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结直肠术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红曼 赖静敏 +7 位作者 陈乐陶 付陈超 汤紫媛 周凤 曾翠 曾烂漫 任南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8,共8页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比较FMEA实施前后结直肠手术SSI防控措施依从项达标率、SSI发病率。结果评估后SSI高优先级防控措施7项,中优先级22项,对中优先级措施加强控制,重点对高优先级措施制定进一步的预防和可探测措施。改进后再评价结果显示,7项高优先级措施降至中优先级;16项中优先级措施降至低优先级。SSI防控措施执行达标率由77.15%(2566/3326)提高至92.47%(3096/3348),SSI发病率由6.04%(58/960)降至2.54%(60/2364)。结论运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可对结直肠手术SSI防控过程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并结合现状针对性采用预防性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结直肠手术S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与控制 措施优先级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下载PDF
三级综合医院紧密型多院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李丽 谢多双 +4 位作者 彭民金 胡荍 来瑞平 孟昆 唐以军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以系统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三级综合医院紧密型多院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探索与实践,将该指标体系推广至其他同类型医院,成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部门参照执行的管理范本。方法:通过检索文献... 目的:以系统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三级综合医院紧密型多院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探索与实践,将该指标体系推广至其他同类型医院,成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部门参照执行的管理范本。方法:通过检索文献、专家小组讨论形成指标体系框架,将咨询问卷发放给2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最终构建出多院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93,协调系数均值第一轮为0.07、第二轮为0.32。根据得分情况及专家修改意见,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咨询的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较好的代表性,且协调性逐步提高,拟定了一套三级综合医院紧密型多院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指标,为同类型医院手术部位感控防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多院区 手术部位 感染防控 管理指标
下载PDF
2例人型支原体导致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报告
3
作者 王芳 刘松华 +2 位作者 何平 郑海波 郭忠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检验确诊及微生物药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对生殖道以外部位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手术部位感染 骨折术后
下载PDF
影像学脊柱脂肪指数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静杰 于超 +3 位作者 张贺庆 丁岩 魏晓东 王磊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无DSSI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中矢状位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值,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平衡其他临床资料后,观察SAI与DSSI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ASA分级、术前类固醇、术前免疫抑制剂、非手术部位感染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I≥0.45、年龄≥75岁、ASA分级>2级、术后引流时间>3 d、手术节段>2节段是DSS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SAI是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DSSI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术前手术患者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脂肪指数 核磁共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5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工作组 +2 位作者 郝定均 孙宏慧 张永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规范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组织相关专...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规范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Delphi法,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
6
作者 谢艳超 韩国达 +2 位作者 魏志江 成驰 周文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对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1.5%(196例)。按手术类型分层后,胆囊切除术、结肠、胃、直肠、小肠手术发生SSI的老年患者中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切口Ⅲ/Ⅳ类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常见胃肠手术患者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手术切口Ⅲ/Ⅳ类、术中输血、类固醇类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急诊手术、ASA分级≥三级及年龄(P<0.001)。结论 胃肠手术老年患者SSI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预防SSI发生应针对5种以上手术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肠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孟葳 王楠 +4 位作者 徐建威 李伟 苏欣 单慧翠 董艳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52-655,共4页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例未感染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BMI≥24(OR=3.745,95%CI:1.164~12.045)、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OR=4.588,95%CI:1.109~18.988)两个因素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达100%,对头孢类耐药率均在50.00%以下;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敏感性达到100%;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达到100%。BMI≥24、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等两个因素为OP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据此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如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8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某医院骨科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
9
作者 韦薇 覃斌 +6 位作者 黄光梅 甘定基 江海凤 杨子薇 韩毅 覃琼芬 韦英婷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目的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骨科短期内发生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手术部位感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运用PDCA循环法在实施相应防控措施中持续改进。结果单... 目的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骨科短期内发生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手术部位感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运用PDCA循环法在实施相应防控措施中持续改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上台一助、换药人员、病人性别、合并症对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找到了事件发生原因,通过强化无菌操作、手卫生及环境卫生整改可及时有效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新增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事件 手术部位感染 应急处置 骨科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杨雪晶 徐建萍 +3 位作者 单永兰 陆晓梅 张亚军 王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16-120,共5页
目的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 目的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10岁)、性别相同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1例病例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术后1~3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4~6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例(29.27%),术后7~9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12.20%),术后10~3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31~9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9.76%)。感染组检出4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77.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47.5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17.50%)。两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术前纤维蛋白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引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OR=1.231,95%CI:1.049~1.445,P=0.011)是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界值为25.37 kg/m2。结论骨科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建议进一步强化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胡登敏 胥润 +1 位作者 李建 艾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6-832,共7页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组(n=41)和SSI(-)组(n=322)。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SS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363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发生SSI 41例,发病率为1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水平、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前腹痛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较高(OR=2.059,95%CI:1.103~3.842)、清蛋白水平<35 g/L(OR=2.761,95%CI:1.312~5.811)、术前腹痛时间≥24 h(OR=3.589,95%CI:1.659~7.763)和手术时间≥2 h(OR=3.314,95%CI:1.477~7.435)是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OR=0.338,95%CI:0.166~0.690,P<0.05)。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预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CI:0.794~0.825)。结论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较高、清蛋白水平<35 g/L、术前腹痛时间≥24 h和手术时间≥2 h,保护因素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修补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
