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江县的“四清”运动 被引量:4
1
作者 成波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1-63,共3页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叫“四清”运动,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来的。按当时的说法,是进行反修防修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福建省连江县的“四清”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关键词 “四清”运动 反修防修 福建省连江县 社会主义教育 阶级敌人 社教运动 刘少奇同志 历史问题 扎根串连 思想批判
下载PDF
激情岁月中的清白墨迹(十)
2
作者 夏公然 夏小梅 《观察与思考》 2002年第2期12-16,共5页
共和国历史上有段岁月叫作"四清"(后段改称"社教"),时在"文革"前的1963年至1965年间.由于"文革"的荒唐,过来人在回顾、反思历史时,往往淡漠了"四清"的实践与影响.从我的感受看,"... 共和国历史上有段岁月叫作"四清"(后段改称"社教"),时在"文革"前的1963年至1965年间.由于"文革"的荒唐,过来人在回顾、反思历史时,往往淡漠了"四清"的实践与影响.从我的感受看,"文革"固然疯狂,但属于人们已普遍发昏,社会陷于非理性的闹剧,而"四清"则是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通过整个党政系统有组织进行的,参予者无不认真,甚至可以说是清醒的.所以,"四清"更能反映当时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体制的特点.我所在的内参部曾花了很多精力服务于这项"中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队 刘少奇 刘仁 许立群 内参 扎根串连 穆青 通县 吴冷西 阶级斗争 阶级冲突 白庙 《后十条》
下载PDF
“双重身份”能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3
作者 李升平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2-42,共1页
记者在参加实际工作中以“双重身份”履行两种职能的做法,是把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记者思想政治水平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五十年代,我们报社经常派出采编人员,参加地方党委所领导的各项中心工作(如民主... 记者在参加实际工作中以“双重身份”履行两种职能的做法,是把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记者思想政治水平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五十年代,我们报社经常派出采编人员,参加地方党委所领导的各项中心工作(如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这些同志既接受工作组的领导,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又同时接受编辑部的领导,作为记者完成报道发稿任务。不象现在搞的“单打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反五反 五十年代 采编人员 地方党委 中心工作 思想政治水平 扎根串连 新闻业务 政治家办报 子回
下载PDF
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
4
作者 段义海 《前线》 1964年第17期23-24,共2页
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就能按时完成任务,取得成绩,使这些成绩不断巩固和发展。相反,如果采取走过场的方法进行工作,就不能有成效地完成任务,即使暂时地在表面上取得一些成绩,也是不巩固的,是经不起检查和考验的,而且走过场常常会给党的... 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就能按时完成任务,取得成绩,使这些成绩不断巩固和发展。相反,如果采取走过场的方法进行工作,就不能有成效地完成任务,即使暂时地在表面上取得一些成绩,也是不巩固的,是经不起检查和考验的,而且走过场常常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地 工作态度 检查和 扎根串连 党的政策 阶级队伍 国家干部 革命工作 种麦 同吃同住
下载PDF
“上阶级斗争主课”
5
作者 吴中杰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4-90,共7页
“四清”运动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之后,贯彻抓阶级斗争理论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正式名称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因其包括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等四项内容,故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在农村搞“四清”运动的同... “四清”运动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之后,贯彻抓阶级斗争理论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正式名称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因其包括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等四项内容,故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在农村搞“四清”运动的同时,还决定要在城市进行“五反”运动,——后来又规定,无论农村和城市,通称为“四清运动”。从1963年开始,复旦师生也分期分批地参加“四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清运动 工作队 生产队长 姚文元 扎根串连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杨西光 大字报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反动学术权威 战斗任务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对运动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毛泽东与刘少奇产生分歧
6
作者 戴茂林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第5期63-64,共2页
从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虽然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如何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产生了一些矛盾,而且矛盾还在逐步加深,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毛泽东在表面上也都表示同意刘少奇的意见。这其中的主要原... 从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虽然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如何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产生了一些矛盾,而且矛盾还在逐步加深,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毛泽东在表面上也都表示同意刘少奇的意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八届十中全会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统领社教运动这个根本问题上,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并没有冲突,某种程度上刘少奇比毛泽东的一些认识更加激进。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并不是根本问题上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教运动 社会主义教育 阶级斗争为纲 中央工作会议 运动性质 桃园经验 王光美 李井泉 常委扩大会议 扎根串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