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大鼠扣带前回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1
作者 杨绍年 王绍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电刺激大鼠扣带前回(ACg),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缰核(Hb)内20.7%的神经元兴奋,22.4%的神经元抑制,56.9%的神经元无反应。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明显阻断电刺激ACg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结果表明,ACg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电刺激大鼠扣带前回(ACg),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缰核(Hb)内20.7%的神经元兴奋,22.4%的神经元抑制,56.9%的神经元无反应。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明显阻断电刺激ACg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结果表明,ACg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部分是通过改变Hb的活动来实现的,Hb是ACg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下行性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前回 缰核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长期随访效果(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Hyun Ho Jung Chan Hyung Kim +3 位作者 Jong Hee Chang Yong Gou Park Sang Sup Chung Jin Woo Chang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2-398,共7页
背景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致残的疾病,患者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10%以上的强迫症病人对药物和行为治疗无效。对一些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神经外科已经开展一些手术治疗,例如:扣带前回毁损、脑白... 背景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致残的疾病,患者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10%以上的强迫症病人对药物和行为治疗无效。对一些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神经外科已经开展一些手术治疗,例如:扣带前回毁损、脑白质切断术、尾状核下束切断、内囊前支毁损。扣带前回毁损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也有术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报道。为判断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是否是一种适合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我们评价了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的长期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患者筛选:在1999年3月至2003年4月间,17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男10例,女7例)接受了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并且接受了超过2年的随访。患者的选择标准如下: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病程超过3年,疾病导致社会心理功能降低。每位患者皆由两位精神科医师依照DSM-Ⅳ的AxisⅠ和AxisⅡ的疾病诊断标准行临床诊断。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就先用一线药物彻底治疗。手术方法:立体定向的靶点通过与MRI配套的Leksell适配器,在GESigma1.5 T的机器上得以确认。局部麻醉下,在两侧的冠状缝中线外20mm颅骨钻孔。将尖端直径.1.8mm,长度10mm的电极插至靶点,用85℃,90S进行射频毁损。在双侧扣带前回,每侧各4个射频毁损灶,2个针道。第一个射频毁损灶在两侧侧脑室前角后缘15mm,侧脑室顶部上2mm,旁开中线7mm处。射频电极接着回撤8mm,制作第二个射频毁损灶。第三个射频毁损处在两侧侧脑室前角后缘22mm,侧脑室顶部上2mm,旁开中线7mm处。再往上8mm,制作第四个射频毁损灶。结果是出现类似椭圆柱形的射频毁损灶,大约高18mm、前后径13mm,横径6mm。术前和术后随访评估:两位精神科医师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手术前1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精神科医师接受了培训,Kappa值超过0.75,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在我们研究中,患者的Y-BOCS得分改善35%或更高、CGI评分为1(极其显著改善)或者2(显著改善);由专业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一套固定的神经心理测试,测试分别在术前1个月、术后12个月、24个月进行。这些测试包括:K—WAIS测验,视觉空间功能(RCFT),Hopkins语言学习测验(HVL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口语流畅测验(COWAT)。K-WAIS评分由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改编而来,以产生总智商(IQ)、言语IQ和行为IQ来测量智力水平。RCFT评分用于测试空间构建能力。记忆力也包括回忆的精确性、瞬时回忆、延迟回忆和识别指数等的得分。HVLT用于测量口头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使用WCST和COWAT评分来检查认知的灵活性和执行功能。在WCST中,正确、错误反应的总数,完成的项目数,持续的反应,持续的错误数都用于评分。COWAT评分采用字母翻译和目录翻译的单词数目,字母翻译用来检查语音的流利,目录翻译用来评价语义流利性。使用Wileoxon符号秩检验对术前的Y—BOCS,HAMD,HAMA评分和术后6、12个月的评分进行比较,使用Wileoxon符号秩检验对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K—WAIS,RCFT,HVLT,WCST,COWAT评分进行比较。统计软件采用SPSS10。结果扣带回毁损术后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均改善:Y-BOCS,CGI、HAMD,HAMA评分显示了扣带回毁损术的有效性,在12个月的随访中,与术前Y-BOCS评分相比,改善率为36%,在24个月的随访中,改善率升至48%。术前、术后认知功能和记忆的改变:手术前和手术后24个月的K-WAIS,RCFT,HVLT,COWAT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WCST评分中,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和反应数明显减少。术后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和反应数的改变说明在扣带回毁损术后执行功能的提高。在术后2—3个月,3例患者有记忆障碍,但持续时间少于2个月。结论强迫症的扣带回毁损术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症状明显改善,但没有认知功能的改变,包括智商、言语、视觉空间记忆和执行功能等均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扣带前回毁损术 精神外科
下载PDF
后肢去负荷大鼠前扣带回皮质神经元Fos表达的时间模式
3
