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编辑才具及其历史局限
1
作者
肖星明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个人
才具
精品
编辑
才具
历史局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评北齐文宣帝高洋之器识与才具——兼论渤海高氏之家族精神气质
2
作者
李文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11,共9页
北齐文宣帝高洋并非传统评价所说的"淫暴"之君,而是一位"志识沈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作为的君主,其器识和才具均十分突出。高洋在统治前后期的表现相差甚大,与其家族精神气质有一定关系,...
北齐文宣帝高洋并非传统评价所说的"淫暴"之君,而是一位"志识沈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作为的君主,其器识和才具均十分突出。高洋在统治前后期的表现相差甚大,与其家族精神气质有一定关系,渤海高氏之家族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尚武好侠、嗜酒好色、智商较高而情商欠缺等几个方面,高洋晚年在政治上的"昏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精神病态(或变态人格)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洋
器识
才具
渤海高氏
家族精神气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佩孚与陈炯明同异初探:以际遇、品德、才具为视角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友乔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15,共5页
吴佩孚和陈炯明都是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人生结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际遇、品德、才具等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二人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交织。但对于吴氏的评价,人们能超越政治立场而崇敬其人格;对于陈氏则国共两党皆视之为&qu...
吴佩孚和陈炯明都是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人生结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际遇、品德、才具等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二人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交织。但对于吴氏的评价,人们能超越政治立场而崇敬其人格;对于陈氏则国共两党皆视之为"叛"为"逆"。他们何以失败?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何以如此悬绝?本文拟探寻二人失败以及国共两党对其评价之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佩孚
陈炯明
同异
际遇
品德
才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门三弟子比较论说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存光
史少秦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70-74,共5页
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三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三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
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三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三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三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回
子贡
子路
才具
性情
道德修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
5
作者
颜程龙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唐代士人群体对担任三省六部二十六司的郎官有着极高的认同,这种认同源自唐代郎官群体的自我意识,才具之美、位近赤墀、迁转要津,是唐代士人群体对郎官的职位认同,也是士人群体珍重郎官职位的重要原因。因为对才具之美的重视,唐代郎官...
唐代士人群体对担任三省六部二十六司的郎官有着极高的认同,这种认同源自唐代郎官群体的自我意识,才具之美、位近赤墀、迁转要津,是唐代士人群体对郎官的职位认同,也是士人群体珍重郎官职位的重要原因。因为对才具之美的重视,唐代郎官这一群体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士人
郎官
郎官意识
职位认同
才具
之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性恶论”探讨——兼与孟子“性善论”比较
6
作者
陈荣佳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5-69,共5页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人有理解和实践礼义法度的资质和才具,可以在后天通过自己努力磨砺,并在贤师和良友帮助下,化性起伪,而趋于善,并最终成为圣人。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表面看起...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人有理解和实践礼义法度的资质和才具,可以在后天通过自己努力磨砺,并在贤师和良友帮助下,化性起伪,而趋于善,并最终成为圣人。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表面看起来大相径庭,但完整考察他们关于人性的思想,则是可相通的,而荀子实际上也有被误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人性
善端
资质
才具
原文传递
题名
编辑才具及其历史局限
1
作者
肖星明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个人
才具
精品
编辑
才具
历史局限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14.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评北齐文宣帝高洋之器识与才具——兼论渤海高氏之家族精神气质
2
作者
李文才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11,共9页
文摘
北齐文宣帝高洋并非传统评价所说的"淫暴"之君,而是一位"志识沈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作为的君主,其器识和才具均十分突出。高洋在统治前后期的表现相差甚大,与其家族精神气质有一定关系,渤海高氏之家族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尚武好侠、嗜酒好色、智商较高而情商欠缺等几个方面,高洋晚年在政治上的"昏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精神病态(或变态人格)色彩。
关键词
高洋
器识
才具
渤海高氏
家族精神气质
分类号
K239.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佩孚与陈炯明同异初探:以际遇、品德、才具为视角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友乔
机构
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15,共5页
文摘
吴佩孚和陈炯明都是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人生结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际遇、品德、才具等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二人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交织。但对于吴氏的评价,人们能超越政治立场而崇敬其人格;对于陈氏则国共两党皆视之为"叛"为"逆"。他们何以失败?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何以如此悬绝?本文拟探寻二人失败以及国共两党对其评价之异的原因。
关键词
吴佩孚
陈炯明
同异
际遇
品德
才具
分类号
K82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门三弟子比较论说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存光
史少秦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70-74,共5页
文摘
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三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三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三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颜回
子贡
子路
才具
性情
道德修为
Keywords
Yanhui
Zigong
Zilu
temperament and ability
mo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B2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
5
作者
颜程龙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文摘
唐代士人群体对担任三省六部二十六司的郎官有着极高的认同,这种认同源自唐代郎官群体的自我意识,才具之美、位近赤墀、迁转要津,是唐代士人群体对郎官的职位认同,也是士人群体珍重郎官职位的重要原因。因为对才具之美的重视,唐代郎官这一群体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唐代士人
郎官
郎官意识
职位认同
才具
之美
Keywords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Langguan
Langguan consciousness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talented beauty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性恶论”探讨——兼与孟子“性善论”比较
6
作者
陈荣佳
机构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室
出处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5-69,共5页
文摘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人有理解和实践礼义法度的资质和才具,可以在后天通过自己努力磨砺,并在贤师和良友帮助下,化性起伪,而趋于善,并最终成为圣人。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表面看起来大相径庭,但完整考察他们关于人性的思想,则是可相通的,而荀子实际上也有被误解之处。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人性
善端
资质
才具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编辑才具及其历史局限
肖星明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评北齐文宣帝高洋之器识与才具——兼论渤海高氏之家族精神气质
李文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吴佩孚与陈炯明同异初探:以际遇、品德、才具为视角
陈友乔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孔门三弟子比较论说
林存光
史少秦
《管子学刊》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
颜程龙
《保定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荀子“性恶论”探讨——兼与孟子“性善论”比较
陈荣佳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