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来由、架构及维护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雪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取得了全国性的执政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从此,人们开始从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效果及相关领导人等方面来评价我党的执政,并形成了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情感。由于社会成员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重要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取得了全国性的执政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从此,人们开始从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效果及相关领导人等方面来评价我党的执政,并形成了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情感。由于社会成员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因此我党必须从认同的主体和客体出发来增加认同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认同 执政理念 执政绩效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建构中的良性与非良性资本
2
作者 李雪彦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共5页
广大社会成员的支持与信任是政党取得并保持执政权力的秘诀。中国共产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建党之日起便开始了积蓄认同资本的伟大征程。然而,不同时代,我党所拥有的良性资本与恶性挑战都是不一样的。当前,在革命功绩、执政技能、执... 广大社会成员的支持与信任是政党取得并保持执政权力的秘诀。中国共产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建党之日起便开始了积蓄认同资本的伟大征程。然而,不同时代,我党所拥有的良性资本与恶性挑战都是不一样的。当前,在革命功绩、执政技能、执政绩效成为获取认同的有利资源之时,我党亦面临着社会成员执政认知缺失、执政个体道德危机及执政认同环境"恶化"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认同 良性资本 非良性资本
下载PDF
“概论”课对增强大学生对党执政认同的思考
3
作者 郭玉琼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7-129,138,共4页
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程度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基础乃至中国的前途命运。"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无论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教学目的的预设,对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认同都有极高的适配性。... 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程度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基础乃至中国的前途命运。"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无论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教学目的的预设,对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认同都有极高的适配性。探讨"概论"课对于提升大学生对党执政认同的作用机理和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课 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 执政认同
下载PDF
浅析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的现状——以三峡大学为例
4
作者 姜楚童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2期50-51,共2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的现状,弄清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态度、认知程度和评价,笔者对三峡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现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的现状,弄清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态度、认知程度和评价,笔者对三峡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现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希望以此来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政治实践中,提高对党的执政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 执政认同
下载PDF
“党建+团建”培育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理路
5
作者 康立芳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80-83,共4页
以“党建+团建”为场域培育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有助于拓展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渗透力、针对性与亲和力。大学生党员的示范性与团员的普遍性、党建与团建的共生关系、党建增进党员... 以“党建+团建”为场域培育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有助于拓展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渗透力、针对性与亲和力。大学生党员的示范性与团员的普遍性、党建与团建的共生关系、党建增进党员身份认同与团建提升团员身份认同的内在要求,使“党建+团建”场域具有可行性。运用“党建+团建”场域,要推进党支部智慧化与团支部信息化,将执政党认同培育融入组织生活;推进党(团)支部建设协调联动,将执政党认同培育融入党(团)员身份认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团建 执政认同 党员身份认同 团员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逻辑理路及其认同
6
作者 段浩伟 胡婷婷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16,共4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定的历史使命和信仰、执着的民本思想取向、突出的问题意识与担当、强烈的发展追求与务实奋斗、自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鲜明的主体革新与自律等特质。在开放多元的信息时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定的历史使命和信仰、执着的民本思想取向、突出的问题意识与担当、强烈的发展追求与务实奋斗、自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鲜明的主体革新与自律等特质。在开放多元的信息时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须推进"伟大工程"认同的内外兼修,促进历史认同、利益认同、绩效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形象认同等方面协同发展,系统构建新时代中国执政党的认同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理路 执政认同 协同发展
下载PDF
执政党认同的挑战及其应对——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会岩 杨攀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对政治社会化、政党文化传承、政党形象塑造等方面影响巨大,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中国的执政党认同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民众的舆论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党的组织体系...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对政治社会化、政党文化传承、政党形象塑造等方面影响巨大,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中国的执政党认同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民众的舆论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党的组织体系难以对传播危机进行及时处理,党的政治文化和党的运作方式都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务之急是正视互联网的挑战,通过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坚持党管互联网原则、提升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等方式塑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执政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执政认同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公民执政党认同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棣宣 吴光会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38,共3页