作者 张卓超 金坤 +4 位作者 张勇 张婷 李辉 张富兴 董加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二组分别经HU处理1 d和4 d。第三、四组动物分别经过HU 1 d和4 d,并进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然后,动物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厚度25μm),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对ACC内神经元Fos蛋白进行免疫反应,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水合物(DAB)为呈色剂。统计分析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1)1-d HU组、4-d HU和1-d HU-旋转组和4-d HU-旋转组动物AC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分别是344.98±90.620、389.111±133.774、486.47±182.152和464.444±286.881。(2)HU处理1 d到4 d ACC神经激活数目有增加趋势,旋转刺激后ACC内神经元也有被激活趋势,但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U处理使ACC内神经元有被激活趋势,但随HU处理时间的延长,ACC神经元活动对HU刺激产生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后肢去负荷 扣带前回皮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右侧丘脑和扣带前回代谢影响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磊 丁瑞庆 谷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右侧丘脑和扣带前回代谢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风池、百会、行间穴,分别对15例偏头痛患者和15例头痛患者进行连续5天的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 目的观察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右侧丘脑和扣带前回代谢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风池、百会、行间穴,分别对15例偏头痛患者和15例头痛患者进行连续5天的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对针刺前后两组患者右侧丘脑及扣带前回的代谢物N-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胆碱复合物(Cho)分别在2.02 ppm、3.02 ppm、3.23 ppm位置的波峰进行检测,计算NAA/Cr、Cho/Cr治疗前后差值。结果治疗后偏头痛组患者右侧丘脑NAA/Cr值较前升高,而头痛组略降低;针刺治疗前后偏头痛组右侧丘脑NAA/Cr差值显著高于头痛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右侧丘脑Cho/Cr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后偏头痛组扣带前回NAA/Cr、Cho/Cr与头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后偏头痛患者右侧丘脑代谢水平显著上升,可能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 丘脑 扣带前回 电针 磁共振波谱
原文传递
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买晓琴 罗劲 +1 位作者 吴建辉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顿悟的神经机制。以猜谜作业为实验程序 ,对“有顿悟”和“无顿悟”答案引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 ,并将二者相减 (有顿悟 -无顿悟 )得到差异波。在 2 5 0~ 5 0 0ms“有顿悟”比“无顿悟...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顿悟的神经机制。以猜谜作业为实验程序 ,对“有顿悟”和“无顿悟”答案引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 ,并将二者相减 (有顿悟 -无顿悟 )得到差异波。在 2 5 0~ 5 0 0ms“有顿悟”比“无顿悟”的ERP波形有一个更加负性的偏移 ,在差异波中 ,这个负成分的潜伏期约为 380ms(N380 )。地形图和电流密度图显示 ,N380在额中央区活动最强。偶极子源定位分析结果显示 ,N380可能起源于扣带前回。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N380 猜谜作业 偶极子源定位 扣带前回
下载PDF
性别刻板化人名推测判断中的冲突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韩燕 邱江 张庆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性别固定化人名及其代词(他或她)推测判断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0~500 ms内,“不一致”反应比“一致”反应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晚期ERP成分,在差异波(不一致-一致)中该正成分的峰值潜伏...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性别固定化人名及其代词(他或她)推测判断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0~500 ms内,“不一致”反应比“一致”反应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晚期ERP成分,在差异波(不一致-一致)中该正成分的峰值潜伏期约为400 ms左右(P400).差异波的地形图表明,P400主要在额顶部有明显的激活.偶极子溯源分析的结果显示,P400主要起源于扣带前回(ACC)(BA32/24)附近,可能反映了个体在性别刻板化人名与其不一致性别代词(她/他)发生冲突时的认知控制过程.另外还发现,不仅仅职业具有性别刻板化现象,在名字中也存在性别刻板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刻板化人名 代词 扣带前回 事件相关脑电位
下载PDF
分类活动中的认知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安涛 张庆林 +4 位作者 王乃弋 邱江 李红 王秀芳 李小晶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88-1394,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索了分类过程中认知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几何图形为刺激材料设置两类任务: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和不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将两类任务诱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并将两者相减得到差异波.在200到500 m...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索了分类过程中认知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几何图形为刺激材料设置两类任务: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和不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将两类任务诱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并将两者相减得到差异波.在200到500 ms范围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比不包含冲突抑制的分类任务诱发的ERP波形表现出更为负向的偏移.差异波波峰潜伏期约为340 ms(N340).地形图显示N340在右侧额中央区活动最强(FCz点).偶极子源定位分析结果显示,N340可能起源于扣带前回.由于两类任务中相同的是分类任务的吻合提取加工,所以两类任务的差异波反映的是除吻合提取之外的加工,即抑制控制加工,因此N340可能反映了高级认知活动(如分类)中认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N340 偶极子定位 扣带前回
下载PDF
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电生理基础:一项ERP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邬鑫 张猛 +1 位作者 李伟 邱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首先在250~310ms事件窗口内,与PC(不可能条件,Possible Condition)相比,IC(可能条件,Impossible Condition)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25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首先在250~310ms事件窗口内,与PC(不可能条件,Possible Condition)相比,IC(可能条件,Impossible Condition)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250~310),对差异波(IC—PC)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P250~310可能起源于海马旁回.因此,P250~310可能与知觉加工过程中,将物体的各个分散特征,整合成空间上相关的物体表征的过程有关;其次,在400~500ms时间窗口内,IC比PC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波形,对差异波(IC—PC)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N400~500可能起源于扣带前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右侧颞叶(temporallobe),因此,N400~500可能与认知冲突(不可能图形中所包含的空间结构与个体三维知识经验相违背)的监测与控制有关;最后,在500~600ms时间窗口内,IC比PC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500~600),此波形可能与工作记忆中对不可能图形的空间结构的推测有关(通过空间结构推理,进而发现不可能图形的空间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能图形 海马旁 认知冲突 扣带前回
