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雄失路 托足无门——徐渭大写意的底背
1
作者 张渝 《荣宝斋》 2021年第9期144-147,共4页
关于徐渭的文字,能够让人"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的是袁宏道《徐文长传》。如果展开这篇文字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徐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大写意绘画真正意义上的开山者,除却个人天资之外,依旧跳不出孟子的预言:"故天将... 关于徐渭的文字,能够让人"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的是袁宏道《徐文长传》。如果展开这篇文字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徐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大写意绘画真正意义上的开山者,除却个人天资之外,依旧跳不出孟子的预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写意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劳其筋骨 托足无门 徐渭 袁宏道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生命意味之于笔墨形式(摘要)
2
作者 周志勤 陈大羽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4期46-49,共4页
通常有人把成功的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描述成一种"生命的形式"。这生命的形式体现于绘画作品中直接透露出那么一种"活力"一种"生机"。不消说,此处所讲的"活力"、"
关键词 笔墨形式 绘画作品 写意花鸟画 葡萄图 艺术作品 后期印象派 黄甲图 托足无门 任伯年 画中
下载PDF
无之而不奇 斯无之而不奇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丹 《理论与创作》 2001年第5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人生态度 胡宗宪 文学成就 知识分子形象 文学主张 薛公蕙 徐文长传 悲剧人生 托足无门 下僚
下载PDF
艺术的圣徒与“肮脏”的鬼才
4
作者 曹玉林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1期176-177,共2页
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对于同样一位画家,褒贬互见毁誉无定者代不乏人,然若就分歧之巨大,对立之尖锐,观点之方枘圆凿不可调和论,当以徐渭为第一。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 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对于同样一位画家,褒贬互见毁誉无定者代不乏人,然若就分歧之巨大,对立之尖锐,观点之方枘圆凿不可调和论,当以徐渭为第一。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徐少时性绝机敏,9岁能文,年20为生员,然屡应乡试不中。38岁时人胡宗宪幕府,协办抗倭事宜,深得重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因严嵩案牵连入狱,徐失却依傍。两年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山人 青藤道人 画史 胡宗宪 代不乏人 文长 抗倭 托足无门 大写意 严世蕃
下载PDF
文人画的历史流变与精神内涵构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俞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之所以流芳百世,独特而经典,不仅在于它形式与内容的独特性,更在于它深藏于文人画形式与内容之中的深厚的精神内涵,这即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的儒道释思想。在中国,文人士大夫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群...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之所以流芳百世,独特而经典,不仅在于它形式与内容的独特性,更在于它深藏于文人画形式与内容之中的深厚的精神内涵,这即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的儒道释思想。在中国,文人士大夫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主要由文人创作的文人画也就深受其影响,儒道释思想也就成为了构成文人画灵魂的深层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哲学思想 文人士大夫 历史流变 古典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学说 吴门四家 托足无门 艺术形式 水墨山水画
原文传递
一代畸人徐文长 被引量:1
6
作者 骆玉明 贺圣遂 《文史知识》 1983年第7期85-91,共7页
大戏剧家汤显祖对他极力推崇,大书画家郑板桥甚至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艺术大师齐白石对他也仰慕备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成就在哪里?本文介绍了-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
关键词 徐文长 胡宗宪 郑板桥 袁中郎 《南词叙录》 翠乡梦 人世沧桑 陶望龄 托足无门 欣然前往
原文传递
水澄镜明 花月宛然——吴悦石的绘画
7
《新美域》 2005年第2期6-30,共25页
余自少年学画,得两石翁王铸九先生亲授,方知精研六法,力追前贤。弱冠以后,壮游天下,初见山川雄奇,豪气顿生。尔后遭逢“文革”之变,放逐于深山之中,十易寒暑.生活备极艰辛,惟于书画,心志未泯。虽风雨如晦,却得董寿平先生衣钵相授。而... 余自少年学画,得两石翁王铸九先生亲授,方知精研六法,力追前贤。弱冠以后,壮游天下,初见山川雄奇,豪气顿生。尔后遭逢“文革”之变,放逐于深山之中,十易寒暑.生活备极艰辛,惟于书画,心志未泯。虽风雨如晦,却得董寿平先生衣钵相授。而立之后,复得画坛耆宿携与优游。积久薄发,感悟深切, 心胸遂为之洞然。书画虽小道,然千载之下,通承革之变,笔墨、气韵、风骨、神采,能使观者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悦 董寿平 六法 壮游 花月 师造化 神领意造 书法创作 托足无门 画论
原文传递
搜妙创真——李启色笔下的山水图像与自然景色
8
作者 林钰源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李启色,沉湎大自然,陶醉于对山水树石的描绘,近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开始操笔作画了。他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山水画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对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所提出"... 李启色,沉湎大自然,陶醉于对山水树石的描绘,近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开始操笔作画了。他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山水画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对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所提出"搜妙创真"的山水画命题更是推崇备至。荆浩在《笔法记》中,借与一叟相遇于太行山之洪谷的石鼓岩并与其展开对话的方式,提出了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影响颇深的关于山水画"气、韵、思、景、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浩 山水画创作 笔法记 山水画家 洪谷 古代山水画 搜尽奇峰打草稿 看云 美术观察 托足无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