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少阳为枢”治疗乳腺癌患者手足厥冷经验
1
作者 南云鑫 张磊 +2 位作者 陈洪炀 陈冬梅 万冬桂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3-114,124,共3页
手足厥冷,即手足四肢冰凉厥冷,重则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1]),张仲景《伤寒论》中载:“厥者,手足逆冷者也”,述其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乳腺癌患者因特殊体质、特殊年龄、特殊治疗更易发生或加重手足厥冷的... 手足厥冷,即手足四肢冰凉厥冷,重则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1]),张仲景《伤寒论》中载:“厥者,手足逆冷者也”,述其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乳腺癌患者因特殊体质、特殊年龄、特殊治疗更易发生或加重手足厥冷的症状,通过热像图发现^([2]),12例乳腺癌患者中仅2例足部温度正常,并随着正常型、厥冷型、厥逆型患者足踝部与膝下部温差的逐渐增大,癌症进展病例也随之增加。乳腺癌手足厥冷,属中医“厥证”范畴,西医多采用拍打、揉搓、保暖等方法以缓解症状^([3]),中医方面,多数医家从阳虚论治,认为阳虚失于温煦或他邪阻遏阳气布达为主要病机^([4])。万冬桂教授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少阳枢机不利,现将其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厥冷 癌症进展 手足 张仲景 足踝部 温度正常
下载PDF
手足厥冷并手足心汗出治验1例
2
作者 李静平 李庆生 《光明中医》 2015年第6期1297-1298,共2页
临床诊治手足厥冷应准确判断肢厥冰冷属"阳虚寒凝"之"四逆汤证",还是"气滞络阻"之"四逆散证"。两大类病证,其病因病机不同,论治用药截然不同。吾师李庆生教授诊治此类疾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本... 临床诊治手足厥冷应准确判断肢厥冰冷属"阳虚寒凝"之"四逆汤证",还是"气滞络阻"之"四逆散证"。两大类病证,其病因病机不同,论治用药截然不同。吾师李庆生教授诊治此类疾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本文就吾师中医辨证治疗手足厥冷并汗出验案作相关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厥冷并汗出 辨证论治 验案
下载PDF
李小娟温阳通脉论治手足厥冷 被引量:3
3
作者 苏丹 李小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5-16,共2页
李小娟教授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不能布达温煦,四末失温,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发为手足厥冷,病机关键为不荣和(或)不通;分为阳气不足、阳气不通,阳气不足兼不通,阳气不通包括气滞、痰凝、湿阻、血瘀,单纯阳气不足和阳气不通并不常见,大多... 李小娟教授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不能布达温煦,四末失温,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发为手足厥冷,病机关键为不荣和(或)不通;分为阳气不足、阳气不通,阳气不足兼不通,阳气不通包括气滞、痰凝、湿阻、血瘀,单纯阳气不足和阳气不通并不常见,大多数患者二者兼而有之。主张温阳通脉,视虚实不同,辨别轻重主次,亦补亦通,据证而治,灵活运用。四逆汤、四逆散等温阳散寒、温阳通脉,并以艾灸预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厥冷 温阳通脉 阳气不足 阳气不通 不荣 四逆汤 艾灸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督灸治疗手足厥冷症状30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栩芳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6期462-462,共1页
手足厥冷,又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等,指手足冷至肘膝的征象。尤其进入冬季,患者症状更加突出。笔者近几年来用督灸疗法来治疗手足逆冷30例,疗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手足厥冷者30例,其... 手足厥冷,又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等,指手足冷至肘膝的征象。尤其进入冬季,患者症状更加突出。笔者近几年来用督灸疗法来治疗手足逆冷30例,疗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手足厥冷者30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平均34岁。所有就诊者经实验室、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均无明显器质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厥冷 督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手足厥冷辨治
5
作者 江克明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7年第4期6-7,共2页
手足厥冷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汉代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称此为“四肢厥逆”,又简称为“四逆”,还记载了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据方分析,引起手足厥冷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临证必须详细辨别,审阴阳、... 手足厥冷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汉代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称此为“四肢厥逆”,又简称为“四逆”,还记载了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据方分析,引起手足厥冷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临证必须详细辨别,审阴阳、分寒热而治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病因病机 外伤寒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厥冷 《伤寒论》 病因病机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 理气开郁 张仲景 阳气不足 少阴病 气机郁滞
下载PDF
厥阴证治得失
6
作者 孔祥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1-31,共1页
《伤寒论·厥阴篇》素有“千古疑案”之称。厥阴与少阴尽管都有厥、利之症状,但病机则异。少阴病为阳虚阴盛故每多见厥冷下利之症,厥阴病则是寒极、热极或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而呈厥热呕利,且时有寒厥阳复太过而致热厥,亦有热厥壮火... 《伤寒论·厥阴篇》素有“千古疑案”之称。厥阴与少阴尽管都有厥、利之症状,但病机则异。少阴病为阳虚阴盛故每多见厥冷下利之症,厥阴病则是寒极、热极或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而呈厥热呕利,且时有寒厥阳复太过而致热厥,亦有热厥壮火食气而致阳衰等,病机复杂,辨证用药较为困难。笔者所治厥阴病有得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教训中略有领悟。现举3例供同道指正。姚某,女,68岁。1985年5月29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病证 六经辨证 下利 乌头属 附子 病机 补气药 甘草 辛温解表药 细辛 党参 食气 李属 乌梅 肉桂 扶阳 手足厥冷 五味子 补血药 白芍 姜炭 壮火 花椒 川椒
下载PDF
蛔厥的病因病理和主要症状是什么?为什么说乌梅丸是治疗蛔厥的主方?
