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杰 王昊 +2 位作者 孙承龙 胡强 俞文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005-2007,20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48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MVD,术中将操作间隙划分为A区(迷走神经根丝之间)、B区(迷走神经最头端根丝和舌咽神经之间)... 目的探讨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48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MVD,术中将操作间隙划分为A区(迷走神经根丝之间)、B区(迷走神经最头端根丝和舌咽神经之间)、C区(舌咽神经上方到绒球上缘)、D区(绒球上缘外侧至内听道),达到充分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处(REZ)的目的,对面神经进行全程、非选择性减压。术后随访3年,观察、评价疗效,并对病因及手术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存在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血管压迫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所有患者的面神经REZ在术中得到充分暴露和全程减压。随访期末总治愈率稳定在93.2%。结论经扩大的的小脑绒球下入路并将手术操作间隙分为A、B、C、D等4区,能有效暴露面神经,并留有充分的安全操作空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 操作间隙
下载PDF
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中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宏伟 单明 +4 位作者 冯春国 李志范 肖瑾 罗靖 张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暴露,为临床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湿尸头上模拟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显微手术,选择乳突切迹后下方与后颅凹外下方交界区开窗,并沿乙状窦内下侧视野显微暴露并观察... 目的研究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暴露,为临床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湿尸头上模拟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显微手术,选择乳突切迹后下方与后颅凹外下方交界区开窗,并沿乙状窦内下侧视野显微暴露并观察;术毕将骨窗及术野上移,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视野暴露并显微观察。结果①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可显露中后部桥小脑角区,充分暴露面听神经;经舌咽神经与小脑绒球间隙可直视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相关结构,手术减压有效、安全、彻底;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暴露中血管神经复合体手术创伤大,暴露角度受限,术中操作困难。结论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安全,减压效果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外侧小脑绒球下 中血管神经复合体 显微解剖 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华强 张岩松 +4 位作者 杨庭才 赵鹏来 罗正祥 苗伟 王新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病变手术暴露的改善情况。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湿性尸头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进一步显露横窦、乙状窦,模拟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分别以内听道口、三叉神经腔口(Meckel腔口)、斜坡中点为参照点,测... 目的研究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病变手术暴露的改善情况。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湿性尸头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进一步显露横窦、乙状窦,模拟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分别以内听道口、三叉神经腔口(Meckel腔口)、斜坡中点为参照点,测量其在两种入路中与骨窗上下缘、内外侧缘所成最大角度及距离,并观察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显露状况。结果扩大乙状窦后入路骨窗外侧缘中点到内听道口、Meckel腔口、斜坡中点的距离较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著缩短(均P<0.05);骨窗上下缘、内外侧缘与参照点所成最大角度均扩大,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有利于增加手术暴露范围、扩大手术视角,提高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的全切除率以及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乙状窦后 病灶 小脑 尸体解剖
下载PDF
面肌痉挛MVD入路与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2 位作者 田继辉 李宗正 郝少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与桥小脑角(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与桥小脑角(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同时,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9例。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 血管神经复合体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翔宇 郭兴 +5 位作者 张超 李岳轩 徐淑军 倪石磊 李新钢 李卫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小脑绒球下
原文传递
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廉治刚 孙旭 +4 位作者 王树刚 张斌 许勇 徐英辉 刘荣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神经麻醉学技术的发展,小脑幕脑膜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明显下降.Hamit[2]认为,小脑幕巨大跨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体横跨小脑幕、瘤径≥3cm的颅底肿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神经麻醉学技术的发展,小脑幕脑膜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明显下降.Hamit[2]认为,小脑幕巨大跨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体横跨小脑幕、瘤径≥3cm的颅底肿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改良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5例该部位脑膜瘤,总结当小脑幕脑膜瘤包裹重要神经血管时的临床表现、诊断、显微外科技术技巧和并发症.统计结果显示提示该入路可以提供安全的解剖暴露,手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脑膜瘤 巨大脑膜瘤 显微手术切除 扩大翼点 显微外科技术 颅底肿瘤 神经结构 神经血管 小脑幕切迹 经翼点
原文传递
扩大乙状窦后入路重建小脑下前动脉的解剖学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远 孙剑瑞 +2 位作者 杨波 王树凯 刘献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枕动脉一小脑下前动脉搭桥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解剖5例新鲜尸头标本.经扩大乙状窦后人路显微解剖枕动脉支干.并将枕动脉与小脑下前动脉绒球段相吻合,应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并统计... 目的探讨通过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枕动脉一小脑下前动脉搭桥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解剖5例新鲜尸头标本.经扩大乙状窦后人路显微解剖枕动脉支干.并将枕动脉与小脑下前动脉绒球段相吻合,应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并统计枕动脉(OA)远端及小脑下前动脉(AICA)的吻合位点的距离及管径:皮肤切口与上项线交点同OA分支远端的距离;AICA绒球段及桥脑外侧段的管径以及所需供体血管的长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脑下前动脉的吻合段的平均管径是1.2mm,与枕动脉分支管径1.5mm基本匹配。从枕动脉至小脑下前动脉绒球段的距离为(47.6±1.9)mm,而通过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所游离枕动脉的长度为(72.3±3.3)mm,能够满足枕动脉与小脑下前动脉搭桥的需要。结论应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可成功完成枕动脉至小脑下前动脉绒球段的血管重建,并相较于现有手术入路具有较小皮肤切口、技术相对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血管搭桥 扩大乙状窦后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脑疝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卫东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954-95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脑疝 小脑幕切迹 额颞叶脑挫裂伤 切开术 双侧瞳孔散大 侧硬膜外血肿 扩大式翼点 治疗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分析
9
作者 吴景荣 黄巧 王世伟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扩大翼点入路组)30例和观察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组)30例。结果:观察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扩大翼点入路组)30例和观察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组)30例。结果:观察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是χ2=1.36,1.36,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手术切除与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治疗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患者都有其优越性,都值得临床选择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 颞下经小脑 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庆华 张莉 +5 位作者 孙涛 田继辉 夏鹤春 李宗正 郝少才 徐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为面肌痉挛MVD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为面肌痉挛MVD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 小脑 血管神经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