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人简易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蒙 王蓓 +1 位作者 廖妍妍 陈玫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9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单人简易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综合消肿治疗结束后维持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BCR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消肿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法淋巴引流培训,... 目的探讨单人简易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综合消肿治疗结束后维持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BCR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消肿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法淋巴引流培训,观察组实施单人简易手法引流培训,在维持期由患者或家属实施手法引流。在疗程结束当天,对2组患者或家属(为患者实施手法引流的家属)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于治疗结束当天及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对2组患肢水肿的情况及患者居家自我维护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考核成绩为平均(83.20±3.96)分,高于对照组的(74.23±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观察组居家自我维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肢平均增加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人简易手法引流操作相对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提高患者居家维持期自我护理的依从性,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引流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综合消肿治疗 居家护理
下载PDF
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慧珍 张丽娟 +4 位作者 钟巧玲 罗庆华 张丽萍 李月 唐海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水肿门诊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水肿门诊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皮肤护理,给予其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包括专业化徒手引流淋巴、加压包扎过程中充分利用弹力绷带、督促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淋巴水肿情况及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水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的上肢淋巴水肿,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可以降低腋网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上肢淋巴水肿 综合消肿治疗 手法引流
下载PDF
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意 林峰 +4 位作者 宋淦 王红涛 蔡恒 赵和平 罗喻环 《医药前沿》 2022年第9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病历号抽签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病历号抽签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上肢功能锻炼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减轻程度、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可减轻水肿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淋巴水肿 手法引流 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
下载PDF
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波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4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探究分析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4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引入手法引流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及疼痛改善疗效等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健侧周径差值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其患健侧周径差值对比无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患健侧周径差值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在上肢肿胀与疼痛改善方面,实施治疗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引入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痛感,加速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泵 手法引流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合穴”按摩综合治疗对肿瘤患者肢体淋巴水肿的影响
5
作者 陈娟 李祎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合穴”按摩综合治疗对肿瘤患者肢体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妇科、乳腺外科病区住院的60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合穴”按摩综合治疗对肿瘤患者肢体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妇科、乳腺外科病区住院的60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手法引流,研究组患者则开展常规护理手法引流联合“合穴”按摩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水肿周径差值及肢体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肢体水肿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合穴”按摩综合治疗对肿瘤患者肢体淋巴水肿改善效果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手法引流 “合穴”按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护理缓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的影响
6
作者 申文荣 景剑 王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1-0154,共4页
评价乳腺癌术后,手法淋巴引流护理对缓解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截选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48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24例(常规护理)和探究组24例(手法淋巴引流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 评价乳腺癌术后,手法淋巴引流护理对缓解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截选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48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腋网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24例(常规护理)和探究组24例(手法淋巴引流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本试验中,症状消失时间、肩关节外展角度与上肢功能评分指标方面,探究组均较基础组更优(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实施手法淋巴引流护理,不仅有利于改善和缓解患者淋巴水肿、腋网综合征症状有积极意义,且还能够强化患者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腋网综合征 手法淋巴引流护理
下载PDF
RICE原则联合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治疗急性期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王士庆 张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18-021,共4页
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在RICE原则下,结合应用优势较高、疗效突出的手法淋巴结引流技术,探究其应用效果和干预积极性。方法 纳入2020.01-2024.01期间治疗的8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均属于急性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试验组,各40... 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在RICE原则下,结合应用优势较高、疗效突出的手法淋巴结引流技术,探究其应用效果和干预积极性。方法 纳入2020.01-2024.01期间治疗的8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均属于急性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试验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RICE原则)、常规+手法淋巴引流技术,对比差异。结果 试验组的疗效更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疼痛、肿胀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更好(P<0.05),其肢体周径、细胞外液含量指标均更好(P<0.05)。结论 联合干预模式(RICE+手法淋巴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踝关节损伤程度,也可有效减少肿胀程度,减少肢体周径,减少细胞外液浓度,可以有效减少疼痛感,缩短病程,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其干预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原则 手法淋巴引流技术 急性期 踝关节扭伤 疼痛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其手法淋巴引流治疗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健 关竞红 +2 位作者 龙笑 金光 刘颖 《中国康复》 2017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35~44/100000/年,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手法引流
下载PDF
功能锻炼结合手法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BCRL的作用
9
作者 付水香 胡勤秀 +1 位作者 刘小琴 廖菊丽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手法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预防效果,以指导临床干预措施拟定,促使患者临床获益。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基于此,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手法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预防效果,以指导临床干预措施拟定,促使患者临床获益。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基于此,观察组患者加用手法淋巴引流,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BCRL发生率、水肿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BCRL程度轻于对照组,且BCR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功能锻炼、手法淋巴引流结合可将乳腺癌患者术后BCRL风险降低,提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锻炼 手法淋巴引流 上肢淋巴水肿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法消肿治疗在急性踝关节损伤肿胀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李倩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踝关节损伤肿胀期患者进行手法淋巴引流(MLD)消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急性踝关节损伤肿胀期患者进行手法淋巴引流(MLD)消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LD消肿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结果:干预后第3 d、5 d、7 d,观察组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第1 d、3 d、5 d、7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踝关节背伸、趾屈主动活动度(第1 d、3 d、5 d、7 d)、被动活动度(第5 d、7 d)较对照组大(P<0.05);干预后第7 d,观察组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MLD消肿治疗应用于急性踝关节损伤肿胀期的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的踝关节肿胀,减轻疼痛感,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消肿 急性踝关节损伤 肿胀期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联合热敏灸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生物电阻抗改变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邱富华 王宁 +1 位作者 袁堂坤 徐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热敏灸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物电阻抗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7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热敏灸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物电阻抗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7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淋巴引流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热敏灸,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水肿程度、周径变化以及治疗3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组织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织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手虎口处、腕横纹向下10 cm、腕横纹向上10 cm、肘横纹向下10 cm以及肘横纹向上10 cm的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周径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例患者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发生率为100.00%,其中肺俞、三焦俞、阴陵泉、气海、患侧偏历、合谷的占比分别为6.67%、13.33%、20.00%、3.33%、23.33%、3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物电阻抗(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BIS)参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侧BIS参数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健侧的BIS参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联合热敏灸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物电阻抗改变以及预后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生物电阻抗 手法淋巴引流 热敏灸
