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戴训刚 吴琼瑛 +1 位作者 张博洋 王金桂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观察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2022-01—2023-0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诊治的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智能手康复训练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 目的观察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2022-01—2023-0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诊治的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智能手康复训练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对照组(48例,常规康复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评价组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测试评分(UEFT)、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上肢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UEFT评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各单项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UEFT评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各单项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29.57±5.69)分比(22.59±5.02)分]、UEFT评分[(54.66±11.78)分比(41.49±10.59)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5.51±1.75)级比(3.75±0.73)级]、手握力测试[(18.54±4.52)kg比(14.02±3.56)kg]、Lindmark各单项评分[手指:(20.77±4.25)分比(16.89±2.56)分;腕关节:(8.44±1.98)分比(5.29±1.03)分;上肢:(20.73±3.96)分比(16.74±4.87)分]、改良Barthel指数[(56.78±8.72)分比(43.26±8.97)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手及上肢功能,还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智能手康复训练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气动式手康复装置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辛松建 姜西西 +3 位作者 陈许艳 林心心 周丹 蒋松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619-621,共3页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常见并发症,早期可出现肩部、腕部、指间关节疼痛以及手腕部肿胀,随着病情恶化,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手部功能[1]。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是一种新型电动康复运动设备,具有“泵”效益,正确运用节律性运动模式,可通过空气...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常见并发症,早期可出现肩部、腕部、指间关节疼痛以及手腕部肿胀,随着病情恶化,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手部功能[1]。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是一种新型电动康复运动设备,具有“泵”效益,正确运用节律性运动模式,可通过空气压力自动驱使手腕背伸活动,从而改善手指麻痹、痉挛、肿胀等症状,解除肌肉紧张感,更好恢复上肢血液循环,提高患手运动功能,避免上肢“废用”。本研究观察气动式手康复装置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式手康复装置 脑卒中 综合征 指肿胀
下载PDF
手康复系列讲座(续三) 被引量:4
3
作者 陆廷仁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4期419-419,共1页
4理疗在手外科中的应用理疗是应用电、光、声、磁、水、蜡、压力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手外科手术前后,综合应用理疗,对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软化癜痕、改善功能和减轻后遗症等方面有明显作用。理疗在手外科中的应用,主... 4理疗在手外科中的应用理疗是应用电、光、声、磁、水、蜡、压力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手外科手术前后,综合应用理疗,对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软化癜痕、改善功能和减轻后遗症等方面有明显作用。理疗在手外科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1手部感染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康复 创面修复 功能康复 康复医学
下载PDF
手康复系列讲座(续二)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廷仁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3期288-289,共2页
4关节松动技术4.1手康复治疗的目的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一个伸直僵硬而不能屈曲的手是毫无用处的。为了适应每天活动需要,首先,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 4关节松动技术4.1手康复治疗的目的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一个伸直僵硬而不能屈曲的手是毫无用处的。为了适应每天活动需要,首先,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以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来补偿。一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康复 关节松动技术 部关节 腕掌关节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及手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玺柱 贾继娥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2期1476-1476,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偏瘫 肢体 手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
下载PDF
手康复系列讲座(续一)
6
作者 陆廷仁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3手康复常用的治疗技术临床常用的专门解决手功能问题的治疗技术主要有:3.1保持关节活动性的练习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亦称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angofMotionexercise简称ROM),常用以防... 3手康复常用的治疗技术临床常用的专门解决手功能问题的治疗技术主要有:3.1保持关节活动性的练习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亦称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angofMotionexercise简称ROM),常用以防止挛缩和形成粘连,恢复或改善关节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康复 治疗技术 运动方法 康复运动
下载PDF
