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短的剧本”与“未完成的文学”——夏衍《祝福》电影剧本手稿探赜
1
作者 王宇平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划分以及旁白添加中有着清晰体现。该电影剧本几经修改,夏衍予以发表的却是初稿,并在之后强调它是“供导演用”而非供读者“阅读”的“文学剧本”,从而带出“电影文学”的“文学”意涵问题,显形了当时电影界相关概念的生成、使用与竞争中一次具体而微的碰撞。同时,从《祝福》电影剧本手稿亦可看出:电影化的写作需求,促成了电影剧本自身的“文学”样貌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鲁迅 夏衍 手稿 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驳黑泷正昭对大村假说的批评
2
作者 孙佳(译) 陈浩(校)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88-213,229,230,共28页
黑泷正昭曾撰文批评大村假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不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本文尝试对此批评展开反批评。黑泷指出,他仔细检讨了笔者对假说的证明过程,发现笔者并未能成功证明此假说。但是黑泷对其中两大关键性证... 黑泷正昭曾撰文批评大村假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不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本文尝试对此批评展开反批评。黑泷指出,他仔细检讨了笔者对假说的证明过程,发现笔者并未能成功证明此假说。但是黑泷对其中两大关键性证据的批评无法令人信服。第一大证据在于,手稿中出现了许多即时异文,这在恩格斯单独执笔的手稿中较少发现,而在马克思单独执笔的手稿中却屡见不鲜。事实上,该手稿中即时异文的出现频率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两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黑泷对此并未加以考察。第二大证据在于,手稿中出现了许多德文同音异义词的混淆错误,笔者给出了6处例证。黑泷认为其中4处不应视为对同音异义词的替换更正,黑泷的这一看法要么以假定一份原本并不存在的手稿存在为前提,要么以否认恩格斯替换更正同音异义词这一事实为前提。因而笔者无法承认黑泷的批评是基于学术检讨做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马克思口述 恩格斯笔录 即时 异文 同音异义词混淆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命表现”思想探析
3
作者 郗戈 陈洪鑫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生命表现”思想揭示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构成了对现有阐释模式的反思,因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马克思的“生命表现”思想在综合吸收浪漫主义对感性丰富性的强调、对人性圆融整全的追求与反思启蒙现代性的哲... “生命表现”思想揭示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构成了对现有阐释模式的反思,因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马克思的“生命表现”思想在综合吸收浪漫主义对感性丰富性的强调、对人性圆融整全的追求与反思启蒙现代性的哲学主题的同时,扬弃了浪漫主义的非现实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生命表现”思想显露出的克服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所导致的人的分裂对立、复归个人生命总体性的内在逻辑,同构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及其扬弃的逻辑思路,深刻切中马克思克服现代性分裂的问题意识。在这一问题意识下,“生命表现”思想在与黑格尔的绝对思辨和费尔巴哈的感性有限性进行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呈现出错杂的理论图景,促使马克思意识到“生命表现”思想的内在逻辑困难。对“生命表现”思想的探析,既展现出马克思思想的丰富层次与内涵,也突出了认真考察马克思思想中各种理论倾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现”思想 浪漫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分裂 思想对话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手稿数字化与在线揭示的实践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手稿数据库建设为例
4
作者 张毅 《图书馆》 2024年第7期84-92,共9页
国内高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手稿,但由于缺少数字化、长期保存以及在线揭示的整体解决方案,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本研究在手稿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华东师范大学手稿数据库建设为例,利用开源软件Goobi实现分布式手稿加工与发布... 国内高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手稿,但由于缺少数字化、长期保存以及在线揭示的整体解决方案,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本研究在手稿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华东师范大学手稿数据库建设为例,利用开源软件Goobi实现分布式手稿加工与发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手稿进行深度挖掘,基于IIIF的底层架构使特藏库可以整合国际知名文化遗产机构发布的手稿资源到本地。根据手稿资源的特点,构建手稿在线阅读图像工具、注释转录、手写识别、特征识别、自动标签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未来还将不断探索名人角色扮演参考咨询、多光谱三维手稿浏览以及手稿鉴定等功能,推动国内高校图书馆手稿数据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手稿数据库 Goobi 分布式工作流 ChatGPT
下载PDF
论作为时代经典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作者 张文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经典世界以“另一个马克思”的发现而名噪一时。它的经典性在行家和外行的深入研读中常常被诠解,从而产生好的或不好的影响。这部作品的阐释史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为我们说它有“出色的”“标准的”“典范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经典世界以“另一个马克思”的发现而名噪一时。它的经典性在行家和外行的深入研读中常常被诠解,从而产生好的或不好的影响。这部作品的阐释史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为我们说它有“出色的”“标准的”“典范的”性质特征而准备的,另一种是为我们说它没有这些性质特征而准备的。它同时见证了塑造经典和失却经典的过程。就其作为解释学的经验事件的经典阐释而言,重要问题在于,这部作品整体统一和严密结构究竟应该如何强调以及应该强调到何种程度。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根据原文发现它跟我们休戚相关的时代关系,要从根本价值分配的思想中塑造出它的经典本质。这部作品是人类解放的先声,而当代研读者的任务就是对它提出更可信的考据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时代性 经典性 物化
下载PDF
新见杨明照手稿书法研究
6
作者 刘志超 周一凡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老的化境,以及他与四川高等书法教育文脉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杨明照书法超出文本外的文化意义,即一代文人风骨.首次对杨明照手稿书法进行研究,强调杨明照书法形象被其学术影响所遮蔽.作为蜀学研究最后一位大师,学界对他研究应多维和立体,以彰显那代学人的文化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手稿墨迹 学者书法 文人风骨
下载PDF
谁才是“唯物史观”合奏曲的第一小提琴手?——国际学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作者的最新争论
7
作者 陈浩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63-165,228,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向被称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费尔巴哈”章却存在复杂的文献学难题。具体而言,“费尔巴哈”的原始手稿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栏的绝大部分显示为恩格斯的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仅涉及份额极小的右栏...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向被称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费尔巴哈”章却存在复杂的文献学难题。具体而言,“费尔巴哈”的原始手稿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栏的绝大部分显示为恩格斯的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仅涉及份额极小的右栏部分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内容,这一文献学难题使我们至今无法确定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写作过程中各自所发挥的不同作用。针对这一难题,迈耶尔(1920)、梁赞诺夫(1926)根据马恩思想的不同发展,认定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章理论创作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推测“费尔巴哈”章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记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与恩格斯 费尔巴哈 文献学 迈耶尔 梁赞诺夫 手稿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辩证法”——从康德哲学的观念看
