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附20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清 兰青 鲁晓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其中鞍结节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3例,垂体腺瘤10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人工...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其中鞍结节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3例,垂体腺瘤10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人工硬脑膜的"三明治"式方法,同时辅以球囊支持修补材料和持续腰池引流。结果1次手术修补成功15例,短暂性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2例2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三明治"式修补方法加球囊支撑和持续性腰池引流,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扩大蝶窦入路 颅底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新妹 黄静 陆春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术的3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术后视力、视野均有改善,1例视力未见明显好转;出现一...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术的3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术后视力、视野均有改善,1例视力未见明显好转;出现一过性多尿和脑脊液鼻漏各3例,均被及时发现并控制。结论:针对性地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结节 经鼻扩大蝶窦入路 手术护理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蓓 吕晶 《护理学报》 2008年第3期77-78,共2页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全切除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防止鼻部感染,注重清洁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及早发现颅内病情变化,加强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脑脊液鼻漏、尿崩的观察与护理。本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全切除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防止鼻部感染,注重清洁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及早发现颅内病情变化,加强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脑脊液鼻漏、尿崩的观察与护理。本组5例术后视力、视野均有恢复,出现一过性多尿和脑脊液鼻漏各1例,均被及时发现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经鼻扩大蝶窦入路 手术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清 鲁晓杰 +2 位作者 严正村 李兵 季卫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三明治"式结构重建颅底。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 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扩大蝶窦 鞍上区 解剖学
下载PDF
扩大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兴利 房向阳 +4 位作者 白晓广 李东原 李旭 杨雪松 刘贤文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扩大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11例,平均病程4.8年;肿瘤最大径4.0cm-6.3cm;海绵窦均有侵袭,其中单侧侵袭8例,双侧受累3例;4例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累及斜坡2例。本组均采用扩... 目的 探讨扩大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11例,平均病程4.8年;肿瘤最大径4.0cm-6.3cm;海绵窦均有侵袭,其中单侧侵袭8例,双侧受累3例;4例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累及斜坡2例。本组均采用扩大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结果 肿瘤生切除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3例。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术野显露较大,肿瘤暴露优于传统经蝶入路。充分利用海绵窦静脉丛已大部分乃至完全闭塞的解剖特点。切开海绵窦。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扩大蝶窦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8
6
作者 鲁晓杰 王清 +3 位作者 季卫阳 陈开来 李兵 孙继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直径4mm的30°、70°硬性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切除蝶窦前壁和部分筛窦,暴露部分前颅底、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和两侧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隆起,...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直径4mm的30°、70°硬性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切除蝶窦前壁和部分筛窦,暴露部分前颅底、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和两侧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隆起,磨除肿瘤基底部颅底骨质,然后内镜下切除肿瘤和肿瘤浸润的基底部硬膜。结果内镜下全切除肿瘤2例,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1例一过性多尿,1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术后2例视力视野均有恢复。1例术后随访18个月,另1例术后随访6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嗅觉丧失、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可行和安全的,同时也是鞍区中线肿瘤手术治疗的一种微侵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卜雄建 陈雪飞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垂体功能、炎症反应、应激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全切除率、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至术后1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6.67%vs 45.83%,P<0.05)。对照组复发7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4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例发生尿崩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研究组复发8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发生尿崩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可提高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降低炎症反应、应激指标,改善垂体功能,安全性较高,对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颅咽管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窦扩大鞍底 颅咽管瘤切除术 垂体功能 复发
下载PDF
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附103例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任直 康军 +8 位作者 苏长保 任祖渊 杨义 马文斌 李永宁 幸兵 连伟 魏宇魁 赵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侵袭性 扩大蝶窦 海绵窦
下载PDF