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手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何逸康 宋爱国 +3 位作者 赖健伟 柳波 卞忠凯 黄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24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收住入院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2)。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24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收住入院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2)。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规手功能作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外骨骼机器人的训练。常规手功能作业治疗30min/次,2次/天,5天/周,共训练4周;镜像疗法外骨骼机器人训练30min/次,1次/天,5天/周,共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ore,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患侧腕伸肌、指伸肌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phy,i EMG)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患侧腕伸肌、指伸肌iEMG和RM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患侧腕伸肌、指伸肌iEMG和RMS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试验组在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患侧腕伸肌、指伸肌iEMG和RMS方面均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康复 镜像疗法 外骨骼机器人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气动式手康复设备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手功能的效果
8
作者 顾秋燕 倪钰飞 +3 位作者 葛晓云 王飞英 陆梅娟 徐小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将气动式手康复设备应用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并观察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康... 目的将气动式手康复设备应用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并观察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气动式手康复设备训练,共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精细运动评定量表(F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PDMS-FM、FMFM和Wee-FIM评分均显著改善(|t|>16.310,P<0.001);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95,P<0.01)。结论气动式手康复设备能有效提高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功能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气动式手康复设备 精细运动
下载PDF
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英震 韦道天 +1 位作者 王敬雪 胡川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1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气动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及气动手同步治疗,2组均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手肿胀程度评估(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视觉模拟评估法(VAS)、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田敏手功能分级评分、MBI、VAS评分均明显提高,手肿胀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BI、手肿胀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像疗法及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同步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手功能,降低手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式手康复装置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综合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的研制
10
作者 杨思乐 陈惠卿 +3 位作者 胡泳端 邓永标 梁炜键 陆家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设计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通过临床测试验证对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某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并随机平均分配分为A、B两组。结果 A组与B组对照,实验A组脑卒... 目的设计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通过临床测试验证对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某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并随机平均分配分为A、B两组。结果 A组与B组对照,实验A组脑卒中患者在MAS评定量表评分更高,明显改善手功能康复进程。结论表明本辅具能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利用低成本和多元素的特点,能促进患者上肢精细运动的关节分离运动,改善手指的挛缩或软瘫状态,从而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康复 多功能 康复辅具
下载PDF
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对预防和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杨雅敬 吴永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20-621,共2页
目的评价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对预防和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有效性.方法:64 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组(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组+现代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组)各32 例,治疗时间为8 周.结果:治疗8 周后,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对预防和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有效性.方法:64 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组(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组+现代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组)各32 例,治疗时间为8 周.结果:治疗8 周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上肢评分及改良Bathel 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改良Ashworth 评分则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联合现代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腕手康复夹板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预防
下载PDF
大脑瘫痪的手康复
12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1期1309-1309,共1页
关键词 大脑瘫痪 手康复 术指征 上肢畸形
下载PDF
卒中病人的手康复
13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1期1379-1379,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康复 身体康复 RSD练台征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康复
14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1期1382-1382,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手康复 康复医学 肢体功能
下载PDF
用于手康复机器人的弯扭复合超声驱动器振子仿真分析
15
作者 卢景新 郭凯 +1 位作者 刘畅 杨洪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134,共6页