8
作者 钟锦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170-185,共16页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学说,有其对人作为类的存在物的本质的深刻关怀,由此超越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局限视域。这种关怀体现在对劳动辩证法的理解上。劳动中蕴含的功利性谋生意义和超越性自由意义之对立,构成康德所揭示...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学说,有其对人作为类的存在物的本质的深刻关怀,由此超越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局限视域。这种关怀体现在对劳动辩证法的理解上。劳动中蕴含的功利性谋生意义和超越性自由意义之对立,构成康德所揭示的哲学史上辩证法的真实含义。据此展开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历史哲学,也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现代性发展上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哲学展现了深广的哲学史背景,值得我们再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 辩证法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建构中的地位——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9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159,共9页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共产主义 黑格尔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费尔巴哈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理论探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10
作者 罗邈 卢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状态问题,进而从社会历史范畴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即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彰显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实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义 共同体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
11
作者 冉力文 成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现象的积极批判遵循的是主客二分的自我异化逻辑,而并非费尔巴哈式消极异化概念的应用。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揭示出隐藏在经济关系背后的交往异化,力图以此扬弃“第一笔记本”中对异化劳动现象主客二分式的自我异化逻辑。在“第三笔记本”中,马克思将感性个人视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场域的“对象性关系”中搭建起异化复归的实践逻辑,在对黑格尔哲学的重新关注中完善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实现了对《穆勒评注》中异化逻辑的理论延续与现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下载PDF
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科学批判——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同 郭蕙青 《经济论坛》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及其毕生追求,重新梳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确认其中心主题为私有财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厘清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财产的科学批判:借助异化劳动理论,按照私有财产的起源—本质—运动...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及其毕生追求,重新梳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确认其中心主题为私有财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厘清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财产的科学批判:借助异化劳动理论,按照私有财产的起源—本质—运动—扬弃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揭示了私有财产的内涵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私有财产的确立过程表现为动产战胜不动产的历史过程;私有财产的发展动力是劳动和资本的辩证运动;私有财产扬弃的必然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首次从经济学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批判,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和非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皖南农村的赌博及其应对——以新发现两份泾县《禁赌文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吕珺 熊帝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皖南泾县地区新发现的两份民国初年禁赌文约手稿内容丰富,涉及当地清末民初赌博的现象及其原因,以及当地宗族应对的措施。晚清民国时期社会风尚的转变便利了赌博的兴起,外来游民、当地不务正业之人以及内外勾结之人是造成赌风大盛的重... 皖南泾县地区新发现的两份民国初年禁赌文约手稿内容丰富,涉及当地清末民初赌博的现象及其原因,以及当地宗族应对的措施。晚清民国时期社会风尚的转变便利了赌博的兴起,外来游民、当地不务正业之人以及内外勾结之人是造成赌风大盛的重要推手。赌风大盛,导致百姓废时失业,荒废农时,更有甚者导致涉赌者倾家荡产,进而与盗匪勾结,严重危害当地基层社会稳定。宗族和官府采取订立禁赌文约、设置禁赌碑刻、颁布禁赌告示等禁赌措施抑制赌风蔓延。两份文约手稿与皖南其他方志、家谱、碑刻、告示相印证,体现当地士绅为防治赌风做出的应对措施。当地宗族的惩戒措施主要为罚钱罚酒,重“戒”轻“罚”,强调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德”与“法”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泾县 禁赌 文约手稿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的共同富裕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迪
14
作者 刘冠琪 王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52-55,共4页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融合了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著作。《手稿》以异化劳动为线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并探讨了社会矛盾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人占有和分工而导致的劳动异化现象、平均主义观...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融合了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著作。《手稿》以异化劳动为线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并探讨了社会矛盾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人占有和分工而导致的劳动异化现象、平均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手稿》中体现的共同富裕思想主要有:共同富裕要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共同富裕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手稿》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启迪是,要用高质量发展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要贯彻和谐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 异化劳动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比丘林1834年《大学》俄译本手稿初探