7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63-64,共2页
答: 本证的病因病理在于内脏虚寒,蛔动不安,上扰胸膈,气血一时受阻而逆乱成厥。主要症状为吐蛔,心腹剧痛,吐涎沫,得食则吐,蛔动不安,手足厥冷,发作有时。乌梅丸中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辛能驱蛔,且治脏寒,
关键词 病因病理 乌梅丸 症状 治疗 手足厥冷 吐涎沫
下载PDF
论厥和厥逆
8
作者 何纫秋 《西昌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87-92,共6页
一、前言 中医学中的“厥”和“厥逆”是一种重要的证象。尤其在中医理论体系刚完备之时,它们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从二点加以说明,第一内经专有“厥论篇”,对厥和厥道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二,仲景伤寒论,厥证为三阴证的主证之一,曾被... 一、前言 中医学中的“厥”和“厥逆”是一种重要的证象。尤其在中医理论体系刚完备之时,它们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从二点加以说明,第一内经专有“厥论篇”,对厥和厥道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二,仲景伤寒论,厥证为三阴证的主证之一,曾被大量论述。因此对它们进行较彻底的研究对中医学来说,无论从理论上及临床上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 伤寒论 手足 内经 当归四逆汤 少阴病 手足厥冷 阴篇 四逆散
下载PDF
蛔厥与脏厥如何鉴别?
9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37-37,共1页
答:蛔厥是因蛔虫扰动引起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出现以腹中急痛,四肢厥冷为主的病证。脏厥是内脏真阳虚极而导致以肤冷为主的病证。二者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鉴别: 1.神志上:蛔厥因蛔虫扰动,表现为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脏厥因阳气衰... 答:蛔厥是因蛔虫扰动引起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出现以腹中急痛,四肢厥冷为主的病证。脏厥是内脏真阳虚极而导致以肤冷为主的病证。二者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鉴别: 1.神志上:蛔厥因蛔虫扰动,表现为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脏厥因阳气衰微,阴寒猖獗、虚阳自扰而为但躁不烦,躁无暂安时。 2.厥冷程度:蛔厥手足厥冷乃蛔虫扰动、脾阳不振引起,一般程度稍轻。脏厥不仅肢冷,且可见肤冷,为内脏阳气衰竭,不能布达于外,其程度较蛔厥为重. 3.吐蛔情况:蛔厥者常吐蛔,脏厥则不吐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 阴阳气不相顺接 气机逆乱 手足厥冷 扰动 蛔虫
下载PDF
何谓厥?《伤寒论》中所说的厥指的是什么?其病理是什么?