用于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超声驱动器的性能大部分取决于驱动器的振子,振子的结构设计与尺寸参数对驱动器至关重要,振子的结构设计尺寸对驱动器的性能影响规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观察不同结构尺寸变量对振子的共振频率与幅值的影响,为... 用于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超声驱动器的性能大部分取决于驱动器的振子,振子的结构设计与尺寸参数对驱动器至关重要,振子的结构设计尺寸对驱动器的性能影响规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观察不同结构尺寸变量对振子的共振频率与幅值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制作用于手功能康复的超声驱动器结构尺寸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准备。首先,根据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驱动需求提出改进方法,用超声驱动器替代传统电机优化性能。其次,分析驱动器的设计理论,寻找不同结构尺寸对于振子的共振频率和幅值的影响规律。最后,对用于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弯扭复合的超声驱动器的振子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分析仿真,得出在设计尺寸下的驱动器可以满足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要求。这是超声驱动器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探索,利用超声驱动器体积小、质量小、构造简单、定位准确、大功率密度、响应时间短等亮点,改善手功能机器人在驱动装置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超声驱动器 模态分析 瞬态分析
下载PDF
腕手康复训练器的机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16
作者 高兴 郭坤伦 张宇玲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4期4305-4316,共12页
脑卒中发生后都会造成许多的后遗症,如痉挛、肌无力、偏瘫等。在所有的康复治疗中,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特别是手的功能,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因此,本文着眼于手功能康复,结合矫形器原理和腕手关节结构特征,通过Solidworks三维建模及Ad... 脑卒中发生后都会造成许多的后遗症,如痉挛、肌无力、偏瘫等。在所有的康复治疗中,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特别是手的功能,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因此,本文着眼于手功能康复,结合矫形器原理和腕手关节结构特征,通过Solidworks三维建模及Adams仿真分析,本文设计了一款可拆卸的腕手康复训练装置。它能帮助患者训练手部肌肉,抑制痉挛,防止关节挛缩,阻止异常活动的产生,恢复腕手功能,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康复训练器 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节活动度 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大迪 张彦 +2 位作者 邓华送 权家友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106,共7页
为解决手功能康复难题,针对康复科医生手动刺激患者指部缓解痉挛的治疗方法,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平台系统,该系统分为康复训练装置、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3个部分。为治疗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根... 为解决手功能康复难题,针对康复科医生手动刺激患者指部缓解痉挛的治疗方法,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平台系统,该系统分为康复训练装置、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3个部分。为治疗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按压力度设置3种训练模式;根据表面肌电信号设计一种定量评估手功能康复效果的方法,通过识别患者手指伸展的手势情况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样机试验测试,证明该手功能康复系统能够代替医生进行手部刺激训练并能对康复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大大提高按压刺激的精准度和效率。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手功能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肌电信号 生物特性 势识别 系统评估
下载PDF
聚焦手功能康复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娃 王俊杰 《家具》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在手功能康复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背景下,探索该领域产品交互设计路径。采用文献定量分析、设计定性调研、交互要素分析与框架设计等研究方法,梳理近5年手功能康复领域交互设计相关文献情况,结合在康复中心的实地调查、以及专业治疗师访... 在手功能康复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背景下,探索该领域产品交互设计路径。采用文献定量分析、设计定性调研、交互要素分析与框架设计等研究方法,梳理近5年手功能康复领域交互设计相关文献情况,结合在康复中心的实地调查、以及专业治疗师访谈,提炼手功能康复产品的交互设计需求;分析手功能康复智能产品系统的交互要素,通过交互框架构建用户康复目标与产品交互目标的联系和提炼手功能康复智能化产品的多通道交互设计要点。阐述了手功能康复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路径,并展示了相应的APP设计方案。为同类和相关智能康复产品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交互设计 设计调研 APP
下载PDF
“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新理念的临床应用进展
19
作者 徐硕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新理念~([1]),又称脑卒中闭环康复理论,自2016年发表后,中枢干预与外周干预相结合的闭环治疗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复中,研究发现,基于闭环康复理论的康复技术体系能... “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新理念~([1]),又称脑卒中闭环康复理论,自2016年发表后,中枢干预与外周干预相结合的闭环治疗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复中,研究发现,基于闭环康复理论的康复技术体系能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国内外针对脑卒中的康复干预技术主要关注外周康复技术,通过“自下而上”的外周干预,促进患者再学习并获取运动能力。然而这种过程是困难而漫长的,Cochrane系统综述报道~([2—4]),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差,且临床研究质量较低,经过上述治疗,许多患者的康复效果仍不明显甚至停滞在最初状态。随着医工交叉和现代康复技术进步,中枢干预被应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中枢干预通过“自上而下”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于大脑到达损伤病灶,提高康复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技术 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康复 运动功能恢复 运动功能康复 康复干预 康复治疗 综述报道
下载PDF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对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胡钰晗 陈苗 陈陪能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6期120-123,127,共5页
目的分析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对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根据康复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对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根据康复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干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手部灵活性测试(BBT)、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及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T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联合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可恢复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手灵活性,增强上肢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功能康复机器人 改良分级运动想象干预 灵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