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打井取水到造林护水
1
作者 李国安 《中国林业》 2003年第07B期21-21,共1页
●打井取水的“功臣”如果不造林护水,也许会成为历史罪人●40多年前我在内蒙古当骑兵,很多地方的青草能碰到马镫子●国外良好的环境也并非天赐,是几十年。
关键词 打井取水现象 造林护水行为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大禹治水──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
2
《吉林水利》 1996年第8期44-44,共1页
大禹治水──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水是人大自然的产物。它有益于人类,又有害于人类。远古时候,人们还不懂得凿井取水,所以居住在河流两岸或水源充足的地方。可是有水的地方,地势又大都比较低,一发大水,人们反受其害了。怎样解决这... 大禹治水──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水是人大自然的产物。它有益于人类,又有害于人类。远古时候,人们还不懂得凿井取水,所以居住在河流两岸或水源充足的地方。可是有水的地方,地势又大都比较低,一发大水,人们反受其害了。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只有斗争!大禹治水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自然界 经验教训 筑堤防 黄河流域 老年人 大自然 远古时候 打井取水 活动的范围
下载PDF
乡村房地产开发要重视卫生设施配套
3
作者 陈东 《中国房地产业》 1994年第11期39-39,共1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房地产开发建房发展较快,农村新住宅区建设也逐渐增多,但是,一些地方由于考虑不周,卫生设施没有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有的建了卫生间,装了水冲式便器和浴缸等卫生器具,但是没有粪便、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加...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房地产开发建房发展较快,农村新住宅区建设也逐渐增多,但是,一些地方由于考虑不周,卫生设施没有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有的建了卫生间,装了水冲式便器和浴缸等卫生器具,但是没有粪便、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加排放设施,没有集中式供水设施,各户都在自家门前打井取水饮用,又在自家屋后排放粪尿污水,有的直接将粪尿、污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设施 房地产开发 乡村 新住宅区 粪尿污水 住宅区建设 排放设施 生活污水 打井取水 集中式供水
下载PDF
抗旱,他推迟了婚期
4
作者 牛国栋 《云南电业》 2010年第4期22-22,共1页
突然接到紧急任务3月23日,刚刚从装修新房现场回到宿舍的杨文志接到电话:立即联系优秀的钻井队伍,赶赴陆良县大莫古镇红石岩村为干旱灾区打水井,不能有丝毫耽搁!杨文志是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分公司的副经理、共产党员,从事土建施工多年,... 突然接到紧急任务3月23日,刚刚从装修新房现场回到宿舍的杨文志接到电话:立即联系优秀的钻井队伍,赶赴陆良县大莫古镇红石岩村为干旱灾区打水井,不能有丝毫耽搁!杨文志是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分公司的副经理、共产党员,从事土建施工多年,对打井、钻探工作有着非常熟悉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 装修公司 送变电 打井取水 工程公司 钻井现场 钻井工 钻头 技术工作 联系
原文传递
茨淮河畔的那一抹“军绿”——记凤台县“八一”林牧场18名退伍军人
5
作者 王振华 《江淮》 2008年第1期30-31,共2页
2000年11月2日的早晨,秋寒弥漫。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送行鞭炮声中,18名年轻人打好行装,从凤台县水利局门口昂首出发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叫"退伍军人",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八一"林牧场——说是"八一&qu... 2000年11月2日的早晨,秋寒弥漫。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送行鞭炮声中,18名年轻人打好行装,从凤台县水利局门口昂首出发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叫"退伍军人",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八一"林牧场——说是"八一"林牧场,不过是位于茨淮新河沿岸的万亩荒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台县 退伍军人 牧场 水利局 波尔山羊 水土流失 淮河流域 打井取水 新河 拖拉机
原文传递
“名声”琐谈
6
作者 彭学文 《党的建设》 1997年第8期23-23,共1页
大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是很顾及自己的名声,难怪古人就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说法。可以说,人的名声的好坏,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一种反映。同时,在名声问题上也有辩证法,你欲求之而不得;你忘记名声,不为名声所累,一心为... 大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是很顾及自己的名声,难怪古人就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说法。可以说,人的名声的好坏,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一种反映。同时,在名声问题上也有辩证法,你欲求之而不得;你忘记名声,不为名声所累,一心为大众谋利益,反而会赢得名声。党的好干部李国安就有一句名言:活着就要为党"树碑立传",多做一些"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事。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名声观,为了能让边防军民吃上水,他带领给水团官兵在茫茫戈壁打井取水,解决了128万城市人口和256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使3.9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在他们打井的地方,人民群众先后为他们立下了7块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声 辩证法 个人修养 农村人口 生活用水 打井取水 城市人口 人民群众 边防军 水浇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