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显微镜、内镜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宇魁 康军 +8 位作者 王任直 姚勇 赵兵 王曲 李桂林 马文斌 杨义 任祖渊 苏长保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镜及内镜下的解剖特点。方法在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及内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特点,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测量双侧... 目的研究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镜及内镜下的解剖特点。方法在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及内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特点,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测量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不同水平的距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其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颈内动脉隆突,与视神经隆突形成视神经-颈动脉凹陷,是内镜手术中确定中线的标志。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平均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中最重要的解剖结构。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可清晰显示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是处理由鞍内侵犯海绵窦内侧壁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蝶窦 颈内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扩大经蝶窦入路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学军 袁贤瑞 +1 位作者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方有筛后神经血管丛。鞍结节隐窝邻近蝶鞍前壁其下为前海绵间窦。斜坡拓展的下限距鞍底中点距离为(43.6±4.5)mm,咽鼓管圆枕及硬腭阻碍向下扩展;骨性后鼻孔下界为腭骨水平板后缘,外界为翼突内侧板,两者间距(25.9±1.76)mm,颈内动脉鞍底间距(13.8±0.67)mm,向内移动颈内动脉必须松解床突段的远近硬膜环及破裂孔的纤维环,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了从前方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病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蝶窦 海绵窦 斜坡 蝶鞍 显微解剖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洋 邓侃 +5 位作者 冯铭 包新杰 幸兵 连伟 王任直 姚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结合国内外该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0例均实现肿瘤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5例无任何并发症,4例出现1项并发症,1例出现2项并发症。仅1例术后新发视力、视野损伤;2例新发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减退;2例术中保留垂体柄,垂体功能并未见明显变化;2例术后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控制良好。术后随访:2例在术后8、18个月垂体核磁示可疑复发,其余最长随诊时间12个月复查时没有任何复发迹象。保留垂体柄的患者术后7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比较乐观。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手术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窦 神经内镜手术 颅咽管瘤 颅底重建
下载PDF
扩大经蝶入路显露鞍上硬脑膜下腔的应用显微解剖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纯 闵杰 +5 位作者 卢亦成 姚志强 孙克华 丁学华 胡国汉 楼美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行鞍上显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结节隐窝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并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结节隐窝、切开硬脑膜、显露鞍上硬脑膜内结构,测量相关数据。结果结节... 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行鞍上显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结节隐窝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并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结节隐窝、切开硬脑膜、显露鞍上硬脑膜内结构,测量相关数据。结果结节隐窝和蝶骨平台的骨质为一层薄的皮质骨。鞍结节骨质中含有一小部分的松质骨。鞍结节骨质的平均厚度为1.1 mm,蝶骨平台的骨质厚度为0.7 mm。鞍结节处的颈内动脉(ICA)的间距为13.8 mm,是扩大经蝶入路较易损伤的部位。视神经进入视神经管处的间距是13.9 mm。扩大经蝶入路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显露鞍上硬脑膜下腔的骨窗,在两侧受到ICA和视神经管限制的空间内。鞍膈孔前缘与鞍结节之间的鞍膈,其平均距离为3.2 mm。结论扩大经蝶入路可以显露位于视交叉前方、鞍上池及额叶底部的硬脑膜下腔,并提供相应的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蝶窦 结节隐窝 视神经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
13
作者 杜吴杰 许俊华 杨东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464-465,共2页
目的 探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0例鞍上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8例新发甲状腺功... 目的 探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0例鞍上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8例新发甲状腺功能减退,10例新发肾上腺素功能减退,5例新发尿崩症。无新发高泌乳素血症。术后1例发生脑膜炎,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16±3.40)个月,无肿瘤复发或病人死亡。结论 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治疗鞍上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颅咽管瘤 扩大经鼻蝶窦 神经内镜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鞍区及颅窝底肿瘤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张智洲 张小锋 +1 位作者 刑春阳 林国诗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5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鞍区及颅窝底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眶上额底入路,观察组采用扩大经蝶入...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鞍区及颅窝底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眶上额底入路,观察组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治疗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应用扩大经蝶入路手术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合适的病例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眶上额底 扩大蝶窦 并发症
下载PDF
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任直 尹剑 +3 位作者 苏长保 任祖渊 姚勇 陶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鞍区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64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51例,次全切除13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症26例,脑脊液鼻漏5例及急...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鞍区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64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51例,次全切除13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症26例,脑脊液鼻漏5例及急性腺垂体功能低下者1例,无死亡及颅内感染。8例患者术后给予放射治疗,6例予以溴隐亭治疗。随诊3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或继续生长。结论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不规则鞍外生长垂体腺瘤时,肿瘤显露满意,全切除率高,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那些肿瘤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必要时给予放射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肿瘤侵润 扩大蝶窦