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拥有丰富存量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公民执政党认同。目前,受社会转型影响我国社会资本存量出现下降倾向,从而弱化了公民的执政党认同。为此,我们必须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存量,在实现社会整合中强化公民执政党认同;增强... 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拥有丰富存量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公民执政党认同。目前,受社会转型影响我国社会资本存量出现下降倾向,从而弱化了公民的执政党认同。为此,我们必须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存量,在实现社会整合中强化公民执政党认同;增强制度的有效供给,在促进政治生活制度化和规范化中提升公民执政党认同;扩大社会自主空间,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在催生公民意识中增强公民执政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中国共产党 执政认同 建构路径
下载PDF
中国执政党认同的概念、功能及构建途径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戴辉礼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32-35,共4页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根本上影响到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利益满足、程序构建、价值共识、人格和政治道德塑造等途径或措施来扩大公众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执政认同 合法性 有效性 公众 构建途径
下载PDF
论执政认同建构中的政府与民众互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评价一定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通常具有一系列指标,民众的心理基础及其对执政的认同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奠定良好的执政认同基础,需要建构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这种互动机制包括政府理念与民众思维的互动与沟通、政府效率与民众需... 评价一定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通常具有一系列指标,民众的心理基础及其对执政的认同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奠定良好的执政认同基础,需要建构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这种互动机制包括政府理念与民众思维的互动与沟通、政府效率与民众需求的回应与同构以及政府模式与民众诉求的适应与对接。在这一互动机制建构中,政府的执政行为及其民众认同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积极作为,而且也取决于民众的诉求与回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认同 执政行为 政府理念 民众诉求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执政党认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立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31-136,共6页
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认同,藉此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要求。执政党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思想、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是肯定性心理反应与建设性行为表达的集合体,由利益认同、... 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认同,藉此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要求。执政党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思想、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是肯定性心理反应与建设性行为表达的集合体,由利益认同、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有机构成。利益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赋予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承认、认可和赞同;绩效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效率和执政成绩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制度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的承认、认可和赞同;价值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核心价值观的承认、认可和赞同。促进利益共享以提升利益认同,改善执政绩效以拓展绩效认同,推进制度创新以深化制度认同,完善思想教化以厚植价值认同,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执政党认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认同 利益认同 绩效认同 制度认同 价值认同
下载PDF
执政党认同的系统演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立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7-23,共7页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活的普遍现象,增强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的集体认同,进而巩固执政地位、扩大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是执政党政治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执政党认同是一种心理认同,它表征着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思想上、情感上和意识...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活的普遍现象,增强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的集体认同,进而巩固执政地位、扩大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是执政党政治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执政党认同是一种心理认同,它表征着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思想上、情感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肯定性心理反应与建设性行为表达的集合体。执政党认同系统,包含情感层面的自然认同、行为层面的强化认同和价值层面的理解认同三个层次,自然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强化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重点和关键,理解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目标和归宿。自然认同、强化认同和理解认同分别构成执政党认同系统演进的初级阶段、中间环节和实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 执政认同 自然认同 强化认同 理解认同
下载PDF
建国初期周恩来对执政党认同建构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相清平 王秀梅 《甘肃理论学刊》 2015年第3期53-56,共4页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新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对于如何加强执政党认同建构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即: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新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对于如何加强执政党认同建构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即: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倡导和谐的政治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阶级阶层关系;贯彻"形象是软实力"的党建理念,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看,系统地分析建国初期周恩来关于执政党认同建构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对于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加强执政党认同建构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周恩来 执政认同 建构路径
