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果体区手术入路与手术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宜生 梁树立 +1 位作者 漆松涛 原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20例国人成人头颅的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所形成的4个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标本经动静脉灌注后,分别进行幕上、下入路开颅,暴露松果体区周围结构,通过对松果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 目的 通过对20例国人成人头颅的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所形成的4个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标本经动静脉灌注后,分别进行幕上、下入路开颅,暴露松果体区周围结构,通过对松果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其所构成的四个间隙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大脑内静脉总长度为(34.27±5.44)mm,管径为(1.58±0.37)mm;基底静脉总长度为(35.43±6.6)mm,管径为(1.43±0.39)mm;大脑大静脉总长度为(9.65±4.12)mm,管径为(3.79±1.61)mm。间隙Ⅰ为大脑内静脉间间隙;间隙Ⅱ为基底静脉内侧间隙;间隙Ⅲ为基底静脉下间隙;间隙Ⅳ为大脑大静脉下间隙。结论 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的主要结构,松果体区的手术有4个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各间隙的利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手术入路 手术间隙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经终板入路手术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风仪 刘宁 +1 位作者 骆慧 汪华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侧缘和终板后缘构成,与其有关的结构有大脑前动脉近段(ACA-A1)、前交通动脉(ACOA)、Heubner回返动脉(RAH)及其各自发出的穿动脉。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和三脑室底部进入脚间窝,可以显露桥脑、基底动脉(BA)分杈及其发出的丘脑穿支、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动眼神经。结论: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可以充分显露位于视交叉后上方的肿瘤,辅以视交叉前间隙和视神经—ICA三角可以有效地分块切除肿瘤。熟悉间隙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视交叉 手术间隙 解剖
下载PDF
经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俊 秦尚振 +4 位作者 李监松 牛光明 马廉亭 薛德麟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及神经内镜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尸头上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用0°、30°内镜观察鞍区的三个手术间隙。录像记录其解剖结构。结果内镜解剖观察中发现经间隙Ⅰ是观察对... 目的研究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及神经内镜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尸头上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用0°、30°内镜观察鞍区的三个手术间隙。录像记录其解剖结构。结果内镜解剖观察中发现经间隙Ⅰ是观察对侧ICA内侧壁及其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最佳途径;经间隙Ⅱ可以见到同侧垂体上动脉、PCoA及其分支密集分布,阻挡对脚间池、基底动脉的观察;经间隙Ⅲ观察基底动脉及其分叉则没有PCoA及其分支的阻挡。采用成角的内镜能观察到三脑室底部的结构。采用神经内镜还能观察到桥脑腹侧的深部结构。结论神经内镜可以"贴近"全景式观察,其对细微结构的观察更为细致、清晰,并且可"绕过"神经、血管结构,观察其背后的结构。观察范围较手术显微镜大大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鞍区 应用解剖 锁孔入路 手术间隙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勤 付万新 +1 位作者 朱蔚林 王伟金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80-182,195,共4页
目的 对鞍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进一步掌握和熟悉鞍区内重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 ,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15例 ( 3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 ,对鞍区手术常用的 3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 .结... 目的 对鞍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进一步掌握和熟悉鞍区内重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 ,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15例 ( 3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 ,对鞍区手术常用的 3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 .结果 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 .间隙Ⅰ为视交叉间隙 ,垂体柄的形状呈上粗下细的近似圆锥形 ,与活体差异较大 ,翼点入路中通过间隙Ⅱ更能清楚地看见垂体柄 ;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 (ICA)和大脑前动脉 (ACA)间隙 ,ICA床突上段分为眼段、交通段和脉络膜段 ;间隙Ⅲ为ICA、小脑幕游离缘间隙 .AchA是视束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 .结论 在鞍区显微手术中 ,间隙Ⅰ、Ⅱ是最常用的间隙 ,间隙Ⅲ、Ⅳ主要配合间隙Ⅰ、Ⅱ完成手术 .间隙Ⅲ内进行手术操作时 ,动眼神经的识别和保护比较重要 .垂体上动脉分支对视神经血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熟悉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鞍区 手术间隙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连台手术间隙应用空气消毒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任科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3期180-180,182,共2页
目的:探究连台手术间隙应用空气消毒机的效果。方法:选择两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手术间隙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消毒处理。比较两组第1台手术后、消毒后30 min、第2台手术前、第2台... 目的:探究连台手术间隙应用空气消毒机的效果。方法:选择两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手术间隙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消毒处理。比较两组第1台手术后、消毒后30 min、第2台手术前、第2台手术开始30 min以及第2台手术后空气菌落密度以及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消毒后30 min空气菌落密度低于对照组,第2台手术前、第2台手术开始30 min、第2台术后空气菌落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台手术间隙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台手术 手术间隙 空气消毒机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眶额颞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应用解剖
6
作者 孙晓峰 王洪生 +3 位作者 刘洪泉 孙印臣 赵佩林 王立忠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195-197,201,共4页