10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36-36,共1页
答:所谓厥,涵义有三:一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二指逆气自下而上,通常是指从腹部上至心胁部,多属寒邪为病;三指肢体或手足逆冷。《伤寒论》中所说的厥即是指四肢、手足厥冷而言,原文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答:所谓厥,涵义有三:一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二指逆气自下而上,通常是指从腹部上至心胁部,多属寒邪为病;三指肢体或手足逆冷。《伤寒论》中所说的厥即是指四肢、手足厥冷而言,原文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其病理为阴阳气不相顺接。顺接即协调、平衡、相贯之意。正常情况下,阴阳维持着协调、平衡,阴阳之气相贯,如环无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阴阳气不相顺接 病理 手足 手足厥冷 平衡
下载PDF
四逆散在妇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佃贵 《河北中医》 1985年第5期40-40,26,共2页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为透解郁热,舒肝理脾之良方。张仲景用其治疗少阴热化之四逆证,症见手足厥冷,或脘腹疼痛,或泻利下重,脉弦等。笔者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的特点,推广用治妇科诸病...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为透解郁热,舒肝理脾之良方。张仲景用其治疗少阴热化之四逆证,症见手足厥冷,或脘腹疼痛,或泻利下重,脉弦等。笔者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的特点,推广用治妇科诸病,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妇科 《伤寒论》 手足厥冷 脘腹疼痛 生理病理 四逆证 张仲景
下载PDF
针刺天枢穴治疗膜样痛经24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刚 甄德江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2期14-14,共1页
膜样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常于经期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甚则昏厥,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手足厥冷、恶心呕吐、腹泻等,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开始缓解。此证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近年... 膜样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常于经期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甚则昏厥,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手足厥冷、恶心呕吐、腹泻等,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开始缓解。此证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甄德江教授针刺天枢穴经验方治疗膜样痛经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样痛经 验方治疗 天枢穴 针刺 小腹疼痛 妇科常见病 面色苍白 手足厥冷
下载PDF
吴茱萸汤治验举隅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建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1期35-35,共1页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共三次提到吴茱萸汤。分别是第243条治疗“食谷欲呕”,第309条治疗“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第378条治疗“干呕吐涎沫,头痛”。目前,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在使...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共三次提到吴茱萸汤。分别是第243条治疗“食谷欲呕”,第309条治疗“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第378条治疗“干呕吐涎沫,头痛”。目前,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在使用吴茱萸汤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举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伤寒论》 治验 手足厥冷 临床应用 张仲景 治疗 吐涎沫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应用体会
14
作者 王玉民 《陕西中医》 2011年第5期620-620,共1页
当归四逆汤源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症。该方由当归、白芍、通草、桂枝、细辛、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是为素体血虚复感寒邪而设置的一个方剂。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当归四... 当归四逆汤源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症。该方由当归、白芍、通草、桂枝、细辛、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是为素体血虚复感寒邪而设置的一个方剂。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疾病,收到理想效果。现举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应用 《伤寒杂病论》 手足厥冷 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 张仲景
下载PDF
定痛汤治疗痛经36例
15
作者 李殿杰 林旭聪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5期36-36,共1页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的痛经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出现昏厥。痛经属妇科临床常见病。定痛汤是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由《金匮》温经汤加减化裁得来的,用此方治疗痛经患...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的痛经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出现昏厥。痛经属妇科临床常见病。定痛汤是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由《金匮》温经汤加减化裁得来的,用此方治疗痛经患者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经前或经期腹痛者20例,均在月经来潮之前2-3d出现腹痛症状,行经后腹痛者1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痛汤 痛经 治疗 经期腹痛 月经周期 手足厥冷 妇科临床 《金匮》
下载PDF
参附汤临床新用
16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4期14-14,共1页
组成人参12g,附子10g。用法人参另炖,附子水煎,取汁合服。功效益气、回阳、救脱。主治正气大亏,肾阳欲绝,阳气暴脱。见手足厥冷,上气喘急,冷汗不止,脉微欲绝。
关键词 参附汤 临床 阳气暴脱 手足厥冷 人参 附子
下载PDF
吴茱萸汤临床新用
17
作者 陈锐(审校)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26期17-17,共1页
组成 吴茱萸4.5g,人参9g,大枣4枚,生姜12g。 功效 温中补益,降逆散寒。 主治 ①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至)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③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④脉沉迟者,舌质淡,苔白滑。
关键词 吴茱萸汤 临床 阴头痛 手足厥冷 胃脘痛 吐涎沫
下载PDF
临床如何应用附子治疗盛夏畏寒
18
作者 胡献国 《医师在线》 2021年第12期42-42,共1页
附子,又名附片,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依其加工的不同而分为黑附片、白附片、盐附片。中医认为,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临床主要有三方面的应用:1.亡阳证。... 附子,又名附片,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依其加工的不同而分为黑附片、白附片、盐附片。中医认为,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临床主要有三方面的应用:1.亡阳证。临床观察发现,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可治疗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救逆 发热恶寒 散寒止痛 亡阳证 手足厥冷 黑附片 白附片 补肾阳
下载PDF
附子汤治验1例
19
作者 顾文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年第1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畏寒 手足厥冷 附子汤
下载PDF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玉琼 林超岱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3期95-96,共2页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有时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的一种病症.近年来,随着腹针在临床治疗痛证取得良好疗效,腹针治疗妇科痛经方面也逐渐...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有时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的一种病症.近年来,随着腹针在临床治疗痛证取得良好疗效,腹针治疗妇科痛经方面也逐渐开展起来,相关临床研究及报道结果也都证明了腹针在治疗痛经方面的优势.本文就此简单综述一下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治疗 临床研究 痛经方 小腹疼痛 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 手足厥冷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