下载PDF
转型期低收入群体执政党认同的建构理路
14
作者 赵光侠 《甘肃理论学刊》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低收入群体的执政党认同不仅影响着执政的过程和效能,也是规避执政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转型期利益预期与实现程度的落差,政策理念与执行成效的错位、制度公正与供给不足的剥离及干群矛盾认识与处理方式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弱... 低收入群体的执政党认同不仅影响着执政的过程和效能,也是规避执政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转型期利益预期与实现程度的落差,政策理念与执行成效的错位、制度公正与供给不足的剥离及干群矛盾认识与处理方式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低收入群体的执政党认同。因此,必须以合理引导、统筹现实利益关切为核心,以提高政策执行力为着力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执政认同 建构
下载PDF
低收入群体的消极心态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
15
作者 赵光侠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执政党认同是维护执政合法性,降低执政成本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内源基础。转型期低收入群体不公正感、生活满意度低及社会焦虑等负面心态的产生不仅有悖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和政绩认同。因此,... 执政党认同是维护执政合法性,降低执政成本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内源基础。转型期低收入群体不公正感、生活满意度低及社会焦虑等负面心态的产生不仅有悖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和政绩认同。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规范公正的制度设计,畅通政治沟通渠道,发挥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才能消除消极心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执政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负面心态 执政认同
下载PDF
论高校教师执政党认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6
作者 艾玲娟 李阳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期160-161,共2页
高校教师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他们的言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章主要论述高校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状况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对执政... 高校教师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他们的言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章主要论述高校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状况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状况,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执政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个体化社会背景下的执政党认同 被引量:4
17
作者 祝灵君 冉茜仪 《党政研究》 2015年第4期45-49,共5页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个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也正步入个体化社会的进程。个体化社会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呈现出许多新的显著特征。在新的环境下,影响执政党认同的因素表现出多样化,执政党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分析和认...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个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也正步入个体化社会的进程。个体化社会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呈现出许多新的显著特征。在新的环境下,影响执政党认同的因素表现出多样化,执政党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分析和认识个体化社会新环境下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理解和把握个体化社会对执政党认同的影响,有助于世界各国执政党共同正视风险和挑战,共同提升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社会 执政认同 经济增长 城镇化 新媒体 反全球化
下载PDF
执政党认同:主要功能、层次结构及建构逻辑
18
作者 周小明 孙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与所有理论发展的脉络一样,执政党认同的主要功能、层次结构、建构逻辑等基础理论是这项理论研究的起点。执政党认同主要具有持续巩固执政合法性、助力提高执政有效性、不断增强政治稳定性等功能。执政党认同分为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和... 与所有理论发展的脉络一样,执政党认同的主要功能、层次结构、建构逻辑等基础理论是这项理论研究的起点。执政党认同主要具有持续巩固执政合法性、助力提高执政有效性、不断增强政治稳定性等功能。执政党认同分为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三个层次。利益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关键,价值认同是执政党认同的核心。执政党认同的建构逻辑包括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阶段。为提高执政党认同水平,需要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逻辑出发,通过加强宣传以增强执政党认同,调查认同倾向以了解执政党认同程度,依据民众评价调整决策以提高执政党认同水平,并最终根据实际行为判断执政党认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认同 主要功能 层次结构 建构逻辑 价值认同 制度认同
下载PDF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执政党认同因素的现实考量
19
作者 周小明 孙岩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综合考量各项因素的智慧选择和科学抉择,其中无论是整体脉络梳理,还是具体布局分析,执政党认同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核心抓手,同样,执政党认...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综合考量各项因素的智慧选择和科学抉择,其中无论是整体脉络梳理,还是具体布局分析,执政党认同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核心抓手,同样,执政党认同也能为执政方略的选择发挥指引作用,促使执政方略的认同得到增强,执政目标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执政认同 执政规律
下载PDF
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方 黎懿萱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际上一些势力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等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地消解高校青年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环...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际上一些势力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等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地消解高校青年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环境亦发生很大变化,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通过对执政党认同教育传统模式的反思,探索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主体间性”范式,构建高校青年学生(主体)—执政党(主体)自主、平等的交往关系,确立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合理交往范式,可使高校青年学生成为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学生 执政认同教育 交往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