目的研究眶额颞入路中鞍区4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探讨这些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眶额颞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对... 目的研究眶额颞入路中鞍区4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探讨这些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眶额颞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对视交叉前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颈内动脉-小脑幕三角间隙及终板间隙的结构构成及其邻近血管神经进行描述测量。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解剖、保护穿通支是鞍区手术成功的关键。眶额颞入路兼有额下和翼点入路的优点,适合大型鞍区肿瘤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额颞入路 鞍区 手术间隙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东 刘宁 +1 位作者 朱风仪 骆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48-49,52,i003,共4页
目的 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桥脑背侧及第四脑室内占位性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 2 0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观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 目的 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桥脑背侧及第四脑室内占位性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 2 0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观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可通过脉络膜、下髓帆及蚓小结到达菱形窝的任何部位 ,通过外侧隐窝到达脑桥和延髓的背外侧。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的侧方 ,可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延髓 小脑 第四脑室 手术间隙 应用解剖 解剖学基础 菱形 结论 技术观
下载PDF
连台手术间隙手术间的空气细菌监测及消毒方法
8
作者 周春媛 王执勤 靳建卉 《天津护理》 2002年第5期245-246,共2页
目的:对连台手术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监测并寻找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共随机抽取30例术前手术间空气培养为0CFU/m^3的、第一台手术均为骨科一级手术的手术间,于第一台手术结束后进行空气细菌监测,并采用双氧水气溶胶行空气喷雾消毒后采... 目的:对连台手术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监测并寻找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共随机抽取30例术前手术间空气培养为0CFU/m^3的、第一台手术均为骨科一级手术的手术间,于第一台手术结束后进行空气细菌监测,并采用双氧水气溶胶行空气喷雾消毒后采样进行对比。结果:30例手术结束后各采样点均培养出细菌,且空气细菌含量均超标。经双氧水气溶胶喷雾消毒后,空气中细菌含量显著减少。结论:应用双氧水气溶胶行连台手术空气消毒的方法消毒效果显著,同时它还具有省时,刺激性小,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理想的空气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消毒方法 连台手术间隙 手术 空气消毒
下载PDF
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间隙的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 3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8例(87.5%),近全切除3例(9.38%),大部分切除1例(3.13%);手术过程中有10例患者联合应用第2,3间隙,22例患者联合使用第3,4间隙;术后3个月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22例,90分的患者为6例,80分的患者为1例,60分的患者为1例。结论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安全有效,且通过生理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PEN入路 松果体区 肿瘤 手术间隙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丰育功 朱贤立 +2 位作者 张俊廷 张建国 张丽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 鞍区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 ,迫切需要鞍区手术间隙详细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对 2 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对鞍区手术常用的 4个间隙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间隙Ⅰ为视交叉前间隙 :间隙Ⅱ为视... 目的 鞍区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 ,迫切需要鞍区手术间隙详细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对 2 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对鞍区手术常用的 4个间隙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间隙Ⅰ为视交叉前间隙 :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间隙 ;间隙Ⅲ为颈内动脉、小脑幕游离缘间隙 ;间隙Ⅳ为打开终板所得的间隙。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直径、长度。结论 在鞍区显微手术中 ,间隙Ⅰ、Ⅱ是最常用的间隙 ;间隙Ⅲ、Ⅳ多配合间隙Ⅰ、Ⅱ来完成手术。熟悉这 4个间隙的显微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手术间隙 显微解剖 脑肿瘤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骶带移行椎手术中间隙定位(附26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刚 路学一 赵尔弘 《哈尔滨医药》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手术间隙错误,移行椎体是术中定位困难造成手术间隙错误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美蓝术前于相应棘突注射,结合X线片以明确椎体序列,在手术中确定椎间隙,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995年1月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手术间隙错误,移行椎体是术中定位困难造成手术间隙错误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美蓝术前于相应棘突注射,结合X线片以明确椎体序列,在手术中确定椎间隙,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骶带移行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19.7%(26/132)。1.2 美蓝定位的方法:术前1日,局麻下常规消毒铺巾,在需定位的棘突刺入9号注射器针头,拍腰椎侧位像,确定无误后,注射2%美蓝消毒注射液1ml,在棘突及相邻浅层软组织留下美蓝痕迹,次日术中可找到带有美蓝标志的棘突,以此为定位标志完成术中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骶带移行椎 手术间隙 定位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月明 刘学均 张子明 《人民军医》 2012年第4期349-350,共2页
鞍区是动脉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多种病变的好发部位,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因鞍区位于颅底中央,位置较深,且与周围多种重要的血管、神经相邻,使手术显露难度增大。通过对经翼点人路鞍区的4个手术间隙的合理显... 鞍区是动脉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多种病变的好发部位,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因鞍区位于颅底中央,位置较深,且与周围多种重要的血管、神经相邻,使手术显露难度增大。通过对经翼点人路鞍区的4个手术间隙的合理显露[1-2],既可达到全切肿瘤和夹闭动脉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手术间隙 鞍区
