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托拉氏假单胞菌相关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在兴 刘斌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3,共9页
在食用菌细菌性病害中,由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病害普遍存在且严重。笔者从P.tolaasii的多样性、检测技术、致病机理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 在食用菌细菌性病害中,由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病害普遍存在且严重。笔者从P.tolaasii的多样性、检测技术、致病机理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科学防治由P.tolaasii引起的食用菌病害,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氏假单胞菌 褐斑病 综合防治 性病害
原文传递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春燕 张柏松 +4 位作者 万鲁长 张海兰 郭惠东 单洪涛 郑继发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F0003,共5页
从山东省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生产中发现一种新病害,将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病原菌为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 从山东省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生产中发现一种新病害,将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病原菌为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黑腐病 托拉氏假单胞菌
下载PDF
平菇细菌性黄斑病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川 陈强 +2 位作者 张金霞 边银丙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耳种间对细菌性黄斑病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出菇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0℃时病情指数最高,25℃和30℃时病情指数相对较低;80%~85%和95%~100%两个不同湿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培养料中玉米粉含量的增加,子实体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第一潮相比,第二潮的病情指数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氏假单胞菌 温度 湿度 培养基 玉米粉 潮次
下载PDF
平菇和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左雪梅 王贺祥 姜瑞波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前我国平菇和双孢蘑菇的年产量分别为248.8万t和133.0万t,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居第一和第三位。随着周年生产的实行和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平菇和双孢蘑菇的细菌性褐斑病也日益严重。子实体被感染后,菌盖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凹陷斑... 目前我国平菇和双孢蘑菇的年产量分别为248.8万t和133.0万t,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居第一和第三位。随着周年生产的实行和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平菇和双孢蘑菇的细菌性褐斑病也日益严重。子实体被感染后,菌盖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凹陷斑,在潮湿条件下,尤其是菌盖表面有水膜时,该病最容易发生。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是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主要致病因子是托拉氏毒素(tolaasin)。该文作者从病原菌研究、致病机制和防治等几个方面对平菇和双孢蘑菇褐斑病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 托拉氏假单胞菌 托拉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