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母亲身份的流变——基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
1
作者 宋银苗 《世界文学研究》 202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由于黑人历史的特殊性,黑人母亲的身份特征一直处于动态的流变之中。黑人母亲身份是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在其小说中打破了传统作品对于母亲身份的书写范式,颠覆并消解了制度化的母... 由于黑人历史的特殊性,黑人母亲的身份特征一直处于动态的流变之中。黑人母亲身份是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在其小说中打破了传统作品对于母亲身份的书写范式,颠覆并消解了制度化的母性,面对政治、性别、阶级与种族对黑人母性的交互式压制,以反母性的行为给予了无声而有力的揭示与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性主义 母亲身份 流变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家》中“逃离”与“归乡”母题解读
2
作者 赵翔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莫里森的第十部著作《家》中讲述了主人公弗兰克及其妹妹从离家到归乡的心路历程,再现了文学中的“逃离”与“归乡”母题。这两个母题在《圣经》及古希腊神话中都能找到神话原型,但莫里森对经典母题进行了重构,赋予“逃离”和“归乡”... 莫里森的第十部著作《家》中讲述了主人公弗兰克及其妹妹从离家到归乡的心路历程,再现了文学中的“逃离”与“归乡”母题。这两个母题在《圣经》及古希腊神话中都能找到神话原型,但莫里森对经典母题进行了重构,赋予“逃离”和“归乡”新的内涵。美国黑人在种族主义压迫下,被迫离乡,渴望寻求一片安宁之地。然而无论如何努力,他们都很难在他处建立家园,只有回归黑人社区,接受黑人文化,才能获取“家园感”,实现成长和救赎。莫里森借助于“逃离”为读者展现了黑人群体的艰难困境及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同时借助于“归乡”向黑人指明了一条阳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家》 逃离 归乡 母题
下载PDF
“记”与“忘”:莫里森《宠儿》中记忆的伦理观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丰裕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3期52-61,共10页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不乏对记忆的思考,刻画了黑人个体及集体在“记”与“忘”之间的伦理选择。本文聚焦主人公丹芙,沿着塞丝母女回归黑人社群这条伦理线,试图分析基于“记”与“忘”体现的伦理意义。认为长久以来丹芙铭记家族创伤...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不乏对记忆的思考,刻画了黑人个体及集体在“记”与“忘”之间的伦理选择。本文聚焦主人公丹芙,沿着塞丝母女回归黑人社群这条伦理线,试图分析基于“记”与“忘”体现的伦理意义。认为长久以来丹芙铭记家族创伤、忽略与他人相关的记忆加剧了自身被隔绝的伦理困境。而重构家族记忆、接纳黑人集体记忆有助于丹芙伦理身份的重塑,在“记”与“忘”的平衡中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通过对文化记忆及共同记忆的回溯,黑人社群重新凝聚为具有伦理关怀的共同体,对宠儿的集体哀悼折射出在铭记历史的前提下忘却创伤情感的伦理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伦理选择 文学伦理学 《宠儿》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
4
作者 宋银苗 《世界文学研究》 2023年第5期357-360,共4页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托妮•莫里森无疑是黑人女性主义作家的里程碑。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聚焦于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商品化的黑人女性及爱的缺失、爱的回归与救赎、爱的多元共生以及...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托妮•莫里森无疑是黑人女性主义作家的里程碑。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聚焦于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商品化的黑人女性及爱的缺失、爱的回归与救赎、爱的多元共生以及黑人女性实现完整生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爱》 黑人女性主义 多元共生 完整生存
下载PDF
他异性、独一性和伦理性——《上帝救助孩子》的事件研究
5
作者 张席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期216-217,共2页
托妮·莫里森《上帝救助孩子》运用事件推动故事发展,借助德里克·阿特里奇的事件理论来探讨小说中事件的他异性、独一性和伦理性。小说揭示了黑人群体及黑人女性依旧没有得到社会认同,展现出不同的他异性;主人公布莱德和布克... 托妮·莫里森《上帝救助孩子》运用事件推动故事发展,借助德里克·阿特里奇的事件理论来探讨小说中事件的他异性、独一性和伦理性。小说揭示了黑人群体及黑人女性依旧没有得到社会认同,展现出不同的他异性;主人公布莱德和布克经历的悲伤情感重复对其成长造成巨大影响;作者性的加入,增加文学问题与现实关怀之间的深度思考,扩展了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事件理论 他者 独一性 伦理
下载PDF
福柯主体理论下《宠儿》塞丝的主体性塑造及伦理向度
6
作者 刘思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2年第4期82-87,共6页
《宠儿》讲述了奴隶制度下的一位黑人母亲塞丝逃出农庄,被奴隶主追捕过程中杀掉长女的故事。借助米歇尔•福柯的主体理论分析塞丝的主体性塑造过程,可以探寻知识型与权力对主体性塑造的干预和控制,考察主体在被统治技术及推论技术影响下... 《宠儿》讲述了奴隶制度下的一位黑人母亲塞丝逃出农庄,被奴隶主追捕过程中杀掉长女的故事。借助米歇尔•福柯的主体理论分析塞丝的主体性塑造过程,可以探寻知识型与权力对主体性塑造的干预和控制,考察主体在被统治技术及推论技术影响下呈现的伦理向度思考。弑婴行为帮助塞丝一家逃脱了再次为奴的命运,但并不能成就塞丝主体性的建构。莫里森在这篇小说中重现了奴隶制下黑人的苦难与悲惨历史,借塞丝主体性塑造过程中饱受的挫折和痛苦来引发黑人对自身主体性的反思,并通过塑造塞丝这个看似“疯癫”的人物形象,揭示和批判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和罪恶,深刻展现了作者对黑人同胞的担忧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托妮•莫里森 米歇尔•福柯 主体性 伦理向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