原文传递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亮 张文捷 +1 位作者 赵春明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6-1030,共5页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手术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Turnbull最早于1953年报道,发生率在0.7%~2.8%,一般于术后4周左右发病.可发生存任何对椎间盘有创操作中。目前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是术中细菌的直接播种所致,多数可通过有...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手术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Turnbull最早于1953年报道,发生率在0.7%~2.8%,一般于术后4周左右发病.可发生存任何对椎间盘有创操作中。目前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是术中细菌的直接播种所致,多数可通过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获得治愈、但椎间盘为无血供组织,治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笔者就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抗感染治疗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椎间隙感染 抗感染治疗 腰椎 少见并发症 脊柱手术 有创操作 进展综述 椎间盘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华 陆圣君 +1 位作者 龚腊梅 赵训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炎性氧化应激指标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SH)、椎间盘高度(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及椎旁肌形态(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结果经皮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 d经皮内镜组血清AOPP、MDA、TNF-α水平低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1周经皮内镜组VA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P<0.05)。手术前后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患者ISH、DH较小(P<0.05),ROM较大(P<0.05)。术后3个月,经皮内镜组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大于显微镜组(P<0.05),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小于显微镜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整体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提升腰椎功能,调整结构状态的同时能够维护椎旁肌形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 经皮全脊柱内镜 显微镜 手术疗效 安全性 腰椎功能 椎旁肌形态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南 林斌珍 +4 位作者 龙丹 吴清华 官奕云 曹立颖 尹小锋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9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行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行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LDH患者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
下载PDF
百级层流手术间接台手术间隙期的空气净化效果
16
作者 戴静 张洁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670-2671,共2页
国内较多医院相继建立了以空气无菌洁净为目的单个洁净手术间或洁净手术部,有效地控制室内温湿度和尘菌含量,为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我院于2012年为关节置换、器官移植、心脑、眼科... 国内较多医院相继建立了以空气无菌洁净为目的单个洁净手术间或洁净手术部,有效地控制室内温湿度和尘菌含量,为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我院于2012年为关节置换、器官移植、心脑、眼科等一级切口手术建立了百级层流洁净手术室。本文探讨百级层流手术间接台手术间隙期的空气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洁净手术 手术间隙 净化效果 空气 间接 洁净手术 手术感染率 手术环境
原文传递
“间隙手术”在胃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26例报告)
17
作者 陈风 蒋晓飞 +3 位作者 吕毅 瞿惠龙 徐卫燕 风茂华 《世界肿瘤杂志》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间隙手术”在胃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直肠癌Miles手术4例,Dixon手术5例,乙状结肠癌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5例,胃窦部癌D。手术6例的手术时间,出血,术中游离结扎个数。结果Miles手术出血(97.50±12.58)mL... 目的探讨“间隙手术”在胃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直肠癌Miles手术4例,Dixon手术5例,乙状结肠癌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5例,胃窦部癌D。手术6例的手术时间,出血,术中游离结扎个数。结果Miles手术出血(97.50±12.58)mL,手术时间(135±12.91)min,结扎数(20±1.41)个;Dixon手术出血(51.67±13.29)mL。手术时间(115±8.37)min,结扎数(22.33±1.37)个;乙状结肠癌手术出血(48.33±9.83)mL,手术时间(103.33±12.11)min,结扎数(17.00±0.89)个;胃窦部癌D2手术出血(126.67±8.17)mL,手术时间(231.67±18.35)min,结扎数(27.83±6.24)个。结论“间隙手术”是一个重要的手术理念,尤其对于肿瘤外科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手术 胃肠癌 根治术
下载PDF
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朱爱军 谢跃 +2 位作者 戴志唐 张爱国 孙海浪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573-574,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制动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结果 经严格卧床制动 ,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者有效 ,对症状严重者行经皮... 目的 探讨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制动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结果 经严格卧床制动 ,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者有效 ,对症状严重者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疗效满意。结论 全身免疫力低下及局部抗感染力下降是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主要因素。经严格卧床制动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 ,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后椎间隙感染应重在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椎间隙感染 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 抗生素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球祥 伍艳阳 +1 位作者 武明鑫 邓永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计算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手术前后相比,P均<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相比,P均<0.05。观察组治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5、14、11例和63.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效果较好,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路径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
下载PDF
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川 汪昌发 +3 位作者 汪兰 柯文坤 李明 殷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腰背痛Denis分级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腰背痛Denis分级1级的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的整复效果,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传统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