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例,均接受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矫正视力;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一... 目的:探讨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例,均接受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矫正视力;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黄斑裂孔的愈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20 min,平均(15.3±2.37)min;手术后的视力:3例为0.1~0.3,12例为0.3~0.5,15例为0.5~0.8;在随访期间,有28例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2例患者黄斑裂孔缩小。结论: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可行,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 G玻璃体切割 扩大内界膜剥离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7
2
作者 毛新帮 游志鹏 赵菊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心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照相等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0例20只眼,均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在吲哚菁绿的... 目的观察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心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照相等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0例20只眼,均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在吲哚菁绿的辅助下以25G内界膜镊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所有患眼行C3F8气体填充,对手术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12-18min,平均15min;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2只眼,〉0.3-0.5者8只眼,〉0.5-0.8者10只眼;术后末次中心视野检查发现中心暗点者2只眼,旁中心暗点者为1只眼。OCT检查提示19只眼黄斑裂孔闭合,有1只眼黄斑裂孔缩小,但未完全封闭。结论应用TSV25G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变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玻璃体切割 扩大内界膜剥离 特发性黄斑裂孔
原文传递
两种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惠嫔 王艳菊 +1 位作者 柯瑞莉 张向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中不同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黄斑裂孔闭合指数(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5/2017-05收治的MHCI<0.7 IMH患者88例88眼随机分为A组(44眼,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术)和B组(44眼,行标准内...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中不同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黄斑裂孔闭合指数(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5/2017-05收治的MHCI<0.7 IMH患者88例88眼随机分为A组(44眼,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术)和B组(44眼,行标准内界膜剥离术),观察两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暗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mo,A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B组(91% vs 75%, P <0.05),BCVA优于B组(0.47±0.05 vs 0.74±0.14, P <0.05),中心暗点眼数占比低于B组(4% vs 23%, P <0.05),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1% vs 9%, P >0.05)。结论:临床治疗MHCI<0.7的IMH采用扩大内界膜剥离术较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疗效更突出,前者视网膜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内界剥离 扩大内界膜剥离 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闭合指数 中心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