下载PDF
难治性强迫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烈美 周洪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51-753,共3页
关键词 难治性强迫症 内囊肢毁损术 扣带前回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
下载PDF
苏轼的灵感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靖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艺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伟大作家。他对灵感的把握和理解,堪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首屈一指者,是传统灵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超越了历代作家论灵感的成果范畴,还与现代灵感思维科学相连相辅,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思维 成竹在胸 风水相遭 浑然天成 潜意识 扣带前回
下载PDF
苏轼的灵感论(续)
11
作者 朱靖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艺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伟大作家。他对灵感的把握和理解,堪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首屈一指者,是传统灵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超越了历代作家论灵感的成果范畴,还与现代灵感思维科学相连相辅,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思维 成竹在胸 风水相遭 浑然天成 潜意识 扣带前回
下载PDF
灵感之源是脑门
12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灵感 起源地 脑门 扣带前回 生成机理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ong and short train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n LTP induction in rat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lices: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rdings
13
作者 何莹 刘明刚 +1 位作者 巩克瑞 陈军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09-318,共10页
Objective There is substanti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is an important limbic structure involved in multiple brain functions such as sensory perception, motor conflict... Objective There is substanti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is an important limbic structure involved in multiple brain functions such as sensory perception, motor conflict monitoring, memory, emotion and cogni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is an important synaptic model of neural plasticity in the ACC,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atiotemporal properties of ACC at network level.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see the LTP induction effects across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ACC by using different conditioning stimuli (CS) protocols. Methods A unique 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rd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e acutely-dissociated ACC slices of rats. Long and short train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 paradigms were applied in layer V-VI as the CS and the LTP induc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across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ACC. Briefly, both long and short train TBS are composed of bursts (4 pulses at 100 Hz) with a 200 ms interval, however, the former (TBS1) was with 10 trains and the latter (TBS2) was with 5 trains. After test stimulation at layer V-VI in the ACC, network field potentials (FPs) could b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across all layers of the ACC. Results The waveforms of FPs were different across different layers. Namely, positive-going waveforms were recorded in layer I and negative-going waveforms were recorded in layers V-VI, in contrast, complex waveforms were localized mainly in layers II-III. Following application of two CS protocols, the induction rate of LT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BS 1 and TBS2 regardless of the spatial properties. TBS1 had more than 60% success, while TBS2 was less than 25% in induction of LTP. Moreover, both the 2 CS protocols could induce LTP in layers II-III and layers V-VI without layer-related difference. However, no LTP was inducible in layer I. Conclusion The present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timulation protocols may, at least in part, account for a large portion of variations among previous LTP studies, and henc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the best LTP induction protocol when designing such experiments. Moreover, the pres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minent superiority of 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rding in revealing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synaptic activities in the ACC, especially in compa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of thi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term potentiatio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rdings R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