下载PDF
基于DRG付费管理的骨创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负担评价
12
作者 陈音汁 马会旭 +3 位作者 周明川 叶和梅 成燕 刘四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8-873,共6页
目的评价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管理方式下骨创伤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5月1日—2023年5月30日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进行分组,比较同一DRG细分组下发生... 目的评价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管理方式下骨创伤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5月1日—2023年5月30日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进行分组,比较同一DRG细分组下发生SSI患者和非SSI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数、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生SSI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研究共纳入435例按照DRG付费管理的手术患者,其中22例患者发生SSI,SSI发病率为5.06%;SSI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非SS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患者的DRG细分组主要分布在IF45、IF15、IJ13、ZC13四组,其中IF45、IF15、ZC13组中SSI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0.05),IJ13组中SS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DRG付费管理方式下,骨创伤患者发生SSI明显增加患者直接经济负担,需不定期评估发现高风险DRG细分组患者,以期采取精准感控干预,降低S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手术部位感染 骨创伤 医院感染 经济负担 DRG ssi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中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黄谷瑜 林臻 +5 位作者 柳俊刚 茹海明 黄倩倩 张国强 姜沪 蒙莉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9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效果。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结直肠癌患者SSI防控实践,2020年7月至2023年6...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效果。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结直肠癌患者SSI防控实践,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实施医院感染精细化管理后,通过比较该院结直肠癌患者的SSI发生情况,来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医院感染精细化管理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68%,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及其他肠道手术分类,其中结肠癌根治术的SSI发生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吻合口瘘为SSI最主要的感染原因(71.74%)。SSI检出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62.16%)。结论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将临床学科与感控学科交叉融合,多项举措并施为患者创造更优的围手术期条件,可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SSI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结直肠癌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
下载PDF
基于指南和临床决策的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证据分析
14
作者 雷清梅 欧丽珊 +4 位作者 凌冬兰 程秋辰 张时真 王兆涛 颜红波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总结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预防SSI的循证建议。方法根据6S证据金字塔,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库、指南网、数据库和相关专业学会网站关于成年住院患者SSI... 目的总结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预防SSI的循证建议。方法根据6S证据金字塔,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库、指南网、数据库和相关专业学会网站关于成年住院患者SSI预防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由4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指南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其他文献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6篇,临床指南6篇,从诊断、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患者预防策略、医护预防策略、术中术后处理、咨询与教育7个方面汇总了30条最佳证据。结论降低SSI发生率不能采取单一措施,应基于证据制定规范化的感染预防管理方案,临床医护人员应用证据时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患者意愿,制定规范的预防SSI的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2019—2022年某肿瘤医院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15
作者 孙孟艺 宋庆饶 +1 位作者 张尧天 姜乃浒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某肿瘤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肿瘤患者SSI,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医院感染数据库中调取某肿瘤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手术患者相关数据,依据... 目的:探讨某肿瘤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肿瘤患者SSI,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医院感染数据库中调取某肿瘤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手术患者相关数据,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SSI病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SI危险因素。结果: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检出病原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导尿管使用时间和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时间是术后SSI的影响因素。结论:SSI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相关诊疗措施,降低术后SSI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控制 肿瘤医院
下载PDF
南通市三级医院2019—2023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包蕾 王芳 +3 位作者 许波银 姜萍 祁方遒 盛建霞 《交通医学》 2024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分析南通市三级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与控制SSI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5家三级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度SSI发生率和病原... 目的:分析南通市三级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与控制SSI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5家三级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度SSI发生率和病原体构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地区5家三级医院SSI发生率为0.40%。引起SSI的病原体居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11%)和大肠埃希菌(6.77%)。I、II、III、IV类手术切口SSI发生率分别为0.51%、0.24%、0.74%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浅切口感染占比最高(61.61%),其次为深部切口(23.96%),器官腔隙感染占比最低(14.43%)。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麻醉类型为非全麻、手术持续时间长、I类手术切口、急诊手术、ASA评分为2分及NNIS评分为1分是影响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5家三级医院SSI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仍应针对引起SSI的病原体及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以减少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病原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孙华东 陈昌平 +1 位作者 任骥 张恒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糖尿病、术前血清蛋白水平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圣权 韦建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9-0014,共6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疾病,常见病因为术中操作不当、术后各种致病源经术口侵犯等,导致术口及术区不同程度的感染,可通过接触、随脑脊液、血液进一步播散造成多发感染,其临床表现可由局部红肿热痛、... 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疾病,常见病因为术中操作不当、术后各种致病源经术口侵犯等,导致术口及术区不同程度的感染,可通过接触、随脑脊液、血液进一步播散造成多发感染,其临床表现可由局部红肿热痛、随病情加重出现全身性症状,对患者诊疗、经济和生活治疗造成巨大影响。本文旨在对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在临床工作中减少其发生率及尽早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易爱玲 耿继兵 徐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16-118,12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SSI发生率为0.85%(46/5 420)。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株(35.42%)。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125,95%CI:1.104~4.090)、合并糖尿病(OR=2.585,95%CI:1.327~5.036)、手术时机(OR=2.209,95%CI:1.306~3.736)、手术时间(OR=2.704,95%CI:1.325~5.518)、住院时间(OR=2.767,95%CI:1.348~5.680)、切口类型(OR=2.159,95%CI:1.128~4.32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0.784,95%CI:0.673~0.995)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利于减少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患者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基于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20
作者 张燕 郑大伟 +3 位作者 孙磊 朱迪 韩晴 何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71-776,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填写自编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监测调查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填写自编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监测调查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按照科室、性别、年龄±3岁的原则进行1∶1匹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58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4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植入物、手术时长≥2 h、手术风险分级(NNIS)评分≥1分和BMI≥25 kg·m^(-2)是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Ⅰ类切口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