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故乡》:对乌托邦家园真诚的护卫与痛切的轰毁
- 1
-
-
作者
赵天晟
-
出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
文摘
对《故乡》的阅读,历来偏重于其社会意义上的价值,较多关注的是闰土的命运及其意义。同时又由于鲁迅的博大精深,有许多人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往往会笼上一层神性、圣性的光环,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仰视盲点”,而一旦把鲁迅纳入以人为原点的探索视界,则可发现鲁迅心灵本质上是一个痛苦的矛盾,这矛盾在《故乡》中更有深刻的反映。在创作《故乡》前的一段时间里,鲁迅曾“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如果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而且这种“寂寞又一天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他也曾经作过挣扎:“
-
关键词
《故乡》
乌托邦
鲁迅先生
手制的偶像
社会意义
精心构建
理想主义
悲剧精神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寂寞的灵魂
-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故乡》中的“希望”
- 2
-
-
作者
文天行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78-79,共2页
-
文摘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贾放、周东泉二同志在《关于【故乡】中的希希望”》(载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陕西教育》)一文中说:“作者对‘手制的偶像’丝毫没有肯定的意思。”我以为这个分析太绝对和片面了。“手制的偶像”就是“我”的“希望”,或者说理想。丝毫不肯定“手制的偶像”,就是否定“我”的“希望”、理想。为什么丝毫不能肯定呢?贾、周二同志认为:“
-
关键词
《故乡》
手制的偶像
闰土
鲁迅
五四时期
十月革命
崇拜偶像
烛台
丝毫没有
小说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