下载PDF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曹红军 刘旭斌 +1 位作者 姜岳波 姚佳艺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9例...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体积值、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30/3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手体积值及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手体积值及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8%(3/3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4%(4/39),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并发症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 肌内效贴技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13
作者 孟聪 鲍勇 张伟明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冰敷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淋巴引流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2组不同时点(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膝关节肿胀度及膝关节皮肤温度;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致痛物质[P物质、5-羟色胺(5-HT)]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2、4周膝关节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2.800、-1.760、-0.890,P均<0.001,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β=-1.070、-0.880、-0.600,P值分别为0.003、0.003、0.048,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对照组降低,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2、4周时膝关节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0.090、-0.130、-0.520,P均<0.05,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皮肤温度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时,β=-0.193、-0.330、-0.187,P均<0.001,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分别较对照组降低0.193、0.330、0.187℃,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干预后,2组ROM、LKS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物质、5-HT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TNF-ɑ、IL-6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引流手法相较冰敷能更有效改善ACL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度,降低膝关节皮肤温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淋巴引流手法 冰敷治疗 膝关节肿胀度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琰琰 李菁 赵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采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干预...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采用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干预)和对照组(n=50,仅采用凯格尔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就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率(3/53,5.66%)低于对照组(12/5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水肿患者就诊率(3/3,100.00%)高于对照组(4/12,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淋巴水肿患者就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凯格尔训练 宫颈癌 淋巴水肿
下载PDF
阴阳平衡针刺法联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赵彬 郜亚子 吴其昊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针刺法联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伴有下肢肿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和手法组40例。两...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针刺法联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伴有下肢肿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和手法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手法组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联合组在手法组基础上联合阴阳平衡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下肢不同部位周径差值、整体肿胀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踝关节周径差值、跖趾关节围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d下肢踝关节周径差值、跖趾关节围度差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7、14d下肢踝关节周径差值、跖趾关节围度差值低于手法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整体肿胀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d整体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7、14d整体肿胀评分低于手法组(P<0.05);两组治疗7、14d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7、14d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BS评分高于手法组(P<0.05)。两组治疗前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d后股静脉峰流速、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7、14d后股静脉峰流速、平均流速高于手法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管壁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与手法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平衡针刺法联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肿胀可改善患者水肿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速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平衡针刺法 手法淋巴引流 中风 偏瘫 下肢肿胀
下载PDF
以手功能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手法淋巴引流对患者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探究
16
作者 陈美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72-0175,共4页
探讨以手功能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手法淋巴引流对患者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筛选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进行常规护理,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至11月,观察组选取50例同疾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11月,术后以手功能... 探讨以手功能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手法淋巴引流对患者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筛选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进行常规护理,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至11月,观察组选取50例同疾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11月,术后以手功能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手法淋巴引流护理,对比淋巴水肿、上肢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淋巴水肿总发生率及上肢功能评分,观察组均低(p<0.05);而护理满意度则观察组高(p<0.05)。结论 手功能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手法对淋巴水肿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理念 手法淋巴引流 乳腺癌 淋巴水肿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15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童笑笑 宋美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第11期825-825,共1页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7%~62.5%[1],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笔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和压力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3...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7%~62.5%[1],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笔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和压力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30例均为女性,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手术、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患者年龄39~75岁,平均55.0±5.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上肢淋巴水肿 穴位按摩 淋巴手法引流 加压治疗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56
18
作者 陈佳佳 汪立 +3 位作者 于子优 韩凌华 罗毅 刘宁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1~2 cm)、B组(5 cm≥d≥2 c...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1~2 cm)、B组(5 cm≥d≥2 cm)、C组(d〉5 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 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治疗后下降量C组〉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乳腺癌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34
19
作者 汪立 陈佳佳 +4 位作者 于子优 韩凌华 孙笛 罗毅 刘宁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起,收治76例盆腔肿瘤根治术后的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起,收治76例盆腔肿瘤根治术后的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70例,直肠、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男性6例。按照健患侧下肢周径的差异,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2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20天d)的CDT治疗,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和肢体周径测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肢的水肿明显减轻,组织内水分比率显著减少(P<0.01),周径比率显著缩小(P<0.01)。3组中,中度组和重度组的水分下降更为显著,重度组的周径缩小最为显著。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是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手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适用于各期手术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包括重度淋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盆腔肿瘤根治手术 下肢水肿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剑国 刘宁飞 +3 位作者 蒋朝华 李圣利 曹卫刚 张涤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14例肢体淋巴水肿伴局部亚临床感染患者接受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治疗结果以患肢感染情况、肢体含水量变化来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亚临床感染得到控制,水肿... 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14例肢体淋巴水肿伴局部亚临床感染患者接受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治疗结果以患肢感染情况、肢体含水量变化来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亚临床感染得到控制,水肿明显消退(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能有效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治疗 亚临床感染 淋巴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