15
作者 刘淼 《中国俄语教学》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俄国汉学家比丘林1834年翻译的《大学》译本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系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大学》外译本之一。该译本虽以手稿形式保存,暂未出版,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该部手稿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底本考证、译本结构、学术价值四个... 俄国汉学家比丘林1834年翻译的《大学》译本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系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大学》外译本之一。该译本虽以手稿形式保存,暂未出版,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该部手稿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底本考证、译本结构、学术价值四个层面对手稿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研究表明,该部手稿以清代坊间的应举用书为底本,在引介儒家经典的同时,还能够为俄国汉语教学提供高质量教材。译本不仅包括《大学》原文和朱熹章句,还涵盖了历代诸儒辑要、书塾讲义、人物考等多项内容。手稿将科举制度下中国文人对儒家经典的释义与解读原汁原味地译成了俄语,对俄国汉学的奠基与发展、对俄罗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林 《大学》俄译本 1834年手稿 清代应举用书
下载PDF
马克思美好生活观的三重维度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16
作者 孙竞峰 赵海月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下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愿景。美好生活观体现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始终,他用终生的奋斗诠释了“何为美好生活”,以批判的视角论证了“为何生活不美好”,指明了“美好生活何为”的实现道路并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未来社会图景,...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下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愿景。美好生活观体现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始终,他用终生的奋斗诠释了“何为美好生活”,以批判的视角论证了“为何生活不美好”,指明了“美好生活何为”的实现道路并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未来社会图景,体现出马克思对人们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马克思美好生活观生动地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手稿》,从价值旨归、批判进路、实现路径三重维度探赜马克思美好生活观,对深化新时代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观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解放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学术手稿的整理与文本探析——以甘惜分手稿为例
17
作者 詹黎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学术手稿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系统整理、研究与利用这一珍贵的特色资源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著名新闻学理论家甘惜分的学术手稿为例,探索切合学术手稿的整理模式... 学术手稿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系统整理、研究与利用这一珍贵的特色资源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著名新闻学理论家甘惜分的学术手稿为例,探索切合学术手稿的整理模式、著录方法以及分类方案,并以文献学、形态学等研究方法,深入揭示甘惜分学术手稿的文本特点、形态特征,及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探析其学术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同时促进高校图书馆对学术手稿资源展开更深层次的开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术手稿 甘惜分 新闻学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性超越——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18
作者 郭广 李海彬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6,159,160,共11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现实的人”作为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雏形的重要概念,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重维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借助“对象性活动”“社会”等具体概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现实的人”作为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雏形的重要概念,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重维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借助“对象性活动”“社会”等具体概念,从存在论维度立体地审视了“现实的人”的“在场状态”,以“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相交织的双重性主体超越了费尔巴哈在自然统摄下的单一性自然存在;通过制定“劳动”这一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在对实践作为人和自然之间认知桥梁的现实特质的原初性理论表达中,确证了“现实的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在认识论维度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将其视为“直观感觉”所统摄的受动主体的超越;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伦理学批判,马克思深刻描绘了“现实的人”所具备的“需要本性”及其“自我实现”的发展特质,将“现实的人”理解为历史语境下的需要主体,克服了费尔巴哈在静态的自然语境下把“现实的人”归结为本能的欲望主体的狭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 超越性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工人概念及其理论价值
19
作者 刘灵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运动总体叙事中展开对工人存在的理论阐释,由此开启了马克思对工人概念的逻辑叙事。工人是工资的人格化,是现代私有财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工人作为商品存在,被嵌入到物的体系(资本逻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运动总体叙事中展开对工人存在的理论阐释,由此开启了马克思对工人概念的逻辑叙事。工人是工资的人格化,是现代私有财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工人作为商品存在,被嵌入到物的体系(资本逻辑)之中,在不断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中沦为抽象化、功能化与碎片化的社会工具。因此,工人作为历史创造者却承载着历史普遍性苦难、社会结构性压迫。马克思的工人概念深刻揭露了现代人的存在境遇,确立了工人作为历史主体的根本依据,阐明了工人解放自我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初步阐明了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 社会存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理论价值
下载PDF
美的生态阐释: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20
作者 王悦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体为审美对象,通过在生态世界里能动地审美参与,建构起了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生态世界中的审美活动过程。最终,通向以人的解放为基础,追求实现生态世界总体性解放的审美理想。可以说,马克思对美的生态阐释,为生态美学在美学当中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支持,拓展了美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力地挖掘了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美学 审美发生 审美过程 审美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