主要血管蒂,为这些肌肉作为肌瓣或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探讨利用手内在肌作为肌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通过股动脉对20具新鲜尸体进行灌注。解剖手内在肌,仔细观察和... 目的:弄清供应手内在肌的血管,区分手内在肌的主要血管蒂,为这些肌肉作为肌瓣或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探讨利用手内在肌作为肌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通过股动脉对20具新鲜尸体进行灌注。解剖手内在肌,仔细观察和计数每一块手内在肌的血管蒂的数目、类型、血管大小及分布区域。结果:手内在肌的血管主要来自手掌侧动脉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直径大小范围为0.6~1.4mm。骨间背动脉的血管沿着骨间背侧肌的尺侧和桡侧走行。骨间背侧肌肌瓣成功地在5例临床病人中应用。结论:手内在肌的解剖学研究为设计皮瓣及原位皮瓣转移打下基础。基于本实验研究表明,手内在肌可作为近侧或远侧肌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内在肌 血管解剖 血管造影术 外科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功能束定位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7
17
作者 邵岩 顾立强 李绍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3,476,共3页
目的 :为臂丛损伤后正中神经及其手内在肌支的定位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较新鲜的上肢标本上 ,按照自然分束、醋酸浸滴法逆行显微解剖分离各功能束组 ,分段观察手内肌束组在神经干中的走行分布方位和与其他功能束的交错混合... 目的 :为臂丛损伤后正中神经及其手内在肌支的定位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较新鲜的上肢标本上 ,按照自然分束、醋酸浸滴法逆行显微解剖分离各功能束组 ,分段观察手内肌束组在神经干中的走行分布方位和与其他功能束的交错混合情况。结果 :(1)正中神经鱼际肌支 83 %自神经干掌桡侧汇入 ,至 5 /16平面 86%的鱼际肌支已分散到神经干截面积的 1/2以上。 (2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汇入神经干平面距尺桡骨茎突连线之间距离为 5 .3± 0 .7cm。结论 :.臂丛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时 ,以选择在前臂远端 (或以远 )直接修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际支 手内在肌 功能束组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感觉神经保护延缓失神经性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斌 陈月 +1 位作者 杨焕友 张姚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0)即感觉神经移植保护组,对照组(n=20)即纯失神经组。第一阶段:对照组仅横断肌皮神经。实验组完成近端锁骨上神经和远端肌皮神经吻合。第二阶...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0)即感觉神经移植保护组,对照组(n=20)即纯失神经组。第一阶段:对照组仅横断肌皮神经。实验组完成近端锁骨上神经和远端肌皮神经吻合。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术后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完成胸小肌运动神经分支与肌皮神经远端的吻合。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内,分别测定大鼠理毛实验、运动单位电位、肌肉湿重、肌肉HE染色、运动终板染色计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4及8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电流刺激敏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头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运动终板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理毛实验于术后第2周时优势明显。结论近端感觉神经与远端运动神经端端吻合可有效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感觉神经 失神经 萎缩 手内在肌
下载PDF
先天性(真性)上肢肌肥大
19
作者 田光磊 田文 赵俊会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先天性(真性)肢体肌肥大,发病部位不一,程度不等,除导致局部膨隆(swelling)之外还常引发肢体畸形和关节运动障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其中,对肢体外观及运动功能影响最大的当属先天性(真性)上肢肌肥大(下文简称"上肢肌肥大")... 先天性(真性)肢体肌肥大,发病部位不一,程度不等,除导致局部膨隆(swelling)之外还常引发肢体畸形和关节运动障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其中,对肢体外观及运动功能影响最大的当属先天性(真性)上肢肌肥大(下文简称"上肢肌肥大")。上肢肌肥大由水岡二郎等于1962年首先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 上肢 掌骨头 掌指关节 拇指内收 手内在肌 掌短 小鱼际 尺侧 背侧
下载PDF
1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
20
作者 许美兰 李美福 金莲子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71-,共1页
2003年10月30日,我科收治1例从高处坠落后双上肢麻木,肌力减弱,活动受限4d的“第五颈椎向前脱位,颈髓不完全损伤”的病人。经过颈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双上肢麻木感基本消失,双上肢肌力较术前提高2级左右。术后第10天在... 2003年10月30日,我科收治1例从高处坠落后双上肢麻木,肌力减弱,活动受限4d的“第五颈椎向前脱位,颈髓不完全损伤”的病人。经过颈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双上肢麻木感基本消失,双上肢肌力较术前提高2级左右。术后第10天在旁人扶持下可下地行走,随访3个月病人已完全能自理生活,参加户外活动。现将该病的护理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分泌物 颈髓 前脱位 颈椎 病人 钢板 植骨融合 金属板 长期卧床 颅骨牵引 胸骨柄 不完全损伤 手内在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