原文传递
导航引导下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凡 顾晔 +4 位作者 谢涛 王学建 余勇 李文生 张晓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完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3例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3例颅咽管瘤全切,手术效果好.术后随...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完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3例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3例颅咽管瘤全切,手术效果好.术后随访10-14个月,患者生活正常,需要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位于鞍上区、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牵拉脑组织,并能完全暴露视交叉后、下方区域,在直视下操作,有利于对下丘脑、垂体柄及其他重要结构的保护.对于选择性的颅咽管瘤病例,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是切除肿瘤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入路.神经导航可以验证解剖标记点,引导手术方向,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内镜 扩大经鼻蝶窦 颅咽管瘤 鞍上区 第三脑室
原文传递
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附117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兵 魏宇魁 +9 位作者 康军 王曲 姚勇 李桂林 马文斌 幸兵 杨义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11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14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103例,向后方生长破坏斜坡27例,突破... 目的探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11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14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103例,向后方生长破坏斜坡27例,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45例,向两个方向以上的呈侵袭性生长者57例。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3例,次全切除40例,大部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7例;脑神经不全麻痹5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单眼失明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8年,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而予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显露满意,全切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但对于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或激素分泌型侵袭性腺瘤患者,仍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联合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扩大蝶窦
原文传递
扩大经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侃 姚勇 +6 位作者 李桂林 高俊 尹振明 魏俊吉 冯铭 王国华 王任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514-1515,共2页
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是在经典的经蝶窦入路手术的基础上,向鞍结节、蝶骨平台、鞍旁海绵窦以及斜坡方向扩展,切除累及上述部位各类肿瘤的手术方式”。在行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时,都会遇到颅底骨质缺损以及硬脑膜缺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 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是在经典的经蝶窦入路手术的基础上,向鞍结节、蝶骨平台、鞍旁海绵窦以及斜坡方向扩展,切除累及上述部位各类肿瘤的手术方式”。在行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时,都会遇到颅底骨质缺损以及硬脑膜缺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出现术后脑脊液漏,甚至诱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质缺损 脑脊液漏 扩大蝶窦 重建方法 蝶窦手术 硬脑膜缺损 2009年 蝶骨平台
原文传递
扩大经蝶窦入路颅底重建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侃 杨远帆 +5 位作者 包新杰 冯铭 幸兵 连伟 王任直 姚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分析扩大经蝶窦入路颅底重建失败的原因,总结颅底重建技术的改进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19例接受扩大经蝶窦入路的病例,用自体筋膜多层颅底重建技术进行修补,其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探讨修补失败再... 目的 分析扩大经蝶窦入路颅底重建失败的原因,总结颅底重建技术的改进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19例接受扩大经蝶窦入路的病例,用自体筋膜多层颅底重建技术进行修补,其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探讨修补失败再手术并分析其原因. 结果 2例患者再次行颅底重建术,术后未再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出血、死亡. 结论 采用自体筋膜多层颅底重建技术可在扩大经蝶窦入路处理鞍上区病变时有效的重建颅底,但需要注意选择足够大小的自体筋膜、碘纺纱条压迫紧密可靠、尽量避免颅高压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蝶窦 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 自体筋膜
原文传递
向鞍上、鞍旁扩展的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尹剑 苏长保 +5 位作者 王任直 石祥恩 隋鸿锦 孟文建 刘杰 钱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手术提供蝶窦外侧壁和海绵窦内侧面观、蝶骨平台骨窗腹面观以及蝶窦后方斜坡周围的显微解剖参数。方法20具干颅骨漂白标本(40侧)用于观察入路相关的骨性解剖结构;15具成人头颅灌注标本(30侧)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研究垂...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手术提供蝶窦外侧壁和海绵窦内侧面观、蝶骨平台骨窗腹面观以及蝶窦后方斜坡周围的显微解剖参数。方法20具干颅骨漂白标本(40侧)用于观察入路相关的骨性解剖结构;15具成人头颅灌注标本(30侧)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研究垂体周边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相应的距离或手术相关角度。同时,利用血管铸型技术,对鞍周静脉窦及动脉分支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后组筛窦形成蝶旁、蝶上筛房,对扩大经蝶窦入路术中视野显露有直接影响。视神经管颅口内侧缘间距为(15.7±3.2)mm,鞍结节处颈内动脉间距为(13.9±3.8)mm,鞍结节后缘与筛板后缘之间的距离平均为(23.3±3.2)mm,视神经管与矢状面夹角为36.3°±1.6°。提示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的骨窗为“”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向鞍旁、鞍前、蝶骨平台扩展适合沿中线生长的的中、小型病灶。向鞍旁海绵窦扩展时,垂体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增加施行扩大经蝶手术的风险。术中最易损伤的是颈内动脉和外展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 海绵窦 显微解剖 扩大蝶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